黄拙吾四品“中宪大夫”

本 名:黄拙吾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汉人

性 别:男

清朝四品“中宪大夫”黄拙吾简介

历经明末清初,在清朝为官,不得已剃发易服。在清朝为官期间(康熙年间),因工作有所建树,被封为四品“中宪大夫”,并得到皇帝赏赐的一品麒麟补服和“五爪龙袍”。晚年黄拙吾因病卧床,弥留之际,滴水不进,卧床而亡,死后其家人将其发辫挽成发髻,依然保存汉族传统发式入葬,以示慰藉。

发肤

为查明“龙袍干尸”的身份,参与破解“龙袍谜案”的赵成文教授应邀前往干尸出土地北京石景山实地勘验。

这具北京唯一的干尸是2006年5月在石景山玉泉路某施工现场意外挖掘出的。干尸长1.73米、左脚长有六个脚趾。干尸刚出土时皮肤还有弹性,呈古铜色,后来干尸的水分彻底挥发,但头发、指甲尚保存完好,全身呈黑色。

干尸被放置在一个双层恒温玻璃柜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干尸的上半身全貌,暗红色的皮肤肌肉组织。干尸的头发经过修整被理顺在脑后,全身骨骼非常完整。

干尸的身份已经初步推定为清康熙时期的“中宪大夫”黄拙吾。

发式

赵成文从干尸头顶推断发际线的位置,经在计算机上放大观察,干尸头顶没有留发痕迹,推断死者生前应该遵守了清朝的剃发易服制度。

赵成文将干尸复原年龄确定为50岁左右,这是一个可以较好反映出死者生前精神状态的年龄段。从复原结果看,此人是一位儒雅的文官形象,死亡时间可能是深秋。

经过多位专家从不同角度的考证,终于复原了石景山干尸的身世谜团:中宪大夫、四品文官黄拙吾,历经明末清初,在清朝为官,不得已剃发易服。

为官期间,因工作有所建树,被封为四品“中宪大夫”,并得到皇帝赏赐的一品“麒麟补服”和“五爪龙袍”。

晚年黄拙吾因病卧床,弥留之际,滴水不进,卧床而亡。死后其家人将其发辫挽成发髻,依然保存汉族传统发式入葬,以示慰藉。

黄拙吾真的是废太子胤礽吗?

在我国考古学界存在各种各样的争议,而黄拙吾干尸就是其中一个,黄卓吾在历史上记载少之又少,一个清朝宪大夫死后的居然穿着龙袍,黄拙吾真的是废太子胤礽吗,接下来就和放肆吧小编一起来看一下黄卓吾真的是废太子胤礽吗。

黄拙吾疑似废太子胤礽

黄拙吾废太子胤礽是起源于黄拙吾干尸被发现时身上穿着一套青色龙袍,龙袍在古代时是皇帝的象征,故事赵匡胤就是因龙袍被逼起义的,所以说黄拙吾干尸上的龙袍就让黄拙吾的身份成谜。

在历史古籍上,关于黄拙吾这个人的记载是少之又少,所以就有人怀疑黄拙吾是康熙皇帝废黜的太子胤礽,而黄卓吾干尸跟胤礽有七大吻合之处。

黄拙吾干尸上的七大秘密

1、年龄

专家复原后的黄拙吾干尸体死亡年龄为50岁左右,而据史料记载,胤礽生于康熙十三年,于雍正二年十二月病死,时年51岁。尸体随葬的康熙通宝恰好说明了雍正二年时雍正钱币尚未完全普及,也说明了对其父亲康熙皇帝的怀念。

2、名字

史料记载,胤礽在康熙十四年和康熙四十八年两次被册立为太子,又两次被废黜。“黄拙吾” ,“黄”隐喻为“皇”,“拙”隐喻为“黜”,“皇黜吾”就是“被皇帝废黜了的我”或是“我已经被废黜了当皇帝的资格”。

3、龙袍

据史料记载,胤礽是最被康熙宠爱的儿子,在一岁半的时候就已经被册立为太子,然后之后因为他屡屡犯错才使得康熙皇帝两次废黜他的太子之位,在清朝,太子册立之时就已经制好龙袍,因此在雍正让黄拙吾死后下葬穿着和陪葬龙袍并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顺便也可以体现雍正皇帝的亲情观念和大度之心。

4、武服

黄拙吾干尸最外层罩着的一品武将的朝服是因为胤礽被废黜后没有任何头衔,尸体不能直接穿着龙袍下葬,又没有任何王爷的头衔,所以只好在外面套上一件武将的补服用于遮盖。

5、发型

胤礽是被废黜的太子,康熙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彻底失去了皇帝的宠爱,雍正登基后更是无所事事,由此可以推断,黄拙吾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修道成仙上,自己打扮成一位道士的模样,蓄发挽髻。

6、葬地

黄拙吾干尸的的葬地在石景山,虽然史料中记载胤礽的葬地在黄花山,但胤礽毕竟是曾经预谋“逼宫”而被废黜的太子,在传统观念中有“弑父”的嫌疑,不孝不忠不仁不义,所以即便他死了,处境依然很尴尬,所以雍正皇帝把这个不争气的哥哥埋葬在北京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7、朝珠

黄拙吾干尸的陪葬里有一串东珠朝珠,清朝规定有三种人可以用东珠,第一,皇帝,第二皇后,第三皇帝直系亲属,近臣是无法得到东珠赏赐的。。 所以从侧面也印证了墓主人就应该是皇亲国戚。

“黄拙吾”是谁,为何死后要穿龙袍?

2006年北京出土了一具干尸尸体全身呈现黑色,头发和指甲保存的比较完整,经过现场考古学家确认,这具尸体的主人为清朝宪大夫黄拙吾,距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为止北京发现的唯一一具干尸。黄拙吾黎明明末清初时期 ,在清朝做官的时候,被康熙封为四品“中宪大夫”,并且赏赐了他一品麒麟补服和“五抓龙袍”。晚年的他,因病卧床不起,死亡后家人按照他的遗言将其发辫挽成明朝的发髻,以汉族传统方式将他下葬,以示尊重。

黄拙吾这三个字是很耐人寻味的,倒过来念吾拙黄,这个“吾”等同于“我”的意思。“拙”字形同类似“黜”,“黄”字同音字为“皇”,可以理解为“我是被罢黜的皇帝”。而符合条件的也就是顺治帝和康熙年间的废太子胤礽,顺治帝疑似出家或被孝庄太后拘禁,废太子胤礽二度为太子,几十年储君,距离皇位只有半步之遥,这两人,一个是康熙的父亲,一个是康熙的嫡子,据史书记载,顺治帝死的时候年仅24岁,如果出家或者被拘禁,能够活到康熙后期也未可知,废太子胤礽死于雍正二年,年仅51岁,也距离康熙后期很近。

顺治说严重不符,其中废太子胤礽看似有些道理,尤其名字被很多人解读为“皇黜吾”,就是被皇帝废黜了的我,但是也经不起推敲。清史明确记载胤礽死后葬于黄花山礼亲王园寝,当时的政治氛围不可能葬在石景山。其他说法都更经不起推敲,年羹尧之说更不可信,我们结合出土无证,再结合历史时间来推断,得出这个干尸就是黄拙吾,明末清初的一个官员。

了解清朝官制的应该知道,这个中宪大夫是四品官,但是最常见却是出现在墓碑或墓志铭中,这就说明可能这些人生前官职都很低,或者根本就没有任何实际职务,是死后封赠的虚衔而已。这个黄拙吾可能是个品级很低或者都不是官的人,只是死后获赠的。

再说发髻的问题,清朝规定,人活着的时候必须剃发,但是死后就不管了,而且穿汉服下葬也是可以的。再说五爪蟒袍,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并不是绣着五爪龙的袍子就是龙袍,清朝的时候并没有硬性规定说五爪龙是皇帝所有,再说当时皇帝的衣服也不是没一件都做得很好,也是有残次品的,而那些残次品都被卖到民间,这样来说似乎也很合理,而五爪蟒袍出现在民间也就可以解释了。

所以这个人就是黄拙吾,明末清初的一个官员。

“龙袍干尸”身份至今成疑,身穿清朝官服,后终于知道原来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中宪大夫黄拙吾

2006年5月,北京石景山的一处工地上,挖出了一具干尸,根据棺木上所得到的信息,此人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中宪大夫黄拙吾,但也仅仅知道这么多而已,因为这具干尸身上有着很多的疑点,并且专家们翻遍史书都找寻不见“黄拙吾”的任何记载,导致他的具体身份到现在都是个谜,下面就让百晓生带领大家详细了解一下他身上所存在的各个疑点。

一、两件龙袍+一件一品补服

首先,这具干尸的身上总共穿了两层外衣,最外层是一件清朝时期一品武将所着的麒麟补服,就是我们电视剧中多看到的大臣们上朝时穿的朝服中最外面的那个补子。但是按照棺木中所载的中宪大夫来看,在清朝最高也就是个正四品而已,而且还是文官,那为什么这个文官会着有武将的补服,并且还是一品武将,这是第一个疑点;

其次,还有更厉害的,当专家们将这具干尸最外面的补服脱掉,里面竟然是一整套皇帝才会穿的礼服,而棺椁内部还有另外一件龙袍作为陪葬品,大家想想,一品武将的补服已是令人大吃一惊,这怎么连皇上的龙袍也可以拿来作为一个四品官的陪葬品,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二、清朝为官却着明代发式

这个名叫“黄拙吾”的干尸,从棺木得知是清朝的官员,并且专家根据科技手段对其头顶部位进行扫描也查出了,他确实是被实施过清初就定下的“剃发易服”的老规矩。但令人很奇怪的就是,这具干尸虽然确实被剃过发,但为什么他死后却把辫子变成了明代的发髻样式,这个很是令人费解,“剃发易服”的规矩是从清世祖顺治皇帝1644年入关之后就由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下令颁布的,实施范围是全国,那么作为清朝的大臣还是康熙年间的,竟然会继续盘起明朝的发式,这可是欺君之罪。

三、专家解析+各种猜测

专家们经过深度多方位的剖析,最终只能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就是这名叫黄拙吾的清朝官员出生于明朝末年,早年在明朝任官,后来清军入关后不得已在清朝继续任职,而且因功绩被封为四品中宪大夫,并且赏赐一品补服和五爪龙袍,黄拙吾临终之时,家人为了满足其原为明臣的遗愿,便将他的辫子盘起改为明朝的发髻。

这个事情发生后,社会上也有很多人对这具干尸的身份进行过大胆猜测,有人说是英年早逝的顺治皇帝(明代发髻不符),有人说是睿亲王多尔衮(下葬方式、明代发髻不符),还有人说是康熙朝的废太子胤礽(明代发髻亦不符),总之这些说法尚缺很多实据,所以这个黄拙吾到底是个什么人,到现在都还是个谜。

龙袍干尸

四、百晓生大胆猜测

在百晓生看来,这具干尸既然被封四品中宪大夫但却连续被赏了两件龙袍,这只能说明,这个四品只是清朝在官员死后追封的,大家都知道,很多人在生前可能做了很多大事,但是皇帝可能有时候反应弧比较长,等到想起来给这个功臣加封之时当事人却早已过世,这种情况下只能追封。

但追封了四品官职却又赏赐了一品补服甚至龙袍,这个事就复杂了,只能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这个人是明朝的皇族后代,但在清朝确实做了一些事情导致其在清朝还挺受待见,于是被追封并赏赐龙袍,而且死后遵照其遗愿恢复明代发髻;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此人在世时并未做过官,但是出了一两个给家族很长脸的后代,导致一家子都被加封。这种情况其实在古代是很常见的,就拿开国皇帝来说,大家都知道明朝是朱元璋建立的,其出身并不好,祖上世代为农,但在朱元璋继位后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朱元璋所有的祖辈都被追封为皇帝,这“世代为农”瞬间变为了“世代为帝”,可见有个长脸的后代是有多么的光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