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厥战国韩国奠基始祖

本名:韩厥

别称:韩献子

字号:贤之

所处时代:春秋中期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晋国

出生时间:春秋中期

去世时间:春秋晚期

主要成就:一生侍奉晋国五朝国君,战国韩国奠基始祖。

谥号:献

父:韩舆(韩子舆)

职位:晋国中军将(执政)

韩厥: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

韩厥,生卒年不详,姬姓,韩氏,名厥,因其谥号献,故亦称韩献子。他是韩武子韩万的玄孙,韩赇伯的曾孙,韩定伯韩简的孙子,韩舆(亦称韩子舆)之子,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

韩厥始为晋国赵氏家臣,后位列八卿之一,至晋悼公时,升任晋国执政,战国时期韩国的先祖。前573年,晋悼公重组四军八卿,晋悼公破格提拔铁面无私的韩厥为执政大夫兼中军元帅。韩厥迎来人生事业的巅峰,成为晋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正卿,在政坛混迹近40年之久的韩厥印证赵盾昔日的预言。一生侍奉晋灵公、晋成公、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五朝,是位优秀而稳健的政治家,公忠体国的贤臣,英勇善战的骁将。

韩氏本为晋国公族,出于曲沃一宗。史载曲沃桓叔生公子万,封于韩(即韩原,今陕西省韩城市),立韩氏,故称韩万,是为韩武子。韩万是曲沃代翼的坚决拥护者,其后世子孙也一如既往的支持曲沃系。韩万之孙韩简坚决维护献公政权,没有加入桓庄之族的政治集团。后晋献公纳士蒍之谋,屠戮桓庄之族时,韩氏几乎没有受到波及。

剿灭自己的本家后,晋献公重组内阁,韩氏由是显赫。后献公薨,里克为乱,至惠公即位,韩简又拥护惠公政权。前645年,晋惠公与秦穆公在韩氏的封地展开了一场激战,史称"韩原之战"。惠公在战前咨询韩简:秦晋交兵谁能胜?韩简毫不客气:"晋军凶多吉少。"果然晋惠公被俘虏,成为后世所称作的晋国三耻之一。

总而言之,韩氏在晋武公、晋献公、晋惠公三朝都很得势,地位较高,且为曲沃政权的积极追随者。

前636年,晋文公即位,大力提拔国中各大族以巩固自己的政权。此时韩简已死,儿子韩舆又资历不足,在晋文公集团眼中,韩氏又是拥护惠公政权的,存在隔阂。曾经辉煌的韩氏便在晋文公时代走向了低谷,更不幸的是韩舆早丧,儿子韩厥年幼,韩氏人丁单薄,家道中衰。

由于史料的匮乏,我们无从得知韩厥的幼年是如何度过的。应该可信的是晋文公、赵衰一行回国后,韩氏饱受压制,不久韩舆就在这段时间死去,抛下幼子韩厥,韩厥便被交由赵衰抚养,贵胄之后沦落成赵氏的家臣。

不幸的韩厥幸运的遇上了仁慈宽厚的赵衰,从河曲之战便已担任三军司马来看,韩氏在赵家的地位极高,就是赵衰将韩厥视若己出都不无可能。

这次晋国出兵可以看出赵盾的权势已笼罩住整个晋国。臾骈本是狐氏家臣,贾季被赵盾驱逐后,臾骈深受赵盾赏识,就这样一个没有像样政治背景的小人物,如此微末之士,竟可以在赵盾的安排下直接担任上军佐,直接超越朝中世卿栾氏(栾盾)与胥氏(胥甲),可见这时候的赵家。同样,赵穿这样一个小角色,在河曲之战中横七竖八的捣乱,却没有任何人可以制得住他,大家害怕的自然不是赵穿而是他的哥哥赵盾。

韩厥也不例外,他是赵衰非常欣赏的家臣,赵盾的眼光自然不比其父差。此次出征,赵盾提拔韩厥为三军司马,统管上中下三军的军法秩序,其地位仅次于六卿。这时刚刚参加工作的韩厥非常年轻,由韩厥最后告老时间是49年后的前566年来估测韩厥的出仕时间,此时的韩厥最多二十余岁,大约与赵同、赵括他们的年龄相差无几。如此年轻,又是惠公"余孽"之后,成为仅次于六卿的三军司马,没有赵盾绝不可能。

"新官上任一把火",赵盾的御戎驾驶着赵盾的战车在军阵中乱开,严重扰乱了部队的秩序。韩厥看见后,"来人!把驾车的给我砍了!"刀斧手立刻将肇事者逮捕,韩厥言出必行,真就把赵盾的亲信(主将的御戎多为亲信,且官衔高)给杀了。诸将都在这议论:"韩厥这小子多半完了,赵盾早上才提拔他,他晚上就背叛了赵盾……"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韩厥恐怕是难逃此劫了。

赵盾来了,非但没有去怪罪韩厥,反而对韩厥的执法公正大加赞赏:"刚才是我故意让他扰乱军队秩序,看看你的反应。我是放心了。小伙子,好好干吧,以后执政晋国的人,不是你还会是谁呢?"

韩厥公正廉明,执法不畏强权。韩厥与赵氏的关系非同一般,赵盾的亲信相信与韩厥的交往也不会差。总之,韩厥在历史上的第一次亮相,就如此高调,他不仅是一位严格执法的司马,一位能力优异的战将,更是一位忠公正直的大臣,对于日后的晋国居功至伟。

终于,暴风雨来临了。晋厉公以胥童、长鱼娇为首讨伐三郤,三郤被杀,郤氏凋零。胥童又将栾书、中行偃逮捕,但晋厉公竟然释放栾、中行二卿,并命其官复原职。晋厉公大赏近侍,以胥童等人为卿。不久厉公游匠丽氏,栾书、中行偃发动政变,将厉公囚禁。

栾、荀二人深恐遭到世人唾骂,想向天下人证明是"厉公不仁,所以栾某不义",就派人向韩厥与士匄传话:大家一起把国君给弑了。栾书意在使诸强卿共担弑君之名。士匄初涉政坛,动作不便过大,只是婉言拒绝。韩厥出于忠臣的良知,将栾书一行的罪恶行径毫不隐晦的说出来:"靠杀死国君来树立权威,这种事情我可做不出来。把权威凌驾在国君头上是不仁,事情万一失败了,就是不明智;即使得手,享受一利也必然要承担一害的,这种事情不能干。从前我被赵家抚养,赵庄姬陷害赵家,我都能顶住不出兵。俗话说:杀头老牛没人敢做主,何况你们要杀害国君呢?你们不能侍奉国君是你们的事,找我做什么呢?"这一番话将栾、荀二人回的无言以对,年轻气盛的中行偃甚至愤怒到要讨伐韩氏,幸亏栾书及时制止。

尽管韩厥反对,但栾书、中行偃终究还是弑杀了晋厉公,并拥立公孙周为君,是为晋悼公。悼公上台后,就要撤除原厉公时代的诸多弊政,将晋厉公所任用的诸多近侍大夫尽行驱逐,表现出不与奸党同流合污的决心。

晋悼公早已立下鸿鹄大志,就是要匡扶晋国霸业。要建立盖世功业,就必须有一套完全归自己统御且办事能力强、效率高的干部集团。像栾书这种才能出类拔萃却又习惯在朝中拉帮结派的阴险政客,晋悼公是肯定不愿意当他的君主。相反一心为国,又资历丰富的韩厥成为悼公政权的首选。果然,短短几个月,栾书就消失了,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从三郤被害,经厉公被弑,到悼公坐朝,栾书蒸发,长达近一年的晋国人自编自导自演的故事剧结束了。

韩厥迎来了人生事业的巅峰,成为了晋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正卿,在政坛混迹近40年之久的韩厥印证赵盾昔日的预言--"他日执晋政者,必此人也!"韩氏家族也因为韩厥的这次飞跃而再度升华。

  晚年去世

晋悼公即位后,已年入黄昏的韩厥为报答悼公的知遇之恩,拼尽全力为晋国的复兴做着最后的冲刺。晋悼公七年(前566年),韩厥告老致仕,退出政坛,其子韩起(韩宣子)继位为卿。此后韩氏在晋国的显赫地位始终没有衰落。

人物评价

韩厥一生历晋国五朝,公忠体国,作战勇猛有智;政治上头脑清醒,多远见;待人以宽,知恩图报;拒不下石,关怀遗孤;可谓一代贤臣良将。韩氏终三分晋国而有其一,厥之遗惠矣。

为何说韩厥在晋国混乱的局势中是一股清流?

文学作品《赵氏孤儿》一直被传颂,从影视、话剧等多个角度解读了春秋时期晋国的一段大义的故事。人们往往感叹于程婴的隐忍与忠诚,感叹于公孙忤臼的慷慨赴死,也同样憎恨着屠岸贾的奸诈,然而在这些艺术作品中却没有好好展现韩厥,或许是因为在这些艺术作品中,韩厥只是一个小点而已。关于韩厥此人,不仅在赵氏一案中展现出了忠诚与智慧,在其之后的政治生涯中, 也同样体现出了其高超的智慧,才使得赵氏后人能够继续存在。

韩厥一生分为几个阶段,崛起于赵盾,隐藏于下宫之难,最后复起于晋悼公时期,在晋国沉沉浮浮的几多乱局中,始终保持着有别于其他人的政治智慧,同样也算是晋国当时的一股清流了。其在乱局中的智慧体现在几个关键节点上。

第一个节点,令狐之战后的铁面执法。韩厥没有担任官职之前一直都是赵盾的家臣,所以与赵家的关系非常好。公元前615年,面对来势汹汹的秦康公军队,赵盾点起三军六卿正面抗衡秦康公,在提拔将领的时候就将韩厥提为了三军司马,专门负责执法工作。韩厥上位后,做出的第一件事情却是将扰乱军队秩序的人给砍了,而这人就是赵盾的驭手,赵盾的亲兵卫队。韩厥确实铁面无私,说砍就砍,赵盾知道之后反而嘉奖了韩厥,激励他继续执法。此后,韩厥在晋国开始崭露头角。

第二个节点,晋国迁都之前的政治纷争。赵盾去世之后,他的弟弟赵括、赵同当政,然而却与晋国的姬姓宗族们关系很差。赵氏一族本来就不是姬姓的血脉,是嬴姓,在晋国一直都被认为是外乡人,现在赵同、赵括越来越嚣张,使得晋国的所有姬姓大族都对赵氏非常反感,加上晋景公也对越来越强大的卿族非常忌讳,默许之下,姬姓与嬴姓的斗争越来越白热化。韩厥却始终保持着清醒,不参与任何派系斗争,这就让韩厥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没受到什么伤害。

第三个节点,下宫之难顶住压力不攻击赵氏,并且强行进谏晋景公保留赵氏血脉。韩厥身上有着明显的赵氏痕迹,不仅是赵盾一手提拔,更与赵朔交好,与赵同赵括也都有一些情谊。赵同、赵括发现弟弟赵婴齐与赵朔的遗孀赵庄姬通奸,就流放了赵婴齐,赵庄姬因为是晋景公的妹妹就没有受到牵连。然而赵庄姬却没有就此罢休,赵庄姬向晋景公出首告赵同、赵括谋反,晋景公本来就对赵氏尾大不掉很苦恼,现在有机会了,就命令栾书攻灭赵氏。栾书点起六军要将赵氏一族灭门,韩厥就是其中一军,但韩厥是强行顶住了各方面的压力,就不出兵,为的只是报答赵氏对于自己的恩情。同时韩厥还强行进谏晋景公,痛陈厉害,让晋景公保留功臣元老的血脉,免得以后的大臣们寒心。最后,晋景公才醒悟过来,留下了赵朔的儿子赵武。

第四个节点就是大骂作乱的栾书、中行偃等人。三郤把持朝政,胥童、长鱼娇等在晋厉公的授意下,将三郤覆灭,而后又将矛头对准了栾书、中行偃等人,晋厉公没有赶尽杀绝,释放了栾书等。但是栾书等人却密谋弑杀晋厉公,邀韩厥一起,韩厥破口大骂:以前赵氏被害我都没有出手,现在是杀晋国国君,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别来找我!

韩厥在晋国的乱局中,始终都是忠于晋国,不参与斗争,才在之后晋悼公时被重用,成为了战国时期韩国的先祖。

韩厥是一个怎样的人?赵武和他是什么关系?

要我说韩厥的话,我应该会说他是一个刚正不阿,执法严明的正直的人。的确,不管他背后有多大的势力在支持他,他都没有胆怯和自负,还是坚持自己职责之内的事,全心全意为了晋国。那么,赵武和韩厥是什么关系呢?

在《史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当赵氏一族的灭顶之灾即下宫之难发生之前,韩厥提前找到了赵朔,并劝说赵朔逃跑,说明两个人的关系很不错。可是赵武和韩厥的缘分是如何结下的呢?赵武是赵朔和赵庄姬的独子,赵朔是赵盾之子,赵庄姬是晋成公之女。原本,晋国最大的家族就是赵氏,但也就因为他们的权势太大了,所以才惹来了灭顶之灾,全族遭难,独独留下了襁褓中的幼子赵武。当年的事情是这样发生的,赵盾死后,赵氏宗主成为了赵括,而赵朔则位列三军下军主将。叔侄俩政见不合,赵朔看清了朝中局势,知道赵氏已经势微,应该紧紧依靠渐渐崛起的中行氏和荀氏,但是赵括、赵同脾气火爆,一直和中行氏等氏族不和。

幸好当时执政大权在郤克手中,郤克的父亲郤缺和赵盾是政治盟友,而郤克和赵朔的关系也极好。赵氏在赵朔的带领下,依然能够维持在朝中的地位。可惜的是,赵朔英年早逝,赵氏被赵括、赵同和赵婴三兄弟把持,准确的说是被赵括和赵同把持。郤克也曾有心拉赵氏一把,在他死后,将晋国的执政大权交给了栾书。栾书是晋国的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他政治嗅觉敏锐,就联合了晋朝中主要的三个家族即荀首、范燮、韩厥。这三个家族又分别和不同的氏族亲近,这样栾书就算是得到了全晋国的氏族的支持。可是赵括、赵同真的是傻啊,竟然还要和栾书作对,就连韩厥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赵婴和哥哥们的政见也是不和的,他和赵朔的看法一样,而且比较有主见。可是他和赵朔的妻子赵庄姬的私通一事暴露,被赵括和赵同驱逐到齐国去了。这时候,赵庄姬突然干了一件大事。就在赵庄姬和赵婴齐私通之事暴露几年之后,赵庄姬找到了晋景公,并“检举揭发”了赵氏一族的谋反罪行。

晋景公就问栾书和郤锜,赵氏要谋反一事是真是假。栾氏和郤氏已经站成一线,所以一起制造了伪证,晋景公这才下令攻入赵氏所在的下宫。赵括、赵同皆被杀死,赵氏的原屏二宗被灭。那时是栾书带领六卿以及军队去攻打赵氏的,而六卿中独独只有韩厥不肯发兵。韩厥顶着栾书的压力,始终坚持不对赵氏下手。其他氏族都想着要把赵氏灭亡了,然后瓜分赵氏,可韩厥却丝毫不动心,反而有些伤感。偌大的赵氏,曾如日中天的赵氏,如今就是这么一个悲惨的结局么?

当赵氏一族的惨状被报告上来的时候,韩厥终于忍不住了,他面见了晋景公,言辞激烈的劝说到:“当年赵衰、赵盾功劳巨大,如果没有他们,又何来如今国君您继位呢?自古以来就没有功臣的后代不受到厚待的道理。没错,这次赵氏是有罪的,但是哪个家族里没几个有罪的呢?”晋景公一听也对,赵衰、赵盾的确是功劳巨大,他想起来自己的姐姐身边还有一个赵朔的孩子赵武,就将赵氏的封地全部还给了赵武。

而韩厥则顾念着赵氏当年对他的养育之恩,对年幼的赵武极尽呵护,将赵武抚养长大。从韩厥的一生来看,就是我们所说的先苦后甜,他这个人乍一看有些一板一眼的,很是严肃刻板,但其实是一个很热心肠的人,善良有主见。所以当晋悼公看重他的时候,他已经很老了,还是为了晋国的霸业做着最后的努力和铺垫。赵武被韩厥看着长大,对韩厥以及韩厥之子韩起感情深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