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一世英格兰诺曼底王朝国王

本 名:亨利一世

别 称:贤明者亨利“意为优秀学者”

民族族群:主要为盎格鲁-撒克逊人

出生时间:1068年

去世时间:1135年12月1日

主要成就:英格兰国王和诺曼底统治者

英格兰诺曼底王朝国王:亨利一世的生平简介

亨利一世 Henry I (1068年—1135年12月1日),英格兰诺曼底王朝国王(1100年—1135年在位)。征服者威廉的幼子。在其兄威廉二世因狩猎事故神秘死亡后即位为国王。

亨利一世在国内励精图治。他于1106年渡海至法国,在坦什布赖战役中击败竞争对手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柯索斯(征服者威廉的长子),将后者永远监禁。1120年其继承人威廉·艾德林溺死。亨利一世遂指定其女玛蒂尔达公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的遗孀)为继承者。但其死后王位实际落入外甥布卢瓦伯爵斯蒂芬手中。

据传亨利在1068年夏季最后几周出生于英格兰约克郡的小镇塞尔比。父亲威廉原为诺曼底公爵,1066年入侵英格兰并成为英格兰国王,领地一直延伸到威尔士。这些盎格鲁诺曼语贵族通常有法国血统。当时一个松散的收藏的县和较小的政党,只有最小的控制下的国王亨利的母亲,玛蒂尔达的佛兰德斯,是罗伯特二世的孙女,她的法国人的名字很可能叫亨利在她的叔叔,我的法国国王亨利。

亨利是最小的威廉和玛蒂尔达的四个儿子。他的身体很像自己的哥哥罗伯特Curthose,理查德和威廉·鲁弗斯,被,正如历史学家大卫·卡彭特描述了矮,矮壮的和胸,“黑色的头发。由于他们的年龄差异和理查德的早期死亡,亨利肯定看过他的哥哥相对较少。他可能知道他的姐姐阿德拉,嗯,随着两人年龄相近。几乎没有书面证据,他早期的年;历史学家沃伦霍利斯特和凯瑟琳·汤普森说他主要在英格兰长大,而朱迪思绿色认为他最初成长在公国。他可能是受过良好教育,可能是被教会主教薇,国王的财政大臣,在索尔兹伯里大教堂,它是不确定的,如果这表明一个意图通过他的父母对于亨利成为一名牧师的。这也不确定亨利的教育多远,但他可能是延长能够阅读拉丁语和有一些背景在文科。他得到军训的教官叫罗伯特Achard,亨利爵士由他父亲1086年5月24日。

1087年威廉在Vexin战争中受了致命伤之后,亨利也于9月在鲁昂(Rouen)附近加入了对他快死去的父亲的财产分封中。继承的规则在西欧当时还不确定。在法国一些地区长子享有继承权变得越来越普及。而在欧洲的其它地区,包括诺曼底和英格兰,传统是对土地分割。大儿子继承祖传的土地也是被认为是最宝贵的土地,其它年轻的儿子则继承比较小的或新获取的土地。

在分他的土地时,威廉似乎跟着诺曼的传统,把诺曼底和新通过战争获得的英格兰分开。威廉的第二个儿子理查德在一次打猎事故去世,留下亨利和他的两个兄弟继承威廉的土地。罗伯特作为老大,尽管在他父亲逝世时武装反抗他,收到了诺曼底。英格兰留给受国王喜爱的威廉·鲁弗斯。亨利得到一大笔钱,一般说法是£5000,以及他还能从他母亲那里继承在白金汉郡和格洛斯特郡的土地。威廉的葬礼在卡昂(Caen)受到了一个愤怒的本地人的干扰,亨利可能靠用银子收买抗议者来解决了这个争端。

罗伯特回到诺曼底,指望得到两个公国和英格兰,但发现威廉·鲁弗斯已经穿过海峡并被加冕成为国王,称为威廉二世。两兄弟对继承上的根本不同,导致罗伯特很快就开始计划入侵英格兰并摄取王权,并得到了一些反对威廉·鲁弗斯的贵族的帮助。也许因为亨利不愿意公开表示支持威廉·鲁弗斯,也许他怕离开会导致罗伯特没收他的财产,总之亨利选择呆在了诺曼底。威廉·鲁弗斯则扣押了亨利在英格兰的土地导致他没有任何土地。

1088年,罗伯特入侵英国的计划开始动摇,他转向亨利,建议借给他一些他继承的财产,亨利拒绝了。亨利和罗伯特后来做了一个交换,罗伯特将使亨利成为西诺曼底的伯爵以换取£3000。亨利的土地是原Cotentin公爵领地周围的一个新的伯爵领地,但它扩展到整个Avranchin,并控制着这两个主教辖区。不但让亨利影响Hugh d'Avranches和Richard de Redvers两个地区的主要领导人,还包括圣米歇尔山(Mont Saint-Michel)的大修道院,后者的土地穿越了整个公国。罗伯特的入侵力量最终未能离开诺曼底,从而保证了威廉鲁弗斯在英国的安全。

英国国王亨利一世的女儿:马蒂尔达皇后的一生

马蒂尔达皇后,拉丁语名:Matilda,萨克森语名:Maud或Maude (出生于1101年2月,1167年9月10日逝世于法国鲁昂)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的女儿和被剥夺继承权的继承人以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的妻子。亨利五世死后她又嫁给了安茹伯爵戈德弗鲁瓦五世,两人的儿子后来成为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

马蒂尔达出生于1101年2月,她父亲是英国国王亨利一世,她的外公是苏格兰国王马尔科姆三世,外婆是苏格兰的圣马格瑞特。而马格瑞特又是英格兰国王爱德蒙二世的孙女。

一般认为她是在温彻斯特出生的,但最近研究也有人认为她应该是在今天的牛津郡的一个宫殿里出生的。

马蒂尔达七岁时被许配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1111年她被送往神圣罗马帝国接受成为亨利五世皇后的训练。1114年1月7日两人在沃尔姆斯举行盛大婚礼成婚。1116年3月马蒂尔达与亨利访问罗马和托斯卡纳。在亨利外巡的时候马蒂尔达代替她丈夫统治。

两人没有幸存的儿女。亨利死于1125年,成为一个没有子女的、23岁的寡妇。由于马蒂尔达的兄弟威廉在数年前就已去世,她成为英格兰王位唯一合法的继承人。

  第二次婚姻

马蒂尔达回到英国,她父亲亨利一世立她为继承人,并安排她的第二次婚姻。1127年她与安茹伯爵戈德弗鲁瓦五世在安茹的勒芒成婚。戈德弗鲁瓦当时比马蒂尔达小11岁。戈德弗鲁瓦使用金雀花作为他的徽章,因此他也被称为"金雀花",由此他的长子亨利在英格兰建立的王朝被称为金雀花王朝。

两人的婚姻并不美满,因此马蒂尔达回到她父亲身边。1131年她又返回安茹并与戈德弗鲁瓦重新修和。两人共有三个儿子,长子亨利出生于1133年3月5日,次子戈德弗鲁瓦后来成为南特伯爵,出生于1134年,他出生时是难产,马蒂尔达几乎死于产床上。亨利一世特地跑到安茹来看望他的女儿和外孙,但由于亨利和戈德弗鲁瓦不和,因此当亨利于1135年12月1日死于诺曼底时马蒂尔达和戈德弗鲁瓦在安茹。

争夺英格兰王位

1135年亨利死后马蒂尔达本来应该继承王位,但是她的表兄弟斯蒂芬却打破了他的诺言要支持马蒂尔达,相反的斯蒂芬自己篡取英格兰王位。此后英格兰陷入内战,双方均无法占上风。1139年马蒂尔达终于获得了足够的军事力量到英格兰向斯蒂芬进行挑战。马蒂尔达最忠实的支持者是她的同父异母的兄弟罗伯特格洛斯特。

马蒂尔达最大的胜利是在1141年4月,她的军队击败并俘获了斯蒂芬。斯蒂芬被关押,实际上已经失去了王权。虽然马蒂尔达此时实际上已经控制了王国,但是她没有将自己设立为女王,而且她的好景不长,11月她释放了斯蒂芬,一年后她的处境就大坏了。她被围困在牛津,只有通过在雪地上戴着白色的斗篷她才得以逃到华灵富。1147年她不得不假装为要被埋葬的死尸才得以从戴维兹逃脱。她的支持者罗伯特格洛斯特死后她不得不返回法国。

  晚年

尽管如此马蒂尔达还没有丧失她所有的希望,她的儿子亨利(后来的英王亨利二世)成长为一个有作为的领导人。虽然斯蒂芬在内战中获胜,但是他的统治困难重重。1153年他的儿子死了,而亨利又领军入侵。最后斯蒂芬同意立亨利为他的继承人。

马蒂尔达晚年退居鲁昂,她在那里有一座自己的宫廷,她试图调停她的长子亨利与次子戈德弗鲁瓦之间的争吵,但是其结果维持不长。在戈德弗鲁瓦1158年骤死之前他两次对亨利造反。亨利与他的三弟威廉之间的关系要和谐多了。亨利授予威廉大量英格兰的领地。由于大主教托马斯·贝克特反对威廉与他的心上人结婚威廉逃到鲁昂他母亲的宫廷。马蒂尔达试图调停威廉与贝克特之间的分歧,但是没有成功。据说威廉于1164年1月因忧郁死于鲁昂。

马蒂尔达在她的家乡并不受欢迎,英格兰人觉得她太外国化、太傲慢。她会说三种语言:法语、德语和拉丁语。虽然她1141年放弃了加冕为女王的打算,但是她的名字始终出现于她儿子之前。她死于鲁昂并被葬在那里的大教堂中。她的墓碑上的碑文是:"这里沉睡着亨利的女儿、妻子和母亲"。

暴饮暴食的历史渊源:英王亨利一世吃鱼被撑死

  导读:1135年秋天,英王亨利一世去诺曼底微服出巡,对诺曼底一种叫七鳃鳗的鱼爱不释手,一阵狂吃猛吃,最后一命呜呼了。凭常识来断,暴饮暴食的亨利国王很可能死于不知节制,撑死的。

  一般来说,“暴饮暴食”这个不良行为,平素我们总以为该是个人陋习,不具社会普遍性。其实,至少对欧洲人而言,暴饮暴食也算是源源流长了。有研究表明,大约1700年以前,西方人的进餐习惯,“一直是在饥肠辘辘和暴饮暴食之间剧烈变动”。

  聚众吃喝,有各种理由,婚丧嫁娶,收成好,收成不好,下雨了闲得慌,晚间夜太长……宴会通常持续两三天,一群穷凶极恶的饕餮之徒围着桌子海吃海喝,吃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肚子胀成圆球,仿佛手脚一缩,便会骨碌碌在厅里滚起来。酒也喝得多,醉醺醺的,一头栽在角落,再也站不起,张大嘴,鼾声如雷,哈喇子顺着嘴角长流,无数梦幻般的脚在这团重物上踩来踩去。一觉睡醒,爬到桌边继续吃喝,直到被主人赶出家门。打嗝、放屁都要尽可能大声,最好让所有人听见,这是健康体魄的表现,也是对主人盛情款待最好的感谢词,那证明你不负众望,吃爽了。

  吃肉被认为是身份的表现,只有没肉吃的人和畜生才吃蔬菜。有一首赞美云雀的诗:已经在锅里炖好了∕精心佐以了香料∕撒上了丁香和桂皮粉∕飞下来,飞到人们的口中。这是史上唯一一只会飞的煮熟的云雀。神职人员禁止吃肉,但他们吃鱼,能把自己教区所在地水域的鱼一家老小全吃光,吃到绝种。一个清心寡欲的教士每天摄取食物的热量是6000卡路里,仅面包就要吃3.4斤。遇到可以吃肉的节日,热量高达9000卡路里。14世纪,坎特伯雷奥古斯丁修道院副院长拉尔夫·德伯恩就职宴席,请了6000多人。菜谱有必要罗列一下:300头猪,30头牛,1000只鹅,500只阉鸡和母鸡,473只小母鸡,200头乳猪,24只天鹅,600只兔子,9600个鸡蛋。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大场面。

  1135年秋天,英王亨利一世去诺曼底微服出巡,对诺曼底野味一见钟情,尤其一种叫七鳃鳗的鱼,更叫他爱不释手,一阵狂吃猛吃,最后一命呜呼了。医生对国王之死给出了一个在现代看来非常荒谬但很体面的解释,说的是,七鳃鳗不是鱼吗?鱼不是常年生活在水里吗?水不是很冷吗?那七鳃鳗自然也身带寒气,而且将这寒气传染给了亲爱的国王,于是国王就被冻死了。其实,凭常识来断,暴饮暴食的亨利国王很可能死于不知节制,撑死的。

  但全民性暴饮暴食的恶习不会平白产生,它有其深层原因:来自对饥饿的刻骨铭心的记忆,以及由此引发的恐惧。对食物匮乏的焦虑,首先源于天灾,纯粹的靠天吃饭,毫无主宰自己命运的可能。其次是人祸,战争频仍,社会混乱,使细水长流的生活无从得到保证,常常这一顿饱餐或这一个丰收季节之后,不知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什么。这些经历和焦虑自然而然会助长一种社会情绪,即,“人们宁愿忍受肥胖的折磨,也不愿受饥饿的困扰”。

  担心被饿死的忧虑,也表现在艺术上。欧洲的食物画通常是非常养眼的,而且明明白白地诱惑你走近它,享用它。不论是集市角落堆得琳琅满目,仿佛要滚出画面的瓜果蔬菜,还是肉铺等待出售的血津津的猪牛羊肉,还是阔大的厨房内剥熏剔煮的繁忙景象,还是仅仅一只陈设各类点心的糕点盒,都毫不掩饰对食物的欲望。以至有人评论,欧洲的食物画有拜物主义的倾向。拜物主义,弗洛伊德认为,与自我分裂有关,希望通过寻找一种替代品,来抚慰自己内心的焦虑。活色生香的食物画或许能缓解饥馑的恐惧,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画饼充饥”,只不过,这饥很多时候是对饥的想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