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硕温恪公主清朝唯一死于难产的公主

中文名:和硕温恪公主

别 名:八公主

国 籍:中国(清朝)

民 族:满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一月

逝世日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六月

职 业:和硕公主

母 亲:敬敏皇贵妃

父 亲:康熙帝

哥 哥:怡亲王胤祥

妹 妹:和硕敦恪公主

养 母:宜妃

丈 夫:翁牛特部杜棱郡王仓津

康熙帝第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简介

  和硕温恪公主(1687年—1709年),清康熙帝第十三女(当时常被称八公主),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生。为怡亲王胤祥同胞妹、和硕敦恪公主同胞姐。由于生母章佳氏出身低微,且仅为庶妃,因此是由宜妃养大。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和硕温恪公主嫁给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翁牛特部杜棱郡王仓津。康熙皇帝亲自送亲。康熙四十八年六月二十一日,公主产下一对双胞胎女儿,随即去世,年二十三。和硕温恪公主是清代唯一由帝王亲自陪送下嫁的公主,也是官方记载的清朝唯一的死于难产的公主。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生,和硕温恪公主。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生,四十八年六月薨,年二十三。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七月,20岁的八公主被封为和硕温恪公主。

  由于生母章佳氏身份低微,所以八公主自生下来便送到了宜妃处抚养。宜妃身份尊贵,深得宠信,生了三个皇子,自然是好归宿。八公主容貌虽非倾国倾城,却也清秀白净,柳眉凤眸,直挺秀鼻,薄唇轻挑。

  康熙四十五年七月,下嫁仓津。仓津,初名班第,博尔济吉特氏,袭翁牛特部杜凌郡王。尚主。雍正五年,坐事夺爵。

  公主是清代唯一一个帝王万圣至尊亲自陪送下嫁的公主,也是官方记载的清朝唯一的死于难产的公主。

  四十五年七月癸巳,上幸巴颜额尔追地方,翁牛特诸台吉及众蒙古列跪道左奏言:臣等翁牛特地方向来谋生甚艰,蒙皇上遣官训以谋生之道,禁止盗贼加以养育,又赐牛羊使孳生蕃息,臣等俱已各得其所矣,今公主下嫁多罗杜楞郡王仓津,又蒙圣驾亲临光荣无比,合词迎驾欢呼动地。是日,上驻驿和硕温恪公主第。无附载--《清史稿—公主表》

  康熙四十八年,四月二十六日丁卯,康熙往塞外避暑行猎。这次他是九月二十三日回京的。八公主就死于这个时间段。--《清圣祖实录》

  去世

  皇十三女(八公主),是胤祥的同母妹妹,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生,康熙四十五年七月封和硕温恪公主,下嫁翁牛特杜楞郡王仓津(四十五年七月戊午封下嫁翁牛特多罗杜楞郡王仓津公主为和硕温恪公主,授仓津为和硕额驸。--《清圣祖实录》。

  康熙四十八年六月卒,年23岁。

  感觉康熙是比较喜爱这个女儿的,年20岁出嫁,已经不小了,所嫁的地方又在热河附近,而且当年公主嫁给仓津的时候,康熙还到公主家去了。

  康熙四十八年六月二十二日在京的胤祉得到公主去世的消息,给康熙上折子。

  臣胤祉等谨奏:为奏闻事。

  窃本月二十一日夜亥时,八公主产下双胞胎,因甚虚弱,不省人事。在彼护理之大夫霍桂芳、戴君选等未及用药,一面往报在京值班之臣胤祺、胤祐,故皆未赶上,即时薨。今除臣胤祉、胤褀等与礼部、工部、内务府总管等共同按例料理丧事外,臣等叩请皇父,公主妹业已如此,圣躬甚属要紧,务须精心养神。此不但我等之福,且又天下众人之福。再者,公主之事,臣等尚未奏闻太后祖母,俟皇父命下之日,再行奏闻。所有大夫等奏书,谨并奏以闻。

  臣胤祉、胤褀、胤佑、胤祹、胤祯。

  朱批:著奏闻皇太后。近来朕体稍弱,不甚强健。公主乃已嫁之女,为彼令朕做何事?只是照常养身罢了。至随朕来此之妃嫔等,匿而不令闻之。

  看康熙的话有一种表面麻木,内心绞痛的感觉。他说,我近来身体不太好,公主已经是嫁出去的女儿了,我又能做什么,我会照常养生的。然后还嘱咐不要告诉“随朕来此之妃嫔等”。

  附一:公主产下二女

  公主产下二女,皆安然无恙。

  附二:大夫诊治书

  康熙四十八年六月二十一日

  六月二十一日亥时,大人霍桂芳、戴君选请得八公主产下双胎,六脉全无,牙关紧急,四肢逆冷。随用人参汤及童便,不能下咽,即时暴脱。谨此启闻。

  康熙四十八年六月二十四日

  臣胤祉等谨奏:

  窃于二十四日午时,捧回臣等本月二十二日奏闻折,奉御批:著奏闻皇太后。近来朕体稍弱,不甚强健。公主乃已嫁之女,为彼令朕做何事?只是照常养身罢了。至随朕来此之妃嫔等,匿而不令闻之。钦此钦遵。奏闻太后祖母。臣等闻近来皇父圣躬稍弱,不甚强健,不胜忧虑。伏乞皇父,好生保养圣躬,以副天下众人感激之情。人心诚切,感召天和。闻皇父照常养身罢了之旨,思念皇父不已。近两日来,臣等急欲得知天颜万安。为此谨具奏请万安。臣等临奏不胜仰望之至。

  臣胤祉、胤祺、胤佑、胤祹、胤祯。

  朱批:朕体安

  胤祉看到康熙的话,立刻就体会到康熙丧失爱女的痛苦和对无常生死的无奈,于是“不胜忧虑”“伏乞皇父,好生保养圣躬”,还说“闻皇父照常养身罢了之旨,思念皇父不已”,可见对康熙故作淡然地担忧,也可见胤祉深知八公主在康熙心中的地位。

  这个消息一直到四十八年七月初六日,康熙才对胤祉说“公主之事不必再隐”了,消息匿而不发竟有半月余。

和硕温恪公主的生母是谁?敬敏皇贵妃章佳氏简介

  和硕温恪公主的生母是谁?敬敏皇贵妃章佳氏简介

  和硕温恪公主(1687年—1709年),清康熙帝第十三女(当时常被称八公主),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生。为怡亲王胤祥同胞妹、和硕敦恪公主同胞姐。由于生母章佳氏出身低微,且仅为庶妃,因此是由宜妃养大。

  敬敏皇贵妃(?— 1699年7月25日),章佳氏,康熙帝妃嫔,怡贤亲王胤祥生母,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实为22子)胤祥,二十六年生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三十年生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章佳氏本为内务府包衣,入宫为宫女,侍奉康熙时为庶妃,生前未得任何册封,直到死后才被追封为敏妃。雍正皇帝时期,由于其子胤祥的效忠,被雍正拨出包衣,追封为敬敏皇贵妃,并且开了先例,附葬于景陵,开了清朝皇贵妃袝葬的先例。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参领海宽之女,本为骁骑校硕色之女(硕色,由披甲挑入护军,后升授骁骑校。参领海宽为硕色兄长,敏妃恩父,并非生父),敏妃本为内务府包衣人,入宫为宫女,年岁不详,侍奉康熙时为庶妃,无册封。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辰时生皇十三子(实为22子)和硕怡亲王胤祥,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日丑时生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三十年辛未正月六日寅时生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

  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薨,闰七月初二谕礼部:“妃章佳氏性行温良,克娴内则,久侍宫闱,敬慎素著,今以疾逝,深为轸悼,其谥为敏妃”。 《陵寝易知》记载敏妃於康熙三十八年十月奉安,也就是说敏妃早在康熙三十八年就已入葬。

  章佳氏生前并未得到任何册封,但根据康熙帝二十年左右才批量大封一次六宫的习惯(比如著名的温僖贵妃就是从没封号的庶妃空升成贵妃的),且章佳氏生有一子二女,可以推算出她生前应该是享受妃位或嫔位待遇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她死后的谥号是敏妃(注意:谥号和追封是两回事),虽然她出身包衣,但如果她命够长位分最低也应该是嫔。她在康熙朝得到的最高封号就是敏妃,地位和其他的妃嫔没有什么不同。但到了雍正年间,因敏妃的儿子胤祥效忠于雍正皇帝,敏妃被雍正拨出包衣,并连升两级追封为皇考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家谱提到海宽的第二子哈大“雍正元年因系怡亲王,奉特旨拨出包衣,在镶黄旗满洲固山中将其族中近枝人等设一佐领”,敏妃出身包衣无疑),并将早已下葬的敏妃从景陵妃园寝迁出,祔葬景陵,开了清朝皇贵妃陪葬的先例(敬敏皇贵妃于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祔葬景陵) 。

和硕温恪公主怎么死的?和硕温恪公主陵墓在哪

  和硕温恪公主怎么死的?和硕温恪公主陵墓在哪

  和硕温恪公主(1687年-1709年),中国清朝康熙帝玄烨第十三女,母敬嫔章佳氏,怡亲王允祥是同母兄妹。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一月二十七生。康熙四十五年(1706)和硕温恪公主,嫁给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翁牛特部杜棱郡王仓津。康熙四十八年六月因难产去世,年二十三。

  和硕温恪公主是康熙第十三女,又称八公主,皇妃章佳氏所生,她奉旨下嫁给翁牛特右旗札萨克苍津多罗杜棱郡王。这次联姻是康熙帝借东巡之机亲自送女出嫁,而康熙帝回巡到翁牛特部落还去看了八公主,并住在公主府。不幸的是,公主出嫁不到三年即死去。和硕温恪公主深受康熙宠爱,死后康熙亲自为其篆刻碑文。葬于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现已遭到破坏。王府驻地现为赤峰市松山区王府乡。其也是清代唯一一个帝王万圣至尊亲自陪送下嫁的公主,也是官方记载的清朝唯一的死于难产的公主。

  公主与额驸共同生活了三年,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六月殁。公主的死因在当地一直是个谜,因此传说公主因嫌苍津面貌丑陋,又满脸麻子,不准其接近,苍津对其拳脚相向,以致反目成仇,公主抑郁而终。

  传说毕竟只是传说,《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中有一件康熙四十八年六月二十二日“胤祉等奏报把公主产下双胎后死亡折”,澄清了公主死因 。文摘如下:“……窃本月二十一日夜亥时,八公主产下双胎,因甚虚弱,不省人事。在彼护理之大夫霍桂芳、戴君选等未及用药,一面往报在京值班之臣胤祺、胤祐,故皆未赶上,即时薨。今除臣胤祉、胤祺等与礼部、工部、内务府总管等共同按例料理后事外,臣等叩情皇父,公主妹业已如此 ,圣躬甚属要紧,务必静心养神……”

  奏折中同时附大夫诊治书和一份关于公主双胎的奏报,关于公主双胎奏报极简短,但也可以让死去的公主得到些许安慰,文曰“公主产下二女,皆安然无恙”。

  和硕温恪公主公主在草原上虽然生活了短短三年但对她的家充满了眷恋,因此死前要求“改宫为陵”。

  墓室就建在寝宫之内,这在所有公主陵寝中是绝无仅有的。公主府分三进院落,中轴对称,府门前立有华表,建有石桥,总占地十亩。现在府或者说陵已荡然无存,变成了一片农田。但尚可辨出陵址残存的1米左右的外围墙遗迹以及南面近100米处的碑亭残址。碑亭应该是公主死后所立,碑上刻有康熙帝御笔亲题“淑慎尔仪”,表达了一个父亲对女儿的评价。公主陵寝早年被盗,后又多次被毁,现在唯一幸存的是一对石狮子和一合蒙满汉三种文字刻写的“和硕温恪公主”墓志。

  按照清制,下嫁蒙古地区的公主依照品级享受相应数目的俸银俸缎,由朝廷负责建造府邸,同时要在其居住地分拨土地,以供养赡之用,亦称“胭脂地”,意增加胭脂水粉费用,也有称之为“汤沐地”的,叫法不同而已。和硕温恪公主名下经营土地有48顷,据悉除经营土地外,公主在当地还经营两处商号,现在也只是留下一个称谓而已。和硕温恪公主下嫁时从京城带来八姓陪嫁户,即关、杨、贾、赵、董、王、石、刘八姓,途中滞留河北隆化一个村子里,留下董、王、石、刘四姓,作为公主在草原与京城的中转站,此地更名为皇姑屯,其他四姓跟随公主,在公主死后成为守陵户,现在的公主陵村仍有守陵人后裔生活在那里。

康熙女儿和硕温恪公主:唯一一个死于难产的公主

  和硕温恪公主(1687-1709),敬敏皇贵妃章佳氏生,和硕温恪公主。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生,四十八年六月薨,年二十三。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七月,20岁的八公主被封为和硕温恪公主。 康熙四十五年七月,下嫁仓津。仓津,初名班第,博尔济吉特氏,袭翁牛特部杜凌郡王。尚主。雍正五年,坐事夺爵。公主是清代唯一一个帝王万圣至尊亲自陪送下嫁的公主,也是官方记载的清朝唯一的死于难产的公主。 四十五年七月癸巳,上幸巴颜额尔追地方,翁牛特诸台吉及众蒙古列跪道左奏言:臣等翁牛特地方向来谋生甚艰,蒙皇上遣官训以谋生之道,禁止盗贼加以养育,又赐牛羊使孳生蕃息,臣等俱已各得其所矣,今公主下嫁多罗杜楞郡王仓津,又蒙圣驾亲临光荣无比,合词迎驾欢呼动地。是日,上驻驿和硕温恪公主第。康熙四十八年,四月二十六日丁卯,康熙往塞外避暑行猎。这次他是九月二十三日回京的。八公主就死于这个时间段。

  在整个清王朝三百年的历史中,一共记载了两位因难产而送掉性命的皇室女性,巧合的是,她们都跟康熙皇帝有着亲密的关系。一个是康熙的嫡妻孝诚仁皇后,另一个就是本文的女主角,康熙的女儿和硕温恪公主。 十三女(1687—1709):和硕公主。玄烨之十三女。其母为玄烨庶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贵妃,与二十二子允祥、十五女同母。康熙二十六年(1687) 十一月二十七日生。康熙四十五年(1706)20岁时受封为和硕温恪公主。是年嫁与博尔济吉持氏蒙古翁牛特部杜凌郡王仓津。仓津是蒙古翁牛持部札萨克多罗杜凌郡王毕里哀达赍次子,初名班第,赐名仓津。康熙三十二年(1693)袭封郡王。雍正五年(1727)以擅请准噶尔使入藏熬茶夺沦罪削职。康熙四十八年(1709)六月公主去世,时年23岁。

  康熙三十八年闰七月,妃子章佳氏去世了。在她的身后,留下了三个年幼的儿女。他们是:怡亲王胤祥、和硕温恪公主、和硕敦恪公主。在章佳氏去世时,温恪公主只有十三岁。这个年纪对于当时的女孩子,很难说是大是小。不过按照康熙朝公主们出嫁的年龄来看,十三岁应该算是不大的年纪吧。在这之后,康熙皇帝让德妃抚养胤祥,而温恪与敦恪公主也交给了其他的妃嫔抚养。这种少年丧母特殊经历使温恪公主养成了稳重、谨慎的性格。在那段日子里,温恪公主一面处处谨慎的应对养母,一面尽心的照顾年幼的妹妹。从温恪公主与敦恪公主的寿命上看来(一个死时23岁,一个死时19岁),也许是继承了母亲的遗传,姐妹二人的身体都很孱弱。在风雨交加的皇宫中,她们就像是两株柔弱的嫩柳,对于命运是那样的力不从心,只能被动的随风摇摆。 好在,对于温恪公主这个失去了母亲的娇弱女儿,康熙皇帝还是心存怜爱的。这种怜爱一方面是对女儿,另一方面想必是来自对章佳氏的一份歉疚之心。 就这样,温恪公主慢慢的长大了,也到了该婚配的年龄。在女儿婚嫁的问题上,康熙皇帝始终遵循着政治为先的原则。这并不会因为温恪公主幼年丧母的经历而有所改变。这一次,康熙为温恪公主选择的夫婿是翁牛特部杜凌郡王仓津。

  康熙四十三年,康熙皇帝为温恪公主与仓津指了婚。听到这个消息的温恪公主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般,有着说不出的各种滋味。一方面,出嫁离家总是一件令人伤感的事情;而另一方面,对于即将到来的新的生活的向往,也使温恪公主的心中闪过一丝丝的喜悦。这些年,每当她在祖母身边时,都会听到了很多关于蒙古,关于草原的故事。这些故事在她的心中成为了一种美丽的憧憬,而如今,那片神奇的土地马上就要真实地呈现在她的面前,并即将成为她的第二个家。从此,温恪公主以往对于生活的幸福的憧憬有了沉实和确定的走向。 然而好事多磨,还沉浸在父亲北巡带来的翁牛特已修建好公主府,婚事也准备妥当的好消息中的温恪公主,却突然病了。这一病非同小可,它不令温恪公主的身体倍受摧残,也使得康熙不得不在无奈的情况下,无限期的推迟了这桩婚礼。

  这一年的冬天似乎特别的寒冷,入冬后的几场大雪将整个北京城都覆盖成了银白色的世界,而此刻温恪公主的心情也一如这天气一般,寒冷而凄凉。在送走皇帝、太后和其他来探望的人之后,温恪公主独自躺在床上。屋里那么的安静,她甚至可以听到窗外下雪的声音,那声音直刺穿了她的心底。 太医说了,如果能熬过这个冬天,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就没有大碍了。可是,我能挺过这个冬天吗?会不会像着窗外的白雪一样,天一暖,就融化了呢?我的草原,我的未来,难道就要这样永远的埋葬在这片凄凉苍茫的白色之中了吗? 正在温恪公主胡思乱想的时候,门外悄悄走进一个人。那瘦瘦的身影,轻飘飘的脚步,温恪公主再熟悉不过了,是妹妹,她的亲妹妹!敦恪公主来到姐姐的床前,背在后面的双手仿佛藏着什么东西。与此同时,一阵清冽的芳香传到温恪公主的鼻中,这个季节怎么会有花香呢?莫不成,是梅花!敦恪公主笑嘻嘻的将藏在身后的一只带着残雪的梅花递到姐姐面前。看着这枝灿烂绽放的花朵,温恪公主笑了。原来春天已经来了,不过不再外面,而是在梅花的花心里。 就这样,温恪公主用她那份对生活强烈的爱支撑过了这个寒冷的冬天。到了康熙四十五年,温恪公主已然恢复如初了。看到女儿身体康复,康熙皇帝心中也十分开心,两年前的那桩婚事终于可以成行了。

  两年后,温恪公主怀孕了,这是她期盼已久的事情——成为一个母亲。小时候,她失去了母亲,但却得到了更多人的照料。现在,温恪公主多么希望将众人给予她的那些爱,以母亲的身份全部交给自己的孩子,让他(她)也同样能够体会到被爱的幸福。 孕后的温恪公主按惯例回到了京城,在这里,她可以受到最周到的照顾。怀孕与回家双重的喜悦使温恪公主忘记了妊娠带给她的巨大的身体上的不适。看着腹部一天天的隆起,温恪公主始终沉浸在将为人母的无限喜悦中。可另一方面,危险的阴影也正一步步地向她逼近。

  温恪公主的身体自小就很孱弱,加上前两年的那场大病,使她的元气受到了巨大的损伤。对于这样的身体来说,怀孕生子本就是一件十分辛苦而危险的事情,而温恪公主怀的这一胎,却也十分与众不同。六七个月的时候,温恪公主的肚子就已经如待产孕妇一般,待到后来,就更加大得明显。温恪公主在佛祖面前求签的时候,占到了一支双星报喜的吉签,这就是上天给她的启示吗?温恪公主手中握着这之签,苍白的面孔上露出一丝甜甜的笑容:我的孩子,额娘等着你们!

  康熙四十八年六月,康熙皇帝启程去承德秋猕了。温恪公主因有身孕在身,便留在了京城。此时,她的身体已经被身孕拖得十分虚弱了,她双脚无力,浑身酸软,只能每天躺在床上。太医霍桂芳等人专门在府内为公主生产进行护理。这天夜里,在一阵剧烈的疼痛之后,温恪公主开始了艰难的生产过程。北京酷热的盛夏天气,温恪公主在产房内痛得浑身大汗。嬷嬷紧紧抱住了她的上身,并将一块手巾让她咬在嘴里。温恪公主一面随着稳婆的指示用力,一面用手死死的抓着身边的被褥。在几次痛昏过去之后,温恪公主已经奄奄一息。

  不过,她的头脑还是很清醒,她在心里轻轻的呼唤着:孩子,快出来吧,不要再难为额娘了! 随着一声婴儿清脆的啼哭声,温恪公主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女婴。可是痛苦远远没有结束,因为温恪公主怀的是双胞胎!夜深了,已经到了亥时,筋疲力尽的温恪公主终于用尽最后的力气生下了第二个女孩儿。看着身边一对可爱的女儿,温恪公主无限安慰地笑了。这时的她只觉得很累,真得很累!只想闭上眼睛好好的睡上一觉,好好的睡上一觉。于是,在看了女儿们最后一眼之后,她睡着了,嘴角还挂着幸福的笑容。只是这一睡,就是上千年,再也没有能在醒过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