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姜曰广
别 名:姜居之,姜燕及,浠湖老人
民 族:汉
出生地:江西南昌新建
职 业:官员毕业院校翰林院
信 仰:儒家
主要成就:南中三贤相、主导南昌抗清斗争
代表作品:《石井山房文集》、《皇华集》、《輶轩纪事》、《过江七事》等。
明末抗清官员姜曰广生平简介
姜曰广(1583~1649)明末抗清官员,与史可法、高弘图并称“南中三贤相”。字居之,号燕及,晚号浠湖老人,江西南昌新建(今江西丰城市同田乡浠湖村)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朝官至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福王时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为马士英所忌,乞休归。后从金声桓反清,兵败投水死。
人物简介
姜曰广,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天启六年(1626)以一品冠服“正使”身份出使朝鲜,去时不带中国一物,归时不取朝鲜一钱。为此,朝鲜人特立怀洁碑纪念他。奉旨阅视岛帅毛文龙,上疏赞其为豪杰。天启七年(1627)夏,魏忠贤以其为东林党人,废不用。崇祯初起为右中允,后官至吏部右侍郎。又因事定罪,贬为南京太常卿,于是借病辞归。崇祯十五年(1642),起任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崇祯帝常言:“曰广在讲筵,言词激切,朕知其人,每优客之。”
崇祯自缢后,姜曰广与吕大器等议立潞王,遭马士英反对。弘光时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史可法、高弘图并为南中三贤相。后为马士英所忌,并罗织其五大罪状, 姜曰广乞休归。永历二年(1648),金声桓在江西反正,邀姜曰广起义,计划与闽、桂、吉、赣等地义师共相策应。后因寡不敌众,永历三年(1649)正月十八日,南昌城被清军攻陷,姜曰广留下“六歌”及绝命词一章,率全家32口投塘自尽殉节,一说缢于敕赐故翰林郭思颜仁臣之心坊下,时年六十六岁。
曰广著述颇丰,有《石井山房文集》、《皇华集》、《輶轩纪事》、《石井山房语录》、《过江七事》等。
“南中三贤相”姜曰广,一家三十余口跳塘殉国
姜曰广活了六十六岁,与史可法、高弘图并称“南中三贤相”。一家三十余口跳塘殉国,是明末历史上值得一说的人物。
今天只讲他一生三件大事。
第一件,准确判断毛文龙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毛文龙被袁崇焕以不听节制等理由杀了。后来袁崇焕的一条罪名就是擅杀大将。还有很多人认为,如果毛文龙不死,后金兵想在东北搞定明军,难度要大得多。
在毛文龙死前三年,天启六年(1626),姜曰广出使朝鲜,奉旨到皮岛调查情况。回京之后,他上书先知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他说,毛文龙确实是豪杰。率两百人入镇江,最终变成十万之众。但若让他跟后金在野外对阵,别说我不信他能赢,就是毛文龙,也没那个自信。但如果养一支精锐部队,设伏用间,出其不意,必定使后金有所顾忌。所以朝廷应该认清毛文龙那里的形势,既不能使他的作用无法发挥,也“不致孤倚文龙,以困而覆之矣”。
一句话,不能不要他,也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他一人身上。
这无疑是很有见地的。
第二件,他跟马士英的冲突。
福王朱由崧即位,弘光朝廷建立,姜曰广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后加太子太保。他跟史可法等人本来是想拥立潞王的,马士英为了权力,利用此点攻击姜曰广。年岁已高,不愿再趟这滩浑水的姜曰广,请求退休。回乡之前,朝会之上,他说,“臣触忤权奸,自分万死,上恩宽大,犹许归田。臣归后,愿陛下以国事为重。”
马士英也不是吃素的,反唇相讥,如果我是权奸,你就是老贼。
朱由崧见状,立马打圆场,说你们都是我的好大臣,别吵了。
退朝之后,两人还吵了一架才散。
第三件,起兵反清。
三年之后的永历二年,因为清廷未给的官未达到降将金声桓的要求,他在江西反清归明。当时,已经辞官数年、闲居家中的姜曰广被金声桓请出来作盟主,以他的名气号召各路豪杰反清。
金声桓以及之后广东李成栋的反正,使得南明恢复两省之地,形势一度大好。然因南明内部纷争不断,最终金声桓据守的赣州城被攻破,姜曰广一家三十余口自沉池塘,壮烈殉国。
明代姜曰广刚正不阿,率全家32人投塘自杀
姜曰广(公元1583~1649年),字居之,号燕及,江西丰城同田浠湖村人,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中进士,授为编修,著有《石井山房文集》《皇华集》《輶轩纪事》《石井山房语录》《过江七事》等。
在江西宜春,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则小故事。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姜曰广以一品冠服“正使”身份出使朝鲜,兼阅视海内外兵马。他出使时不带一点礼物前往,归国时未收一钱赠品,朝鲜因此为他立“怀洁碑”。他在复命时写成《皇华集》《輶轩纪事》各一卷,向朝廷陈述海外情况及军国大计。
▲姜曰广所著《皇华集》
为官清廉
受忠良拥护遭奸佞恼恨
说到姜曰广这个人,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都是“为官不贪,铁骨铮铮,忠良拥护他,奸佞恼恨他”。
听说姜曰广要出使朝鲜,大奸贼魏忠贤心里暗自高兴,认为有机会抓住姜曰广的“小辫子”了。因为那时凡是出使朝鲜的人,都要利用官船,装上满满一船中国货送去,回国时又装上满满一船朝鲜货带来,因而他认为姜曰广会借此机会捞一笔“外块”。
然而,姜曰广的启程日期逐渐临近了,驾驶官船的船老大仍然未见有何动静,便去请求他把要带的货物早日装船。谁知姜曰广告诉船老大:“本官出使朝鲜,不是做生意,没有什么货物可带。”船老大说:“我晓得大人是一位清官。可是,官船一出海,要是遇上大风浪,船上空空荡荡的,压不住船,会出事的啊!”
于是,为了安全起见,姜曰广派人装了48箱货物上船后就拔锚起航,出使朝鲜去了。魏忠贤追赶不及,气得捶胸顿足:“你走得了初一,走不了十五,有去就有来,到时抓到了把柄再跟你算总账!”
两袖清风
掸得魏忠贤四脚朝天
果然,姜曰广完成了出使朝鲜的差事,回到京城后,魏忠贤飞快赶至码头。当他看见从官船上卸下了48箱沉甸甸的货物时,心里非常得意,强行要求姜曰广当众开箱,把里面装的东西全部进行展示。
结果这一抖,魏忠贤当场傻了眼,原来48个大箱子里装满了沙土。魏忠贤顿时哑口无言。姜曰广瞪了他一眼:“这就是我带去朝鲜又带回来的48箱‘国宝’。”说完,朝魏忠贤一甩衫袖,走了。魏忠贤吓得往后一闪,结果被绊了一下,狠狠跌了一跤,惹得围观人群一阵哈哈大笑,有人悄悄说:“姜曰广两袖清风,掸得魏忠贤四脚朝天。”
自此,姜曰广与魏忠贤结下了梁子。那时由于魏忠贤独揽朝政,姜曰广因“东林事件”被削籍,排挤返家。归家后的姜曰广只得继续钻研文学,并写成《石井山房文稿》多篇。但这些文章直到崇祯皇帝登位、魏忠贤伏诛后才得以起用。之后,姜曰广被任命为南京吏部侍郎,后又因事定罪,贬为南京太常卿,于是借病辞归。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起任詹事,掌南京翰林院。
御敌灭寇
毅然走上抗清复明之路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走投无路,自缢于北京煤山(今景山公园内)。同年四月初,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史可法闻恶讯,立即会同时任翰林詹事的姜曰广、户部尚书高弘图、兵部侍郎吕大器等人“誓告天地,驰檄勤王”。
清兵在吴三桂的勾引下,打着“除暴安民,替明君雪耻”的幌子,在击败李自成后向明朝属地长驱直入,形势急转直下。姜曰广与史可法亦由“联清灭寇”的主张改为“御敌灭寇”,毅然走上了抗清复明的道路。
选贤立君
失势后被迫上疏返乡
当时,崇祯皇帝的太子及永、定二王均下落不明,存亡未卜,惠王、桂王道远难至,而福王、潞王、周世孙“各避贼舟次”,因而出现了“立贤”“立亲”之争。
姜曰广起初属意立福王朱由崧,因为他是神宗之孙、光宗之侄、思宗之兄,较潞王为亲,时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史可法、高弘图并为南中三贤相。但史可法等却主张立潞王朱常淓,他们认为福王“不孝、虐下、干预有司、不读书、贪、淫、酗酒”,有共“七不可立”,姜曰广最终也改变了自己的初衷。
但时任凤阳总督的马士英闻讯,暗中派人寻找,并把福王接至自己的地盘,同时拉拢黄得功、高杰、刘泽清、刘良佐,大造“凤督定策立福王”的说法。史可法对马士英的反复无常很为不满,写信予以斥责,重申福王“七不可立”的理由。但阴险狡诈的马士英新提重兵,分乘1200艘兵船,护送福王至南京,以武力威逼群臣拥立福王。马士英以“拥戴福王”之功入阁后,一面培植私党,一面拚命排挤史可法、姜曰广等诸大臣。姜曰广因多次遭马士英诬陷,被迫上疏乞准退休,再次返家。
辞官归乡
皇帝面前与权奸对骂
关于姜曰广这一次的离开,还有一段轶闻。
据说当年姜曰广请辞后,在朝堂上与皇帝告别时,诸大臣都在列。姜曰广也不理会众人,朗声道:“微臣触忤权奸,自分万死,上恩宽大,犹许归田。臣归后,愿陛下以国事为重。”
姜曰广所说的权奸,当然指的就是马士英了。马士英被他这样骂后,脸色很难看,有史书记载:“士英熟视曰广”,就是说马士英盯着姜曰广看,越看越不顺眼,终于按捺不住,破口大骂:“我权奸,汝且老而贼也!”
辞了官的姜曰广索性也“破罐子破摔”,和马士英当场对骂了起来。朝堂上其他人见他们当廷对骂,实在不像话,可人家是内阁大学士,自己官位低,又不好相劝。皇帝见他们在朝廷上这样詈骂,确实有失体统,只得赶紧宣布散朝。
清兵围城
率全家32人投塘自杀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6年),南京失陷。清顺治五年,时任江西提督的金声桓与部将王得仁在南昌举兵抗清,他们把姜曰广接到南昌,邀他共同起义,计划与闽、桂、吉、赣等地义师策应。由于金声桓与王得仁两人都为武官出身,贪图名利,追求享受,清兵围城的数月间,在城内军民缺粮、百姓相继死亡的情况下仍然奢侈享乐,不顾民艰,只一味要求姜曰广向各地号召支援人力物资。最终,南昌守军因寡不敌众,于顺治六年正月被清军攻陷。
起义失败后,金声桓投水而亡,王得仁则被杀。姜曰广悲痛至极,留下“六歌”及绝命词一章,并说:“吾今日不死,尚何待!”之后,率全家32人投塘自杀殉节,时年66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