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京特·冯·克卢格德国陆军元帅

中文名称:汉斯·京特·冯·克卢格

外文名称:Günther·von·Kluge

国籍:德国

出生日期:1882年10月30日

逝世日期:1944年8月19日

职业:纳粹德国陆军元帅

京特·冯·克鲁格的生平事迹介绍:京特·冯·克鲁格怎么死的?

汉斯·京特·冯·克卢格(Günther·von·Kluge, 1882年10月30日-1944年8月19日),纳粹德国陆军元帅(1940.7.19),著名军事家、统帅。

1941年6月22日晨,当德苏友好关系在隆隆炮声中断绝后,第4集团军在装甲部队前导下突破边境向前推进。霍特的装甲部队在苏瓦乌基突破苏军防线,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则向布列斯特-李托夫斯克攻击。随之而来的第4和第9集团军则在比亚韦斯托克围歼强大的苏军,这两支装甲部队继续向前推进,把已逃脱的苏军在明斯克第二次加以围歼。7月16日,德军攻占斯摩棱斯克,打开通往莫斯科的门户。

初入苏联,德军战果辉煌。但苏联那种疯狂的反突击也使德军伤亡惨重,在此期间,克鲁格和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经常因为进攻速度的快慢而争吵,克鲁格要求稳重一点,尽量形成一条完整的战线,但古德里安却要求尽快的推进,还说克鲁格是个老顽固,根本不懂坦克战术,为此,两人关系不断恶化。而在德军统帅部内也发生了意见分歧,希特勒不断改变其攻击目标。到9月底,希特勒才决定向莫斯科进攻。10月3日,第4集团军在第9集团军协同下在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包围苏军60余万人并直逼莫斯科,初时进展顺利压迫苏军向后退却,直打到莫斯科以西40公里的戈利齐诺地域,并准备突破当面苏军的防御阵地。部队已经过度疲劳,进攻力已基本耗尽。这时苏军突然于12月6日使用预备队发动大反攻,而德军连最后一个营都投入战线了,战线瞬间就崩溃了,古德里安提倡的冒险战术终于失败了。

  撤退中反击

1941年12月19日,德国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元帅因同希特勒意见发生分歧而称病辞职,希特勒自任陆军总司令。并派克卢鲁元帅接替1941年底被解职的包克,担任中央集团军总司令。

中央集团军当时的参谋长曼凯尔·冯·特莱斯科夫将军是德国抵抗运动领导人,而作战部长特雷斯考上校在1941年以前是一个狂热崇拜希特勒的人,又是希特勒的副官施蒙特的好友。到1941年底,他却改变观点而成为对国家社会主义深恶痛绝的人。他认为只有杀掉希特勒才能挽救德国的命运,而只有国防军--主要是陆军,才能除掉希特勒。他曾不遗余力地想把包克元帅拉入反对派的行列。他还想说服克鲁格,使之认识反抗的必要性。此外,还有一件事情使特雷斯考相信自己策反克鲁格必成。他抓住克鲁格曾得到希特勒赠予的25万马克生日礼金一事向克卢格做工作,说只有起来参加反抗运动才能洗刷这种不光彩行为。但克鲁格犹豫不决,他怕担当不忠的骂名。

克卢格接替中央集团军群指挥的时候,苏军的强大攻势已迫使德军的中央战线不断后撤。莫斯科以南,德军坦克第二集团军实施深远楔形进攻的集团遭到三面突击,从米哈伊洛夫、韦尼奥夫地域的突出部后撤到格扎季河对岸,随之又后撤至叶夫列莫夫、阿列克辛一线,才十分艰难地避免了被围歼的结局。苏军对该坦克集团军紧逼不舍,从图拉方向向其北翼继续施加强大压力。同时,向南进攻德军野战第二集团军所属部队,直逼奥廖尔方向。迫使这两个德国集团军继续向南退却直至库尔斯克、奥廖尔一线以东和日兹德拉河上游附近,并切断了德军坦克第二集团军同左邻、莫斯科以西的德军野战第四集团军的联系。而且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后方,有大片的游击区而要兵力对付。苏联游击队的袭扰非常频繁,破坏铁路、阻断后勤补给使德军的军用物资受到很大损失,搞得德军在很多辽阔的地区无法通行,给德军带来极大威胁。鉴于此,克卢格接任后的第 一件事,就是不顾希特勒禁止任何人擅自退却的命令,下令整个中央战线一共后撤了150公里。这既是战局所迫,不得不如此,也是作为一名指挥官为摆脱形势的限制,克眼被动局面,想争取一些作战自由的应有措施。但是这种退却为时已晚,不可能挽回失败的趋势了。

12月底在德军坦克第二集团军和海因里奇将军指挥的野战第四集团军之间被苏军撕开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缺口,虽经德军下断反击,却一直未能将其封闭。1942年1月初,苏军开始由卡卢加、别廖夫以东地域实施进攻,扩大丁这一缺口,进抵尤赫诺夫苏希尼奇一线;尔后,派重兵前出到斯摩棱斯克以东的多罗戈布口地域,切断了布良斯克一维亚济马铁路。由于实施这一猛烈突击,苏军对远距离推进的德军野战第四集团军构成了巨大威胁,该集团军与苏军的战斗十分激烈,它败退到苏希尼奇以西地域后才勉强站住脚:德军野战第九集团军和坦克第四集团军的唯一交通线斯摩棱斯克-维亚济马铁路也遭到苏军不断的攻击。

苏军在1月对伏尔加河上游两面再次开始进攻,不仅从正面进攻鲁扎河和拉马河的德军防线,而且把这一进攻同台围加里宁以北地区德军的广泛动机相结合。在伊尔门湖南方苏军突入北方集团军群与中央集团军群的接台部并包围厂德军第九集团军和坦克第四集团军。这两个集团军被逼到了格扎茨克、勒热夫一线。功军在冬季条件下占优势的快速兵力在加里宁以西德军的薄弱防御环节上突破并击溃了配置在第十六集团军右翼的德军一个师。苏军右翼部队推进到霍尔姆市,中央军队进抵大卢基,左翼特别强大的集团以一部兵力南下勒热夫西北地域,在此突破了德军防御,尔后由西面攻击勒热夫和莫德尔指挥的德军第九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瑟乔夫卡。苏军主力已从德军两个集团军群的接合部突向别雷,深入德军后方,先遣各支队进抵到维亚济马西北地域,将被围德军唯一的供给线斯摩棱斯克-维亚济马-勒热夫-奥列尼诺铁路处于被切断的威胁之下,如果这条铁路在斯摩棱斯克和维亚济马之间被切断,那么德军两个集团军被歼灭的命运就都注定了。 克卢格为了挽救这两个集团军向希特勒求援,并请求允许这两个集团军撤出苏军的包围圈,但被希特勒拒绝。这时的克卢格表现出了一个将领对军队高度负责的精神,他于2月26日,不顾希特勒的反对,命令被围部队开始突围。德军经一系列激战后突围成功,并在围外德军的支援下,守住了生死攸关的铁路交通线。克卢格果断地将德军弯弯曲曲总长达600公里的战线缩短成不到200公里的正面,这一措施,使在春季泥泞时期到来之前的准备再度发动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正好处于构筑良好的阵地上。

1942年3月15日,希特勒在庆祝英雄纪念日时,发誓要在夏季消灭苏联军队。 夏季来临,在克卢格的战线上,枪炮声激烈轰鸣,德军各师十分紧张。为了封闭苏军在德军后方经别雷地域建立的补给走廊,并消灭德军后方的苏军集团,克卢格命令第九集团军从前线撤出重兵来实现这一计划。这是一着险棋,得冒战线正面被苏军突破的风险。德军第九集团军的内线作战于7月底结束,基本歼灭了深入德军后方的苏军第39集团军和骑兵第11军,并合围消灭了来不及经别雷撤走的苏军第22、第41集团军的一些部队,解除了后方的重要威胁。为了巩固后方,克卢格以两个军的兵力来对付苏军帕维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别洛夫将军的骑兵军开展的游击战,别洛夫的骑兵军分布在斯摩棱斯克东南和维亚济马两侧,不断威胁德军的交通线,游击战斗扰得德军心神不安。经几个月的围剿,德军才将苏军的这个骑兵军大部分歼灭。德军的正面防线差一点被苏军突破。苏军为了改善在德军后方作战的各兵团态势,对德军第九集团军(特别是勒热夫地域)实施了几乎不停顿的正面冲击,一度给德军造成非常严重的局面,战线几处被突入。克卢格在紧急关头将已经开始调往南线参加进攻作战的3个坦克师和数个步兵师中途强留下来,首先用这些部队增援前线制止了苏军突破,接着又实施反突击,才阻住了苏军的攻势。克卢格这次的战术指挥非常巧妙,但还是在风险中获得了胜利,在正面保住了战线,在浅近的后方除掉了心病。

10月中旬,苏军在勒热夫和大卢基之间集中了重兵准备向德军发起深远推进的进攻。11月底,苏军开始由托罗佩茨地域向西和向南实施宽正面进攻。在别雷以北地域,德军虽通过反突击限制并阻止了苏军实施的数次深远楔入行动。但是大卢基两侧的正面已被突破,成为强大抵抗枢纽的俄国旧要塞中的德军集团遭到合围,苏军兵力已抵大卢基以西12公里。12月29日,德军为解大卢基之围发动了进攻,两个德军师以巨大损失的代价前进了10公里,其疲惫不堪和战斗力大受削弱的先头部队于1943年1月12日距离该市西郊仅3公里处受阻,再不能前进一步。同时,苏军已夺占大部被围地区。德军只有一个兵力不大的战斗群仍在洛瓦季河西岸的内城堡垒撑持。另一个兵力较大的战斗群则在大卢基东部遭到猛攻。1月15日夜间,内城堡垒被攻克,德军其他守备部队放下武器投降。

同时,苏军继续对德军第九集团军北翼实施冲击,从1942年12月初起,就又开始从东面,即勒热夫和格扎茨克之间,施加了压力。到1943年2月底,克卢格的战线虽然勉强抗击住了苏军的进攻,但有些地点还是丢失了。

苏军不间断和十分有力的进攻,使德军极度紧张。为再次缩短战线,德军开始有计划地撤退。第四集团军和第九集团军于2月26日开始在勒热夫地域退却,克卢格指挥所属分阶段逐次实施,退却各师在每道中间地区扼守一两天,交替进行,处处控制苏军的追击推进速度,防止苏军追击过猛或企图实施突破,终于及时退到了斯帕斯杰缅斯克、别雷、涅韦尔新地区。3月16日,德军全线退却结束。克卢格在实施退却中,战术很出色,短促的退却行动进行得十分迅速和有条不紊。

希特勒为了掌握战场主动权,选中了库尔斯克作为进攻目标。德军统帅部计划由北面奥廖尔以南地域和南面别尔哥罗德地域分别实施突击,在库尔斯克以东使两个楔形突击合拢,围歼配置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重兵集团。如果进展顺利,尔后向苏军西南方面军后方突击,此后预定向东北方向发展进攻,以图进至苏军中央集团的后方,构成对莫斯科的威胁,并图重新向列宁格勒进攻。

为实行这一计划,德军在库尔斯克方向,重新部署集中了克卢格元帅的中央集团军群所属之第九、第二集团军。这时,第九集团军在奥廖尔以南已扩大到23个师,其中5个坦克师,以15个师组成突击集团,任务是从北面向库尔斯克进攻;第二集团军以8个师防守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西部;

7月5日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著名的库尔斯克战役开始。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部正面苏军中央方面军地带内,德军第九集团军在奥利霍瓦特卡主突方向上将300辆坦克同时投入战斗。7月5日一天,德军进行了5次强击,突入苏军防御6-8公里。至7月11日,德军的进攻只前进10-12公里,因损失惨重被迫转入防御。 苏军在阻止了德军进攻后,立即在800余公里的正面上进行反攻,并投入了5个方面军参加。7月11日,苏军以优势兵力南北夹攻奥廖尔地域的德军阵地,迫使由莫德尔上将统一指挥的第九集团军和坦克第二集团军向布良斯克附近撤退。

当库尔斯克大会战正激烈进行时,希特勒于7月13日召见了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克卢格与曼施泰因,讨论继续进行"堡垒"作战和从苏德战场抽调兵力去意大利和巴尔干的问题。此时克卢格已深感德军兵力缺乏,无力再进行"堡垒"战役了。 在德军整个东方战线已发生动摇、失败的厄运就威胁着面前的时候,德国来比锡市长格德勒博士于7月25日致函克卢格,鼓动他起来谋反,"以力量和理智去维护德国的利益",在特雷斯考的活动下,路德维希·贝克 等德国将领也在设法争取克卢格。

9月。克卢格鉴于战况,给德军陆军总司令部送了份报告,指出军队紧张过度。急需向西退却。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赞同克卢格的意见,并企图去说服希特勒。但是希特勒不相信苏军的优势,还郑重其事地打算再次使用1941年至1942年冬季战局的方法,即干脆禁止任何退却。他不会用统帅的艺术,而只是用愚昧的固执去挽救绝望的态势。克卢格对蔡茨勒的能否坚守的询问立即作了答复,指出现在部队紧张过度的情况要比1941年至1942年冬季突出得多,指挥人员的损失非常严重地削弱了军队的抵抗能力,艰苦的战斗又影响了他们的士气。而相反,敌军的指挥、武器装备却改善了。因此,无论如何也要坚守的命令是无济于事的,是无法改变形势的。

令克卢格特别不安的是,9月份以来中央集团军群的南翼情况日益严重,第二集团军的防御已在数处被苏军突破,该集团军在右翼受到了强大压力,不得不退过杰斯纳河。集团军自己的兵力只够勉强扼守战线,因此,虽然几经尝试,却未能通过进攻行动同坦克第四集团军保持联系。在苏军强大兵力的压迫下,第二集团军又于月底前退过了第聂伯河及索日河。它暂时在戈梅利地域扼守索日河左岸的桥头堡,但是苏军在戈梅利以南打开的缺口却仍然敞开着。

在北面与第二集团军相邻的第九集团军,虽然在中央还继续扼守布良斯克,在左翼还扼守罗斯拉夫利以东地域,仍被迫将右翼撤过了杰斯纳河。随着第二集团军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集团军群右翼受到的威胁也日益增大。苏军西方面军为向斯摩棱斯克实施突破,从多罗戈布日、叶利尼亚一线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左翼实施了突击。已经很明显,德军第九集团军防守的向东突出地段,再也守不住了。

克卢格已预见到这样的战事进程,预先选择了新的防御地区,并着手进行构筑。该地区位于第聂伯河以东,掩护着普里皮亚季沼泽地前的最后一条大的铁路和公路干线。克卢格于9月中旬下令退到沿索日河,接着经列宁诺和鲁德尼亚伸延的新防御地区时,曾指望至少能把这一退却所需时间拖长到5个星期。但是,战事迫使德军大大加快了退却速度。需要不断进行支援的右翼已出现危险局面,苏军西方面军又对斯摩棱斯克方向的德军第四集团军施加非常强大的压力,这些都要求德军不断缩短战线,并且越快越好。9月24日,德军放弃了斯摩棱斯克和罗斯拉夫利这两个城市。苏军的攻击越来越猛烈,毫无疑问,苏军已发现德军在构筑新的防御阵地,力图制止德军停下来稳定战线。苏军一个骑兵军与德军仓猝组建的部队及后方警卫部队激战后突进到列宁诺地域。同时,苏军坦克第3集团军从正面实施突破,给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战线的中段造成危机,迫使德军进行异常艰苦的作战。到10月1日前,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才全部抵达新地区,于是克卢格命令"今后停止退却"。不过他并不掩饰,在没有任何预备队的战线,情况仍然是变化无常的,他仍感到严重的忧虑。为了改善右翼的状况,他下令第二集团军从9月27日起准备向南面实施突击。在普里皮亚季河与第聂伯河之间恢复同南方集团军群的联系,但未成功。因运输困难,前送的一切必需品不能保证,兵力调动速度极慢,这致使克卢格神经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被迫把准备进攻的日期一推再推,而实施这种进攻已日益困难。

10月,苏军对克卢袼的中央集团军群的新防线发起进攻,首先对其右翼进行攻击,这种攻击很快就扩及大部分正面。苏军经第聂伯河和索日河实施突破,经几天激战,夺占了第聂伯河西岸的几个大登陆场,并在戈梅利以南第聂伯河与索日河之间站稳了脚跟。11月初,德军坦克第四集团军被迫由第聂伯河退往科罗斯坚后,苏军向德军第二集团军猛攻,于1真月10日突破戈梅利以南的德军屏护阵地。随后几乎毫无阻碍地在第聂伯河以西向列奇察方向推进。用深远突击截断了德军第二集团军右翼与左翼的联系,断绝了它与退到科罗斯坚的德军坦克第四集团军的接触,并挺进到了奥夫鲁奇接近地,将德军第二集团军在中央压缩到列奇察一莫济里铁路附近。迫使德军第二集团军右翼只好一边战斗一边为自己开辟通往西北的道路,以便在莫济里东南重新同集团军主力会合。但11月17日,列奇察被苏军攻陷,德军第二集团军左翼在戈梅利地域也被截断。其所属部队只好转隶第九集团军。第二集团军基本打解体了。克卢格与蔡茨勒作了一切努力,也未能使希特勒准许中央集团军群撤出戈梅利地域的突出部,这个突出部已向东凸出很远,消耗着德军很多兵力,况且在这里的德军集团还有遭到合围的危险。希特勒禁止撤出的借口是:失去这一城市,将会使世界舆论产生比9月份丢掉斯摩棱斯克还要不良的反应。11月23日,苏军沿别列津纳河继续推进,切断了莫济里至日洛宾的铁路线。德军已没有兵力去掩护其第九集团军在戈梅利与日洛宾以南地域之间被突破的深远暴露翼侧,第九、第二集团军的联系也已无法恢复。直到这时,撤出戈梅利才得到准许(可惜已经太迟了)。苏军于11月26日占领该市。同时,德军第九集团军左翼也出现了非常危险的情况,苏军突然在那里的普罗波伊斯克地域20公里正面上楔入德军防御,并推进了10公里。苏军一部兵力向西北方向的莫吉廖夫进攻,另一部兵力被调到西南罗加乔夫方向,显然打算通过莫吉廖夫实施突击,包围德军第四集团军右翼;通过向罗加乔夫方向突击。迫使德军第九集团军脱离第聂伯河。这一段战斗,使克卢格和他的中央集团军群简直拼尽了最后的力量。

前线的败局加大了德国国内的不满。 1943年7月25日,德国莱比锡市长戈德勒博士致函克鲁格,鼓动他起来谋反,"以力量和理智去维护德国的利益";在特雷斯考的活动下,路德维希·贝克等德军将领也在设法争取克鲁格。前线的败局和对抗力量的策反,促使克鲁格于1943年11月同戈德勒博士会晤并下决心除掉希特勒。特莱斯科夫向克鲁格提出了在希特勒巡视中央集团军司令部时射杀他的计划,但在最后时刻,克鲁格放弃了特莱斯科夫的计划,波斯拉格其后推测是因为海因里希·希姆莱已经决定陪同希特勒,克鲁格担心希姆莱也会被杀,而这将会引起武装党卫军及德意志国防军之间的一场内战。1943年10月27日,克鲁格因其座驾在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公路上发生意外翻车而身受重伤,新的谋杀计划被迫暂时作罢。

德国元帅:费多尔·冯·博克的生平事迹简介

费多尔·冯·博克(Fedor von Bock,1880年12月3日-1945年5月5日),出生于勃兰登堡省库斯特林的军人世家,德国元帅。

博克的父亲曾升至少将,母亲也是军人家庭出身,博克从小就向往成为真正的军人,在军界大干一番。博克先后到格罗斯利希特菲尔德军校和波茨坦军校学习。1898年,博克以优异成绩从军校毕业,获得少尉军衔,1905年,任营部副官,1907年,任团部副官,1908年,晋升为中尉。1910年,博克调入总参谋部任职。1912年,博克晋升为上尉。

1945年5月5日,博克死于英军轰炸。博克生前在陆军中获得"库斯特林的圣火"绰号。

费多尔·冯·博克出生于勃兰登堡省的库斯特林,该地是一个古老的城堡,位于柏林东方的奥德河畔。博克的家庭是一个普鲁士新教贵族,有着可追溯到条顿武士时代的古老军事传统。博克的曾祖父曾在腓特烈大帝的军队中服役,祖父弗里德里希·威廉·博克(Friedrich Wilhelm Bock,1780年5月25日–1838年2月1日)则是普鲁士军驻耶拿的少校,曾担任驻马德堡的军队副司令职务,妻子为阿尔贝丁·冯·豪登查米(Albertine von Hautcharmoy,1800年6月16日–1876年1月11日)。父亲卡尔·莫里兹·冯·博克(Karl Moritz von Bock,1828年1月15日–1897年4月16日)是普法战争时的一位军官,后被晋升为少将,并曾任托尔高的指挥官。卡尔曾在圣昆丁战役中指挥第44步兵团,后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继续指挥,使第44步兵团最终得以于法耶一地重挫法军。因卡尔对普军的胜利有功,受集团军司令奥古斯都·卡尔·冯·哥埃本(August Karl von Goeben)推荐获颁功绩勋章,但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决定以加封头衔代替奖励,因此在1873年1月19日,卡尔被加封为贵族。

博克的母亲为欧尔卡·海涅·福朗西斯卡·冯·法金汉(Olga Helene Fransziska Freifrau von Falkenhayn,1851年3月4日–1919年12月14日),她是俄罗斯和德国出身的贵族,具有女爵头衔,同时也是未来德国参谋总长-埃里希·冯·法金汉的姊姊。卡尔与欧尔卡于1873年10月19日结婚,育有两个儿子-博克与他的兄长费多尔·法朗兹·卡尔(Fedor Franz Karl,1876年2月6日–1943年12月3日),由于博克的家族与俄罗斯贵族关系密切,因此依照传统地被赋予了俄罗斯名字-"费多尔"(德语:Fedor、俄语:Фёдор)。日后博克之兄成了德军第3集团军的参谋将军,并与博克一样,获得了功绩勋章。

在博克出生前10年,德意志帝国完成了统一,当时国内军国主义相当兴盛,故博克在8岁的时候就被送到柏林大光野(Gro-Lichterfelde)的普鲁士军官军校(Preußische Hauptkadettenanstalt)就读,与后来德军将领君特·冯·克鲁格和武装党卫队将军保罗·豪塞尔为同班同学,由于博克亲切的性格,同学们都以"小博克"(B挀欀挀栀攀渀)称呼他。博克的课业成绩相当突出,包括现代语言、数学、历史都相当优异,并能说流利的俄语、法语、英语。由于家庭与学校的影响,忠于国家和以军职奉献一生的思想深深稳固在博克心里,这在往后二战其指挥风格中不时地显现出来。博克于1897年成为了驻坡兹坦帝国步兵警团候补军官,1898年3月15日起正式任官,阶级少尉,于驻柏林斯潘道的第5徒步近卫团中服役。博克的军事教育平顺,于1903年10月1日时进入了军事高级中学;1904年3月1日起成为了军务的辅助指导官;同年7月12日起,博克成为了第5徒步近卫团第1营的行政参谋官。1905年,博克与年轻的普鲁士贵族玛莉·冯·莱欣贝可勒尔(Mally von Reichenbach)结婚,并在波兹坦驻军处举行传统的军事婚礼,两年后,他们有了一个女儿,但1910年博克的妻子即因病而逝。

1906年1月28日,博克晋升为团上行政参谋官,后进入了柏林普鲁士战争学院(Preu椀猀挀栀攀 Kriegsakademie)就读。博克也在这时期加入了"陆军爱国联盟",与日后在二战担任要职的德国军官-弗朗兹·哈尔德、瓦尔特·冯·布劳希奇、格特·冯·伦德斯特结识。1908年9月10日,博克晋升中尉。1910年至1912年,博克并未继续就读战争学院,反被派往总参谋部进行参谋业务的培训。1912年3月22日,博克晋升上尉。1913年10月1日起,博克转调至近卫军总参谋部的军需处(Ib)服务。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隶属于巴伐利亚皇储鲁普雷希特的第6集团军,同年5月又调至第11集团军参谋处。但另有资料指出博克在此时期任职为近卫军参谋部的代理作战处长(近卫军隶属于第2集团军),之后于1915年1月26日晋升为近卫军作战处长。

在各部服役期间,博克曾参与过那慕尔、圣昆丁、伊普尔等地的作战制定。然而由于博克对参谋工作感到厌烦,同时也想要前线指挥的资历,因此他谒见鲁普雷希特,表示欲另调他职并获准,博克因而成为了第4徒步近卫步兵团下的一个营长,而此调任时间点各方资料不一,有的写为1916年1月28日,也有表示1917年者。1916年12月30日,博克晋升少校。

博克曾参与过索姆河战役和康布雷战役,他的单位伤亡惨重,康布雷战役令他损失70%的人员,因此他的营还被戏称作"自杀营"。之后,博克转调到南德的后备部队--第200步兵师,担任参谋(有资料指出博克于1916年8月6日转调到第200步兵师,但当时康布雷战役并未开始,与上述资料有所矛盾),博克在第200步兵师中几乎受到全部参谋军官的厌恶。1917年4月11日至,博克转任皇太子威廉指挥的"德国皇太子集团军群"(Heeresgruppe Deutscher Kronprinz)参谋部担任军需处长,同年7月27日起则任集团军群作战处长。在此期间,博克与威廉培养出了深切的友谊,后者曾在回忆录《我的德国战斗英雄之回忆》(Meine Erinnerung aus Deutschlands Heldenkampf)中如此描述博克:"凭著无穷无尽的精力,即使在最艰困和最严苛的情势下,这位天赋异禀的军官对我和我参谋长的支援从未动摇过。"

1918年4月,博克因索姆河和康布雷的英勇表现而获得了德国军事奖励中级别最高的勋章--功绩勋章。在德国停战之前2天,博克曾晋见人在比利时斯帕的德皇威廉二世,他请求德皇返回柏林并下令基尔的叛军,但并未成功。在德国政府投降、国内暴动的时候,博克指挥军队协助镇压左翼份子的行动,虽然他对右翼势力企图恢复君主制国家的"卡普政变"感到同情,但也拒绝加入,他也对在这段期间内诞生的魏玛共和国强烈的蔑视。

一次大战结束、魏玛防卫军成立后,博克成为《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军10万兵力的人员之一,在共和政府成立前四年,博克一直关注著东疆可能来自波兰的攻击。1920年12月18日,博克晋升中校。1922年,魏玛政府与新生的苏联签订了《拉帕洛合约》,两国外交关系正常化,双方也急需重整军事力量,博克与库尔特·冯·施莱谢尔、尤根·奥特(Eugen Ott)、库尔特·冯·哈默斯坦-埃垮特等人被汉斯·冯·塞克特所挑选,成为"特殊R部门"的一员,负责规避《凡尔赛条约》的限武条例,包括前往苏联境内组织与训练往后为德国大肆扩军的人事基础,还有包括坦克与飞机等武器的开发和战术运用,博克中校为其中的一名活跃份子。

R部门的联络官为恩斯特·布钦鲁克少校(Ernst Buchrucker),他领导了一支名叫"工作指挥部"(Arbeits-Kommandos)的部门,表面上是支援民间建设的官方机关,实际上是暗中培养数量超过《凡尔赛条约》规定的德军兵员,这些人员被称作"黑色国防军",它们亦依据其"秘密法庭"机关(Femegerichte)的命令,将为盟军管制委员会工作的左翼线民谋杀,以保护德国的军事机密、维持遵守条约的表象。博克在这些谋杀行动中涉入颇深,其中一次的谋杀案中,德国记者卡尔·冯·奥西茨基写道:"舒尔兹中尉(Schulz,被指控为杀害线民的"黑色国防军"成员)什么都没做,但执行了命令,无疑地,冯·博克上校、可能(涉入)的冯·施莱谢尔与塞克特将军,应该要坐在被告席该人(指舒尔兹)旁边。"博克则在法庭上做过数次伪证,表示防卫军并未和"黑色国防军"有所关联,也没有做过谋杀一类的事。1923年9月27日,布钦鲁克动员4,500名"黑色国防军"成员聚集于柏林外,准备发起政变,推翻共和政府、建立专制国家(此事件被称为"库斯春政变"),博克对于布钦鲁克未得到防卫军的允许就擅自行动一事十分愤怒,此事件中,博克曾表示希望没有防卫军成员涉入该政变,说道:"如果冯·塞克特知道你在这里,他一定会调弄他的单片眼镜,然后说:'去找他!"。虽然博克当机立断,马上下达复员令,但布钦鲁克也提早于9月30日就发动了政变,最终行动彻底失败。

1924年初,博克成为了驻科沃布热格的第4步兵团第2营营长。在1925至1926年期间又成为国防部的参谋军官。在1928年后期,博克被任命为驻奥得河畔法兰克福的第1骑兵师师长。1930年再被任命为驻东普鲁士的第1步兵师师长。1931至1935年期间,博克还担任了德国在斯德丁的第二军区司令。他的晋升相当顺利,1925年5月20日,博克晋升为上校、1929年2月6日为少将(一说2月1日)、1931年2月7日为中将(一说2月1日)。1935年,当希特勒上台宣布征兵后不久,博克被任命为德累斯顿的第3集团军群司令,并在同年3月1日晋升步兵上将,就在这个时期,他结识了空军的阿尔贝特·凯塞林将军,未来博克将与后者在各大军事行动中携手合作。1936年10月20日,博克与威海尔敏·歌德莱贝·杰尼·冯·波登(Wilhelmine Gottliebe Jenny von Boddien)再婚。

希特勒和其纳粹政府上台后施行扩军政策,博克尽管私下对纳粹党员的诸多行径抱着不苟同与怀疑的态度,但十分欢迎希特勒让德国重新武装的决定,对于国内外政治也基本上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因此当希特勒强迫许多德军将领退伍时(如布伦堡-弗理屈事件),博克仍留于现役。博克以集团军群司令的身份参与许多重建德国军事力量的工作,包括对未来国防军甚为重要的陆空协同作战训练。1938年3月15日,博克晋升大将。1938年3月,博克指挥了进军奥地利的德军第8集团军,并对于路上装甲部队妥善率低所造成的行军效率颇有怨言,还因此与第2装甲师师长海因兹·古德里安发生冲突。不久,博克再指挥部队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10月,格特·冯·伦德施泰特大将被强迫退役,博克因此成了德国陆军中最资深的将领。11月10日,博克调任至驻于柏林的第1集团军群担任总司令。

博克是典型的具有普鲁士传统的军官,一直没有参加纳粹党,从不关心纳粹的内外政策,甚至对1938年希特勒在国防军的大清洗也无动于衷。但是,博克却竭诚拥护希特勒的各项军事政策,觉得这给他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1938年3月,希特勒授予博克上将军衔。3月12日,博克率所部第8集团军(由第3集团军临时改编而成)越过边界,占领奥地利。此后,博克接替伦德施泰特任第1集团军群(后物北方集团军群)司令。

1939年9月1日4时45分,博克率北方集团军群(辖屈希勒尔的第3集团军和克卢格的第4集团军,兵力63万)从波莫瑞和东普鲁士参加突袭波兰的作战("白色"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军攻势迅猛,博克部第19装甲军突破波兰走廊,很快将波兰博特诺夫斯基指挥的波莫瑞集团军合围并于9月5日全歼该部。接着,博克命右翼第4集团军向华沙挺进,令第19装甲军从第3集团军左翼向波军右翼实施入纵深迂回,企团将波军合围在华沙以北。9月17日,博克占领布列斯特,在那里与南方集团军群装甲部队会合。随后在库特诺地域歼灭波军主力。9月27日,占领华沙。博克因战功卓著被授予铁十字骑士勋章。1939年10月初,希特勒命令博克到西线任B集团军群司令,准备进攻西欧,但博克不同意陆军司令部的作战计划,并促使希特勒最后制定出以曼斯坦因方案为基础的作战计划。

1940年5月10日5时35分,德军发起大规模进攻西欧的作战("黄色"计划)。博克令第9装甲师以最快速度向荷兰东部进攻,支援已在鹿特丹、莫尔狄克等市实施机降、伞降的德军,尽快占领荷兰。5月15日,占领鹿特丹,荷兰宣布投降。两天后,又占领布鲁塞尔。博克的迅猛进攻果然使盟军上当,将主力调到比利时阻止B集团军群的攻势。这就为A集团军群从阿登山区向英吉利海峡实施决定性的突进创造了良好的契机。6月4日,博克的第18集团军又占领敦刻尔克,俘虏4万法军。战役第二阶段,博克指挥第4集团军、第6集团军、第9集团军、第18集团军和克莱斯特装甲集群、霍特装甲集群,突破法军仓促设置的"魏刚防线",6月14日,第18集团军的第87步兵师占领巴黎。6月22日,法国签字投降。7月19日,博克晋升为元帅,负责警戒从布雷斯特到西班牙边界的大西洋海岸线。9月20日,博克调任东线德军总司令。10月博克出任新编成的B集团军群司令。此后曾因胃溃疡而离职休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