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悼公春秋霸主

本 名:姬周

别 称:晋侯周、晋周、孙周、周子

所处时代:春秋

民族族群:晋人

出生地:洛邑

出生时间:前586年

去世时间:前558年

主要成就:中兴晋国 ,复霸中原

谥 号:悼公

拼 音:jìn dào gōng

“晋国霸业”之春秋最大的BUG——晋悼公!晋悼公的生平简介

“春秋五霸”最主流的观点指的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这五位君主。但你真正看懂了春秋,你会发现:大部分时间内,晋楚争霸才是春秋的主旋律。除了齐桓公早期带领齐国称霸以外,春秋的真正霸主应该从晋、楚两国中产生。比如:晋国的晋献公、晋文公、晋景公,楚国的楚武王、楚成王、楚庄王,他们将中原诸国玩弄于股掌之中。

也许是考虑到一个国家只选一个代表的缘故,史学家们就只选择了其中的典型。而实际上,在晋国曾经出现过一个神奇的少年,他将晋国从暗流涌动、危机四伏的困境中,带到了一团和气、上下齐心,国运昌盛的新局面。

他就是晋国的传奇君主——晋悼公。他就像一道划破长空的流星,他就像一个穿越而来的救世主,他姗姗来迟,却刚刚赶上。没有晋悼公,晋国不会坚持得那么久!

晋悼公,名叫姬周,他是晋襄公的曾孙,祖父桓叔捷是晋襄公的小儿子,他是父亲惠伯谈的次子。按理说,像他这样的出身并不显贵,再隔几代可能就成“国人”(平民)了。

可是姬周却有那么好的运气,他和另一位堂高祖父晋成公一样,本来在周朝做人质,与世无争。可是晋国内部的动荡使得他们有了机会飞黄腾达。

在晋国公室和卿大夫的第一次较量中,公室遭到了惨败,于是和国内政治斗争毫不相干的晋成公被迎接回国即位了。

可是当国君的位子坐到晋成公的孙子晋厉公的时候,晋厉公又被卷入了第二次政治斗争中。这一次公室又遭遇了惨败,晋厉公的宗族们被灭门。于是同样在周王室为人质的姬周迎来了他人生的新起点。在斗争中获胜的卿大夫们迎立姬周为晋国的第28位君主——晋悼公,此时他才14岁。

对于一个14岁的孩子来说,他所面的一切是一个连久经战阵的成人都无法面对的复杂局面。对于众卿们来说,他也只是一个不懂事的大孩子。可是晋悼公的第一句话,就让小看他的人民大感意外。晋悼公说:要让我做国君可以,你们得听我的,如果让我当傀儡的话,就另请高明吧!这句话让在场的卿大夫们猝不及防、不知所措,后来被晋悼公硬逼着当面盟誓,以后不得反悔。

晋悼公就这样给了卿大夫们上了一课,他上任后,竟无师自通的把晋国的形势和各卿家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然后对症下药,短期内便把晋国的各派势力平均,互相牵制,不使一家独大。然后把主导大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谁不听话就联合其它势力灭了他,这一招是典型的帝王平衡之术,作为一个10多岁的少年,真不知晋悼公是怎么做到的。

为了和卿大夫对抗,晋悼公又开始培养公室成员,比如韩厥就是晋悼公重点培养的一个对象,还有赵武和魏绛。不过这也为后来韩、赵、魏三家分晋埋下了隐患。

在对外关系上。晋悼公秉承了晋国一向诚信负责的大国外交政策,使曾经一度灰心丧气的中原诸国又倒向了晋国。这为晋国和楚国、齐国争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晋悼公还建立了完善的霸权制度,规定了盟国和主导国之间的等级和礼数。他还强势的取消了诸侯对周天子的朝贡义务,俨然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实际共主。

、晋悼公(前586年-前558年),姬姓,名周,一作纠,又称周子或孙周,为惠伯谈次子,其祖父桓叔捷为晋襄公的小儿子。他在堂叔晋厉公被弑后,被迎立为君。谥曰“悼”,侯爵,称“晋侯周”,简曰“晋周”。

晋悼公乃晋襄公曾孙,桓叔捷之孙,惠伯谈次子,晋厉公侄。悼公少聪慧,居洛,师侍单襄公,兼君、相之才,许有争国之望,尝揣窥晋之心。年十四即入主晋国,以韩、栾为股肱,祁、杨为谋主,重用韩厥、智罃、魏绛、赵武等一干贤臣,严军纪而恤民力,治律历而行礼法,于是晋宗谐睦,举国大治,戎狄亲附,惠及中原。史载凡晋之盟:“如乐之和,无所不谐”,故华夏尽附。悼公矫天子之命,僭天子之尊,十年之功,以靖外难。晋国在其治下,国势鼎盛,军治万乘,成为了当时的霸主。

前573年至前558年在位,前558年卒,年仅29岁。 他的文治武功引领晋国再次走向全盛,铸造军国霸权,挟天子而令诸侯,和戎狄以征四方,最终得以再次称霸中原。

在位时重用吕相、士鲂、魏颉、赵武等人,惩乱任贤,整顿内政,晋悼公四年(前569年)魏绛推行“和戎狄”的策略,同戎狄相处融洽。联宋纳吴,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将晋国霸业推至巅峰。

终晋悼公朝,晋国镇齐、慑秦、疲楚,天下不能与之争衡

晋悼公时代的经济大变革, 到底给晋国带来了什么

“万乘,兵车万乘,谓天子也。”据说晋悼公时,晋国国势鼎盛,军车万乘,浩浩荡荡之中土大地,天下诸侯无与为敌,周天子也比不得晋悼公的威风。晋国公族与卿大夫们相与扶持,共同壮大。与楚为战、与秦为战、结盟诸侯,扶持吴国,所谓吃喝拉撒,样样都得花钱,晋悼公也为此头疼。

当年晋惠公曾经搞出过一套荼毒晋国百年的制度,即是所谓"作辕田"、"作州兵",什么意思呢?也就是把土地直接赏赐给有功劳的朝臣,国君按照土地的多少供给均需兵器,而拥有土地的朝臣,除了向国君纳税外,最大的权力是可以招募私兵,这就是为卿大夫们的做大提供了基础保障。当然,不可忽视的是,这种制度的推行,极大的增加了晋国财政收入中税赋的占比,更能极大的调动朝臣们的积极性,大家拼命发展经济,拼命拓展土地,某种程度上也加快了晋国发展的进程。

到晋景公之时,对于依靠征收税赋,以增加国库财富的做法,被中原诸侯们所借用。其中的鲁国更是实行"初税亩","作丘甲","用田赋",按私人占有土地面积计亩征收税、军赋、田赋等,税赋的种类更加丰富,征收的范围也更加明确,诸侯国君们找到了更多盘剥百姓的方法。那么,到晋悼公之时,面临日渐复杂的国际局势和频繁交错的诸侯战争,他将作何选择?他将发动如何一场经济改革呢?

对晋国历代君主而言,在文治武功方面,终难摆脱晋文公,这位最早令晋国称霸于中原的君主,其国政方针被历代晋国君臣所研究,代代国君都以之为偶像,期望以其政策助力晋国的强大。晋悼公亦难绕过。史书中说“文公废旧制,行新制”,“旧田半税,新田不税”是在减轻百姓负担,“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即是不局限于农业生产,而是各行业均衡发展,也就是促成经济之多元化,士农工商的地位,文公朝就得到确立,也就是说,工商从业者,至少在晋国时期,并不属于低等范畴。这种制度,让晋国在文公朝即找到了一条经济发展的正道。这条道路历经后世君主所验证,晋悼公上位之后,即开始推行文公之制。

晋悼公实行“公无禁利”政策,庶人也可以弃家从工。这种制度隐藏的含义就是,庶人可以从工,工人可以从农,农人则就可以从军。那么如此而后,各种角色所拥有的财富,则可以更多的形式进行转移,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土地也可称为商品。晋悼公的权臣魏绛与北戎谈和,其中有个观点就是“戎狄荐居,贵货易土,土可贾焉”,这简直就是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土地成为商品,由于有国君制度的保障,权臣武力的支持,晋国的商业发展大爆发,盐铁业、手工业、盐铁业、制盐业、车船业、畜牧业等等都蓬勃发展起来。晋国时期战争较频繁,晋国车战天下闻名,春秋时代的兵车,往往需要四匹以上的战马,晋悼公时代的万乘战车,那最少也就得四万匹战马,这种庞大的需求量,足可以见得出晋悼公时期的经济有如何发达。

晋悼公的目的,即是要保证晋国经济的稳步推进,也要保证晋国军事力量的全面发展,多元化的行业就能促成多元化的思维格局,“其卿让于善,其大夫不失守,其士兢于教,其庶人力于农穑,商工皂隶不知迁业”,晋国的商业发展形态,天下诸侯们争相效仿。这种经济体制的改革,可谓是将数年之间陷于内乱的晋国朝政加以扭正,将偏离了国家发展的经济轨道重新修复,以减轻税赋的模式,则就可能会将那些薄有余田的百姓,从农田中解放出来,加入晋国的军队,为晋国而抛头颅洒热血,以赢得战场的荣耀。

纨绔王室子弟战场上得罪了权臣, 晋悼公将如何对待?

当年晋献公虽说“并国三十六”,晋国从那时起就相当的强大,到晋文公称霸中原,晋国成为中原地区无可匹敌的诸侯国。晋献公雄才伟略是一方面,可是他对公族兄弟的态度,却令晋国的霸业暗藏凶险,这个事情被历代晋侯所传承,说起来还真可说是晋国分裂的始作俑者。

晋献公当年屠杀公族子弟,广纳卿大夫贤才,权力是高度集中了,可卿大夫团队也同时发展壮大起来,先氏家族、赵氏家族、栾氏家族等,后来都跟晋献公学习,想要把持朝政大权,不断私蓄财富,几可算富可敌国,与晋公们分庭抗礼,也就成家常便饭。

从晋灵公开始,就深深的为这种矛盾而苦恼,几度想要从权臣手中夺回大权,最终都无疾而终,几代晋公还因此被权臣所弑杀,导致晋国朝堂不唯君主,且唯权臣的局面。到晋悼公时期,卿大夫家族历经数十年权力和战争的锤炼,大多已成为卿大夫制度的坚定信徒。面对强宗林立的卿大夫团队,晋悼公采取的办法,便是扶持亲近的公族势力,与卿大夫团队们抗衡。由于卿大夫们与公族之间,借与晋国王室成员的通婚,渐渐形成血乳交融的关系,其中栾、羊舌、韩等族,更是成为晋国公族的近亲,那么,选择哪个家族,会更适合晋悼公的宏图伟业呢?

当年晋厉公反对卿大夫团队,期望利用外戚势力拨乱反正,从卿大夫团队手中夺回权力,最终因一念之仁,放过了栾氏与荀氏,最终害得自己惨死与变乱之中。但晋厉公可以成功攻杀三郤,亦为晋悼公提供了前车之鉴,完全依靠外围的卿大夫们,作为国君的晋悼公,极可能步前任君主后尘。此时若有更具血缘或亲戚关系的权臣支持自己,自己的前路会更为坦荡。

晋悼公意识到当年晋献公的抉择,或许在自己的时代,并不适用。他要有更多可以信赖的权臣,栾氏和荀氏虽亦几代跟随晋公,但其诛杀晋厉公的罪状确凿,作为有罪的权臣,虽对自己有扶立之功,但其激进之意,实难与自己产生共鸣,那么自然就不会绝对支持自己。晋悼公更需要的,就是公室势力。

晋悼公如此抉择,却将面对一个困难。那便是自从晋献公屠杀诸公子后,晋公与公室之间的关系就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公室亦不愿过多参与朝政权力之争。晋悼公为了取得公室势力的支持,不仅改变了当年晋献公“不蓄公子”之国策,主要从四大方面推进措施,赢得了公室们的支持:

一是命公亲家族居于都城,并以军功奖赏公室子弟,鼓励他们从军作战,能够建功立业。二是大力扶持晋侯最为亲近的祁氏、羊舌氏家族子弟,让两大家族在朝中可有一定话语权。三是重视老臣,团结栾氏、韩氏、荀氏、魏氏,既让其家族继续在朝中掌握主导大权,又不会纵容其为所欲为,如魏氏魏绛曾与晋悼公的弟弟杨干有过矛盾,表面上看这是杨干违规军纪,魏绛冒死戮杨干之仆,实则本身就是卿大夫团队与公室之间价值观的斗争,事件发生之初,晋悼公是明显站在杨干一边的。

也就是说,晋悼公对公室子弟的偏袒和支持,从某个角度证明晋悼公以公室遏制卿大夫团队的决心。第四个方面,则是晋悼公的无奈之举,不管公室子弟,还是卿大夫团队,在晋悼公称霸中原的过程中,都逐渐的发展壮大起来,各自形成团队,互相擎制,形成平衡格局,但他们的野心亦在晋悼公后期膨胀起来,晋悼公双方势力都要利用,无奈之下也便只能任由其囤积财富,招募私兵,公族、栾、韩、羊舌、祁等族,便自此时开始尾大不掉。数年而后,三家分晋,于此亦埋下隐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