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干的人物介绍

本 名:蒋干

别 称:蒋子翼

所处时代:东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九江

主要作品:蒋干盗书

主要成就:辩论家

身 份:名士

相关人物:曹操、周瑜

谁是被三国演义丑化的帅哥?才貌俱全的蒋干

《三国演义》毕竟是历史演义,仅就其所刻画的众多人物而言,或神化(诸葛亮),或丑化(曹操),或虚构(貂蝉)。

其中最该喊冤叫屈的当数江淮大才子蒋干。

网络配图

“群英会”中的蒋干,被描写成一个形容猥琐、几近弱智的小丑,这与蒋干的历史真面目相去甚远;而“蒋干盗书”更是捕风捉影,纯属文学虚构。

《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说到曹操派蒋干去吴营打探军情,而周瑜正想着如何除掉精通水战的蔡瑁、张允,便定下“反间计”,诱导蒋干盗走蔡、张二人给周瑜的假“密信”,曹操信以为真,错杀蔡瑁、张允,曹操水军便成了“旱鸭子”。

之后,蒋干二度过江时,又落入周瑜圈套,把庞统引荐给曹操,使曹操中了“连环计”。于是,在后来的赤壁大战中,曹操水军一败涂地。

如此蒋干,实在是曹军大败的罪魁祸首,蒋干在民间百姓中的形象也由此而成为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与小丑。

其实,蒋干比窦娥还冤。

《三国志》中虽无蒋干单独传记,但裴松之为《三国志·周瑜传》作注时所引录的《江表传》中,对蒋干其人及“过江说瑜”有完整记载。《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所记大致与《江表传》吻合。从中,我们不妨看看历史上真实的蒋干及事由始末:

其一,被描绘成小丑的蒋干本是儒雅帅哥。

网络配图

《江表传》上说蒋干字子翼,九江人,“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

可见这蒋干本是一位相貌堂堂、风度翩翩的儒雅之士,而并非鸡鸣狗盗式的小丑形象。他的才能、机辩闻名于长江、淮河之间,甚至一时难以找到对手,是江淮间“独孤求败式”的大名士。

如此机智精明之蒋干,岂能连续中周瑜的计谋。

其二,“过江说瑜”因被识破而“终无所言”。

当时,曹操确实秘密派遣蒋干去游说周瑜归顺自己。

蒋干换上平民百姓穿的布衣,戴上葛布做的头巾,以朋友身份去看望周瑜。

不料,一见面周瑜便说破了他的来意:“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江表传》与《资治通鉴》所载一字不差)。

蒋干只好说此行的目的是老朋友间叙叙旧,别无他意。

网络配图

之后,周瑜带着蒋干参观军营,巡视仓库、军用物资与武器装备,进而设宴款待蒋干,间席让蒋干观赏自己的侍女、服装、饰物以及珍宝,意思是:东吴对我周瑜不薄,有美女、珍宝赏赐呢。周瑜借着酒兴进一步明确表态说:“大丈夫生活在世,遇到知己的君主,外表上有君臣关系,内心却情同骨肉,言听计从,有福共享,有难同当,即使苏秦、张仪重生,能转移其心吗!”

蒋干便笑着只谈双方友情,知趣地只字未提劝说之事。

回去后,蒋干即如实向曹操禀报说:这周瑜志向远大,不是用言语所能挑拨离间的。

由此可见,“蒋干盗书”纯属文学虚构。丑化蒋干并虚构“两次中计”情节,应该是作者为烘托周瑜的足智多谋所需,只是委屈了这位江淮儒雅帅哥长期背着一只“黑锅”。

真实的蒋干:赤壁之战后被冤枉千年的三国名士

 历史上的蒋干虽有负曹操之托,但未失名士之风。《三国演义》诬蒋干盗书,且将其刻划为一被人捉弄的小丑形象,虽增加了文学效果,却使其斯文扫地,实在是一起影响千年的大冤案。

网络配图

  蒋干,在《三国演义》里,是曹操帐下幕宾。人物不大,在赤壁之战中却举足轻重。战前两次自告奋勇过江去游说周瑜和打探虚实,两次被周瑜巧妙利用:第一次要去说降周瑜,周瑜设计,故意让蒋干发现伪造的蔡瑁、张允私通东吴的书信,使蒋干将书盗回向曹操报功,曹操气急之下,中了周瑜的离间之计,误杀水军都督蔡瑁、张允;第二次蒋干又主动要求过江去探听甘宁、黄盖欲降之真假,周瑜再次设计,使蒋干与庞统“不期而遇”,蒋干将庞统邀至曹营,使曹操接受了庞统献上的致命的连环计。所以,曹操才赤壁大败,蒋干实脱不了干系。

  三国时确有蒋干其人,也确有蒋干见周瑜之事;然历史上的蒋干其人其事,却与《三国演义》中的蒋干其人其事相去甚远。

  蒋干见周瑜事,载于《江表传》。《江表传》叙此事未记确切时间,查《资治通鉴》,将此事系于建安十四年。就是说,蒋干见周瑜的时间不是在赤壁之战爆发之前,而是在赤壁战后的第二年。而且,蒋干去见周瑜只有一次,而不是《三国演义》所说的两次。

  《江表传》说,赤壁之战周瑜大败曹军,使曹操对周瑜十分佩服,说:“孤不羞走。”意即败在周瑜手下不觉耻辱。第二年,周瑜又战败曹仁,夺取江陵,使曹操对周瑜更加刮目相看,忌惮有加。于是,曹操以为周瑜年少,易于用言辞打动,乃密派人下扬州,请蒋干出马,去游说周瑜归降。

  蒋干,字子翼,九江人,仪表出众,尤以口才见称,江淮一带无能与之抗衡者。蒋干受命,即着布衣葛巾,假托私行去见周瑜。周瑜闻蒋干来访,已猜出其来意,出帐迎接,先发制人道:“子翼好辛苦啊!远涉江湖,是为曹氏做说客的吧?”蒋干见被周瑜说破,忙矢口否认:“我与足下同乡,久未见面,听说您业绩辉煌,故特来叙旧,并观军容。怎么疑我做说客呢?”周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于是,周瑜领蒋干遍视军营、仓库、军资器仗等,尔后设宴招待蒋干。席间,周瑜将孙权赐予的侍者、服饰、珍玩等物一一向蒋干展示,然后说道:“大丈夫为人处世,若遇知己之主,当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与共。假使苏秦、张仪更生,郦食其再世,我犹要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能够移我意乎?”蒋干只是微笑,终未为曹操发一言。

网络配图

  蒋干回报曹操,称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能打动。曹操及中原士人,因此更高看周瑜。后曹操见说降周瑜无望,转而给孙权写信,贬低周瑜,这是后话。曹操出此下策,实属无奈。

  历史上的蒋干虽有负曹操之托,但未失名士之风。《三国演义》叙蒋干见周瑜事,将独步江淮之士说成曹操帐下幕宾,由受曹操之托改为自告奋勇,将时间由赤壁战后提至战前,把一次演义成两次,均无大碍;但诬蒋干盗书,且将其刻划为一被人捉弄的小丑形象,虽增加了文学效果,却使斯文扫地,实在是开蒋干的玩笑。

  历史上的蒋干很少为人所知,蒋干这个人物经过《三国演义》大大的演绎之后,倒成了一号非常有名的人物。

  《三国演义》中的蒋干,字子翼,三国时期的人物,九江(治今安徽寿县)人。《演义》描述赤壁之战前蒋干充当曹操之说客,企图劝说周瑜投降。而当时,不想周瑜正担心蔡瑁和张允帮助曹军训练好水军,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诱导他盗走假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以反间计除去了这二人。后却自以为立功,成为笑柄。

  赤壁之战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群雄纷争的局面,为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础。对于这场战争,当时很多人都想不到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接着又趁势夺取荆州的一代枭雄曹操竟败于黄口孺子周郎之手。

  曹操失败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与蒋干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二过江东大有关系。

  曹操所带的北方之兵不习水战,幸得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此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之法,周瑜一直视为心腹之患,久欲除之而难以下手。恰巧自报奋勇说降周瑜的蒋干过江来了。周瑜略施小计,让蒋干盗得蔡张二人写给他的密信,致使曹操错杀了二将。然而周郎破曹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避难江东的庞统虽想出了连环计,但如何让庞统平安过江,又如何使曹操不生疑窦?正在周瑜为此发愁的时候,蒋干又来了。是他把庞统引见给曹操,曹操轻信了名士庞统献的连环计,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网络配图

  蒋干两次过江,两次中计。不仅葬送了曹魏的83万人马,连曹操本人也差点命丧黄泉。难怪后人评价蒋干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 其实蒋干不是没有学问。他和周瑜自幼同窗受业,琴棋书法无所不能,四书五经也早已烂熟于心。他也不是没有胆量,在两军对垒,周瑜杀了曹魏使臣的刀光剑影之中主动请缨,驾一叶扁舟去说降统兵数万的东吴大都督。特别是第二次过江,面对恶语相加而又心胸狭窄东吴统帅,他置生死于度外,据理力争。然而,他确实是个狗屁不通的蠢才,是个两脚书橱式的笨蛋。虽有一肚子学问,却一点也没用到点子上,只能干些别人瞌睡来了,他赶紧送个枕头的蠢事,最后葬送了他为之效忠的曹魏军队。由此看来一个人有学问是一回事,会不会办事又是一回事。西汉大将军卫青和霍去病虽然出身卑贱又没什么学问,却成了击败匈奴的一代名将。而有着一肚子学问的蒋干却干一件事坏一件事,成为后人谈笑的资料。

  惊心动魄的赤壁之战虽早已被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吞没了,但蒋干式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绝迹。这种人可能是学富五车的大学问家,会发表各种评论,更会引经据典的高谈阔论,但遇到具体问题不仅拿不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甚至连一件很小的事都办砸了。对这种只会说不会干、关键时刻迷迷糊糊分不清是非的蠢才,最好的办法还让他到第一线摔打磨练一番,在实践中学点真本领,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赤壁之战前夕蒋干为何会掉进周瑜的计谋?

三国蒋干,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刻画的人物,九江(安徽寿县)人。三国时期的蒋干本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但是经过《三国演义》的描述,三国蒋干成了非常有名的人。那么,三国蒋干的故事有哪些?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赤壁之战之前蒋干曾做过曹操的说客,试图劝说周瑜投降。曹操带领的北方士兵并不擅长打水战,所以幸亏有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作为水军都督来领导。这二人一直住在江东,所以比较熟练水战之法。因而周瑜一直想除掉他们,将他们看作心腹之患,却总是难以下手。正好这时自报奋勇说要降周瑜的蒋干过江,周瑜便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诱导蒋干让他去偷取蔡、张二人写给他的密信,这才致使曹操错杀了蔡、张二人。

然而周瑜想打败曹操,并不是多么容易的事。当时庞统还在江东避难,虽然他想出了连环计,但是周瑜还有很多疑虑,正在周瑜为此发愁的时候,蒋干再次来使,他把庞统引见给曹操,曹操听从了名士庞统提出的连环计,这才导致了战争的失败。赤壁之战的结束,标志着东汉末年以来群雄纷争局面的结束,并且促成了后来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当时很多人都想不到,一代枭雄曹操既能在官渡之战中以弱胜强大败袁绍,接着又乘机夺取荆州,竟最终败在了周瑜这个黄口孺子的手中。蒋干却自以为立了大功,成为千古笑柄。

蒋干中计

在赤壁之战中,曹操遣将给周瑜送信。周瑜让使者呈上书信,封面上写着: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周瑜顿时火冒三丈,看也不看将信撕毁,扔在脚下,怒斩来使,并且将使者的头颅派人送回曹营,以甘宁为先锋来日五更开船进攻曹营。曹操知道这件事后十分恼怒,便以蔡瑁,张允等一班荆州降将为前部迎战。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场战争最后以周瑜以微弱之势赢得胜利。曹军失败而归后,便招了众人商量计策。其中一人主动请缨道:在下小的时候和周瑜有同窗之情,愿意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去江东对周瑜招降。曹操听后十分高兴,看向说话的人。原来比人是九江人,名字叫蒋干,现在是他手下的幕僚。曹操问他,你和周瑜之间有同窗之谊,感情必然深厚。蒋干回道:丞相放心,我到江左,一定会成功。曹操大喜,置办了酒席为蒋干送行。

蒋干独身一人来面见周瑜,周瑜心里知道蒋干是来给曹操当说客的,便设下计谋欲让蒋干中计。周瑜让人设下宴席,对宴席上其他人说,这是我昔日的好友,虽然是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家说客,大家不用多心。周瑜把身上的配剑交给了太史慈说:你可以配我的剑做监酒。今天的宴席,只说朋友之谊。如果有提起曹操和东吴军旅的事情的人。可以直接斩杀。太史慈答应下来坐回了自己的位置。蒋干很是惊愕,席间不敢多言。醉酒后,周瑜和蒋干一起同帐而眠。周瑜吐的混天暗地,蒋干焦急之间居然在办公桌上发现了一封信。信上的内容大意是:蔡瑁,张允已经叛变。蒋干大惊,知道自己劝降周瑜之事已经失败。此信也许还能戴罪立功。蒋干于次日匆忙返回曹营将信交给曹操。曹操一怒之下将蔡瑁,张允二人杀了,之后曹操也明白了蒋干中计,从而导致自己杀了忠臣。但是曹操不肯承认是自己的错误,他将蒋干中计之事隐瞒了下来,在军士面前说是蔡张二人是触犯军纪而死。

  蒋干中计的原因

罗贯中笔下的蒋干志大才疏且爱出风头,他本想在急于求胜的曹操面前露一把脸,使北军过江容易一些。没想到弄巧成拙,两次只身过江,两次中计,不但帮了倒忙,最终还使得他一心效力的北军灰飞烟灭。那么蒋干中计的原因有哪些呢?他为何接连数次中了别人的圈套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蒋干中计的原因无非是他死读书本不知变通,虽然他四书五经烂熟于心,琴棋书画也是样样精通。但是像苏秦和张仪那样的舌辩之士并不是谁都能做得来的,所要说服的对象也与他在书本中所读到的迥然不同。尽管他在东吴营中滔滔不绝,但并不能打动雅量高致的周瑜,相反由于他的迂腐反而成为周瑜利用的工具。

由蒋干中计的原因可以看出一个人有才华是一回事,而会不会用好这满腹才华却又是另一件事。一代天骄铁木真目不识丁却纵横天下,建立了蒙古帝国。而满腹经纶的蒋干却做一件事坏一件事,贻笑后世。震铄古今的赤壁大战虽然早已消失于滚滚东去的长江之中,但是蒋干的事迹并没有随着时间销声匿迹。

蒋干中计的原因总的来说就是他虽然善于引经据典高谈阔论,但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拿不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也就是所谓的纸上谈兵,眼高手低。从而才酿成了一桩桩惨剧,而他自己也贻笑千古。

三国志大才疏的蒋干之死是否与曹操有关吗

三国蒋干,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刻画的人物,九江(安徽寿县)人。三国时期的蒋干本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但是经过《三国演义》的描述,三国蒋干成了非常有名的人。那么,三国蒋干的故事有哪些?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赤壁之战之前蒋干曾做过曹操的说客,试图劝说周瑜投降。曹操带领的北方士兵并不擅长打水战,所以幸亏有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作为水军都督来领导。这二人一直住在江东,所以比较熟练水战之法。因而周瑜一直想除掉他们,将他们看作心腹之患,却总是难以下手。正好这时自报奋勇说要降周瑜的蒋干过江,周瑜便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诱导蒋干让他去偷取蔡、张二人写给他的密信,这才致使曹操错杀了蔡、张二人。

然而周瑜想打败曹操,并不是多么容易的事。当时庞统还在江东避难,虽然他想出了连环计,但是周瑜还有很多疑虑,正在周瑜为此发愁的时候,蒋干再次来使,他把庞统引见给曹操,曹操听从了名士庞统提出的连环计,这才导致了战争的失败。赤壁之战的结束,标志着东汉末年以来群雄纷争局面的结束,并且促成了后来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当时很多人都想不到,一代枭雄曹操既能在官渡之战中以弱胜强大败袁绍,接着又乘机夺取荆州,竟最终败在了周瑜这个黄口孺子的手中。蒋干却自以为立了大功,成为千古笑柄。

  蒋干中计的原因

罗贯中笔下的蒋干志大才疏且爱出风头,他本想在急于求胜的曹操面前露一把脸,使北军过江容易一些。没想到弄巧成拙,两次只身过江,两次中计,不但帮了倒忙,最终还使得他一心效力的北军灰飞烟灭。那么蒋干中计的原因有哪些呢?他为何接连数次中了别人的圈套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蒋干中计的原因无非是他死读书本不知变通,虽然他四书五经烂熟于心,琴棋书画也是样样精通。但是像苏秦和张仪那样的舌辩之士并不是谁都能做得来的,所要说服的对象也与他在书本中所读到的迥然不同。尽管他在东吴营中滔滔不绝,但并不能打动雅量高致的周瑜,相反由于他的迂腐反而成为周瑜利用的工具。

由蒋干中计的原因可以看出一个人有才华是一回事,而会不会用好这满腹才华却又是另一件事。一代天骄铁木真目不识丁却纵横天下,建立了蒙古帝国。而满腹经纶的蒋干却做一件事坏一件事,贻笑后世。震铄古今的赤壁大战虽然早已消失于滚滚东去的长江之中,但是蒋干的事迹并没有随着时间销声匿迹。

蒋干中计的原因总的来说就是他虽然善于引经据典高谈阔论,但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拿不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也就是所谓的纸上谈兵,眼高手低。从而才酿成了一桩桩惨剧,而他自己也贻笑千古。

  蒋干怎么死的

提起蒋干,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赤壁之战中的群英会,他是群英会里的主角,关于他的生平事迹也仅能从这里找到蛛丝马迹。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此之外史书中对此人的记载可谓一片空白,不仅没有记载他生于何时,更没有人确切知道蒋干怎么死的以及死于何时。甚至陈寿的《三国志》中正文部分都找不到这个名字,只有在《周瑜传》的注解部分才能找到关于他的只言片语。

历史上的蒋干并不像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写的那样愚蠢无知,被周瑜像小丑一样玩弄于鼓掌之间。他虽然没有诸葛、司马那样的治世大才,也没有庞统、郭嘉那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出众能力。但也算得上是一时名士,只是他的名气在人才济济的曹营中被埋没,不为人所知罢了。

有人根据群英会推测出了蒋干怎么死的,那就是被醒悟过来的曹操秘密杀掉以泄愤。这样才能最好的解释他在赤壁之战后消失的事实。可也有学者认为,仅凭群英会断定不了蒋干怎么死的,甚至不能断定他在群英会之后是否死掉,因为他仅仅是没能说服周瑜,并没有给曹魏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损失。至于错杀蔡瑁和张允更是子虚乌有之事,在正史中根本找不到任何依据,所以此事无论如何也不能成为曹操杀蒋干的原因。因此,直到现在,关于蒋干是怎么死的以及他是否死于曹操之手一直都是史学界的无解之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