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
外文名:Сергей Павлович Королёв
别 名:谢尔盖·巴甫洛维奇·科罗廖夫
国 籍:苏联
出生地:日托米尔
出生日期:1907年1月12日
逝世日期:1966年1月14日
职 业:科学家
毕业院校:莫斯科鲍曼高等技术学校
主要成就: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运载火箭、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使前苏联长期在航天技术上领先于美国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运载火箭的设计者 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的总设计师科罗廖夫简介
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俄语:Серге́й Па́влович Королёв,乌克兰语:Сергій Павлович Корольов,1907年1月12日-1966年1月14日),前苏联宇航事业的伟大设计师与组织者 ,第一枚射程超过8000公里的洲际火箭(弹道导弹)的设计者,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运载火箭的设计者、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的总设计师。
科罗廖夫1907年1月12日出生于乌克兰日托米尔。因生父早逝,家境贫寒,他没能进入正规中学学习,而是靠半工半读完成了中学和高等专科学校的课程。1924年,科罗廖夫进入基辅工学院航空动力系学习,1926年转入著名的莫斯科鲍曼高等技术学院,成为飞机设计大师图波列夫的学生。1929年,他在卡卢加见到宇航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后,研究兴趣由飞机制造转向了航天火箭。1937年开始,在“大清洗”中,科罗廖夫因莫须有的阴谋颠覆罪遭到指控,被判十年徒刑,押解到西伯利亚罚做苦役。1944年,科罗廖夫被提前释放。1957年8月3日前苏联首枚洲际弹道导弹P-7试飞成功。当年的10月4日,使前苏联抢在美国之前,通过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一事件成为人类进入航天时代的重要标志。1965年底,由于长年不知疲倦地辛劳工作和近10年牢狱之灾的折磨,科罗廖夫不幸病倒了,次年1月14日与世长辞,终年59岁。作为应用宇宙航行学奠基人,他把自己的名字写入了人类进步的史册。
主要成就
第一枚射程超过8000公里的洲际火箭(弹道导弹)的设计者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运载火箭的设计者
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的总设计师
前苏联的宇航事业与科罗廖夫的名字密不可分。作为航天局副局长、主任设计师和发射总指挥,他为前苏联航天事业创造了太多的世界第一,除了上面几项,还有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第一个金星探测器、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第一次太空行走、第一名女宇航员上天等等。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的名字却鲜为人知。据传,在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后,瑞典科学院曾提名卫星设计者获诺贝尔奖,但当写信询问设计者是谁时,赫鲁晓夫回答说:“是全体苏联人民。"
人物生平
少年时代
谢尔盖·巴甫洛维奇·科罗廖夫1907年1月12日出生于前苏联乌克兰共和国的历史名城日托米尔,刚学会走路的时候父母离婚,从此失去了父爱,这无疑给科罗廖夫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一次沉重的打击。也正是如此,科罗廖夫从小就显得比同龄的孩子要成熟和自立。
科罗廖夫四、五岁时,经常骑在外祖父的肩上,去看当地一家飞行俱乐部的飞行技艺表演。有一次,小科罗廖夫向母亲要两条床单,想用床单做成翅膀学飞行。当母亲告诉他这样的翅膀不能飞行时,他疑惑不解地问:“那么鸟是怎么飞起来的呢?”
1917年夏天,科罗廖夫的母亲带着年仅10岁的小科罗廖夫来到敖德萨和继父生活在一起。那时的小科罗廖夫总喜欢站在敖德萨海边风景迷人的甫拉东诺夫港口的防波堤上,望着那一望无际的大海和自由翱翔的海鸥,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像海鸥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1923年初,当地的航空之友协会诞生了,科罗廖夫成了该协会的会员,在滑翔运动小组参加活动。
少年时代的科罗廖夫就渴望制造出他自己设计的滑翔机,于是他开始自修高等数学,并学会了制图。小小年级的科罗廖夫当时甚至还经常在工厂里给工人们讲滑翔运动课。
科罗廖夫下决心做一名航空工程师,准备去莫斯科投考著名的茹可夫斯基空军学院。然而这所学院只招收军衔不低于中尉的军人,科罗廖夫的母亲亲自赶到学院去请求院长破一次例,并且将她儿子设计滑翔机的证书给院方看,院方表示需要研究一下,总之希望不大。此后不久,科罗廖夫在基辅的舅舅打听到,基辅工学院设立了偏重航空专业的机械系,科罗廖夫因为过去设计过滑翔机,可以免试入学。就这样,不满18岁的科罗廖夫只身到基辅工学院机械系学习。后来在1924年11月,茹可夫斯基空军学院决定录取科罗廖夫,然而这个决定显然有点太迟了。
求学年代
科罗廖夫在基辅的大学生活十分艰难,母亲难以给他足够的经济帮助。科罗廖夫曾到建筑工地当过临时工,为印刷厂搬运报纸,在电影厂做只有一两句台词的群众演员……然而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科罗廖夫不仅取得了优秀的学习成绩,而且始终没有放弃他心爱的滑翔运动事业。1926年,科罗廖夫随父母来到莫斯科,转学到莫斯科鲍曼高等技术学校空气动力系继续他的大学学习。1927年冬季的一天,正在莫斯科读大学的科罗廖夫,在食堂里看到一张告示,邀请大学生们去听关于星际航行的讲座。这次讲座对科罗廖夫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29年,科罗廖夫在莫斯科鲍曼高等技术学校毕业,获得了飞机设计师文凭,分配进了前苏联早期著名的杜波列夫实验飞机设计局。随后,他又获得了空气动力学工程师称号。
也就在这一年,科罗廖夫和他的伙伴们在卡卢加市拜访了现代宇宙航行学奠基人——齐奥尔科夫斯基。科罗廖夫异常激动地宣布“从现在起,我的目标是飞向星球!”齐奥尔科夫斯基满意地笑了说:“这是一项艰难的事业。年轻人,相信我这个上年纪人的话吧,这项事业需要有知识,要坚韧不拔,也许要付出毕生生命。”科罗廖夫坚定地回答:“我不怕。”齐奥尔科夫斯基送给科罗廖夫许多有关这方面的书籍。这一次会见在科罗廖夫的心里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成为鼓舞他征服宇宙的新的起点。
潜心研究
1930年12月的一天,科罗廖夫在《莫斯科晚报》读到一则曾经幻想借助于火箭征服太空的前苏联科学家尼古拉·基里洛维奇·费多连科夫刊登的不寻常的广告。广告中邀请所有对航天问题感兴趣的人士来信联系。科罗廖夫马上和费多连科夫取得了联系并加入了这个火箭爱好者小组。1931年7月18日,火箭爱好者成立了反作用运动研究小组,向火箭与发动机的研制进军。一个令人难忘的火箭与发动机的研制时代开始了。
1933年3月,反作用运动研究小组成功研制出第一台使用液氧和汽油作燃料的喷气发动机,科罗廖夫认为这台发动机的研制成功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他要研制一种新式飞机,用新式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代替螺旋桨发动机组。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最后他们完成了这一设计,将这种发动机安装在PP-1型滑翔机上。同年8月,反作用运动研究小组发射了一枚重18公斤液体燃料火箭,这是前苏联的第一枚液体火箭。
1933年10月,前苏联国防与劳动委员会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火箭科学研究所,任命克列伊梅诺夫为所长,科罗廖夫为副所长,主管科研工作。这一年,科罗廖夫获得了国防委员会颁发的“积极从事国防工作”奖章。1934年科罗廖夫的第一部著作《大气层中的火箭飞行》出版了,他在书中阐述了有关大气层飞行作用的几种设想。
科罗廖夫在研制飞航式火箭的同时,仍然没有放弃将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安装在滑翔机上的探索。1934年初,科罗廖夫参加设计了双座张臂式单翼火箭飞机PP-318-1。1937年12月,火箭飞机进行了第一次地面点火试验。后来滑翔机上安装了PDA-1-150型发动机。从这一时刻起,火箭飞机定名为PP-318-1型,它具有火箭飞机的全部性能。
牢狱之灾
正当科罗廖夫踌躇满志,一步步实现他的航天梦想的时候,肃反扩大化的灾难波及到他头上,他被判重罪,押赴西伯利亚从事重体力劳动。
幸好事情很快就发生了转机,包括著名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在内的一批著名的科学家被安排出来工作。图波列夫多次向苏共中央提出请求,才使得科罗廖夫脱离死牢,转到第4号特种监狱,重新开始研制火箭。虽然他们从事的是科研设计工作,但身份仍然是囚犯,每天工作长达12小时,工作和住地警卫森严,他们之间不得随意聊天,毫无行动自由。就是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科罗廖夫先后成功地设计了苏联第一代导弹和中程导弹。
不久后,苏联获知希特勒在德国搞导弹的情报,科罗廖夫被调到另一家监狱工厂,进行军用火箭和火箭飞机的研究。1940年,科罗廖夫设计的PP-318-1型火箭飞机,在试飞中一直上升到2900米高空完成了自由飞行。火箭飞机实现了科罗廖夫在童年时代就萌生的梦想。在卫国战争中,科罗廖夫乐观和忘我地从事前线所需要的火箭研究工作,常常亲自参加火箭飞机的飞行试验。有一次液体火箭发动机突然发生了爆炸,他被炸得头破血流。正是在科罗廖夫等人的努力下,前苏联的火箭科学研究所制造的一系列火箭发动机,为后来发展可控弹道导弹以及后来的洲际导弹奠定了基础。从此一个喷气飞行时代,一个具有神奇速度和空前的飞行距离的火箭时代开始了。
终成大业
二战结束后,科罗廖夫终于离开了牢狱并被恢复了名誉,出任前苏联弹道式导弹的总设计师。1947年10月18日,在科罗廖夫主持下,前苏联发射了第一枚弹道火箭样机。虽然当时火箭的发射重量仅仅几吨,同现代航天火箭发射重量的300吨不能同日而语,但它正如科罗廖夫所说:“我们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正是此时,斯大林接见科罗廖夫。这次接见非常有戏剧性。10年前曾经被斯大林判为死刑犯的科罗廖夫,10年后终于被斯大林敬为了座上宾。1947到1953年,科罗廖夫领导设计所取得了一连串成果,其中包括仿制和自行设计的近程、中程、远程和战术导弹的发射成功,地球物理火箭将小狗“莱伊卡”送入高空等等。
1955年6月25日,科罗廖夫提出了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想法,并且补充了人类进行宇宙飞行的设想。1957年8月3日前苏联首枚洲际弹道导弹P-7试飞成功。接着科罗廖夫大胆采用捆绑火箭的办法在当年的10月4日,使前苏联抢在美国之前,通过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一事件成为人类进入航天时代的重要标志,也为科罗廖夫带来了无比的荣耀。当年,瑞典科学院曾提名运载火箭和卫星设计者获诺贝尔奖,致信前苏联政府询问设计者是谁时,当时的前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却回答说:“是全体苏联人民。”就这样科罗廖夫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作为补偿,1957年12月30日,前苏联政府在克里姆林宫的斯维尔德洛夫大厅向科罗廖夫及其同事授予了列宁奖金。
1959年9月和10月,科罗廖夫领导研制的“月球2、3”号自动站分别接触月球和拍摄了月背照片。这年年底他又马不停蹄地开始执行金星和火星探测计划。这时的科罗廖夫已疾病缠身,医生要他长期休养,但他感到最缺乏的是时间,他决定拼死工作。除星球探测计划外,他还改进和发展了新型的P-9洲际弹道导弹,将导弹的射程增加到了12000——14000公里。
与此同时,科罗廖夫积极参与和实施载人飞行计划。由科罗廖夫担任总设计师的“东方号”运载火箭,集当时全部先进科学技术于一身。它也是科罗廖夫设计才华达到顶峰的代表作。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正是乘坐科罗廖夫设计的“东方-1”号飞船首先进入太空,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而留名史册。
在第一次载人进入太空成功后,科罗廖夫又为研制和发射载人空间站做准备。这将包括载人长期太空飞行、载多人飞行、多艘飞船的轨道会合和编队飞行、太空行走和航天器的轨道对接技术等多项尖端科技。
不幸的是,1965年底,由于长年不知疲倦地辛劳工作和近10年牢狱之灾的折磨,科罗廖夫不幸病倒了,次年1月14日与世长辞,终年59岁。作为应用宇宙航行学奠基人,他把自己的名字写入了人类进步的史册。
《走向未来》是科罗廖夫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文章的结尾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人类的思维永无止境
美苏争霸时期的两名大将 冯.布劳恩和科罗廖夫
人类航天史上有两个名字,一个叫冯.布劳恩,一个叫科罗廖夫。他们是人类进入宇宙的绝对先驱者,也是美苏争霸时,两国搞太空竞赛的扛鼎之将。
同是研究登月计划的两人,冯.布劳恩成功地在1969年7月首次达成人类登陆月球的壮举,使美国在太空竞赛中成功扳下重要一局;而科罗廖夫却先苏联登月计划一步,离开人世。两人的命运唯一相同的转角,可能就是他们最后都死于大肠癌。
关于他们的成就和荣誉,可能说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所以,先挑一个悲剧色彩比较浓的说起。我们来说说苏联这边的第一人——一个让西方人迷惑不解、让美国人头疼不已的隐形英雄。
在他去世之前,他的身份一直被斯大林和继任者列为当时的最高机密,他们担心美国玩阴的,刺杀这个国家栋梁。直到厚葬的那一天,全世界才恍然大悟:苏联之所以能在太空竞赛一直保持领先,都是因为拥有一位航天巨擎,他叫科罗廖夫。
科罗廖夫,中文全名叫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1907年1月12日出生在乌克兰。自幼爱看书、尤其喜欢数学和电器。
5岁的科罗廖夫,拿着枪
16岁时他加入乌克兰和克里米亚航空协会,第一次得到驾驶水上飞机的机会。17岁自己设计一款滑翔机。18岁在一次滑翔机训练时折断两根肋骨。其实,直到23岁他才拿到飞行驾照。
▲科罗廖夫坐在自己设计的滑翔机里
1925年,18岁的他考上基辅理工学院空气动力学专业,两年后转学到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与莫斯科大学齐名的、苏联/俄罗斯最具历史和学术影响力的大学之一,建校至今已培养16万名科技人才,甚至包括一大批中国两院院士和技术高官)。
毕业后,科罗廖夫进入苏联第4实验飞机设计局工作,承担着图波列夫(图波列夫设计院的创始人,代表作Tu系列各种)TB-3轰炸机的部分设计工作,但表现平平。而他跟图波列夫真正有交集,还是在1930年代初。
▲飞机设计大师图波列夫
其实,历史如果真的按照这个轨迹走下去,科罗廖夫应该会成为一名杰出的飞机设计师。不过就在这时,他遇到了另一位大神级人物——齐奥尔科夫斯基,这位“人类宇航学之父”彻底改变了科罗廖夫的事业轨迹,从此以后,苏联少了一个杰出的飞机设计师,却无可取代地出现一位航天巨擘。
▲人类宇航学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
齐奥尔科夫斯基不仅是科罗廖夫的人生导师,授业恩师,更是事业灯塔,智慧源泉,日后由科罗廖夫主持创造的一个个人类航天纪录,背后的理论基础和设计原型,大都来自这位宇航之父的最强大脑。宇航学最强大脑 + 航天界最强实干家,苏联已在人才储备上领先于美国。
命运的拐点
但凡英雄都有命运拐点时,科罗廖夫也不例外,1931年正是他的拐点。他从飞机设计转向火箭推进,加入苏联最早一个由国家资助的火箭研发中心(GIRD)。同一年,追求7年的大学同学齐妮亚·温琴蒂尼终于同意跟他结婚。第二年他又被任命为GIRD中心主任,首次试射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第三年他被调任到位于列宁格勒的苏联喷气推进研究所(RNII),担任副主任,这一年他26岁。
1935年4月,科罗廖夫的女儿出生。同年9月,恩师齐奥尔科夫斯基辞世。1936年,29岁时他成为RNII研究所总工程师,并赢得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的信任和支持。这一时期,他就像坐上火箭一样。为军方研发巡航导弹,甚至是载人火箭动力滑翔机,他还相继出版不少著作。
但火箭也有坠落的时候。1937年斯大林一手策划的苏联大清洗开始了,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被迅速处决后,厄运也降临到科罗廖夫头上,他被扔进西伯利亚古拉格集中营,直到6年后的1942年,苏联遭遇二战最艰难时期,快速重建军用火箭这类利器成为当务之急。
▲被扔进西伯利亚古拉格集中营的科罗廖夫
颇为讽刺的是,当年恶意指控他的手下格卢什科,不得不向当局打报告,研发火箭离不开科罗廖夫,于是“戴罪立功”的科罗廖夫变成了格卢什科的手下。忘我工作是他最好的疗伤办法,有时被炸得头破血流,他还面带微笑,说自己终于找到爆炸原因了。
太空竞争拉开序幕
1946年,科罗廖夫被任命为苏联弹道导弹总设计师,成功研制出苏联第一枚弹道导弹。1947年至1953年间,他的团队成功仿制及自行设计近程、中程、远端和战术导弹。
从1953年起,他开始主持研制R-7洲际弹道导弹,并敏锐地意识到这种导弹可以改装成发射人造卫星的运载火箭,所以向苏联科学院提出将狗送入太空的实验,但遭受拒绝。此时正值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之际,政治紧张局势压倒了一切。
直到两年后,1955年美国宣布“将在1957年国际地球物理年发射人造卫星”,短短4天后的1955年8月2日,在好大喜功的赫鲁晓夫亲自指示下,苏联宣布也要发射自己的卫星。美苏太空竞赛就此拉开帷幕。
于是,科罗廖夫此前的提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可以说在美国刺激下,这位航天巨擘终于有了大显身手的擂台。
1956年,他领导的团队将R-7导弹改装成能够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
1957年8月3日,由他主导设计的R-7导弹试飞成功,这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洲际导弹,而且航程高达7000公里、能够打到美国本土的洲际导弹。
1957年10月4日,苏联率先发射全长近30米的R-7改进型运载火箭,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Sputnik-1成功进入近地轨道。尽管除了测量温度和有节奏的发射电波之外,并没有做出什么自然科学上的贡献,但是这颗小小卫星确实开启了人类的太空时代。
赫鲁晓夫终于点头认可了科罗廖夫的价值。没过不久,19年前对他莫须有的指控正式被撤销。此时他恰好50岁。
紧接着,科罗廖夫继续拼了命似的创下一连串的宇航第一:
1957年11月3日发射了第一个太空狗莱卡;
1959年1月2日发射了第一个月球探测器;
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搭载着第一个载人航天器东方一号Vostok-1,成功绕地飞行108分钟,成为人类史上第一个太空人。
▲科罗廖夫与加加林,既是伯乐千里马,又是良师益友。他对加加林视如己出。
但赢得第一的同时,往往代价更大。赫鲁晓夫贪得无厌地不断要求科罗廖夫刷新更多个第一:第一个载人长期太空飞行,第一个多人宇宙飞船,第一个太空行走,第一个航天器对接,第一个太空站,第一个载人登月……如果他做不到的话,就会把位置和任务交给科罗廖夫在团队中的竞争对手。
人高马大的科罗廖夫对此只能死磕自己,凭着工程管理、科技攻关能力以及个人魅力率领团队全部赌上,终于换来——1964年10月12日三名宇航员搭载多个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短短两天后,赫鲁晓夫就被勃列日涅夫逼宫退休,但这并没给科罗廖夫带来任务上的松绑。
英雄之死
此时的科罗廖夫已经病魔缠身,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不管是为了航天梦想,还是最高指示,他只能最后一搏。
1965年3月18日,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太空行走。随后不久科罗廖夫就卧床不起,1966年1月14日,在刚刚度过59岁生日仅两天后,科罗廖夫没能撑过癌症手术,在开刀过程中去世。
▲科罗廖夫的葬礼
很遗憾,他没有看到自己设计的宇宙飞船联盟者号和礼炮号空间站成功对接——那时科罗廖夫已经长眠于地下四年多了。
一代航天巨擎,生前隐姓埋名,身后荣誉无数,苏联给予了科罗廖夫国葬待遇,国际天文界也将月球和火星上的两个陨石坑以他命名。
当冯·布劳恩知道已故的科罗廖夫就是前苏联航天事业的总设计师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原来,他一直都是一个人。”
尽管科罗廖夫身后的太空竞赛还在持续,他的继任者瓦西里·米申却没有他那样的影响力和魄力。虽然米申在很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N1火箭的研制,但是该火箭四射四败。再加上不断的航天事故,尤其是宇航员的丧生,导致前苏联登月计划的整体失败,并且最终被放弃了。
科罗廖夫的逝世,使苏联的太空计划陷入迷茫,而另一边,美国宇航局的优势却开始绽放。冯·布劳恩开始迎头赶上,美国宇航局“水星计划”、“双子计划”圆满完成,随后,“阿波罗11”号实现了美国人的梦想,也代为实现了科罗廖夫的梦想。
失去了对手的冯·布劳恩认为已经没有新世纪可以征服,于1972年离开了的美国宇航局。美苏太空的竞赛,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科罗廖夫与冯·布劳恩之间的竞赛。
现在回过头来再想想,苏联如果没有科罗廖夫,人类宇航事业将会怎样?
科罗廖夫设计什么样的局 他的疯狂的计划是什么样的
曾经,苏联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领域全面领先世界——至少,苏联人是这样认为的。
比如:
白炽灯的发明者,你以为是爱迪生,在苏联则是亚布洛奇科夫;
电弧焊的发明者,你以为是戴维,在苏联则是彼得罗夫;
飞机的发明者,你以为是莱特兄弟,在苏联则是莫扎伊斯基;
无线电的发明者,你以为是马可尼,在苏联则是波波夫,他还发明了雷达;
火车头的发明者,你以为是史蒂芬孙,在苏联则是乌拉尔山的切列巴诺夫;
蒸汽机的发明者,你以为是瓦特,在苏联则是阿尔泰山的铁匠波尔祖诺夫;
……
正因为苏联一贯如此先进,所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当然应该由苏联发射升空——科罗廖夫就是用这个理由说服赫鲁晓夫的。
1957年初,科罗廖夫从美国报纸上读到了美国打算在今年,也就是首个国际地球物理年,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消息,卫星的名字叫做“先锋号”,叫板的意思很直白。
科罗廖夫还知道,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和美国国会,并不太支持冯布劳恩提出的的这个耗资数百万美元的太空计划。
于是,科罗廖夫马上向苏共中央报告了自己的设想——务必赶在美国之前,把苏联卫星送上天。
而他也有把握把100公斤的重量送入太空轨道。
赫鲁晓夫几乎立刻就想明白了这件事的巨大政治意义,马上为科罗廖夫配备了强大的科研机构NII88导弹研究所,和位于加里宁格勒的试制工厂。
为了尽快达成目标,科罗廖夫决定尽可能简化那颗卫星,使之只携带一架无线电发射机。
这颗卫星在3个月内便制造完成,重约83.5公斤,铝合金材质,呈球形,带有两个雷达发射器和4根天线,被命名为“斯普特尼克1号”( Спутник-1,“旅行者1号”)。
用于发射卫星的火箭则是R-7型弹道导弹,卫星代替了核弹头的位置。
1957年10月4日,“斯普特尼克1号”在苏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草原腹地发射升空。
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发射场只有一个保密代码:“克孜尔-奥尔达区-50号”。直到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被送入太空,为了向国际航空联合会申报飞行资料,苏联才匆匆将其命名为拜科努尔发射场。
事实上,这个发射场位于丘拉坦,据说是成吉思汗之子丘拉的埋葬之地,离拜科努尔还有400公里。
其实,为了保密需要,苏联出版的地图上,没有一个苏联城市是处于经纬度正确的位置上,或多或少都会偏离一些距离,更何况像导弹发射场这样一个核心机密所在。
不过,到了1995年,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直接将丘拉坦重新命名为拜科努尔——矛盾迎刃而解。
1个月后,11月3日,科罗廖夫又赶在美国之前发射了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上面还搭载了一条名叫莱伊卡的小狗。
根据苏联公布的数据,“斯普特尼克2号”卫星重达508.3公斤,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月之内,苏联的火箭运载能力提升了5倍!
其实,这第二枚火箭与第一枚完全相同。区别在于,这次苏联把火箭的第二级整个都称为“卫星”。
又过了1个月,12月6日,美国的第一颗卫星终于要发射了,结果却以失败告终。
直到1958年2月1日,美国人才把第一颗卫星“探险者1号”送入轨道。
正是这颗卫星,首次发现了地球辐射带,又称范艾伦辐射带,这个辐射带内的高能带电粒子对载人空间飞行和卫星材料、仪器都有一定的危害性。
截至1960年底,全世界共发射了40个人造卫星,其中,苏联有8个,美国有32个。美国卫星大多可以长期在轨工作,长达数十上百年,苏联卫星则普遍工作时间很短,只有几个月甚至几天。
明明是美国领先,但世界舆论却一直认为苏联在空间技术竞赛上拔得头筹,因为无论美国要搞什么计划,苏联总是针锋相对抢在前头。
在火箭发动机技术上也是如此。
科罗廖夫深知,以苏联当时的工业水平,难以制造高推重比的火箭发动机,于是,他老人家便发明了一种“集束式发动机”,把4个小火箭并联在一起,用以替代大型发动机。这种4个燃烧室的“集束式发动机”被命名为RD-107,能够产生102吨推力。
为了发射更重的宇宙飞船,实现载人飞行,1959年,科罗廖夫又提出一项“疯狂的计划”,把5台RD-107组合成1台“集束的集束”。
——“菊花残,满腚伤……”,简直丑出了天际。
科罗廖夫的超级集束火箭,自重高达400吨,一级发动机推力可达500吨,而送入太空的“东方号”飞船只有约4.8吨。
美国的巨人-2火箭,自重150吨,一级推力达195吨,送入轨道的“双子星”飞船重约3.5吨。
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1960年5月,第一枚带有21个发动机的火箭制造完成。之所以是21个发动机而不是20个,是因为除了一级火箭上的20台喷嘴,还有二级火箭上的一台11吨推力发动机。
5月15日,这枚被命名为“东方号”的运载火箭,把第一艘无人宇宙飞船“东方号”送入太空,但飞船返回制动装置出现了故障,无法按计划返回,从而变成了一颗人造卫星。
8月19日,第二枚“东方号”发射升空,飞船里载有两只小狗——别尔卡和斯特列尔卡。这两只狗狗安然无恙地返回地面,很快成为苏联的“明星”。
随后,“东方号”无人飞船又发射了4次,其中2次发射失败,1次飞船回收失败,按说尚不具备执行载人飞行的条件。
但1960年底,美国突然宣布将于明年春季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赫鲁晓夫大惊失色,要求科罗廖夫务必加快进度,抢在美国之前把苏联宇航员送上太空。
按照国际航空联合会的规则,宇航员必须与返回舱一同返回,才可以确认为一次成功的太空飞行任务。
但“东方号”飞船却并不能搭载着宇航员降落——由于赫鲁晓夫要求飞船必须在苏联领土着陆,而不能在海上溅落,所以飞船的结构强度要求很高,导致飞船自重很大。
科罗廖夫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在飞船返回舱着陆之前,把宇航员从座舱里弹射出去,飞船和宇航员各用自己的降落伞着陆。
后来各艘“东方号”宇宙飞船的飞行中,没有一名宇航员是在太空舱里降落的。直到1964年10月,“上升1号”飞船才第一次载着宇航员返回地面。
事实上,在7000米高度,把刚刚经过太空失重飞行的宇航员弹射出去是相当危险的。在弹射座椅试验验证阶段,苏联跳伞员彼得多尔戈夫就不幸牺牲。
好在,尤里加加林是幸运的。1961年4月12日,他比美国人艾伦谢泼德提前23天飞上了太空,并安全返回地面。加加林的飞行时间1小时48分。
1961年5月5日,谢泼德乘坐“水星号”飞船进入太空。飞行高度186千米,飞行距离480千米,飞行时间15分22秒,失重时间只有大约5分钟。
显然,科罗廖夫又赢了!
在最初的载人飞行阶段,苏联想尽千方百计一直不让美国在任何方面领先——无论是飞行次数、绕轨圈数,还是宇航员的人数。
但到了阿波罗登月计划提出后,科罗廖夫心里清楚,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