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老莱子
国 籍:春秋时期
民 族:华夏族
出生地:荆州
出生日期:公元前599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479年
职 业:思想家
信 仰:道家
主要成就:道家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老莱子》
佳 话:老莱衣
老莱子:春秋晚期思想家,道家人物
老莱子(约公元前599年一约公元前479年),存疑人物,或为老子在历史中的另一名字。春秋晚期思想家,道家人物。楚国人(湖北荆门),出生于楚康王时期,卒于楚惠王时期,著书立说,传授门徒,宣扬道家思想。和老子与孔子一个时期。另:为中国民间传说中二十四孝人物之一。道家的代表人物——老莱子。道教,是中国的国粹,是在华夏本土萌生、成长起来的宗教,究其根源,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学派。在荆州古地域上生活的老莱子在道家形成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因为他的生活年代与老聃同时,其影响远大,堪称一代杰出的思想家。
老子公元前1301年(商朝)2月15日卯时生,道教认为老莱子是老子在春秋时期的一个化身。
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孔子受困于陈、蔡,楚昭王迎孔子来楚国。孔子外出,遇其弟子。弟子返家,告诉老莱子:“有人于彼,修上而趋下,示偻而后耳,视若营四海,不知谁氏之子。”老莱子说:“是丘也,召而来。”孔子见面,向老莱子请教怎样辅助国君。 与其赞誉唐尧而非议夏桀,不如尧、桀而亡,收起那些褒贬,反乎自然必有损伤,不安不静必生邪恶。对人作事从容随物,故常成功。有什么办法,你自以为贤能啊!”要孔子改变那种志在经营四海,以贤能自负的态度。从中同时也流露出戒除骄矜,淡泊名利,亡却好恶,顺乎自然的思想主张。他还用“齿、舌”的比喻教孔子事君之道。这些语言,多为各国名家策士摘引。
老莱子不愿“受人官禄、为人所制”,隐居山林。楚惠王五十年(公无前479年)发生“白公胜之乱”,继而陈国南侵,为避乱世,他携妻子逃至纪南城北百余里的蒙山之阳,“葭墙蓬室,木床蓍席,衣蕴食薮,垦山播护。”玄墨派源自老莱子隐居蒙山时,据称是一书生向老莱子请教《周易》得老莱子指点,后入道门,因天地大道玄之又玄,书生与墨为友,故自称玄墨道人。楚惠王自驾车前往,迎接老莱子到郢都出任官职,辅助国政。他谢绝说:“仆野山之人,不足守政。”为谢绝楚王入朝的邀请,他向更僻远的南方迁徙。后来世人多不知其隐居何处,葬于何方。后来,唐高祖、唐太宗和明太祖等均昭示寻找老莱子故居及墓庐。直至清康熙年间,长沙府在今株洲良都塅发现一石碑,经识篆者辨别才知这是老莱子墓碑,也就证明老莱子终老这方。乾隆四十六年,湘潭知县白瞡自一凌姓百姓手中赎回老莱子园,重修老莱子墓,并立“古孝子老莱子墓”石碑,距墓约1公里处建“莱子祠”,门联书“灵钟楚国,业继蒙山。”祠左嵌清同治十三年所立“莱子捐碑”,记载着历代民众捐资修墓情况。
老莱子历史上真有其人吗?他就是老子吗
两千多年来学术界围绕着是否确有老莱子这个人争论不休,但却是鲜有胜负,老莱子是否确有其人,真可谓千古之谜。
老莱子这个名字最早见于战国时期,与商鞅同一个时期的思想家尸佼所著的《尸子》,他直接引用了老莱子所写的《老莱子》一书的言论。
仅晚于尸子几十年的《庄子》,也记载了一段老莱子训孔子的故事:老莱子的弟子叫出薪,他有一天在路上遇到了孔子但并不认识。回去告诉老莱子说。有个人在外面,“上身修长下半身又很短,驼背并且耳朵长在后面,但是看他那样子却好像心里担忧着天下似的,不知道是谁。”老莱子说“那个人是孔子,你把他召唤过来吧。”见到孔子之后,老莱子叹息说“邱,如果不看你的容貌也不看你的身躯,你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君子了。”
看来庄子认为老莱子是确有其人的,否则不会写这篇训孔子的故事。战国晚期的作品肯定了这件事,说老莱子是在教孔子如何侍奉和辅佐君主。老莱子曾经用牙齿和舌头来打比方讲述如何辅佐君主,他认为,侍奉君主的时候要行道要听取言论,做到这一点了又怎么会担心国家的衰亡呢?他最著名的观点就是牙齿坚硬却很容易脱落,可是柔软的舌头却一直存在。
西汉刘向甚至把老莱子写成了一个人尽皆知远近闻名的大孝子。《列女传》中说老莱子孝养侍奉双亲七十多年,自己一把年纪了还把自己打扮成婴儿,穿上五彩斑斓的好看的衣裳,跑到双亲跟前跌故意倒,并且卧倒在地像小孩子一样哭泣,有时候还会像小鸟依附在母亲的怀里,以此引得父母的开心。
这之后均有学者确认老莱子其人。唐朝张守节认为他是春秋末期的楚国隐士,最近有人对老莱子其人其事做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并认为老莱子只是老年才隐居荆门蒙山成为隐士的,他出世后在蒙山的阳面耕种,开垦大山种下粮食,用蓬蒿做房子。有人听说后将此事告诉了楚王,楚王便亲自进山请老莱子,希望老莱子可以辅佐他一同守护楚国。而他的妻子回来后说:“我听说替楚王办事虽然有金银珠宝有锦衣玉食,但是我不愿意受到限制”。于是老莱子就拒绝了楚王,随他的妻子一起移居到别处。
然而古史年渊,史迹代久,传说众多史载各异,因而也有人认为老莱子虽有其人,但就是道家的老子。司马迁根据以疑存疑的原则记述了老子的事迹后说 “有人说老莱子是一个一楚国人,也写了十几篇文章书言通家之用。”他的意思在于存疑而不是下定论。清代孙星衍也曾经说过,老聃很有可能就是老莱子。
还有学者虽然肯定老莱子是某个人的另一个称谓,但并不认为这个人就一定是老子,认为所谓的老莱子就是老彭。谭戒甫曾经断定老莱子就是老彭,就是老左的儿子或者孙子。而在论语中,老彭本来是殷国的贤明大夫,并且在春秋时期也没有老彭这个人。
有学者还认为老莱子本来并没有这个人,他是由庄子寓言衍生出来的。孙次舟认为老莱子是由庄子寓言附会而成的事实。但是狮子战国策并非预言,明明记载着老子其人其事,看来这种说法失之武断,所以高亨认为历代儒生都认为老莱子是其他人的这种说法是可以证信的。
经观诸多说法,前引何说似为可信或可作为解开这一谜团的新基点,老莱子是否确有其人,史学界拭目以待这一谜团的解开。
老莱子是二十四孝之一吗?关于他的故事有哪些
老莱子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孝子。孝养二老双亲,自己72岁时,为了使老父母快乐,还经常穿着彩衣,作婴儿的动作,以取悦双亲。后人以“老莱衣”比喻对老人的孝顺。唐代诗人孟浩然曾作诗曰:“明朝拜嘉庆,须著老莱衣。”宋苏舜钦《老莱子》诗:飒然双鬓白,尚服五彩衣。
遗著有《老莱子》16篇(一说15篇),汉魏时亡佚。有少数言论在《子书》、《战国策》、《尸子》等书籍中有所收录,从中可以观其生平和思想观点。
老莱子是发端于春秋时期的道家学派的另一位创始人。自春秋而战国,后起道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道家原创者的思想与自己的思想溶合在一起,经过高度整合之后,以《老莱子》传之于世。《老莱子》十五篇(或曰十六篇)散佚。后世只知《老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并不了解这位与老聃同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所注的老莱子的思想,《老莱子》的失佚甚憾。
老莱子是荆门历史上第一文化名人,清代荆门知州舒成龙认为,就《高士传》、《列女传》所记,“或言其隐,或称其孝,皆大节也。余谓莱子之孝,非隐无以成之;莱子之隐,唯孝益能终之。”(《荆门直隶州志·老莱山庄》)《史记·老子传》载:“老莱子亦楚人也。着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老莱子以“孝”、“隐”着称于世,为中国二十四孝之首;作为春秋晚期的思想家,以“言道家之用”奠定了中国天道伦理观的哲学基础,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十四孝
春秋时,楚国有位隐士,名叫老莱子。这个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对父母体贴入微,千方百计讨父母的欢心。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子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经常引逗鸟儿,让鸟儿发出动听的叫声。父亲听了很高兴,总是笑着说:“这鸟声真动听!”老莱见父母脸上有笑容,心里非常高兴。老莱其实也不小了,也年过70。一次,父母看着儿子的花白头发,叹气说:“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也不长了。” 老莱害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他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时也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一天,他为父母取浆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母伤心,故意装着婴儿啼哭的声音,并在地上打滚。父母还真的以为老莱是故意跌倒打滚的,见他老也爬不起来,笑着说:“莱子真好玩啊,快起来吧。” 这个成语形容子女想尽办法让年事已高的父母心情舒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