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名:李振
字 号:字兴绪
所处时代:晚唐时期
出生地:中亚撒马尔罕,昭武九姓的安国
主要成就:指示朱温发动“白马驿之变”,为朱温篡唐奠定基础
李振是什么人?后梁朱温的谋臣李振生平简介
李振(?——923年),后梁朱温的谋臣,唐朝司空李抱真曾孙,曾鼓动朱温在天祐二年(905年)发动“白马驿之变”。907年,朱温废唐哀帝李柷,建立后梁。后梁建立后,李振官居高位。为后梁的重要大臣。后梁灭亡后,李振与其家人都被后唐庄宗李存勖所处死。
破落贵族
李振(?---923年),字兴绪,祖居西域(中亚撒马尔罕,昭武九姓的安国),他是唐朝中兴的功臣李抱真的曾孙(因耻与安禄山同姓而赐姓李)。祖父和父亲都做到了郡太守。先祖李抱真是个有勇有谋的将军,担任潞州节度使的时候,范阳节度使朱滔反叛,而兵马使王武俊与朱滔暗中有些来往,为说服王武俊与他共同抗击朱滔,李抱真冒险去王武俊的军营去说服他,声泪俱下,晓以国家大义,说得感人至深,最后是王武俊和他结拜为兄弟,联合起兵,一战击败了朱滔。李振继承了李抱真的谋略,在实际过程当中做事丝毫不亚于他的先祖。
李振在年轻的时候聪明好学,和其他人一样参加了科举考试,但第一次竟名落孙山。李振不服气,又连着考了几次,仍是榜上无名。这使他对科举考试尤其是其中的一些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对官僚们更是极为怨恨。
投靠朱温
后来他投入军队当中任职,做了金吾将军,又由金吾将军改任台州(今浙江临海)刺史,快要到的时候,却碰上浙江东部发生了董昌造反称帝事件,没法再去上任了,李振只好返回。回来的路上经过汴州,便去求见朱温,以他的智谋和过人的才智赢得朱温的器重,朱温视他为奇人,盛情邀请他留下来辅佐自己,无处可去的李振就做了朱温的幕僚。在朱温兼任郓州节度使的时候,李振就做了节度副使,可见朱温对他还是相当信任的。以后,李振就作为朱温的使者四处活动,为朱温办了许多大事。占据湖南的马殷攻打朗州(今湖南常德)的雷满,李振奉命前去调解,李振发挥祖辈遗传下来的出众的口才,不费什么力气便让他们听从了朱温的和解建议,罢兵讲和了。李振凭借着他的才干,在朱温手下干得极为出色,朱温越来越满意他盛情留下的这个难得的幕僚,不久,又将出使长安的重任交给了李振。
长安政变
朱温将他发展的重心放在了中原一带,但当时的唐朝廷还在西面的长安,为和长安城中一些和他关系不错的大臣联系紧密些,他便派李振这个心腹谋士前去,在汴州和长安之间沟通两方面的联系。这样做一是及时掌握朝中的动向,二是为以后掌握唐朝廷的大权做准备,更远的打算则是为他以后称帝扫清障碍。
这时控制唐朝政权的仍是宦官,即神策军中尉刘季述,他这时正准备着废掉唐昭宗,换成一个小皇帝,以便于控制,方便自己专权。但他又害怕一些大的地方势力出兵讨伐他,为寻求支持,他便将目光投向了在当时势力最大的朱温。恰好朱温也派李振到了长安。于是,刘季述便派同党程岩和自己的侄子刘希贞去试探,想和朱温联合共废唐昭宗。
程岩先去见李振,对他说:“刘中尉让他的侄子来商议大计,想拜见朱将军,请您转告,促成此事。”等他们一同见到李振时,程岩又抢先说道:“皇上性情严厉又很急躁,宦官们害怕他和大臣们联合起来,那时就要灾难临头了。所以大家想和刘中尉一道废黜皇上,程岩等人想协力和你们合作,共同安定天下大局。现在先将实情告诉你,请和我们一同谋划办成此事。”
李振听了,并没有答应他们,对这些扰乱朝政,败坏纲纪的宦官他早就恨之入骨,正由于他们的专权,才使政治更加腐败,也才导致像他这样有报国之志的人无法通过科举考试,为国效力。李振对他们厉声说道:“以百岁之奴侍奉三岁主(指他们要用小孩子做皇帝,便于操纵专权),你们竟然要做这种祸乱国家的不义之事。废黜君主乃是不祥之举,我不敢参与其事。况且我梁王以百万之师行匡辅天子之义事,尊崇圣上还犹恐不及,怎敢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你们还是再好好考虑考虑吧。”刘希贞听了李振这一番训斥,说不出话来,沮丧而去。李振之所以敢这样大胆斥责,是因为他知道刘季述他们害怕朱温手中的重兵,不敢对他怎么样。刘季述既然找他来商议,就说明他们害怕以后朱温借此事讨伐他,所以才先来试探他和朱温的口气。李振看透了他们的心思,所以才敢毫无顾忌地斥责他们废黜皇帝是不义之举。
不久,李振便离开长安,回到汴州向朱温述职复命去了。在他离开没多长时间,刘季述果然行动了。刘季述和宦官们发动了宫廷政变,废黜了唐昭宗,将他关进了一座房子里,又将房子的门用砖堵死,只留一个小洞送饭用,对外却说尊为太上皇。然后将皇太子李裕捧出来做了皇帝。李振这时刚到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听到消息后兼程赶回汴州去见朱温。朱温从外地也刚回来,面对这种形势也有些犹豫不决。这时,刘季述又派他的养子刘希度赶到了汴州继续游说朱温和他们联合。刘季述让刘希度转告朱温,愿将唐朝江山社稷全部转交给朱温,同时,又加派亲信供奉官李奉本等人拿着伪造的太上皇诏书给朱温看,以此表示是太上皇的旨意,并非他们私下谋划的。
朱温见到后,更加犹豫了,本来他就有了废唐而代之的想法,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如果这时伸手过去,也许真的如愿以偿了。但狡猾的朱温又害怕其他军阀借机讨伐他,到时胜负又难以预料了。但这次的机会如果轻易错过,不知以后的良机又要等多长时间。左右为难的朱温真不知如何是好了。
李振看朱温犹豫不决,便明白了他的心思。劝道:“自古内廷发生变乱,都是助就霸业的难得的良机,现在这些宦官幽禁侮辱天子,大王如果不去征讨,就难以服众,号令诸侯了。”这时,刘季述的哥哥、监军使刘重楚和旧宰相张浚等人也赶来劝说朱温:“和宦官们一同起事容易成功,而且也能遂己心愿。”只有李振坚决反对,他说:“行正道则大功勋可立!”
朱温听了幡然醒悟,厉声说:“张公劝我和他们一块共事,原来是想依附我求得宰相当啊!”于是和李振定计将使者李奉本等人囚禁起来,然后由李振即刻赶赴京城,和宰相崔胤谋划,联合孙德昭等将领诛杀了刘季述等人,拥立唐昭宗复位。朱温听到消息之后,大喜,将李振从长安召回来,拉住他的手说:“爱卿所谋正是我的本意,连上天都知道我的心!”李振这次做得相当果断,充分展现了他出色的政治谋略,连一向自以为多谋的朱温对他也刮目相看,从此,朱温对李振更加器重了,李振和敬翔一样成了朱温的左右手,对他的争霸事业起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骗杀节帅
在王师范投降后,李振奉命去迎接他回汴州另行派任,临行前朱温对他说:“王师范已降,我想奏请皇上让他到别处去任职,你为我辛苦一趟,把我的意思给他说明白。”李振到了青州(今山东潍坊市青州市),王师范将节度使和观察使的印信以及帐簿和钥匙交给了李振。但王师范怀疑朱温将他调到他处是想加害于他,于是屡次哭着向李振请求饶恕他的全家,李振推心置腹地对他说:“王公难道不知道昔日张绣的事吗!汉末张绣屡次和曹操做对,曹公也没有加害于他。等到袁绍派使者来召他去,贾诩就劝他:‘袁家父子之间都互不相容,又怎么能善待天下的英才,曹公现在挟天子以令诸侯,志向极大,又不以私怨与人为敌,你不应该怀疑他。’王公也不应该怀疑梁王,他怎么会因私怨而加害您这样的忠贤之人呢!”王师范听了恍然大悟,第二天就带领全家人迁走了。 朱温然后表奏李振为青州留后,将一些善后事宜处理妥当后,又将他召回到身边。最后王师范全家70多口被朱温杀的一个不留,连小孩子都没有留下来。
唐室鸱枭
唐昭宗在朱温的大力支持下虽然复位成功,但却成了一个傀儡,没有什么权力了。尤其是在朱温的要求下被迫迁都洛阳之后,到了朱温的势力范围中,更是什么都要听朱温的安排。王室衰微,朝廷虽然形式还在,但都成了摆设,大臣们都尽力巴结朱温和他的亲信们,没有人再把他放在眼里。李振作为朱温的全权代表,经常往来于汴州和洛阳之间。对这个行将灭亡的末世朝廷严加控制,每次李振来,都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对朝廷中的任何人颐指气使,毫不可怜,完全是一副主人的架势,对他恭敬服从的人就任意提拔,根本不按什么规章制度来做,对他不好,或者他讨厌的人就撤职罢黜。所以每次他来洛阳,都要有些人遭到惩处贬官,因此,唐朝廷的人将他视为“鸱枭”(鸱音吃,古书上指猫头鹰,传说闻到人快死了就开始叫,被人认为是不祥之鸟)。意思是他一来,有的人就像老鼠见到猫头鹰一样被贬窜而去。后来,唐朝的宰相柳璨在得到朱温的同意之后,将大臣裴枢等七人杀死于滑州(今河南滑县)白马驿,李振由于原来曾几次应试没有被录取,一直怀恨在心,这时就对朱温说:“这些官僚自命不凡,说自己是什么清流,现在最后将他们投入黄河,让他们永远成为浊流。”朱温笑了笑,就答应了。
失节而死
等朱温灭唐建立后梁之后,李振由宣义军节度副使、检校司徒授予殿中监,后又升至户部尚书。朱友圭在位时,他代替敬翔任崇政院使,掌握了朝政大权。梁末帝继位后,由于赵岩和张汉杰两个集团专权,受梁末帝的宠信,李振逐渐被离间,不受重用,军政大事的谋划梁末帝也不再听从李振和敬翔等老臣们的主张了。李振为避免和他们发生冲突,就经常装病在家,后来干脆闲居在起来。
李振一生辅佐朱温,也算建功立业了,但到了最后他竟屈膝求生,结果不但性命没有保住,反而坏了自己一生的名誉。 李存勖在攻下汴州入城之后,宣布赦免后梁的旧官僚,但是,投降后以贿赂保命又得官的段凝却大施小人之计,竟将李振列为首要的罪臣之一。李振先去找到了敬翔,对他说:“现在不如去朝见新君主吧。”敬翔却说:“新君如果问起来,我们怎么回答?”李振哑口无言,但心里已经决定去朝见李存勖了。而敬翔也已经决定为国而死了。
等到第二天早晨,有传言说李振已经去朝拜新君主去了,敬翔慨然长叹:“李振枉为大丈夫!梁和晋敌对交战这么多年,当初他和我一起为梁王谋划,先主已去,少主又死于国门之内,现在他去了,纵使新君赦免其罪,那又有何脸面再入建国门!”随后自尽身亡。李振见了李存勖,数说自己的罪过,屈膝低头,没有了当初被视为鸱枭时的那点威风和骨气。后唐重臣郭崇韬说:“人们都说李振是一代奇才,我今天看他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而已!”由于段凝等人在背后落井下石,李振虽然屈膝认罪,但终究没有逃过一死,他和族人第二天就被处死了。而段凝也没有在后唐逍遥多久,等李嗣源继位后就将他先流放,然后下令处死了。
两个落榜生一步一步辅佐刘家继子身份的朱温发迹成后梁皇帝
历代开国皇帝中,朱温的出身算是相当寒微的。安徽砀山午沟里,一间简陋的庐舍,就是朱温的出生之所。父亲朱城,母亲王氏,生有三子,朱温排行老三。朱城死得早,王氏不得不带着三个儿子“养寄”于萧县刘崇之家。
“寄养”二字,让人玩味。试想,一个寡妇带着仨孩子,凭什么要刘崇这个外姓男人养活?《旧五代史·朱温传》中的“崇以其(朱温)慵惰,每加谴杖”,似乎给出了答案,王氏应该是丈夫死后,迫于生计才改嫁到刘崇家的。朱温是王氏带到刘家的“拖油瓶”,不受刘崇待见、屡遭责打是很正常的。
朱温的大哥朱全昱、二哥朱存年纪稍长,知道寄人篱下,懂得忍让迁就,但朱温不同。特殊的成长环境,尴尬的继子身份,造就了朱温凶悍而懒惰的个性,“既壮,不事生业,以雄勇自负,里人多厌之”(《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存、温勇有力,而温尤凶悍”(《新五代史·梁本纪》)。朱温啥活也不干,整天就知道打击斗殴、偷鸡摸狗,是个人见人烦、鬼见鬼愁的乡野无赖。
朱温早就想离开刘家了,他想外出闯荡一番事业,衣锦还乡,让亲人过上好日子,也借此抖掉身为继子的晦气。黄巢起义爆发后,攻城略地,声势浩大,天下归附者甚重。朱温认为,黄巢能成大事,跟他干有前途。乾符四年(877年),二十六岁的朱温拉着二哥朱存投奔了黄巢,因屡立战功,朱温当上了将军。
攻破长安后,黄巢小富即安,渐渐失去了“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的锋芒和气势,在唐军的反扑下,黄巢军势穷蹙,将帅离心,朱温知道黄巢快完蛋了,自己这个同州防御使该何去何从?这时,谋士谢瞳建议朱温投降大唐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加入到唐军战斗序列,继而反攻黄巢,不失为一条明路。果然,朱温的投降,不仅让他洗掉了贼名,还得到唐僖宗的赐命,朱全忠。
谢瞳,在历史上并不起眼,他原本只是个科举落榜考生,归附朱温以来,深得朱温赏识。没有他的建议和提醒,就没有后来在大唐帝国驰骋纵横的朱温。然而,谢瞳通过一条建议,只是使朱温改头换面,在唐廷初步立住了脚,并没有追随朱温颠覆大唐。真正辅佐朱温灭唐的另有其人,他们是敬翔和李振。
巧的是,谢瞳是落榜考生,敬翔和李振也是落榜考生。朱温这辈子,似乎与落魄的科考文人有不解之缘。敬翔“乾符中,举进士不第”(《旧五代史·敬翔传》),李振“咸通、乾符中尝应进士举,累上不第”(《旧五代史·李振传》)。如同刘邦之张良、萧何,刘备之卧龙、凤雏,敬翔和李振是朱温最重要的两个谋士,成为朱温篡夺李唐政权的左右手。没有他们,朱温成不了大事。
敬翔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军事方面。朱温归唐后遇到的第一个劲敌是蔡人秦宗权,此人实力十倍于朱温,朱温跟他打了好几年,屡遭败绩,军中人人自危。紧要时刻,敬翔来到朱温身边,“时时为太祖谋画,多中”(《新五代史·敬翔传》),从此,朱温一改过去被动挨打的狼狈局面,“每与蔡人战于四郊,既以少击众,常出奇以制之”(《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最终将秦宗权生擒。
“天降奇人,以佐于吾”(《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这是以狡黠著称的朱温对敬翔的中肯评价。朱温击败当时势力最强大的秦宗权,敬翔是第一功。由此,敬翔成为朱温的头号军事谋士,“军谋政术,一以谘之”(《旧五代史·敬翔传》)。敬翔为人深沉有大略,“从太祖用兵三十余年,细大之务必关之”,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后来,“梁之篡弑,翔之谋为多”(《新五代史·敬翔传》)。
同敬翔相比,李振的长处在于策略。光化三年(900年)十月,宦官刘季述密谋废掉唐昭宗,希望得到朱温的支持。这事,若让野心勃勃的朱温来决策,他十有八九会同意,通过废立走一条掌握大权的捷径。当时,李振正奉朱温之命出使长安,刘季述便找到李振商洽。面对这个有毒的大馅饼,李振来不及向朱温汇报,便当机立断,严词拒绝,从而使朱温避免了像董卓那样被群起而攻之。
李振回汴京后,刘季述果然废黜了昭宗。昭宗被废,朱温犹豫不决,不知该何去何从。关键时刻,李振一句“夫竖貂、伊戾之乱,所以资霸者之事也。今阉竖幽辱天子,不能讨,无以令诸侯”,为朱温指明了入京勤王的政治方向。天复元年(901年)正月,朱温派人诛灭刘季述,昭宗复位,随即封朱温为梁王。朱温一举成名,全赖李振决策,“自是益重之”(《旧五代史·李振传》)。
敬翔和李振,一个帮朱温四方鏖战、兼并军阀,一个帮朱温决断大事、打理政治,使朱温从众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中脱颖而出。等一切时机成熟后,开平元年(907年)三月,朱温逼迫唐哀帝李柷禅位,自己做了皇帝,以梁代唐,史称梁太祖。从投军黄巢,到建国称帝,乡野无赖出身的朱温用了整整三十年,敬翔、李振居功至伟。对此,《旧五代史》称“敬翔、李振,始辅霸图,终成帝业”。
后梁建立,敬翔、李振作为一、二号辅臣,加官进爵,风光一时。仅过了十六年,后梁覆亡,取而代之的是李存勖建立的后唐政权,自视为是大唐帝国的复兴。朱温灭唐,李存勖与后梁朱氏不共戴天,对敬翔、李振等后梁功臣也恨得咬牙切齿,一场拉网式的屠杀和清算在所难免。敬翔自知难逃一死,选择自尽,被灭族;李振为了活命,奴颜婢膝求饶,结果还是被斩杀诛族。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敬翔、李振这两位落榜考生辅佐乡野无赖朱温创建的霸业、帝业载入史册。
后梁权臣李振:从没落贵族到成为朱温的头号谋士
李振(?——923年),后梁朱温的谋臣,曾鼓动朱温在天祐二年(905年)发动“白马驿之变”。907年,朱温废唐哀帝李柷,建立后梁。
后梁建立后,李振官居高位。为后梁的政治人物。
后梁灭亡后,李振与其家人都被后唐庄宗李存勖所处死。
破落贵族
李振(?---923年),字兴绪,祖居西域(中亚撒马尔罕,昭武九姓的安国),他是唐朝中兴的功臣李抱真的曾孙(因耻与安禄山同姓而赐姓李)。祖父和父亲都做到了郡太守。先祖李抱真是个有勇有谋的将军,担任潞州节度使的时候,范阳节度使朱滔反叛,而兵马使王武俊与朱滔暗中有些来往,为说服王武俊与他共同抗击朱滔,李抱真冒险去王武俊的军营去说服他,声泪俱下,晓以国家大义,说得感人至深,最后是王武俊和他结拜为兄弟,联合起兵,一战击败了朱滔。李振继承了李抱真的谋略,在实际过程当中做事丝毫不亚于他的先祖。
李振在年轻的时候聪明好学,和其他人一样参加了科举考试,但第一次竟名落孙山。李振不服气,又连着考了几次,仍是榜上无名。这使他对科举考试尤其是其中的一些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对官僚们更是极为怨恨。
投靠朱温
后来他投入军队当中任职,做了金吾将军,又由金吾将军改任台州(今浙江临海)刺史,快要到的时候,却碰上浙江东部发生了董昌造反称帝事件,没法再去上任了,李振只好返回。回来的路上经过汴州,便去求见朱温,以他的智谋和过人的才智赢得朱温的器重,朱温视他为奇人,盛情邀请他留下来辅佐自己,无处可去的李振就做了朱温的幕僚。在朱温兼任郓州节度使的时候,李振就做了节度副使,可见朱温对他还是相当信任的。以后,李振就作为朱温的使者四处活动,为朱温办了许多大事。占据湖南的马殷攻打朗州(今湖南常德)的雷满,李振奉命前去调解,李振发挥祖辈遗传下来的出众的口才,不费什么力气便让他们听从了朱温的和解建议,罢兵讲和了。李振凭借着他的才干,在朱温手下干得极为出色,朱温越来越满意他盛情留下的这个难得的幕僚,不久,又将出使长安的重任交给了李振。
长安政变
朱温将他发展的重心放在了中原一带,但当时的唐朝廷还在西面的长安,为和长安城中一些和他关系不错的大臣联系紧密些,他便派李振这个心腹谋士前去,在汴州和长安之间沟通两方面的联系。这样做一是及时掌握朝中的动向,二是为以后掌握唐朝廷的大权做准备,更远的打算则是为他以后称帝扫清障碍。
这时控制唐朝政权的仍是宦官,即神策军中尉刘季述,他这时正准备着废掉唐昭宗,换成一个小皇帝,以便于控制,方便自己专权。但他又害怕一些大的地方势力出兵讨伐他,为寻求支持,他便将目光投向了在当时势力最大的朱温。恰好朱温也派李振到了长安。于是,刘季述便派同党程岩和自己的侄子刘希贞去试探,想和朱温联合共废唐昭宗。
程岩先去见李振,对他说:“刘中尉让他的侄子来商议大计,想拜见朱将军,请您转告,促成此事。”等他们一同见到李振时,程岩又抢先说道:“皇上性情严厉又很急躁,宦官们害怕他和大臣们联合起来,那时就要灾难临头了。所以大家想和刘中尉一道废黜皇上,程岩等人想协力和你们合作,共同安定天下大局。现在先将实情告诉你,请和我们一同谋划办成此事。”
李振听了,并没有答应他们,对这些扰乱朝政,败坏纲纪的宦官他早就恨之入骨,正由于他们的专权,才使政治更加腐败,也才导致像他这样有报国之志的人无法通过科举考试,为国效力。李振对他们厉声说道:“以百岁之奴侍奉三岁主(指他们要用小孩子做皇帝,便于操纵专权),你们竟然要做这种祸乱国家的不义之事。废黜君主乃是不祥之举,我不敢参与其事。况且我梁王以百万之师行匡辅天子之义事,尊崇圣上还犹恐不及,怎敢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你们还是再好好考虑考虑吧。”刘希贞听了李振这一番训斥,说不出话来,沮丧而去。李振之所以敢这样大胆斥责,是因为他知道刘季述他们害怕朱温手中的重兵,不敢对他怎么样。刘季述既然找他来商议,就说明他们害怕以后朱温借此事讨伐他,所以才先来试探他和朱温的口气。李振看透了他们的心思,所以才敢毫无顾忌地斥责他们废黜皇帝是不义之举。
不久,李振便离开长安,回到汴州向朱温述职复命去了。在他离开没多长时间,刘季述果然行动了。刘季述和宦官们发动了宫廷政变,废黜了唐昭宗,将他关进了一座房子里,又将房子的门用砖堵死,只留一个小洞送饭用,对外却说尊为太上皇。然后将皇太子李裕捧出来做了皇帝。李振这时刚到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听到消息后兼程赶回汴州去见朱温。朱温从外地也刚回来,面对这种形势也有些犹豫不决。这时,刘季述又派他的养子刘希度赶到了汴州继续游说朱温和他们联合。刘季述让刘希度转告朱温,愿将唐朝江山社稷全部转交给朱温,同时,又加派亲信供奉官李奉本等人拿着伪造的太上皇诏书给朱温看,以此表示是太上皇的旨意,并非他们私下谋划的。
朱温见到后,更加犹豫了,本来他就有了废唐而代之的想法,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如果这时伸手过去,也许真的如愿以偿了。但狡猾的朱温又害怕其他军阀借机讨伐他,到时胜负又难以预料了。但这次的机会如果轻易错过,不知以后的良机又要等多长时间。左右为难的朱温真不知如何是好了。
李振看朱温犹豫不决,便明白了他的心思。劝道:“自古内廷发生变乱,都是助就霸业的难得的良机,现在这些宦官幽禁侮辱天子,大王如果不去征讨,就难以服众,号令诸侯了。”这时,刘季述的哥哥、监军使刘重楚和旧宰相张浚等人也赶来劝说朱温:“和宦官们一同起事容易成功,而且也能遂己心愿。”只有李振坚决反对,他说:“行正道则大功勋可立!”
朱温听了幡然醒悟,厉声说:“张公劝我和他们一块共事,原来是想依附我求得宰相当啊!”于是和李振定计将使者李奉本等人囚禁起来,然后由李振即刻赶赴京城,和宰相崔胤谋划,联合孙德昭等将领诛杀了刘季述等人,拥立唐昭宗复位。朱温听到消息之后,大喜,将李振从长安召回来,拉住他的手说:“爱卿所谋正是我的本意,连上天都知道我的心!”李振这次做得相当果断,充分展现了他出色的政治谋略,连一向自以为多谋的朱温对他也刮目相看,从此,朱温对李振更加器重了,李振和敬翔一样成了朱温的左右手,对他的争霸事业起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骗杀节帅
在王师范投降后,李振奉命去迎接他回汴州另行派任,临行前朱温对他说:“王师范已降,我想奏请皇上让他到别处去任职,你为我辛苦一趟,把我的意思给他说明白。”李振到了青州(今山东潍坊市青州市),王师范将节度使和观察使的印信以及帐簿和钥匙交给了李振。但王师范怀疑朱温将他调到他处是想加害于他,于是屡次哭着向李振请求饶恕他的全家,李振推心置腹地对他说:“王公难道不知道昔日张绣的事吗!汉末张绣屡次和曹操做对,曹公也没有加害于他。等到袁绍派使者来召他去,贾诩就劝他:‘袁家父子之间都互不相容,又怎么能善待天下的英才,曹公现在挟天子以令诸侯,志向极大,又不以私怨与人为敌,你不应该怀疑他。’王公也不应该怀疑梁王,他怎么会因私怨而加害您这样的忠贤之人呢!”王师范听了恍然大悟,第二天就带领全家人迁走了。 朱温然后表奏李振为青州留后,将一些善后事宜处理妥当后,又将他召回到身边。最后王师范全家70多口被朱温杀的一个不留,连小孩子都没有留下来。
唐室鸱枭
唐昭宗在朱温的大力支持下虽然复位成功,但却成了一个傀儡,没有什么权力了。尤其是在朱温的要求下被迫迁都洛阳之后,到了朱温的势力范围中,更是什么都要听朱温的安排。王室衰微,朝廷虽然形式还在,但都成了摆设,大臣们都尽力巴结朱温和他的亲信们,没有人再把他放在眼里。李振作为朱温的全权代表,经常往来于汴州和洛阳之间。对这个行将灭亡的末世朝廷严加控制,每次李振来,都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对朝廷中的任何人颐指气使,毫不可怜,完全是一副主人的架势,对他恭敬服从的人就任意提拔,根本不按什么规章制度来做,对他不好,或者他讨厌的人就撤职罢黜。所以每次他来洛阳,都要有些人遭到惩处贬官,因此,唐朝廷的人将他视为“鸱枭”(鸱音吃,古书上指猫头鹰,传说闻到人快死了就开始叫,被人认为是不祥之鸟)。意思是他一来,有的人就像老鼠见到猫头鹰一样被贬窜而去。后来,唐朝的宰相柳璨在得到朱温的同意之后,将大臣裴枢等七人杀死于滑州(今河南滑县)白马驿,李振由于原来曾几次应试没有被录取,一直怀恨在心,这时就对朱温说:“这些官僚自命不凡,说自己是什么清流,现在最后将他们投入黄河,让他们永远成为浊流。”朱温笑了笑,就答应了。
失节而死
等朱温灭唐建立后梁之后,李振由宣义军节度副使、检校司徒授予殿中监,后又升至户部尚书。朱友圭在位时,他代替敬翔任崇政院使,掌握了朝政大权。梁末帝继位后,由于赵岩和张汉杰两个集团专权,受梁末帝的宠信,李振逐渐被离间,不受重用,军政大事的谋划梁末帝也不再听从李振和敬翔等老臣们的主张了。李振为避免和他们发生冲突,就经常装病在家,后来干脆闲居在起来。
李振一生辅佐朱温,也算建功立业了,但到了最后他竟屈膝求生,结果不但性命没有保住,反而坏了自己一生的名誉。 李存勖在攻下汴州入城之后,宣布赦免后梁的旧官僚,但是,投降后以贿赂保命又得官的段凝却大施小人之计,竟将李振列为首要的罪臣之一。李振先去找到了敬翔,对他说:“现在不如去朝见新君主吧。”敬翔却说:“新君如果问起来,我们怎么回答?”李振哑口无言,但心里已经决定去朝见李存勖了。而敬翔也已经决定为国而死了。
等到第二天早晨,有传言说李振已经去朝拜新君主去了,敬翔慨然长叹:“李振枉为大丈夫!梁和晋敌对交战这么多年,当初他和我一起为梁王谋划,先主已去,少主又死于国门之内,现在他去了,纵使新君赦免其罪,那又有何脸面再入建国门!”随后自尽身亡。李振见了李存勖,数说自己的罪过,屈膝低头,没有了当初被视为鸱枭时的那点威风和骨气。后唐重臣郭崇韬说:“人们都说李振是一代奇才,我今天看他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而已!”由于段凝等人在背后落井下石,李振虽然屈膝认罪,但终究没有逃过一死,他和族人第二天就被处死了。而段凝也没有在后唐逍遥多久,等李嗣源继位后就将他先流放,然后下令处死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