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奥波德二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中文名称:利奥波德二世

外文名称:Leopold II

国籍: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大公国

民族:奥地利人

出生地:维也纳

出生日期:1747年5月5日

逝世日期:1792年3月1日

职业: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大公

信仰:天主教

主要成就:在托斯卡纳大公国中废除死刑

王朝:哈布斯堡-洛林皇朝

在位时间:1790年9月30日-1792年3月1日

父亲:弗朗茨一世

母亲:玛丽娅·特蕾莎

前任:约瑟夫二世

继任者:弗朗茨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二世的生平简介

利奥波德二世(Leopold II,1747年5月5日-1792年3月1日),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790年9月30日-1792年3月1日在位),匈牙利和波希米亚国王。也是奥地利大公国统治下的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大公(称利奥波多一世,1765年起)。

  开明大公

利奥波德二世是奥地利首席大公,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女王玛丽娅·特蕾莎与皇帝弗兰茨一世的第三子,生于维也纳。他在1765年继承父亲的托斯卡纳大公的宝座。受启蒙运动影响,决心建立一个有效的国家机器,在这个小公国里,他废除了酷刑拷问和死刑,平衡税收并试图削弱教会力量。鼓励代议制,在25年的时间里,他是意大利半岛最开明的统治者,哲学家心中理想的君王。

在他的长兄约瑟夫二世去世后,他继承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同时也是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国王。他即位后发现他哥哥的激进改革措施引发了许多危险的国内外纷争。当时与土耳其的战事未息,比利时又要叛乱,匈牙利贵族也在酝酿脱离奥地利的统治,普鲁士在一边支持哈布斯堡家族的仇敌。为了不致使哈布斯堡王朝对尼德兰、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等地的统治出现动摇,利奥波德二世恩威并施,取消了他哥哥的一些激进改革,结束了与普鲁士的争持,迫使比利时接受和约,不顾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反对,废除了奥地利与俄罗斯的联盟条约,又与土耳其议和,同时安抚了匈牙利贵族。他在1790年赴布拉格加冕为波希米亚国王,实际上,他是最后一个举行加冕式的波希米亚国王。

利奥波德二世是法国大革命最顽固的反对者,这部分缘于他的妹妹,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被法国共和政府处决。1791年,利奥波德二世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在皮尔尼茨会晤。他们发表了皮尔尼茨宣言,声称要以武力保卫法国的君主制。1792年利奥波德二世正式与普鲁士缔结同盟,准备以武力干涉法国。但他在这时突然去世。

  妻子儿女

妻子: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的女儿玛丽亚·卢多维卡(1745年11月24日-1792年5月15日),1765年8月5日结婚, 育有12男4女。

子女:

1.玛丽亚·特丽莎,(1767年1月14日-1827年11月7日),1787年嫁给萨克森王国的安东尼·克雷门亲王(1755年12月27日-1836年6月6日),后来的安东一世。

2.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1792-1806),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1768年2月12日-1835年3月2日),享年67岁。1788年 娶符腾堡公国的伊丽莎白郡主(1767年4月21日- 1790年2月18日);1790年娶两西西里王国的姑表妹玛丽亚·特丽莎公主(1772年6月6日-1807年4月13日);1808年娶摩德纳公国的堂妹玛丽亚·路多维卡女大公 (1787年12月14日-1816年4月7日);1816年娶巴伐利亚王国的夏洛特公主(1792年2月8日-1873年2月9日)。

3.斐迪南(1769年5月6日-1824年6月18日),1790年成为托斯卡纳大公斐迪南三世。1790年娶两西西里王国的路易莎公主(1773年7月27日-1802年9月19日);1821年娶萨克森王国的玛丽亚公主(1796年4月27日-1865年1月3日)。

4.玛丽亚·安娜(1770年4月21日- 1809年10月1日),终年39岁。

5.卡尔(1771年9月5日- 1847年4月30日),即著名的卡尔大公,卡尔大元帅和泰斯辰公爵,1815年娶拿骚-魏尔堡侯国的亨利埃特郡主(1797年10月30日-1829年12月29日)。

6.亚历山大(1772年8月14日-1795年7月12日),匈牙利总督,终年22岁。

7.阿尔布雷希特(1773年12月19日-1774年7月22日),未满周岁夭折。

8.马克西米连(1774年12月23日-1778年3月9日或10日),未满四岁夭折。

9.约瑟(1776年3月9日-1847年1月13日),匈牙利总督,享年70岁。1799年娶俄罗斯的亚历山德拉·帕夫洛夫娜女大公(1783年8月9日-1801年3月16日);1815年娶安哈尔特-伯恩堡公国的赫敏郡主(1797年12月2日-1817年9月14日);1819年娶符腾堡公国的玛丽亚·多罗西亚郡主(1797年11月1日-1855年3月30日)。

10.玛丽亚·克莱门丁(1777年4月24日-1801年11月15日),1797年嫁给两西西里王国的姑表弟卡拉布里亚公爵,后来的弗朗切斯科一世(1777年8月19日-1830年11月8日)

11.安东,条顿骑士团长(1779年8月31日-1835年4月2日),终年55岁。

12.玛丽亚·阿玛丽亚(1780年10月15日-1798年12月25日),未婚,终年18岁。

13.约翰(1782年1月20日-1859年5月11日),约翰大公爵,阿尔卑斯山之王,奥地利元帅,摄政,1823年经获准以贵庶通婚法娶平民Anna Maria Josephine Plochl(1804年1月9日-1885年8月4日)为庶妻,1834年始封为Brandhofen女爵,1844年晋封为Meran女伯爵;从此其后代沿用着Meran伯爵/女伯爵的封号。享年77岁。

14.瑞拿(1783年9月30日-1853年1月16日),伦巴底总督,1820年娶撒丁王国的伊丽莎白公主 (1800年4月13日-1856年12月25日)。享年69岁。

15.路德维希(1784年12月13日-1864年12月21日),在未经准许的情况下娶法国Adelaide Gueroust女伯爵为庶妻,其婚姻不被承认。享年80岁。

16.鲁道夫(1788年1月8日-1831年7月24日),奥洛穆茨大主教(1819年-31年)。终年43岁。

玛丽娅·特蕾莎是谁?神圣罗马帝国皇后玛丽娅·特蕾莎简介

玛丽娅·特蕾西亚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附近。

1713年,她的父亲、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六世发布国事诏书承认女性同样可以继承管理家族世袭领地奥地利大公国,由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不能由女性继承,他迫使德意志诸侯们在“1713年国事诏书”上签字以确保女儿的继承权(玛利亚·特蕾西亚有权承袭其奥地利大公之位,而玛利亚·特蕾西亚的夫婿弗兰茨一世则承袭其神圣罗马帝国帝位),但这份诏书对诸侯们缺乏约束力。

1740年查理六世皇帝去世之后,玛丽娅·特蕾西亚依照诏书的规定成为奥地利首位女大公,诸侯们群起而攻之,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就此爆发。

1742年,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巴伐利亚选帝侯、波希米亚国王卡尔·阿尔布雷希特利用诸侯们与玛丽娅·特蕾西娅之间的矛盾得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史称为查理七世。

查理七世的继位虽然得到了诸侯们的支持,但不能控制神圣罗马帝国的中心奥地利大公国(今奥地利)和波希米亚王国(今捷克),更不用说群雄并起的德意志地区。他既无兵又无饷,只是个挂名皇帝而已。正在此时,玛丽娅·特蕾西娅依靠奥地利皇室的力量打败诸侯,巩固了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统治。

1745年,查理七世在四面楚歌声中去世,玛丽娅·特蕾西娅迫使查理七世的儿子马克西米利安放弃了继承要求,并巧妙地使自己的丈夫前洛林公爵弗郎茨·斯蒂芬继承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

作为一个女强人,玛丽娅·特蕾西娅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着对全欧洲的影响力。

她的丈夫于1765年去世,他生前只是一个寻花问柳形同虚设的皇帝(不过女王与夫君的关系始终和睦,且值得一提的是,两人当年是在王室传统中难以想像的自由恋爱下结为连理)。

1780年玛丽娅·特蕾西娅去世之前,她和她的儿子约瑟夫二世皇帝一直保持着神圣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权。她的女儿们则在欧洲各国保持着王后的地位。其中最有名的是她的小女儿、法国波旁王朝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奈特。她的另一女儿玛丽娅·克里斯蒂安娜在破例的准许下嫁给了萨克森选帝侯的幼子阿尔贝特·卡西米尔(一位光蛋王子),并以泰斯辰公国为嫁妆;在岳母的刻意提拔下,两夫妇后来一起担任过荷兰和匈牙利总督。玛丽娅·特蕾西娅的另外两个女儿玛丽娅·阿玛丽娅许配给了帕尔马公爵,玛丽娅·卡罗莱纳则嫁给了那不勒斯国王费迪南多一世。

玛丽娅·特蕾西娅无疑是成功的统治者和政治家。在晚年,她致力于反对瓜分波兰的战争和维护国际和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对俄罗斯帝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敌对情绪,列强对波兰的瓜分直到她生命的最后几年才得以进行。大耶格尔斯多夫战役 1757年8月30日,在七年战争(1756—1763)期间,阿普拉克辛元帅指挥的俄国军队(5.5万人)和汉斯·冯·列瓦尔德元帅指挥的普鲁士军队(2.4万人)在大耶格尔斯多夫(前东普鲁士因斯特堡,今切尔尼亚霍夫斯克西南的居民点)进行的一场交战。

俄军于8月10日攻占因斯特堡之后继续向东普鲁士腹地挺进。普军在韦劳占领阵地,切断了通向柯尼斯堡的去路。阿普拉克辛查明普军阵地坚固,遂挥师阿伦堡城,从南面迂回普军阵地。俄军到达普雷格尔河,渡到左岸并配置在大耶格尔斯多夫东北的多林地。阿普拉克辛认为普军不会首先投入战斗,而将会竭力阻挠俄军向格尼斯堡挺进,于是开始率军抄捷径穿过密林,沿着唯一的、难以通行的道路奔向普军阵地。莱瓦尔德识破了阿普拉克辛的意图,利用俄军行动迟缓的弱点突然发起冲击。这在阿普拉克辛军中引起了混乱。但是莱瓦尔德急于利用有利的形势,既未组织侦察,也未向既定的俄军翼侧,而是向其中央实施突击(向洛普欣的第2师)。普军的第一次冲击被打退。但俄军未能顶住这个方向上的再次冲击。普鲁士步兵遂向第2师后方迂回并迫使它退却。普军不让俄军其他部队从森林中出来展开战斗队形就直接向其冲击。当时指挥一个旅的鲁缅采夫将军使俄军摆脱了困境。他定下向普军反冲击的大胆决心,带领2个团迅速穿过森林,在林缘展开并向普军的翼侧和后方实施突击。这使正在退却的俄国部队有可能变换队形并使战斗进程变得对自己有利。在左翼行动的顿河哥萨克打得出色。他们在普鲁士骑兵前面后撤,将普军引至俄国步兵和炮兵的火力之下,当普军骑兵被打散并开始后撤时,转而追歼之。骑兵的溃败和俄军加强突击导致普军总退却。俄军获得来之不易的,但却是重要的胜利。普鲁士军队损失5000人和29门火炮。

此战,俄军取胜的决定性因素是,士兵的坚定性,鲁缅采夫机动行事,正确确定反冲击方向和时刻,以及其他许多指挥官的勇敢行动。莱瓦尔德军败退到普雷格尔河右岸,从而让开了通向柯尼斯堡的道路。但阿普拉克辛并未乘胜前进。他于9月5日占领阿伦堡之后,把军队引向蒂尔西特,理由是军队物质保障过差。他消极行动的真正原因在于他竭力讨好保皇党人,因为保皇党人的靠山彼得·费多罗维奇皇储(后来的彼得三世)反对同普鲁士进行战争。

英格兰国王,威廉一世的次子——威廉二世,威廉二世的生平简介

威廉二世(William II),又名"胡佛",或许是因为他的红脸颊外观,他是征服者威廉的三子,自1087年成为英格兰国王直到1100年。其势力也覆盖诺曼底,以及在苏格兰也具有影响力。但他在扩大威尔士的控制上表现并不是很成功。虽然威廉是个具有战斗力的军人,但是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统治者。威廉本人的性格似乎很暴躁。他以凶悍和暴烈的性格给人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他终身未娶也没有私生子。他最宠幸的是兰道夫·福莱蒙巴德,他于1099年被任命为达勒姆主教。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政治需要,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重要的封建封邑。

人物生平

威廉二世(又名"红脸威廉",或许是因为他的红脸颊外观)(1056年-1100年8月2日)是征服者威廉的次子,自1087年成为英格兰国王直到1100年。其势力也覆盖诺曼底,在苏格兰也具有影响力。但他在扩大威尔士的控制上表现并不是很成功。

虽然威廉是个具有战斗力的军人, 但是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统治者以及在他统治的地方只被少数人喜爱; 在盎格鲁萨克森年代史的记载, 他是"被所有的人民所痛恨"。当然,这也并不算是很出人意料。在那个年代,编年史的写作一般是由教会人士编写的,长久以来他们坚持反对胡佛。在诺尔曼传统中,威廉胡佛是很并不是很看得上盎格鲁萨克森民族和他们的文化的。(Cantor 1993, p 280)

威廉本人的性格似乎很暴躁。他以凶悍和暴烈的性格给人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他终身未娶也没有私生子。他最宠幸的是兰道夫·福莱蒙巴德,他于1099年被任命为达勒姆主教。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政治需要,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重要的封建封邑。据说威廉二世是一个同性恋者。

早年生活

威廉确切的出生日期不详,但日期是位于1056年和1060年之间。他出生于他爸爸在诺曼底的公爵领地,而这领地在适当的时候会由他的兄长罗贝尔二世·柯索斯继承,在他的青年时期,由于他是家族中第三个儿子,尽管接受了法式教育,但是他也只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贵族而不是国王,征服者威廉的二儿子,也就是他哥哥的死使他得以成为王位的继承人选。由于他是父亲最钟爱的儿子,他得以在父亲死后继承王位。尽管他们最小的弟弟,亨利一世于1091年年发动的政变促进了他和他长兄的和解,但是总体上他们两兄弟的感情并不融洽。

三兄弟的感情不睦源于1077年或者1078年发生在雷加的一段往事:威廉和亨利,因为无聊于是想要作弄一下他们的弟兄罗伯特,他们在楼上的门廊上对准罗伯特泼污水。这一行为激怒了罗伯特,他深以为耻。事情至此,兄弟间的争吵不可避免,最后,他们的父亲,威廉一世国王都被迫介入,在他的调解劝和下才勉强恢复了兄弟间的关系。

外表

根据玛尔斯伯里的威廉的记录,威廉胡佛是一个"短小粗壮,大腹便便,穿着华丽,时尚流行。尽管人性格粗暴,但是他仍留着一头金色的长发,发型中分一直披到脸上,这样就可以遮住他已经微秃的前额,在他红色,易怒的脸上,有一双变色眼。皮肤上则微有雀斑"。(Barlow)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