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布莱克英国海军上将

中文名称:罗伯特·布莱克

外文名称:Robert Blake

国籍:英国

出生地:布里奇沃特(Bridgwater)

出生日期:1598年9月27日

逝世日期:1657年8月17日

职业:海军上将

毕业院校:牛津大学

主要成就:第一次英荷战争,波特兰海战

海军服役时间:1649-1657

英国海军上将:罗伯特·布莱克,罗伯特·布莱克的生平

罗伯特·布莱克(1599年~1657年)英国海军舰队司令,海军上将,海军战术革新家。出生在英格兰西部一个富商和船主的家庭。年轻时曾就读于牛津大学。1626年,27岁的布莱克继承父亲遣业,致力于海上贸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后,他追随克伦威尔从事军事工作。由于精明强干,学识渊博,信仰清教,受到克伦威尔器重。在内战中,以进剿王党舰队和攻略敌人岛屿而屡建战功,名噪国内。就任海军统帅后,潜心研究海军战略,精心实施作战指挥,打了许多胜仗。

1652~1654年,为争夺海上贸易和海洋霸权,英国与荷兰之间爆发了第一次英荷战争。此间,布莱克被任命为英国海军舰队司令。在英伦海峡和北海海域,指挥英国舰队多次与马顿·特罗普率领的荷兰舰队交战,先后取得了波特兰海战、加巴德沙洲海战和斯赫维宁根海战的胜利。他在多佛尔海战中以25艘战舰与荷兰42艘战舰对阵,结果打了个平局,荷兰损失战舰 2艘,自己的旗舰"詹姆斯"号则被射了 70多个弹孔。1652年12月在邓杰尼斯海战中,荷兰海军统帅特罗普率78艘战舰(几天后,又有四艘战舰编入)出海,护送300余艘商船前往大西洋。12月10日,布莱克率领犯艘战舰在邓杰尼斯附近与之展开激战。

结果,荷兰的300艘商船安然通过海峡驶往大西洋,英国却有3艘战船被击没,2艘被俘,6艘被打的遍体伤痕。回到英国后,布莱克总结经验教训,认为纪律涣散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他把6名临阵逃脱者(包括他的弟弟本杰明)撤职查办,并制定了英国海军的第一个纪律条令。条令共分三十九条,其中有二十五条是要判处死刑的。例如,条令第七条规定:"每一名舰长和军官,都应该以身作则,并按其职位激发、鼓励水手和兵员英勇作战,不得表现怯懦、临敌逃跑、祈求饶命,如有违犯者应判处死刑或类似的其他惩罚"。第十四条规定:"在任何应及时作战的情况下,或逃脱、或后退、或不投入战斗,以及不尽力俘敌、射击、厮杀或致伤敌人的"判处死刑。纪律条令对英国海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英国海军著作家戴维·豪沃恩写道,正是布莱克"奠定了海军的传统,这些传统在以后数世纪中,一直是英格兰国家荣誉的柱石"。

在波特兰海战中,率领 70艘战舰与荷兰 80艘战舰交锋,自己大腿负伤,鲜血如注,仍继续指挥作战,结果以损失1艘小舰的代价换取了荷兰损失战舰11艘、商船30艘的辉煌胜利。布莱克深知,海上贸易和渔业生产是荷兰人的"命根子"。于是率领战舰大肆洗劫荷兰商船,甚至远离军港到北海袭击荷兰的捕鲱船队,去苏格兰北方拦截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运宝船,入波罗的海破坏荷兰与北欧的海上贸易。沉重的打击深深震撼了荷兰人,成千上万只满载货物的商船躲在港内,使荷兰海外贸易锐减,财力枯竭,工厂倒闭,农村荒芜,工厂倒闭,乡村到处是乞丐,城镇的街道长满了荒草,昔日的闹市阿姆斯特丹竟有1500所房子空元一人。不得不与英国缔结和约,从而为英国打赢了第一次英荷战争。

第一次英荷战争结束后,克伦威尔决定再和西班牙打一场战争。在 1654~1659年英西战争期间,布莱克先于 1655年春指挥27艘战舰驶抵突尼斯西岸的法里纳港,对著名的巴巴里海盗的巢穴展开炮击,一举击沉巴巴里的海盗战舰 9艘,并摧毁了其岸基炮群。尔后又于1657年袭击了西班牙的圣克鲁斯港,再次用舰炮摧毁了西班牙分舰队和岸基炮群。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胜利,它开创了海战史上第一次用舰炮打击岸炮的壮举。1657年夏天,病重的布莱克奉召回国。他渴望在去世之前能够靠岸,但当战舰驶入扑茨茅斯海湾进口处时,他便溘然长逝了C。

布莱克作为英国的海军统帅,十分重视海军战略战术的研究,他知道和当时的海上马车夫荷兰相比,英国舰队无论操船技巧和火炮准确性上都远远不如,只能靠比荷兰强大的工业能力和严格的纪律才能取胜。故创立了"纵队战术"、"封锁加拦截"的战术和"舰炮压制岸炮"的战术,大大促进了英国皇家海军的发展和海军学术的繁荣,彼人誉为"第一个不守旧规的人"。他治军严格,作战英勇,指挥灵活,为英国进行海外扩张和夺取海洋霸权做出了重要贡献。

波特兰海战什么时候发生的?波特兰海战的结果及影响

波特兰海战 或称 三日海战(英语:Battle of Portland;荷兰语:Driedaagse Zeeslag)发生在1652年2月28日-3月2日,这是第一次英荷战争的组成部分。 达格尼斯海战的失利使得英国将分散为几部分的海军力量重新集中,加之国内又新建了多艘战舰,海峡方面双方军事实力的对比又发生了变化。

达格尼斯海战两个月后,特罗普又一次衔命护送一支有150艘船只的庞大的商船队通过英吉利海峡返航荷兰。当他与商船会合、正护送船队上溯英吉利海峡时,在波特兰附近和英国人遭遇了。于是商船队驶离舰队向法国海面驶去,特罗普则插入商船队和敌人之间。这次,两支舰队的数目相差无几,但英国人因拥有较大型的舰只,以及舰长和舰员的良好表现(无疑还是由于1653年1月份实施的纪律条令所致)而在此居于优势。 双方在海上激战了整整3天,特罗普才突破了英国的海上封锁,将大部分荷兰商船安全送回本国。

波特兰海战并未使英国获取英吉利海峡霸主地位,当时荷兰试图通过宣传将这次海战作为荷兰的一次胜利或者"虽败犹荣",使荷兰民众公开的欢呼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而英国对海峡最终控制要等到加巴德沙洲海战才确定,这才使得英国可以封锁荷兰海岸直到斯赫维宁根战役。因此,它可以被看作是英国的一种轻微的挫折和荷兰纯粹的航海技术优势的另一个例子。它也说明了英国控制海洋的动力,最终将使它成为世界主要的海上力量。

背景

达格尼斯海战的失利使得英国将分散为几部分的海军力量重新集中,加之国内又新建了多艘战舰,海峡方面双方军事实力的对比又发生了变化。

  过程

达格尼斯的败北,激起了布莱克报仇雪恨的强烈欲望。这个时机立即就来到了。1653年2月,达格尼斯海战两个月后,特罗普又一次衔命护送一支有150艘船只的庞大的商船队通过英吉利海峡返航荷兰。当他与商船会合、正护送船队上溯英吉利海峡时,在波特兰附近和英国人遭遇了。于是商船队驶离舰队向法国海面驶去,特罗普则插入商船队和敌人之间。这次,两支舰队的数目相差无几,但英国人因拥有较大型的舰只,以及舰长和舰员的良好表现(无疑还是由于1653年1月份实施的纪律条令所致)而在此居于优势。

布莱克迫使特罗普在英吉利海峡上端进行了长达三天连续不断的浴血战斗。结果双方伤亡令人吃惊。一艘艘舰只驶回双方各自海岸的港口时,都被打得周身着火,满载着死亡和重伤的舰员。一份传单在令人恐怖地描述俘获的第一批荷兰战船时写道:"所有战船上,导出都被鲜血污染了,船桅和索具上被脑浆、头发和片片头盖骨弄脏,虽然光荣但却令人惨不忍睹,犹如神降给这个民族的惩罚。"

到第三天的开头,荷兰已损失5艘战舰,沉没、烧毁和4艘被俘;每艘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英国也同样遭殃:被击沉一艘,而且到处都可以见到受重创的舰只。布莱克期间"凯旋"号上的舰长牺牲了,将军的秘书及三百三十五名舰员中的一百人死亡了,布莱克本人也负了伤,被一根飞来的铁棒打在大铁骨上。但他拒不下舱,继续指挥作战。

第三天下午晚些的时候,布莱克集合各中队,暂停战斗,筹划另一次进攻。荷兰旗舰"布里德罗德"号上,老水手特罗普也正处于困境中。他事后解释说:"如果我们再战斗半个小时,我们就会弹尽粮绝,难免落入敌手。"但特罗普策略地按照传统降下了中桅杆,向布莱克发出信号,接受他的挑战。这一勇敢的表现使他获救了。布莱克由于自己舰队的损失,掉头转行向走了,"我们莫大的幸运"特罗普说。而布莱克的领航员却说,荷兰人是给自己设陷阱,并说这样就可以让舰队稍事休息,以利次日再战。

持续不断的战斗,把特罗普和他的舰队逼到法国格利内角。据英国领航员说,他们根本不能顶着当时强烈的西北风绕海角寻找返航。

但领航员错了。晚上,特罗普以惊人的航行绝技,熄灯灭火、缩帆迎风,率领舰队绕过格利内角回国。被重创的"布里德罗德"号也完成了这一航行。特罗普事后回忆,在风中,期间上晃荡的桅杆开始"嘎吱作响,落入水中",他支起应急的所有桅杆抢风直驶、完成了最后一段航程。

  结果和影响

波特兰海战并未使英国获取英吉利海峡霸主地位,当时荷兰试图通过宣传将这次海战作为荷兰的一次胜利或者"虽败犹荣",使荷兰民众公开的欢呼将士们的英雄气概。海军上将特罗普和其他海军将领都清楚,这次回国将会带着非常灰暗的心情。他们的结论是,英国采用的线式作战将使得荷兰人不可能用更好的航海技术来抵消低劣的火力,并且他们敦促荷兰议会最终开始建造真正的重型战舰,而不是通过招募武装商人来取代损失。

英国人对他们的胜利并不高兴,虽然布莱克设法俘获了一些荷兰溃逃的商船队,但荷兰大量的护航舰只在战斗中逃回了基地港口。而且特罗普的所有舰只虽然都带有受损,但他仍然率领绝大部分舰只平安的返航。这次战斗和通常的战斗相似,仍属一场混战,因此仍然是非决定性的胜利。

虽然布莱克采用了三中队分列的舰队队形,但他和他的军官们只能在战斗开始时,实施最基本的战术指挥。中队的司令官率先投入了战斗,但其他舰只则只能挤在后面。各舰长按各自所好,选择敌手作战,最后,一旦他们看到旗舰脱离战斗,也就即刻撤出战斗。因此当务之急是需要一整套有秩序的协同战术以及在战斗中可以实施的信号系统。

在此之前,从没有人为风帆舰只做过这样的设想,也从没有装备有如此惊人数量的火炮的战舰参战。而且,也从来没有过这样熟练,愿意并能够执行一系列作战命令的职业军官队伍。

1653年4月8日,海军统帅布莱克正式颁布了海军发展史上两个历史性文件,其一是《航行中舰队良好队形教范》。它明确规定:舰长在航行和逆风时,不得随意抢占有利的顺风位置,而应保持队形并遵从上级指挥;一名舰长决不能抢风到中队长官的面前。另一个文件是《战斗中舰队良好队形教范》,其中包括划时代意义的第三条:"一旦进入全面进攻时,各分舰队应该立即尽可能地运用最有利的优势与邻近的地人作战。各分舰队的所有舰船都必须尽力与其分队长保持一线队列前进。"战斗教范第一次明确确立了战列线战术的地位,并说明了保持一线队列的各种战斗行动。

解密:英荷战争的第四次战斗中谁获得了胜利?

第四次英荷战争战争从1780打到1784年。起因于英国以荷兰支援美国独立战争为理由,在1780年片面废除当初威廉三世所主导英荷同盟的各种条约,并发动了第四次英荷战争。英国靠着优势的海军,把军备废弛的荷兰彻底打垮,并掠夺荷兰丰厚的商队物资与殖民地。1784年战争随着英国承认美国独立而结束,而荷兰因为国势与信用一落千丈,被迫依赖盟友法国作调停,帮荷兰向英国争取较好的和平条约。

英国打垮荷兰可以说是作为失去北美十三州的巨大补偿,这增强了英国的国力与竞争力(荷兰从此失去与英国竞争商贸的力量),原本在一百年内向荷兰人借贷的巨额国债(参见威廉三世),也可用战争为借口而免付利息,并在战后以低价向荷兰商人收购国债。战败的骨牌效应越滚越大,此前一直是全世界金融中心的阿姆斯特丹,战后被伦敦取代其金融地位;荷兰东印度公司亦被战败影响而出现经济危机,曝露其腐败无能的巨大赤字,最后在1799年宣布破产解散。当初在17世纪叱咤风云的“海上马车夫”与殖民帝国,随着这场战争而崩溃衰落,成为欧洲强权轻视的对象;连带促成1787年荷兰的爱国者革命,以及1795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征服荷兰的结局(参见1795年成立的巴达维亚共和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