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召棠粤西唯一状元

本 名:林召棠

字 号:爱封

民族族群:汉

出生地:吴阳

出生时间:1786

去世时间:1872

林召棠是谁?清朝状元林召棠生平简介

粤西唯一的状元林召棠的故乡吴川市吴阳镇有一座文笔塔,名为“双峰塔”,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

召棠少年随父教馆攻读。清嘉庆八年(1803年),17岁为秀才,学使姚文田称赞为“海滨俊才”嘉庆十七年,学使程国仁评阅其考卷,认为极有前途,选拔为贡生,并让其与自己儿子一起研读。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状元及第。皇帝阅其卷未批:“今科得一佳元,一字笔误偏旁,非关学问。”授职翰林院修撰。道光五年(1825年),因父丧返家丁忧。道光八年返京供职。道光十一年,任陕甘正主考官,此次选择举人65名,其中呼延甲、张芾(曾任广东巡抚)、牛树梅等11名,后皆中进士,颇有成就。次年,他深感官场污浊,以终生奉母为名告假还乡。

召棠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其父雨屏曾任东安县教谕。召棠年十一随父到馆学习,攻读《庄子》及《王渔洋集》,酷爱四六文,喜学诗词。年十八,应童试,取得生员资格,学使姚文田赞之为“海滨秀才”。嘉庆十七年(1812年),学使程国仁(河南商城人)选充癸酉科拔贡生,命入官署肄业。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应顺天乡试中举,志犹未已。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道光元年(1821年),先后两次参加会试均落第,以功名有馁意志,不欲逐角文坛,即回东安见父。适值此时,程国仁受职广东布政使,召棠前往拜会,深受程国仁的教诲与激励,从而继续奋力进取。道光三年(1823年)召棠第三次参加会试,被取中二十八名,殿试拔为一甲,状元及第,授职翰林院修撰,充国史馆纂修官。

道光十一年(1831年)六月,为陕甘正主考,立心为国求才而自我告诫:一不徇私舞弊,受贿贪财;二不崇尚浮华,误选纨鷈;三务求真才实学,择其优秀。其言必行,行必果,备受陕甘士人赞颂。当年九月,回京复命,适逢军机大臣穆彰阿庆寿,召棠无奈送上五百两白银作为寿礼,穆彰阿嫌少,拒而不受。时隔不久,穆彰阿向召棠索借二万两白银,召棠无法筹措,自度不能于群奸中立足,翌年以乞终养老母而告退还乡。

道光十三年(1833年),受制军卢厚生之聘,主讲于肇庆端溪书院,长达十五年。召棠治学严谨,教导有方,造就了一批俊秀良才。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奉旨到广东查禁鸦片,曾致书召棠询问查禁鸦片事宜。召棠敬复,赞颂林则徐严厉禁烟的壮举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林则徐也极为欣佩召棠的不愿与清廷穆彰阿之徒同流合污,引退归田,教书育人,造福桑梓,特书“彩衣荣似三公衮,珂第祥留五色云”对联赠寄,以表敬意。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召棠离端溪书院回吴川老家颐养,不习奢华,甘居平淡,待人平和,好为善事。当时,与他同科的探花王广荫在京任职,知悉召棠淡泊生涯,起念同僚之谊,奏准将吴川盐围税予以补给,召棠却而不受。此金保存省里多年,后由同乡陈兰彬代送回京。族中祭祖,所分给他的谷物,半留义仓,以备赈济饥民。召棠不仅注意修身,而且注意齐家,撰写《治家格言》,教育儿孙时刻要牢记:“食饭当思耕田人之苦,著衣当思织布人之劳。”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农历十二月,林召棠逝世于家,终年87岁,现葬于吴川浅水镇双塘村。

林召棠:粤西唯一状元

林召棠(1786~1872年):字爱封,又字芾南,号蓉舟,谥文恭,广东省吴川县(今之吴川市)吴阳镇霞街村人。公生而淑质颖异,赋性敦厚,少时尽传家学,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17岁应童试,学使姚文田赏为“海滨俊才”,拔补弟子员,七试皆优等。嘉庆十七年,学使程国仁得其卷,以大器目之,选充癸酉科拔贡生,命入官署肆业,前后凡十年。嘉庆丙子 (1816年)举顺天乡试,癸未(道光三年1823年)成进士,殿试道光皇得卷朱批:“今科得一佳元,一字笔误偏傍,非关学问。”遂拔一甲第一名及第,授职翰林院修撰;告假归省,明年还京,旋丁外艰,戊子(1828年)回京供职,己丑(1829年)以一等第五名留馆,辛卯(1831年)任陕甘正主考官。此次选拔举人六十五名,其中呼延甲、张芾、牛树梅等十一人后来皆中进士,颇有成就。第二年乞终养,飘然解组,循陔将母,可谓深得古人钟子期“不以三公易一日之养”者也!

召棠公登第时,清王朝日渐式微,兼之奸相穆彰阿独霸朝政,公为清流,不肯依附,故于翰林院遭冷遇八年。期间被派任陕甘正考官,公以为此后雄才得展,壮志能酬,于前往陕甘途中赋诗以言志:“道远何时穷,安能畏行露?去去从缁尘,慎保衣中素。”

召棠公主持陕甘乡试其间,穆彰阿曾派人命公为其党羽作弊,遭公严辞拒绝。乡试毕返京时,又适逢穆彰阿寿辰,公无厚礼可送,故遭白眼;兼之穆彰阿管家又乘机敲诈,索要巨款,公家本寒素,又为官清廉,宦囊如洗,何来巨款?因而开罪于穆彰阿。穆当时之权势如日中天,飞扬跋扈,倒行逆施。公性刚正、学深邃、淡名利、耻夤缘,更不愿与虎狼为伍。既已罪于当朝宰相,又痛恨清庭腐败、官场污浊,遂以终生奉母为名而告假还乡,洁身辞官返里。

穆彰阿倒台后,召棠公本有机会再出仕,又因太平天国战争爆发,前后历时十四年,纵横十几省,且中国大半壁江山及富庶之地已尽归洪秀全把持,清庭能派往外地任职之官吏已大大减少。太平天国战争靖,公已近耄耄之年矣!

太平天国战争爆发前,召棠公题莲花池馆联中有“卧听大海风潮上,曾阅莲花世界来。”之句。以召棠公之智慧,可能已意料到神州大地将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故不欲再出仕,也未可知。

道光七年(1827年),召棠公于乡丁父忧其间,曾受聘主讲高州府高文书院,梁巍庶常、信宜刘汝新进士、高州杨颐尚书、本邑陈兰彬侍郎等皆其赏拔之士。道光十三年(1833年),召棠公应两广总督卢厚生之邀,受聘主讲肇庆府端溪书院,为侍母,春去秋回,半院半居,凡十五年,桃李满天下。如顺德罗惇衍尚书、高要冯誉骑侍郎等均出自公门。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来粤禁烟,常与召棠公通信,多垂询民生吏治,公竭力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且积极鼓励乡人孙祖贻撰写《鸦片烟赋》,揭露外夷狼子野心及鸦片烟之危害。当其闻朝廷命宗室奕山为靖逆将军来粤助琦善剿办逆夷、断绝与英通商、扫清烟毒时,曾欣然赋诗:“近禁洋烟,绝英互市。”,“上将虎符新授钺,小夷螳臂敢称兵?”。鸦片战争失败后,其痛心疾首,曾于友人《石溪听泉图》中赋诗以抒发情感:“丈夫生才贵有用,右挈雕戈左俎豆。安得水犀万强弩?末派龟鱼齐馘首。”诗中冀望有忠臣良将能痛击和驱逐侵略者,保疆卫民。其感时忧国之情,溢于言表。

召棠公为人尚气节、淡仕宦,重工农、怜贫苦。当时,召棠公有不少旧同僚及门生,已身为宰相、尚书、总督,或任巡抚、侍郎,均有意荐召棠公复出。因公超凡脱俗,不慕高官厚禄、荣华富贵,矢志为国培才,故一概辞谢举荐!其虽淡泊名利,然其心系国家之安危,胸怀黎庶之忧乐,毕生践行报国之志。如其在《吴回溪先生家论》中云:“长才任重,以勋绩著于世,此第一等人,不可凡及。否则,修身积行,守冲安素,亦不失为正人君子。”在赠友人联中云:“高才必为一世用,新诗况尽万物情。”在题《纯士博士小像》诗中云“赠君晓朝策,便骋天衢辔。无为守蠹简,老恋青灯味。”极劝友人出仕,为国效力。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帝召王广荫,询问召棠公于家乡状况,有意重用公,王也乘机力劝公再出仕,然召棠公早已绝意官场,故婉言辞谢。王用红色金花龙凤笺复公:“圣眷方殷,臣心似水,何高尚若是?···”王素知公生活淡泊,又奏请从京都领取吴川盐围补给银寄与公,以作生活之需,公亦婉然辞谢!此款存于省府多年,后广东巡抚托中国首任驻美公使、兵部侍郎陈兰彬公送返朝廷。召棠公在村中首创“义仓”,救济贫民。为县倡议举办“宾兴”,并作《吴川宾兴刍议》文。

召棠公五十九岁丁母忧,此后居家不出,于村边“金莲庵”旁作“寄庐”,题曰:“四十树桃花禅室”,结茅布石,种花植树。每当春和景明,潮生月上,即携杖徜徉林霭间。或邀朋约友,载酒莲塘,吟诗梅下;或焚香静坐,观书临贴,意趣超然。公生平谦和敬慎,不干谒有司,不面斥人过,族党龃龉者,得一言事辄解。高祖祠圮,力任兴修,又捐蓄千余贯为祭田。族侄鹤龄举人,病殁于京邸,归柩营葬并恤其家属。诸弟分居,给资建宅,善体先人推产意。见故人子弟,情意恳恳。耄年犹与季弟、恩贡召桐朝夕共饭。群从子弟,教诲饮食备至。公著有《治家格言》,训子孙专务读书,植品尤以骄侈夤缘为戒。同治六年,高廉道陆心源请旨旌表公闾为“高贤里”,建坊里门,以为矜式。公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农历十二月于家逝世,享年87岁。殁后,加二级,授奉直大夫。由亲家吴懋清择地,葬吴川浅水江口堡双塘岭。论曰:世上得享遐龄者,皆因不瞒其天者也!公孝友忠敬,雅量壮节;仁慈博爱,真性蔼然。“仁者寿”,无讹矣!公有《心亭亭居诗存》、《心亭亭居文存》、《心亭亭居笔记》等诗文及书法作品传世。

召棠公之祖邦瑞,国学生,端方孝悌,豁达好施。殁后,以子泰雯任东安教谕,加级赠文林郎;以孙召棠任翰林院修撰,加级赠奉直大夫。配李氏,赠孺人,晋赠宜人。

召棠公之父雨屏,讳泰雯,童时从叔祖、进士闱阶公习诗文,旋补学官弟子;益自刻励,守素安贫,以孝友著称;远乡有庄一所,田百余亩,因兄倬雯失明,尽让与之,授徒养亲,亲忘其贫。迨父母相继殁,哀毁骨立;每遇忌日,拜伏必泣下。乾隆庚寅辛卯两中副榜,选授东安教谕。殁后,授修职郎;以子召棠任翰林院修撰,加二级,封奉直大夫。配杨氏,赠宜人;陈氏,封宜人;副配黄氏,赠宜人。

召棠公娶孙氏,本市奇艳村人,殁后封宜人;妾区氏,南海县人;妾杨氏,河北保安人。子四人:长子诒燕,字心彝,幼聪颖,工书法,渊博善文。道光八年戊子,受知于学使翁心存,以优行贡成均随公入都,获交当代英俊,学问精进,后试顺天乡举不第,选任从化训导;某学生以非罪为县令所持,险遭不测,诒燕竭力护之,致县令书侃侃千余言,使县令气沮,事情才得以平息。后升任儋州训导,未二年丁内艰归,以父年老,遂不复出。诒燕天性坦荡,蔼若春风,与诸弟处,怡怡友爱,家居三十载,志洁而守戒,外圆而内方,诙谐之谈,绝口不及,公事至义之所在,又毅然不可夺,盖所操然也,可谓深得祖父之遗风!殁后,以子晋堃任四会教谕,貤封修职郎。配易氏,貤赠孺人;妾赵氏,貤封孺人。二子诒薰,字香士,恩贡生。三子诒焘,字叔盛,又字稼孙,邑廪生。少豪宕,喜济人急,生平勇于任事,舍己为人,恤阨解纷,乡里多感其德;事亲至孝,生母区氏多病,诒焘始十二岁,自淅米炊粥,问所喜者即市之,扶持便溺,恒自抚摩,每说道路传闻,以博母欢。殁后,以胞侄晋堃任四会教谕,貤赠修职郎。配陈氏,貤封孺人。四子诒烺,字炳亭,候选府经历。以胞侄晋堃任封川训导,貤赠修职佐郎。配陈氏,貤封孺人。女三人:长女嫁黄坡村陈汝蕃;次女嫁黄坡镇郑微兰;三女嫁横塘村吴士彬。公至今蕃衍八代,人近四百,旅居海内外;子孙罗列胶庠,若曾若元;或贡于廷,或饩于廪;于今博士硕士,亦济济一堂!训学校、管银行,后起者,复彬彬未艾!虽承祖荫,亦仰公广积阴德,孝友仁慈;治家严毅,教子义方;于民有惠,于国有功耳。善哉!

召棠公之为人处世、道德文章及公于当时之威望,从各界名流政要之赠联赠诗中应可略知一二。如:清礼部尚书、公进士科房师汤金钊赠联:“果行修洁,斯文彪蔚;量海容物,赤绳闲邪。”。清翰林、两广总督林则徐赠联:“彩衣荣似三公衮;珂第祥留五色云。”。清翰林、工部尚书兼武英殿总裁、公之受业弟子罗惇衍赠联:“鹤发凝禧,德齐梁案;龙头擅誉,学富曹仓。”。清翰林、广东巡抚、公之门人张芾赠联:“讲艺立言,领袖后进;颐性养寿,澡雪精神。”。当代著名学者、中山大学商承祚教授于《广东历代状元》作序时曰:“林召棠中状元后,曾任翰林院修撰和陕西、甘肃两省主考官,因不满清廷腐败,托病辞归故里,终身从事教育,门生多俊才。林则徐到广东禁烟时,曾得到他的支持。林则徐也常向其垂询民生吏治。但有人见其不当大官,不图显贵,便说他的闲话,这实际上是颠倒黑白、是对林召棠的丑化和贬低!”

正如其门生、晚清广东名士李文泰《祭芾南殿撰》文中云:“公之故人,秉钧辅政。公狎闲鸥,懒通雁讯。公之门生,司农拜命。公傲云贵,白云持赠。在郊之凤,在薮之麟。公在粤东,谁敢跻攀?人之望公,如斗如山!”。又如陈其锟于公之《心亭亭居诗存序》中云:“从古高尚之士,朋风月,友烟霞,寄情于宽闲寂寞之滨,以自适其泉石山林之性。”知召棠公者,也许文泰先生与其锟公也!

召棠公之一生,学术精湛,操履忠正;清介自持,崇仁尚义;心系朝廷,德泽黎庶。其名望之高、胸怀之广、学行之纯、出处之洁,堪与明代状元焦弱侯、罗念庵诸生媲美!更可赞者,乃其于科名满天下之时而急流勇退,壮岁辞轩冕,高卧沧江;孝友著于家庭,贤望孚乎朝野;学识冠绝一时,门生遍布四方;笃行博学为时人所景仰。洵为当代之灵光,无愧斗南之硕望!

林召棠有着哪些轶事典故?关于他的评价如何

在清代,吴川县出了一个才子,名叫林召棠。他父亲从小对他管教甚严。有一回,他父亲听人说,林召棠戏弄女性,行为不端,十分生气,本想责罚儿子一番。后来,他想到事情尚待证实,便出一合字上联,令儿子对下联,从中进行试探。上联是:奴手是拏,切其乱拏奴手;

少年林召棠聪慧过人,猜到有人诬告自己,父亲正信疑参半,于是对以下联:人言是信,不能轻信人言。他父亲见下联对得好,言之有理,便去调查,证实是邻人诬告。  有一天,林召棠来到鉴江古渡的南桥头,想过河去,撑渡的老船工对他说:“林公子,早就听说你一肚文才,我有一句上联,你若对通,我立即撑你过河,如何?”林召棠回答说:“这有何难?请把上联道来。”老船工出的上联是:南桥头二渡如梭,横织江中锦绣。林召棠望了一望两岸的宝塔,略一沉思,便对出下联:西岸尾一塔似笔,直写天上文章。老船工听后,见下联果然对得工整贴切,立即开船,渡林召棠过河。

林召棠自幼聪慧好学,秀才、举人皆一试而中。道光三年(公元—八二三年),他赴京应试,又一举考中了头名,在殿试时被皇帝钦点为状元,并当众夸奖。消息传遍九州,南北文人既羡慕又妒嫉。

不久,林召棠告假回家省亲,路经苏州,投宿广东会馆。会馆主人宴请林召棠,也请来一批苏州才子作陪。苏州是个文化发达的古城,在座的苏州才子看见林召棠衣着朴素、谈吐无华,便怀疑他的“佳元”之才。于是以苏州的关帝庙欠缺一副对联为由,请林状元挥毫题对。林召棠看出苏州才子的意图,颔首微笑,也不推辞。只见他饱蘸浓墨,一挥而就: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单刀会鲁肃,江南士子尽寒心。苏州才子看后,一个个吐舌难缩,深深佩服。

再说,恩平县城郊的林家村,姓林两房人新建了一座祠堂。一房人认为:论资排辈,他们的先祖林松椒是叔公,祠堂应取名为“松椒家祠”。另一房人则认为:“松椒虽然是叔公,但自己这房的人多,捐来建祠堂的款也占多,应该以自己的祖先林崇岐命名,叫作“崇岐林公祠”,双方吵吵嚷嚷,争持不下。

这时,新科状元林召棠回乡省亲,路过此地,问明情况后,就出面进行调解。他叫人取了纸笔墨,从容挥毫写下“林家祠”三个行书大字,然后又写了一副对联:松木公,椒木叔,木木成林皆叔公;崇山宗,岐山支,山山叠出尽宗支。然后落款:“新科状元林召棠题。”两房人见到新科状元才华出众,办事公平,都很钦佩,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

林召棠晚年,或吟咏于高雷山川滨海,或挥毫落笔于书斋。其书法,欧底赵面,自成一家。其诗词颇多佳作,清丽可颂,脍炙人口。一生主要著述有《心亭亭居诗存》、《心亭亭居文存》、《心亭亭居笔记》等手抄本,而刊行于世的则散载于《万花谷》(专载清代翰林班诗作)、《高州府志》、《吴川县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