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名:洛林亲王
别称:查理·亚历山大
出生时间:1712年12月12日
去世时间:1780年7月4日
查图西茨会战中的洛林亲王,洛林亲王的生平简介
查图西茨会战(英语:Battle of Chotusitz;德语:Schlacht bei Chotusitz),是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在1742年5月17日的战役,以普军胜利作结。这是腓特烈二世和洛林亲王一系列对决的第一次,也是腓特烈生平靠自己赢得的第一场会战胜利。
洛林亲王,即查理·亚历山大(Prince Charles Alexander of Lorraine ,1712年12月12日-780年7月4日),又名卡尔,利奥波德·约瑟夫洛林公爵之子。
弗朗茨一世之弟,当弗朗茨一世与玛丽娅·特蕾西娅结婚后,查理于1737年加入帝国服务。
人物生平
由于他娶了玛丽娅·特蕾西娅的妹妹玛丽亚,这种亲上加亲的做法使他成为女王心中最可靠的人。他曾参与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担任指挥官却在查图西茨会战及霍亨弗里德堡战役被腓特烈二世击败。又在1746年的与法军对敌中吃败仗。后来担任奥地利属尼德兰总督,作为军事指挥官他虽然不合格,但是作为尼德兰总督他还是很称职的。在七年战争中率领奥地利军解围布拉格,把腓特烈二世赶出波希米亚。他最后一次与腓特烈二世交手是洛伊滕会战。以奥军的空前惨败收场而收场,战后他被立即撤换。他后来于1761年加入条顿骑士团,直至1780年死去。
洛林亲王在确认普军的左右翼骑兵都被他击溃之后,于八点半左右下令步兵向中央靠拢,并且让炮兵放列射击,准备强攻查图西兹。李奥波特指挥的中央普军遭受到了极为艰困的挑战,近一万名奥地利军步兵从他的正面逼近,步兵炮的直接射击精确有效的拆了所有普鲁士军可以能拿来当作掩护的砖造房舍,炮兵火力确实地弥补了原先奥地利军步枪兵火力不足的缺点。
九点过后不久,奥地利军与普鲁士军进入白刃战,双方的步兵混乱地在查图西兹镇四周挤成一团。稍后,在肉搏战中无法发挥绝对优势的普鲁士军终于被奥地利军的数量优势压迫,查图西兹宣告失守。但是,普鲁士军队没有崩溃,而是稍稍后撤,在镇外又组织起一条防线,显示出顽强和镇静的素质。尝试追击的奥地利军却意外的发现,当他们踏出村北时,就会受到重整完毕的普鲁士军步兵猛烈排枪射击。十点钟,援军尚未出现。菲特烈与李奥波特交代「继续坚守」的命令之后,策马离开本阵。 普鲁士军此时已经全线告急。普鲁士的右翼已经是不设防状态,中央部份只能保持有秩序的后退,但交战一整个上午的速射排枪下来弹药已经快用尽,他们的左翼正在承受近六千奥地利骑兵的强袭。 奥地利军只差一步就能在查图西兹击溃普鲁士!就在此时,转机出现了。
查图西茨会战什么时候发的?查图西茨会战爆发的背景
查图西茨会战(英语:Battle of Chotusitz;德语:Schlacht bei Chotusitz),是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在1742年5月17日的战役,以普军胜利作结。这是腓特烈二世和洛林亲王一系列对决的第一次,也是腓特烈生平靠自己赢得的第一场会战胜利。
战前形式
1740年12月,腓特烈大帝和库尔特·克里斯托夫·格拉夫·冯·施维林元帅率领八万普军南下突击西里西亚,在穆尔维茨村引发莫尔维茨会战。普王腓特烈亲率2.16万人奈伯格将军统率的1.9万奥军在此处决战。最后奥军因不敌普军的猛烈炮火,被逼撤退。在莫尔维茨会战后,奥地利虽然军队损失不大,但是由于物资几乎损失殆尽,军备重整也需要时间,奥地利军独力击退普鲁士的意图成为了泡影,然而,玛丽亚·特雷西娅女王在这段期间里,灵活的运用她的交涉手腕,与英格兰、俄罗斯、尼德兰和德累斯顿透过外交交涉而结成了「反普鲁士同盟」,令本来就在道德上处于劣势的普鲁士似有腹背受敌之感。但所幸此时法国由于素来和神圣罗马帝国竞争对抗的国策使然,而站在了普鲁士这一边,因此普鲁士仍有一个强力的陆上强权作为后盾。此外,巴伐利亚、萨克森、西班牙为了打击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也加入了普鲁士这一边。
1742年1月,奥军主动进攻巴伐利亚,以逼使巴伐利亚退出战争,但是菲特烈率主力军团3.4万人开进波希米亚,在多场小规模战斗中击败奥地利的民兵与边防军,并且对莫拉维亚进行破坏骚扰工作,严重妨害了原本奥军以波希米亚作为出兵跳板与补给兵站的形势。 奥地利仍然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核心,他们的野战军此时也依然强而有力。在出兵夺还西利西亚,与把主力送往波希米亚和普鲁士的年轻国王寻求决战之间,奥地利人选择了后者。 洛林亲王便率3万奥军拊其侧背,从摩拉维亚方向抄后路向腓特烈进攻,在得到消息之后,菲特烈与部将召开会议彻夜研讨,留下老将冯.施维林镇守后方,率领本队前往迎击。
普鲁士军在上一次的莫尔维茨会战之后,至今仍然苦于严重的骑兵不足和军马荒。此外,奥地利因为配备有匈牙利与波兰的骁骑兵,其侦查能力和掠袭能力远超过普军骑兵,可说是不属于同一个层次的部队。
情报严重不足的普军,可说是陷入了根本无从判断敌军主力在何方的危机。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黑森佣兵在法兰德斯对英国陆军作战
1706年、1707年间,约有一支10,000人组成的黑森佣兵队于在欧根亲王的意大利军团中服役,直到1708年前往西属尼德兰为止。1714年,有6,000名黑森佣兵受瑞典雇用前往加入瑞典对俄罗斯的战争,随后的1715年有12,000人受雇于乔治一世以镇压詹姆斯党叛乱(Jacobite Rebellion)。1744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有6000名黑森佣兵在法兰德斯对英国陆军作战,同时有另外6,000人在巴伐利亚陆军(Bavarian army)之中。1762年之前,有24,000名黑森佣兵在斐迪南公爵的普鲁士陆军中服役。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是欧洲两大联盟为争夺奥属领地,因奥地利王位继承权问题而引起的,它于1740-1748年以中欧为主要战场展开。
奥皇查理六世于1740年10月20日死后无嗣,其长女玛利亚·特蕾西亚承袭父位。查理六世死后,普鲁士、法国、西班牙、巴伐利亚、萨克森、皮埃蒙特、撒丁王国、那不勒斯王国拒绝承认玛利亚·特蕾西亚的继承权,而奥地利、英国、俄罗斯帝国、波希米亚王国、匈牙利、荷兰、西里西亚从其各自的既得利益出发,则全力支持玛利亚·特蕾西亚的继承权。由此而爆发了长达8年之久的由两次西里西亚战争所构成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是因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无男嗣,欧洲两大阵营为争夺奥地利王位,并在奥地利获取利益而引发的战争。
1740年10月20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逝世,并无男性后嗣,而根据查理六世于1713年所颁布的《国事遗诏》,其长女玛丽娅·特蕾西娅有权承袭其奥地利君主国所属之各个领地。玛利亚·特蕾莎登位当天就表示,虽然她只是个女子,但却有一颗王者的心,她有信心在各位大臣的帮助下保持奥地利君主国的完整。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发生在18世纪中叶,具有典型的中世纪后期战争的一般特点。
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第一,具有明显的消耗战战略特色。
消耗战是18世纪战争在战略思想上的主要特点之一,而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则是这一战略的典型代表。这一战略思想,从战争目的上看,不是以歼灭敌有生力量,而是以夺占要塞或省份为战争的最终目的。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作战双方只局限于将敌击溃、击退,并不重视是否将敌歼灭。从作战指导思想上看,交战双方尽量避免流血的决定性会战,而是以高超的计谋战和对敌后勤补给的破坏,断敌粮草供应,迫敌不战自退。在长达8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仅进行两次大规模交战。
第二,线式战术已开始由鼎盛走向衰退。
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发现旧的线式战术运转不灵,难以机动,难以发挥快速性的弊病。尤其在莫尔维茨会战中,普军因转换战斗队形而丧失良机,使普鲁士国王以检讨的目光来看待线式战术,并作了"斜式战斗队形"的尝试。"斜式战斗队形"是对线式战斗队形的一种加强和提高,使普鲁士在以后的"七年战争"中大受裨益。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发生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交替时期,它既有中世纪后期战争的一般特点,又孕育着新时代战争的萌芽,体现了进步的作战思想和方法与落后的作战思想和方法的较量。
此次战争中,普鲁士军队在作战思想和作战方法上,都在旧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突破,为以后的"七年战争",特别是为拿破仑凭借先进的生产力所创造的新的战略战术,提供了借鉴。普军在战争中,还体现了一种防御中的进攻作战思想,这一作战思想被后来许多军事统帅和军事思想家加以利用和发展,并由德国军事思想家施利芬将其推向高峰。
此外,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方面,普军也作了成功的尝试。这些包含新时代萌芽的进步的作战思想和作战方法,也正是普鲁士军队战胜奥地利军队、达到战争目的--夺占西里西亚的主要原因所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