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名:柳公权
别称:柳少师、柳学士、柳尚书
字号:字诚悬
主要作品:《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
主要成就:创“柳体”书
地位:“楷书四大家”之一
参考资料:《柳公权》《新唐书·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八十八》
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练字的秘诀是什么
柳公权生于唐代年间,是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和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在书法界享有很高的声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等是柳公权的经典代表作。
柳公权作品
柳公权出生于公元778年,卒于公元865年,共享年88岁,是陕西铜川人。柳公权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柳子温曾经担任刺史一职,哥哥柳公绰是唐代朝廷有名的官员。官宦之家出生的柳公权受到家庭的熏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分,十二岁的时候柳公权就能作诗写赋。柳公权二十九岁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得进士,以此入朝为官成为校书郎。
柳公权曾经在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三朝担任侍书以职。柳公权在朝期间,敢于大胆谏言,以此受到唐文宗的赏识。一次,唐文宗说起了汉文宗在生活习惯上非常节俭,便以自己的衣袖为例,声称自己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在场的大臣们都赞颂文宗节俭的品德,只有柳公权不言不语。文宗问他为何不说话?柳公权说,君主的大节在于任用贤能,听正直大臣的谏言,洗衣服方面只是小节,君主不应该看中。唐文宗很欣赏柳公权谏言能力,便任用他为谏议大夫。唐文宗去世后,唐武宗即位,柳公权得到唐武宗的赏识和重用,官至太子太保一职。柳公权去世后,皇帝追封为太子太师。
在楷书书法作品方向上,柳公权认真学习了欧阳询和颜真卿的书法技巧和字体,随之进行了融合创新,开创了“柳体”。随后,柳公权的柳体作品也成为“唐书尚法”的代表之一。
柳公权拜师
《柳公权拜师》是一则小故事,旨在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世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学习是没有止境和终点的,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自身的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状态。
柳公权作品
柳公权酷爱书法,自幼就临摹书法大师的作品,在全村中,是一名“小书法家”,深受全村百姓的称赞。
有一次,他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柳公权写下“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这时,一位卖豆腐的老伯挑着豆腐从前面路过,看见了柳公权的作品。他认为柳公权小小年纪,就如此心高气傲,便皱了皱眉头。他沉吟片刻说,柳公权的字写得一点都不好,就像自己卖的豆腐一样,软软塌塌,没有一点美感和骨筋,还不如别人用脚写的作品,就这样一幅作品还敢在人前卖弄。柳公权听完老伯的话,十分生气,便呛声老伯让他写一幅作品试试。老伯听后笑着说,自己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但是在华京城有很多书法很厉害的人。柳公权听后,想去华京城一探究竟。第二天,柳公权五更起床,前往华京城,一进城门,他看见一棵槐树下围了很多人。柳公权十分好奇,他挤进人群中一探究竟,只见一位没有双臂的老头用脚写字。这位老头坐在地上,右脚夹着笔,左脚压着纸张,正在挥洒自如地书写对联。老头的字体肆意飞扬,赢得阵阵喝彩,柳公权佩服不已。柳公权跪在地上,希望这位老伯能收他为师,老伯自嘲自己出身卑微,没办法为人师表。在柳公权的苦苦哀求之下,老伯拿出一张纸写下: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恍然大悟,回家之后日夜练习书法,手上被磨起了厚厚的茧,但是柳公权依然不放弃,最终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家。
柳公权心正笔正
有一次,唐穆宗看柳公权在写字,一面感慨柳公权运笔熟练,一面称赞他字体娟秀。
柳公权作品
便问柳公权在书法练习上有什么秘诀,柳公权对唐穆宗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心正如思,笔化浓山,笔画则姿正也。”柳公权这句话有双关之意,他不仅告诉了唐穆宗自己练字时的技巧,也从侧面告诉唐穆宗治理国家大事,也需要“心正”。这句话是柳公权是书法艺术上的经验之谈。作为一名书法家,柳公权在书写作品之时需要全神贯注,心神清明后,才能学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所谓“用笔在心”从一个侧面也体现出了柳公权在“心学”上的造诣,旨在将伦理观念与书法艺术进行融合。圣人之学在于心正和笔正,练习书法作品也一样,从心出发的作品才是内心的真实写照。
在行为处事上,柳公权依然秉行“心正”的做事态度。曾经一次,唐文宗说起了汉文宗在生活习惯上非常节俭,便以自己的衣袖为例,声称自己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在场的大臣们都赞颂文宗节俭的品德,只有柳公权不言不语。文宗问他为何不说话柳公权说,君主的大节在于任用贤能,听正直大臣的谏言,洗衣服方面只是小节,君主不应该看中。唐文宗很欣赏柳公权谏言能力,便任用他为谏议大夫。
柳公权用“心正”写出世人感叹的“柳骨之姿”,他也以“心正”劝谏皇帝,成为了一代名臣。而他的“心正笔正”理念,备受后人所推崇,宋代大文豪苏轼曾写文章来赞扬柳公权“心正笔正”理念。
柳公权练字的秘诀
柳公权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有一条河沟,据当地的人介绍说,这条河沟底至今都是黑色的。在河沟处,有一条天然形成的“砚台”,仔细观察可看,河底的石头也有少许的黑色。这都是柳公权“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的成果,正是因为柳公权的勤学苦练,使得自己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柳公权作品
柳公权曾经观看过一位没有双臂用脚写字的老者,他的字体龙飞凤舞让柳公权感慨不已。老者的字体肆意飞扬,赢得阵阵喝彩,柳公权佩服不已。柳公权跪在地上,希望这位老者能收他为师,老者自嘲自己出身卑微,没办法为人师表。在柳公权的苦苦哀求之下,老伯拿出一张纸写下: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而后,柳公权自我激励,苦学勤练书法。除此之外,柳公权为了让自己的字体有筋骨之美,在生活之中,柳公权善于观察动物的行动和走势,从它们的举动中感受形态的变化。柳公权常常到别人家去观察杀牛剥牛皮场景,屠户们将肉割除后,只剩下了动物骨架,柳公权从中研究动物的结构,以此来得到书法上的启示。
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都是柳公权观察的对象。他将动物的动态与书法写作融合在一起,加以长久的练习,字形越发飘逸动感,字体愈发筋骨分明,具有瘦骨之美。而这一切都与柳公权长久辛劳练习是分不开的。
柳公权简介 解析柳公权练字有什么秘诀
柳公权是唐代人,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是“楷书四大家”之一,在书法界享有很高的声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等是柳公权的经典代表作。
柳公权画像
柳公权出生于公元778年,卒于公元865年,共享年88岁,是陕西铜川人。柳公权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柳子温曾经担任刺史一职,哥哥柳公绰是唐代朝廷有名的官员。官宦之家出生的柳公权受到家庭的熏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分,十二岁的时候柳公权就能作诗写赋。柳公权二十九岁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得进士,以此入朝为官成为校书郎。
在政治上,柳公权曾经在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三朝担任侍书以职。柳公权在朝期间,敢于大胆谏言,以此受到唐文宗的赏识。一次,唐文宗说起了汉文宗在生活习惯上非常节俭,便以自己的衣袖为例,声称自己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在场的大臣们都赞颂文宗节俭的品德,只有柳公权不言不语。文宗问他为何不说话?柳公权说,君主的大节在于任用贤能,听正直大臣的谏言,洗衣服方面只是小节,君主不应该看中。唐文宗很欣赏柳公权谏言能力,便任用他为谏议大夫。唐文宗去世后,唐武宗即位,柳公权得到唐武宗的赏识和重用,官至太子太保一职。柳公权去世后,皇帝追封为太子太师。
在书法上,柳公权临摹和研习了王羲之、钟繇等书法大家的作品,在这基础之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在楷书书法作品方向上,认真学习了颜真卿的书法技巧和字体,随之进行了融合创新,开创了“柳体”。柳公权的柳体作品也成为“唐书尚法”的代表之一。
柳公权是哪个朝代的
柳公权是唐代人,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是“楷书四大家”之一,在书法界享有很高的声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等是柳公权的经典代表作。
柳公权作品欣赏
柳公权出生于公元778年,是陕西铜川人。柳公权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柳子温曾经担任刺史一职,哥哥柳公绰是唐代朝廷有名的官员。官宦之家出生的柳公权受到家庭的熏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分,十二岁的时候柳公权就能作诗写赋。柳公权二十九岁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得进士,以此入朝为官成为校书郎。
柳公权曾经在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三朝担任侍书以职。当时,柳公权的哥哥柳公绰知道柳公权爱好书法,随后给宰相李闵写了一封信,希望宰相请求唐文宗给弟弟柳公权换一个闲散的职位,便于他研习书法。不久之后,柳公权被调往弘文馆担任学士一职,柳公权走后不久,唐文宗十分想念他,便又召他回来担任侍书一职。除此之外,柳公权在朝期间,敢于大胆谏言,以此受到唐文宗的赏识。一次,唐文宗说起了汉文宗在生活习惯上非常节俭,便以自己的衣袖为例,声称自己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在场的大臣们都赞颂文宗节俭的品德,只有柳公权不言不语。文宗问他为何不说话柳公权说,君主的大节在于任用贤能,听正直大臣的谏言,洗衣服方面只是小节,君主不应该看中。唐文宗很欣赏柳公权谏言能力,便任用他为谏议大夫。
柳公权练字的秘诀
柳公权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有一条河沟,据当地的人介绍说,这条河沟底至今都是黑色的。在河沟处,有一条天然形成的“砚台”,仔细观察可看,河底的石头也有少许的黑色。这都是柳公权“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的成果,正是因为柳公权的勤学苦练,使得自己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柳公权作品
柳公权曾经观看过一位没有双臂用脚写字的老者,他的字体龙飞凤舞让柳公权感慨不已。老者的字体肆意飞扬,赢得阵阵喝彩,柳公权佩服不已。柳公权跪在地上,希望这位老者能收他为师,老者自嘲自己出身卑微,没办法为人师表。在柳公权的苦苦哀求之下,老伯拿出一张纸写下: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而后,柳公权自我激励,苦学勤练书法。除此之外,柳公权为了让自己的字体有筋骨之美,在生活之中,柳公权善于观察动物的行动和走势,从它们的举动中感受形态的变化。柳公权常常到别人家去观察杀牛剥牛皮场景,屠户们将肉割除后,只剩下了动物骨架,柳公权从中研究动物的结构,以此来得到书法上的启示。
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都是柳公权观察的对象。他将动物的动态与书法写作融合在一起,加以长久的练习,字形越发飘逸动感,字体愈发筋骨分明,具有瘦骨之美。而这一切都与柳公权长久辛劳练习是分不开的。
柳公权心正笔正
有一次,唐穆宗看柳公权在写字,一面感慨柳公权运笔熟练,一面称赞他字体娟秀。
柳公权作品
便问柳公权在书法练习上有什么秘诀,柳公权对唐穆宗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心正如思,笔化浓山,笔画则姿正也。”柳公权这句话有双关之意,他不仅告诉了唐穆宗自己练字时的技巧,也从侧面告诉唐穆宗治理国家大事,也需要“心正”。这句话是柳公权是书法艺术上的经验之谈。作为一名书法家,柳公权在书写作品之时需要全神贯注,心神清明后,才能学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所谓“用笔在心”从一个侧面也体现出了柳公权在“心学”上的造诣,旨在将伦理观念与书法艺术进行融合。圣人之学在于心正和笔正,练习书法作品也一样,从心出发的作品才是内心的真实写照。
在行为处事上,柳公权依然秉行“心正”的做事态度。曾经一次,唐文宗说起了汉文宗在生活习惯上非常节俭,便以自己的衣袖为例,声称自己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在场的大臣们都赞颂文宗节俭的品德,只有柳公权不言不语。文宗问他为何不说话柳公权说,君主的大节在于任用贤能,听正直大臣的谏言,洗衣服方面只是小节,君主不应该看中。唐文宗很欣赏柳公权谏言能力,便任用他为谏议大夫。
柳公权用“心正”写出世人感叹的“柳骨之姿”,他也以“心正”劝谏皇帝,成为了一代名臣。而他的“心正笔正”理念,备受后人所推崇,宋代大文豪苏轼曾写文章来赞扬柳公权“心正笔正”理念。
柳公权:历事七帝 八十岁仍不肯退休
从汉代开始,官员的退休年龄基本固定在七十岁。当然,这只是一个基数,上下会有浮动,疾病缠身的可以提前告老还乡,身体硬朗的也可以申请多干几年。唐代时,依然遵循七十岁退休的旧制,但是老人为官的现象比较突出。
翻阅唐史,年过七旬仍在效力的官员大有人在,如虞世南干到八十一岁,令狐德棻干到八十岁,苏良嗣干到八十五岁,张柬之干到八十二岁,杨崇礼干到九十多岁,郭子仪干到八十五岁,等等。前仆后继,柳公权也干到了八十多岁。
在历史上,柳公权主要是以书法家的身份闻名于世的。柳公权是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自幼聪慧,十二岁便赋诗为文,唐宪宗元和年间中得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历事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七帝。
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里,柳公权一帆风顺,官至太子少师,显赫一时。柳公权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三点,其一,他写得一手好字,是当时的书法大家;其二,他品操高尚,是难得的耿直之臣;其三,其兄柳公绰的大力推荐。
自太宗倡导书法取士以来,唐代一大批书法家应运而生,柳公权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柳公权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再学颜真卿,后融会贯通,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尤其是楷书造诣极深,与颜真卿比肩,有“颜筋柳骨”之称。
书法是块敲门砖,在几代皇帝的厚爱下,柳公权在官场上如沐春风,位高禄厚,很多人慕名邀请他撰写碑文,额外收入也非常可观。到了宣宗时,柳公权虽年过七旬,仍宝刀未老,进取心不减,后被封为河东郡公,晋升太子少师。
太子少师,在唐代为从二品官阶,是东宫大员,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按照唐制,三品以上官员退休后待遇不变,仍可上朝听政,参与国事。如果此时柳公权急流勇退,必能保住名望富贵,可柳公权倔强地很,非要继续发挥余热。
大中十三年(859年)正月初一,新年伊始,普天同庆,柳公权率领群臣朝贺,并准备借机为宣宗上尊号。然而,在如此重大节日,柳公权却惹出一个天大的乱子,“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占奏忽谬”(新旧《唐书》)。
究竟是什么乱子?《东观奏记》记述了当时的一些细节,“含元受贺,太子少师柳公权……复为百官首,含元殿廷后远,自乐悬南步至殿下,力已绵惫,称贺之后,上尊号‘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公权误曰:光武和孝”。
这一年,柳公权八十二岁,身体虽然较同龄人还算硬朗,但也是老眼昏花,力不从心了。走了一段长路后,年老气衰的柳公权两腿发软,气喘吁吁,加之又非常兴奋,以至于把宣宗的尊号给说颠倒了三个字,在大喜之日闯了祸。
这个祸,说小不小,足可以上纲上线。若换作别人,估计砍头都有可能。然而,柳公权一贯忠正,口碑很好,言行谨慎,只是年龄太大了才出现这样的过失,即便这样,御史们仍不依不饶,“劾之,夺一季俸”(《旧唐书》)。
一个工龄长达五十余年的资深高官,因为一时口误,不仅遭到弹劾,还被罚了三个月俸禄,估计柳公权那张老脸也挂不住了。对柳公权来说,他仅靠给别人撰写碑文获得的润笔费就多的是,三个月俸禄不是问题,关键是脸面。
柳公权这次闹出的乱子,成为群臣茶余饭后的笑料。之所以会这样,就因为他赖在朝堂不让位,以至于引起众人怨恨,“议者恨其不归事”(《旧唐书》)。《东观奏记》也称,“七十致仕,旧典也,公权不能克遵典礼,老而受辱”。
遭此打击,柳公权仍占据高位,丝毫没有退休的意思,新即位的懿宗觉得他太实在老了,确实不能再工作了,拖延了几年后,便将其升为太子太保,好言劝慰让其告老。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享年八十八岁,赠太子太师。
上了年纪,该退休而不退休,说得好听叫鞠躬尽瘁,说得难听叫贪恋权位。人老了,凡事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仍赖在官位上,难免会闹笑话,惹出乱子。早退十年是完人,可惜柳公权英明了一辈子,晚年不知进退,自取其辱。
柳公权简介 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柳公权生平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代表作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金刚经碑)》、《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柳公权幼年好学,善于辞赋,懂韵律。曾任翰林院侍书学士、中书舍人、翰林书诏学士、太子太保,封河东郡公。性情耿直,敢于直言进谏。擅楷书,广泛师法魏晋及初唐诸家,受颜真卿影响较大。其书结构严谨,笔画锋棱明显,如斩钉截铁,偏重骨力,书风遒媚劲健,可与颜真卿的雄浑雍容书风相媲美,被后人誉为颜筋柳骨。在书法史上具有很大影响。柳公权的传世墨迹有《送梨帖题跋》,碑刻有《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平西郡王李晟碑》、《羲阳郡王苻璘碑》、《魏公先庙碑》、《高元裕碑》、《冯宿碑》、《苏夫人墓志》、《李石神道碑》、《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