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仙蕙的人物介绍

本 名:李仙蕙

字 号:秾辉

所处时代:唐(武周)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京兆长安

出生时间:685年

去世时间:701年10月9日

封 爵:永泰郡主

追 赠:永泰公主

唐中宗之女永泰公主李仙蕙简介 永泰公主生母是谁

  李仙蕙(684年-701)字秾辉,唐中宗所有女儿中排行第六。韦皇后所生之女中排行第三,初封永泰郡主。李仙蕙在其父李显复位东宫之后,以郡主身份下嫁武承嗣长子武延基。兄懿德太子李重润和夫魏王武延基私议二张兄弟与武则天内帏之事,为武则天杖杀。根据墓志铭记载事件发生后第二天,身怀有孕的李仙蕙因难产而死,但《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等史书记载永泰郡主亦死于坐罪。中宗复位后追赠李仙蕙为永泰公主,以礼改葬,号墓为陵。1960年9月,永泰公主墓志铭出土。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坟墓被冠称为“陵”的公主,规格与帝王相等。

  永泰公主(685年?-701)李仙蕙,字秾辉,唐中宗第七女,母为韦皇后,公主姿色艳丽,端庄娴雅,“使桃李之花为之逊色”,且才智聪慧,生知百行,中宗极其宠爱, 圣历二年(699年),中宗被重新立为太子。第二年即久视元年九月六日,李仙蕙受封永泰郡主,食邑一千五百户。下嫁武承嗣之子魏王武延基。大足中,其兄李重润和夫武延基忤武则天男宠张易之,为武后所杀。根据墓志铭记载事件发生后第二天,身怀有孕的李仙蕙因难产而死,但《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等史书记载永泰郡主亦死于坐罪。中宗复位后追赠李仙蕙为永泰公主,以礼改葬,号墓为陵。1960年9月,永泰公主墓志铭出土。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坟墓被冠称为“陵”的公主,规格与帝王相等。

  母亲

  关于公主的生平在出土的《唐永泰公主墓志铭》中有明确的记载:"高祖神尧皇帝之玄孙,太宗文武圣皇帝之曾孙,高宗天皇大帝之孙,皇上(唐中宗)之第七女也",不明白的就是公主的生母是谁?究竟是后宫嫔妃还是韦后?曾立人在〈关于永泰公主之死〉中认为永泰公主为韦后所生,但未作具体的论证;而拜根兴、樊英峰合著的《永泰公主与永泰公主墓》一书作为研究永泰公主的第一部专著,则通过各种文献资料的记载,加以对照分析,详细论证了永泰公主确为韦后所生的事实。

  活动

  永泰公主降生于唐周轮替之时,虽身为皇室贵戚,但却由于大唐帝国内部的变故,使她在偏僻的均州、房州度过了平民式的童年生活。14岁时,永泰一家被女皇武则天召回。由于其父李显所处的微妙地位,永泰兄弟姐妹尽管迎来了衣食无忧的贵族生活,但政治风云变幻莫测,他们面临的仍是一系列难以预料的未知数。随着年龄的增长,永泰己步入婚龄。出于政治的考虑,在久视元年九月,永泰与嗣魏王武延基(武承嗣之子)缔结良缘,成百年之好。于是,邵王李重润以及新婚的永泰夫妇就成为李、武家族新一代的代言人。后来,他们议论二张的恶行,触怒女皇,一场悲剧宣告开场。

  轶事典故

  一千多年后首先进入墓道的人,还忽然发现了骇人的场景:在墓道的尽头,有一副死人骨架歪斜地坐在墙根,是二十多岁的男人骨架,一般认为他是盗墓者,因为死者的上方开了一个很大盗洞,又不知被谁(很可能是想独吞财宝的同伙)堵住,这位被陷害的盗墓者,只有颓然无助地死在这里,墙上还留下触目惊心的黑手印。

  但喜欢浪漫哀情的人,却愿意相信另一种说法:这个一碰即散的骨架,最初被发现时,手里拿着一个龟甲,上面刻着“之闵,永泰,生生世世……”这龟甲和永泰公主的一部分尸骨,后来说不清楚散失到哪里去了。

  这不是一堆吓人的尸骨,而是一位英俊有才又痴情的男子,他叫宋之闵,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堂弟。宋之问很有才华,很巴结张氏兄弟,甚至给张易之端溺壶、倒尿盆,因而也很受武则天赏识。由于堂哥的关系,宋之闵认识了李仙蕙小姐——那时候她还是郡主,因为她父亲当时被武则天厌弃,贬为庐陵王。这段爱情,本来很有可能成为美好姻缘,谁知李仙蕙忽然荣升为公主,她中意的宋之闵自然也配不起她的高贵身份了。

  永泰公主出嫁后,宋之闵在思念和愁苦中渡过了两年时光。忽然听说永泰公主被打死了!他寻到陵墓,掏了一个洞下去,整日不吃不喝,只枯坐在墓中,状如身心俱死。他的好心的朋友,只好将洞口封闭填埋,成全了这位想与永泰公主生同心,死同穴的痴情男子。

  只当这个故事是个传说吧!没有传说的历史实在叫人灰心丧气、索然无味。——见尚爱兰《中国公主》之《看到了不该看到的——永泰公主》

永泰公主李仙蕙:生而落难但墓地与帝王规格相等

  永泰公主是唐中宗的第六女,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坟墓被冠称为“陵”的公主,规格与帝王相等。这位十七岁就香消玉殒的公主一生经历的悲欢离合宠辱心酸就像一部传奇,令人同情。……

  夜夜不得眠 ,明月何灼灼。 想间欢唤声 ,虚应空中诺。

  她,是唐中宗的第六女永泰公主李仙蕙,母亲是韦皇后。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坟墓被冠称为“陵”的公主,规格与帝王相等。这位十七岁就香消玉殒的公主一生经历的悲欢离合宠辱心酸就像一部传奇,令人同情。

  父亲落难公主降生

  永泰公主是武则天的亲孙女。抛开武则天的治国之才政治贡献不说,作为武则天的儿孙是一件非常可悲又让人无可奈何的事情,永泰公主一生的悲剧都由武则天而起。

  武则天是一个在获取权力的过程中丧失基本母性的女人,她对儿孙的残忍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章怀太子李贤是武则天第二子,被武则天以“忤逆”罪废为庶人后派人弄死于巴州(今四川巴中县);泽王李上金和许王李素节皆是武则天丈夫唐高宗与别的嫔妃所生之子,都为武则天所杀。

  武则天的强势性格直接导致了唐中宗李显的懦弱性格。原本武则天生了4个儿子,李显排行老三,怎么着也轮不到他后来当皇帝,可是自从亲大哥李弘在东都洛阳不明不白地病死后,亲二哥被立为太子继而又被武则天以“忤逆”罪废为庶人后,帝王的皇冠就顺理成章地落到了老三李显的身上。

  说实话,李显的政治才能无法与其两位亲哥哥相提并论,也不是其父高宗寄予厚望的儿子。但是两个爱子先后丧失继承资格后,高宗于永隆元年(即680年)立李显为太子。683年高宗驾崩,太子李显即位,为中宗。可是李显在皇帝的宝座上屁股还没有坐热就在684年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先幽于房州,后又幽于均州。

  这真的是乐极生悲,起因就是李显提拔老丈人并且不知轻重地说:只要自己愿意,就算把天下给老丈人也没什么。这话就不像一个皇帝说的,激怒武则天也在情理之中。

  684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先是李显皇帝位被废,然后是废太子李贤被迫在巴州自杀,徐敬业在地方造反,总之是个动荡多事的一年。李显的第七女安乐公主就是李显和老婆韦氏在被废迁往房州的路上生的,当时状况很窘迫,连裹婴儿的衣服都没有,李显解下自己的衣服包裹她,于是取名叫李裹儿。

永泰公主墓

  个人认为永泰公主和安乐公主是孪生姐妹,她们分别作为李显的第六女和第七女,都出生于684年。李显一生共8个女儿,第八个女儿只有封号和下嫁何处,连生卒年和生母都没有详细的记载,很可能是李显第二次掌权做皇帝后与哪个没有封号的低级妃子所生。

  韦氏是在4月份迁往房州的路上生安乐公主的,如果永泰公主和安乐公主不是双胞胎的话,就相当于韦氏生完永泰公主不到3个月就又生了安乐公主,这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永泰公主和安乐公主一定是双胞胎。

  当落难中的李显喜获一双爱女的时候,激动的心情久难平复,因为境况不好,也没有准备两套婴儿的衣服,于是李显就拿自己的衣服包裹晚一点出生的安乐公主。可怜永泰公主虽然出身高贵,但一出世就要和父母一起受流放之苦,而且过着朝不保夕,今日不知明日死的惊恐日子,连公主应有的生活是什么样的都不知道。

  晋封郡主,下嫁驸马

  日子在不知不觉中过了15个年头,李显时来运转了。699年,被武则天冷冻了15个年头后的李显被武则天召回长安并重新被立为太子,永泰公主也女随父贵被封为郡主,以郡主身份下嫁武承嗣之子武延基。武延基把武则天叫姑奶,也是武则天的侄孙子。一对年轻人,郎才女貌,琴瑟调和,如胶似漆。结婚不到两年,永泰公主就怀孕了。一切似乎都在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因为几句私下的议论,一场灭顶之灾正在向永泰公主以及她的丈夫和亲哥哥袭来。

  私议祖母祸起萧墙

  武则天此时虽然已经是七十多岁的高龄了,但男宠仍不计其数,最得宠的当数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二人,也不知道是武则天为了显示自己还年轻呢还是显示自己的皇权,总之二张兄弟深得武则天喜爱并且逐渐掌握政权。

  永泰公主和丈夫武延基以及亲哥哥李重润闲来无事,3个年轻人在一起讨论二张受宠掌权的事情。这么私密的谈话,不知怎么就传到武则天的耳朵里了。武则天火冒三丈,我的性生活轮到你们做晚辈的来说三道四吗?于是把李显叫去教训了一通:你看看你的儿女,竟然忤逆犯上,连我的私生活都敢妄议,你看着办吧。

永泰公主墓

  李显在流放地待了15年早就待怕了,眼前这个喜怒无常的老太太万一一个不高兴,自己全家就又要万劫不复了,这怎么能行呢?于是李显回到家思来想去,决定弃车保帅,逼令儿子,女婿上吊自杀。当时因为永泰公主有孕在身,没有立即执行死刑,但是亲眼目睹了丈夫和哥哥的惨死,永泰公主一定受到了不小的惊吓。

  厄运远没有结束,永泰公主墓志铭显示永泰公主珠胎毁月,在丈夫和哥哥死后的一天也紧跟着死掉了。永泰公主是被武则天毒死腹中胎儿的还是被父亲毒死腹中胎儿的还是受惊吓过度胎死腹中的已无从知晓了。

  但是李显一定亲眼见到了爱女惨死的现状和幽怨的眼神,他发誓他这个做父亲的在女儿生前不能给的幸福在女儿死后一定要加倍补偿她。于是李显在重新掌权做了皇帝以后,追封永泰郡主为永泰公主,以礼改葬,号墓为陵。这也算是对枉死惨死的爱女一个交待了。

  这个生前没怎么享受到荣华富贵的生活,最后还因祖母而惨死的落难公主终于在死后享有莫大的殊荣:号墓为陵,但死者已矣,建再大规格的陵墓也不能使这位红颜薄命的公主起死回生,这只不过是活着的人求得良心的安慰罢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