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米哈伊一世
外文名称:Mihai I
国籍:罗马尼亚
出生日期:1921年10月25日
逝世日期:2017年12月5日
职业:罗马尼亚末代国王
主要成就:与德国决裂,获得苏联胜利勋章
欧洲年龄最小的君主:米哈伊一世不到6岁就继承了罗马尼亚王位
米哈伊一世(罗马尼亚语:Mihai I ;1921年10月25日-2017年12月5日 )是罗马尼亚王国的末代国王,于1927年7月20日到1930年6月8日期间和1940年9月6日到1947年12月30日期间在位。 他的父亲是罗马尼亚国王卡罗尔二世,母亲为希腊的海伦公主。
1947年,米哈伊参加了还是英国公主的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的婚礼; 1981年,威尔士亲王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斯宾塞成婚时,米哈伊也是宾客之一; 2011年4月29日,他又见证了剑桥公爵威廉王子和凯特·米德尔顿的婚礼。
1921年10月25日,米哈伊一世在喀尔巴阡山脉地区出生。 他的父亲是前罗马尼亚国王卡罗尔二世,母亲是来自希腊的海伦公主。 和众多欧洲王室成员一样,米哈伊一世的曾曾祖母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他也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的表亲。 在谈不上和平稳定的20世纪上半叶,米哈伊度过了跌宕起伏的童年。 他的父亲卡罗尔在担任王储时决定为了一名女子放弃继位的权利,因此在1927年其祖父斐迪南一世去世后, 不满6岁的米哈伊一世继承了罗马尼亚王位,成为当时欧洲年龄最小的君主。 1930年,其父卡罗尔二世回国,米哈伊一世降为王储。
随着二战爆发,卡罗尔二世在国家混乱之际试图实施王室专政。 但此举招致猛烈的抨击,同时苏联和德国也在东西两侧夹击罗马尼亚。为了安抚愤怒的罗马尼亚法西斯分子,卡罗尔二世指定了残酷的扬·安东内斯库将军作为政府首脑--直到1940年9月,安东内斯库将军逼迫卡罗尔二世退位,18岁的米哈伊一世再次成为国王。
二战期间,纳粹法西斯分子疯狂屠杀犹太人,米哈伊一世和母亲为在罗马尼亚境内制止这种惨绝人寰的屠戮行为做出了一定努力。但他和母亲的举动引起了纳粹分子极度不满,纳粹头目后来为此向忠于法西斯德国并掌握实权的罗马尼亚政府总理扬·安东内斯库发出"强烈抗议"。
1944年夏,在苏联红军向罗马尼亚境内的德军发动强大攻势的形势下,米哈伊一世和罗马尼亚共产党合作。8月23日,米哈伊一世在王宫中将扬·安东内斯库逮捕 ,罗马尼亚军队从此调转枪口对德军采取了军事行动,直至战争胜利。随后,米哈伊一世宣布成立新政府,与苏联停火,并于当晚逃入山林。德军的飞机数小时后飞抵罗马尼亚王宫,开始狂轰滥炸。米哈伊一世后来不得不搬入伊丽莎白宫,并将它作为国王行宫。战后,苏军统帅斯大林亲自向他颁发了苏联胜利勋章,并向他赠送了一架苏联飞机。但后来退位后的米哈伊迫于生计将"胜利"勋章卖给了美国的洛克菲勒财团。
退位生活
1947年12月30日,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米哈伊一世宣布退位,后移居瑞士。流亡的米哈伊在瑞士一家航空公司工作过,还给一家日内瓦经纪公司做过经理。
1948年6月10日,米哈伊与其表亲波旁-帕尔马的安妮公主在希腊的首都雅典结婚。 由于安妮公主是罗马天主教徒,并受到罗马天主教教会法的约束,因此,这使得她需要得到一份与非天主教基督徒(米哈伊是东正教徒)结婚的特许。 因此,这对夫妇便就这次婚姻向教皇庇护十二世请求豁免。 当时,如果非罗马天主教的配偶允诺以后他们所生的孩子都会信仰罗马天主教,这种特许通常都会给予。 然而,米哈伊拒绝了这一要求,因为这一行为违背了1923年的罗马尼亚宪法。 当时,米哈伊与妻子的婚姻并没有得到教皇的豁免,直到1966年,他们的婚姻才被罗马天主教会视为有效。
这对夫妇一共生育了5个女儿,分别是玛格丽塔公主、埃琳娜公主、伊莲娜·沃克、索菲公主和玛丽公主。
1992年,米哈伊回到罗马尼亚。 并且在时任改革派总统埃米尔·康斯坦丁内斯库接管权力之后于1997年重获公民身份。
2001年,罗马尼亚议会确认,米哈伊一世享有等同其他罗马尼亚前政府首脑的权利,并允许他在有生之年使用伊丽莎白宫。同年,他通过法律诉讼赢回被没收的王宫塞比什堡。塞比什堡位于罗马尼亚北部城市阿德拉附近,1943年由米哈伊及其母亲购买。
2005年5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向米哈伊一世颁发了"伟大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勋章。
2017年12月5日下午1时 ,米哈伊一世在其位于瑞士日尼瓦湖欧博讷的寓所中离世 ,享年96岁。
巴西皇帝解放者佩德罗一世之女:玛丽亚二世的生平简介
玛丽亚二世(Maria II ;全名:玛丽亚·达·格洛丽亚·约安娜·卡洛塔·莱奥波尔迪娜·达·克鲁兹·弗朗西斯卡·泽维尔·德·保拉·伊西多拉·米凯拉·加布里埃拉·拉斐拉·贡扎加;Maria da Glória Joana Carlota Leopoldina da Cruz Francisca Xavier de Paula Isidora Micaela Gabriela Rafaela Gonzaga;1819年4月4日-1853年11月15日)也被称为"教育者(葡萄牙语:a Educadora;英语:the Educator)"或"好母亲(葡萄牙语:a Boa Mãe;英语:the Good Mother)"。是1826年至1828年和1834年至1853年间葡萄牙和阿尔加维王国的当朝女王,布拉干萨家族的一员。她是巴西皇帝解放者佩德罗一世之女。1826年她的祖父葡萄牙王若昂六世去世后,其父成为葡萄牙国王。在其父让位不久后被提名为王位继承人,指定其叔米格尔一世为摄政王。1828年9月前往欧洲继任王位,因其叔米格尔在封建贵族和教士支持下自封为王,遂于1829年返回巴西。1834年恢复王位。在位期间,政局动荡,拥护1822年宪法的激进派与支持1826年宪章的宪章派斗争激烈。
当玛丽亚的祖父葡萄牙国王若昂六世在1826年3月去世后,葡萄牙陷入了继承危机。国王有一位男性继承人佩德罗,但是佩德罗在1822年宣布巴西独立并且成为了巴西皇帝佩德罗一世。已故的国王还有一位幼子米格尔,但是他因领导大量反对其父亲以及其父亲推行的自由主义体制的革命而被流放到奥地利。若昂六世临死前任命他最喜爱的女儿伊莎贝尔·玛丽亚公主作为摄政王直到"合法继承人回到王国"--但是他没有具体说明他的哪位儿子是他的合法继承人,是开明的巴西皇帝佩德罗还是流亡的专制主义王子米格尔。
大多数人认为佩德罗是合法继承人,但是巴西不愿意因他而使巴西的王位与葡萄牙再度联合在一起。清楚意识到此事的他弟弟的支持者准备带米格尔回国并让他继承王位。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下,佩德罗做了一个更合适的选择,他愿意放弃葡萄牙的王位并支持他的长女玛丽亚·达·格洛丽亚登基(玛丽亚当时只有七岁),并让她嫁给她的叔叔米格尔,而米格尔也应作为实施自由宪法的摄政王直到他的侄女成年。
米格尔假装接受这个建议,但是当他到达葡萄牙时他废黜了玛丽亚自立为王,并在这个过程中废除了自由宪法。在他的恐怖执政期间,玛丽亚前往许多欧洲宫廷旅游,包括她的外祖父在维也纳的宫廷,以及伦敦和巴黎。
1831年佩德罗一世退位,他的儿子(玛丽亚的弟弟佩德罗二世)登基,并且加入了效忠玛丽亚的势力,在亚速尔群岛上发起的反对米格尔的战争,迫使他在1834年退位。于是,玛丽亚恢复了王位并且与米格尔取消了婚约。1833年2月7日,为了保护女王,第二枪骑兵兵团成立,女王的枪骑兵兵团的座右铭是"成王败寇(Morte ou Glória)",与女王的名字玛丽亚·达·格洛丽亚(Maria da Glória)幸运的相似。
在其父佩德罗摄政期间,司法部长,左派激进分子若阿金·安东尼奥·德·阿吉亚尔(Joaquim António de Aguiar)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散了所有的骑士团,驱逐了耶稣会等宗教团体,并将教会的学校等地产收归公有。非洲的传教活动也被迫停止了下来。阿吉亚尔因此得到了"修士杀手"(Mata-Frades)的绰号。这些激进措施使得本来就不景气的殖民地在文化上也变成了沙漠。
玛丽亚二世亲政之后,面对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凋敝的海外殖民地,她和她的政府必须采取措施重振昔日帝国的辉煌。萨·达·班代拉侯爵(Marques de Sá da Bandeira)在这种背景之下出任了首相。一上台便提出了诸多的改革方案:在海外殖民地逐步废除奴隶制度;鼓励棉花、咖啡和甘蔗的种植,并对积极响应的农民和农场主给予奖励;重新在殖民者之间分配土地,避免土地的过分集中;设立海外传教学校,为振兴一度中断的海外传教事业培养人才--当然,这个学校不再隶属耶稣会,而是直属政府。科斯塔·卡布拉尔(Costa Cabral)继任首相后继续进行改革,只不过他的措施都集中在教育领域:继续推广小学基础教育,并在每个省城都设立了正规的中学;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在里斯本和波尔图均建立了外科医学学校(Escola Médico-Cirúrgica),并成立了波尔图理工学院(a Academia Politécnica do Porto)和农学院(o Instituto Agrícola),还有新的陆军学校;葡萄牙第一批师范学校也是在这个时期陆续成立的。在这样一个全社会都推崇教育的环境下,女王对他的两个儿子佩德罗五世和路易斯一世也是悉心教导,关爱有加,使得兄弟二人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因此上她获得了"教育者"(a Educadora)的雅号。除了教育领域的改革,首相科斯塔·卡布拉尔还大力发展建设,到处修路架桥;葡萄牙的第一条铁路也是在他担任首相内开工的。他还重新组织了邮政系统,引入了邮票制度。现行的法律制度也受到了重新整理汇编,分成三本出版印行,即行政法典、刑法典和民法典。
但是实际上,这段时期的葡萄牙处在一个非常动荡不安的时期。在玛丽亚二世登基之后国内就存在着1822年宪法和大宪章好坏的争议。早在卡布拉尔上台前的1836年9月,在自由主义激进派的领导下,里斯本爆发了九月革命,要求废除大宪章,恢复1822年宪法的合法地位。女王和保守派见状竟然妄图用一个海外殖民地来换取英国出兵镇压起义,以保住大宪章的权威。消息走漏之后民众群情激奋,与军警爆发了数次大规模冲突。1838年3月13日,国民警卫队(Guarda Nacional)的一些激进警官联合罗西奥兵工厂的工人再次暴动,结果被政府军野蛮镇压了下去,革命者死伤惨重,史称"罗西奥惨案"(o Massacre do Rossio)。此次事件之后,双方终于互相做出了让步。在1838年4月4日,也就是女王19岁生日这一天,政府颁布了新宪法,而新宪法其实就是1822年宪法和大宪章的折衷的产物。随后,里斯本地区行政长官科斯塔·卡布拉尔进入了中央政府,一路攀升,于1839年12月被提名为首相,并获国会通过。
然而卡布拉尔并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一来他有独断专权的毛病,一直为政敌所诟病;二来他在任期内的赋税一直居高不下,使普通民众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三来他是个保守派,上台后就一直开倒车,1842年干脆废除了1838年宪法,重新恢复了大宪章。诸多原因加在一起,又引发了一场新的革命。1846年,卡布拉尔政府新颁布一项改革法令,规定死者今后不再安葬在教堂的墓地,而是要安葬在统一规划的公共墓地里。这项法令遭到了北方传统的天主教信徒们的一致抵制,并最终在4月爆发了"玛丽亚·达·芳特"起义。玛丽亚·达·芳特这个名字据说是因为参与起义的有很多家庭妇女。起义提出了鲜明的口号,那就是"打倒卡布拉尔"!但是由于缺乏严密的组织,起义坚持了一年就失败了。但是卡布拉尔也因此被罢免了首相。有了前车之鉴,继任的首相们不敢创新变得中规中距。
婚姻生活
1835年1月26日,十五岁的玛丽亚与尤金·德·博阿尔内的儿子,约瑟芬皇后的孙子,第二代洛伊希滕贝格公爵奥古斯特·德·博阿尔内结婚。然而,他在成婚仅两个月后的1835年3月28日去世。1836年1月1日,她与品行文雅,能力出众的萨克森-科堡-哥达的斐迪南王子结婚。按照葡萄牙的习惯,在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王位继承人彼得在1837年诞生时,他获得了王夫的头衔。
经过不断的怀孕和分娩,医生警告玛丽亚分娩的危险几乎每年都有。尽管她的母亲也是因多育而导致的流产后的并发症而去世,然而,她对此却不以为然,玛丽亚甚至说:"如果我死了,我也是死在我的位置上。"1853年,玛丽亚在里斯本去世,当时她正在生育她的第十一个孩子尤金王子,这个孩子也没有存活。
玛丽亚二世不仅是一位好母亲也是一位善良的人,她总是根据她的信念试图帮助她的国家,她之后也获得了"好母亲"的绰号。
罗马尼亚国王:卡罗尔二世的生平简介
卡罗尔二世 (CaroIIl,1893年10月15日-1953年4月4日),罗马尼亚国王(1930年-1940年)。斐迪南一世(1914年-1927年在位)的长子。原为亲王,1925年底,因遭执政的自由党人反对,去法国定居。其在继承人时代由于婚姻问题而放弃继承权,由自己的儿子米哈伊一世即位。1930年6月8日,卡罗尔二世与罗马尼亚国内的政治家(农民民族党领导人尤里乌·纽曼)联合发动政变,逼迫米哈伊一世退位,自己登基。在位期间,加强专制统治,废除旧宪法,并于1938年2月制订新宪法,实行君主独裁统治。对外,初推行亲英、法政策;对内,因铁卫团在希特勒集团帮助下准备夺取国家政权,遂杀死铁卫团大部分头目;反对共产主义和工人运动,取消工会,成立行会;解散一切地主资产阶级旧政党,建立一个取名为民族复兴委员会的政治机构(1940年,后改名为民族党)。1940年6月苏联强行割占比萨拉比亚,他鉴于英败法降,只好投靠轴心国,起用铁卫团,但希特勒在第二次维也纳仲裁裁决中将特兰西瓦尼亚的一半领土划给匈牙利后,他再也无法坐稳王位,在9月委任扬·安东内斯库组成政府,再度流亡国外。1953年4月4日在葡萄牙逝世。
20世纪上半叶的罗马尼亚国王卡罗尔二世也许是世界上最富争议和传奇色彩的欧洲国王之一了。2003年2月14日,在罗马尼亚总理讷斯塔塞的努力下,这位已故国王与他旧日情人的遗体在被放逐60多年后,终于重返罗马尼亚故土。
卡罗尔二世是第一个生于罗马尼亚土地上的罗马尼亚国王,他的父亲拥有德国王室血统,于19世纪被邀请到罗马尼亚当国王。他的母亲则是一名英国公主,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女。拥有这样显赫的家世,但卡罗尔不仅没成为一个治国有方的现代君主,反倒成了一个"不爱江山爱美人"、比英国爱德华八世还要声名狼藉的风流国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罗马尼亚王室和议会都搬迁到了罗马尼亚东北部的雅西市避难。1918年8月,当时在军队服役的卡罗尔爱上了一位军官的女儿,尽管他明知,根据国家宪法王子和平民结婚将被剥夺王位继承人的权利,但这并没有阻止他的行动。他当了逃兵,和那名名叫兹兹·兰波琳娜的女子私奔出国,逃往俄罗斯,并在奥德萨市秘密结婚。可是没多久,卡罗尔就被强行遣送回国,罗马尼亚法庭判决他与兰波琳娜的婚姻无效,并判决他们的儿子麦西亚是私生子。
为让卡罗尔彻底断绝跟兰波琳娜的关系,罗马尼亚王室将卡罗尔送往国外,进行一次长途旅行。卡罗尔也许算得上是个浪漫的王子,但却绝不是一个忠实的情人。事实上,离开兰波琳娜没多久,卡罗尔就将她忘到了脑后,并在家人的劝说下,于1921年和门当户对的希腊公主海伦结了婚,当年他们就生下了王子迈克尔。与希腊公主的蜜月没持续多久,卡罗尔的心又被一名拥有绝代姿色的女人俘获了。这名女人叫埃琳娜·路派斯库,是一位罗马尼亚军官的前妻。埃琳娜长得风华绝代,勾人心魄,卡罗尔的一生从第一次见面开始就被这个女人控制了。
卡罗尔与新情人的炽热恋情自然激怒了王室的其他成员,大多数王室成员认为,埃琳娜"野心勃勃,背景不明,是个水性杨花、极端危险的女人"。此外,在当时欧洲很多国家一致反犹的背景下,埃琳娜犹太人的身份也使她遭到了王室成员的歧视。尽管家人苦劝,卡罗尔还是一意孤行,毅然和情人埃琳娜一起私奔巴黎-他再一次为了女人放弃了王位继承权。
卡罗尔私奔后,罗马尼亚的费迪南国王遂指定卡罗尔之子迈克尔为王位继承人,并立法废除卡罗尔的王位继承权。1927年费迪南去世后,年仅6岁的迈克尔当上国王,由其叔叔尼古拉、罗马尼亚东正教主教克里斯蒂和罗马尼亚最高法院大法官布兹都根三人摄政。
然而,自费迪南国王死后,罗马尼亚议会中各党派斗争越来越激烈,摄政者也毫无影响力可言,罗马尼亚国内越来越动荡,并且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政客认为,请卡罗尔回来也许能平息各党派和政治势力间的互相倾轧。1930年6月6日,卡罗尔化名回到罗马尼亚。两天后,议会废除了禁止卡罗尔成为王位继承人的禁令,卡罗尔正式从儿子迈克尔手中继承王位,成了卡罗尔二世,创下了有史以来第二次父亲从儿子手中继承王位的事例(第一次是阿拉贡王国国王马丁一世从儿子手中接过西西里王位)。
成为国王后,卡罗尔立即违背此前答应罗马尼亚总理结束与情人埃琳娜的关系的誓言,不仅将埃琳娜接回国,还迫使王后海伦伤心地离开了罗马尼亚。回国后不久,卡罗尔即宣布废除旧宪法,并实行独裁统治,这一统治持续了1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40年,罗马尼亚迎来了接连的噩运,纳粹德国跟前苏联签署了一个瓜分协议,罗马尼亚被迫将巴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割让给前苏联,将北特兰西瓦尼亚割让给了匈牙利。卡罗尔二世失去了国内大多数民众的支持,1940年9月,卡罗尔被迫将大部分权力移交给罗马尼亚将军安东内斯库,并于次日退位。当时年仅19岁的迈克尔再次继承王位,然而,国家的真正权力却掌握在军人安东内斯库一人手中。
1940年9月7日,卡罗尔二世和他的情妇埃琳娜乘坐一列装满王室财物的特种列车,驶离了布加勒斯特。他从罗马尼亚带走了大量王室珍宝,其中包括41幅欧洲大艺术家如埃尔·葛雷柯等人的名画。卡罗尔和情人先在南美国家度过了几年,最后在葡萄牙定居。1949年,卡罗尔与埃琳娜在葡萄牙正式结婚,4年后,卡罗尔死于心脏病发作。埃琳娜享受着卡罗尔留下来的大笔财富,又活了25年,于1978年死亡。
卡罗尔二世和埃琳娜·路派斯库的遗体终于在2003年2月14日从葡萄牙里斯本由一架总统专机运回罗马尼亚,并于当日举行葬礼,两人的遗骸被埋葬在罗马尼亚库蒂亚·德亚吉斯的一座16世纪的大教堂里,该教堂曾是罗马尼亚许多已故王室成员的最后安息之处。
然而,围绕罗马尼亚前王室的风波并没有就此结束。尽管卡罗尔和其情妇埃琳娜将当年携往国外的一火车财宝全挥霍光了,然而,罗马尼亚前王室仍然在国内留下了大量的珍宝,罗马尼亚废除君主制后,这些珍宝全被民选政府没收。如今,罗马尼亚前王室的后裔-包括卡罗尔二世的亲儿子迈克尔、卡罗尔与第一位情人兹兹·兰波琳娜的私生子麦西亚,以及麦西亚的儿子"保罗王子"等,都一起宣称拥有对这些财产的所有权,要求罗马尼亚政府将这笔遗产全部归还给他们。
看来,罗马尼亚政府与前王室后裔之间的恩恩怨怨,不是仅将流亡国王的遗体接回国内就能轻松了结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