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魏明帝曹叡的皇后

本 名:郭氏

别 称:郭皇后、郭太后

所处时代:三国曹魏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西平郡

职 业:夫人、皇后、皇太后

谥 号:明元皇后

陵 墓:高平陵

明元郭皇后是谁的皇后,明元郭皇后人物生平简介

郭氏是西平郡西都人,家族世代为河西大族。黄初年间,西平郡发生叛乱,魏文帝曹丕派全城太守将叛乱平定。郭氏因此被没收入洛阳宫。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十七日,魏明帝曹叡继位,对郭氏颇为宠爱,封其为夫人,并任命她的伯父郭芝为虎贲中郎将,叔父郭立为骑都尉。

立为皇后

魏明帝起初非常宠幸毛皇后,后来宠幸郭氏,对毛皇后日益淡漠。

景初元年(237年)九月十五日,明帝赏游后园,召后宫才人以上嫔妃参加饮宴娱乐。郭氏问魏明帝说:“应该把皇后请来吧?”魏明帝不同意,并且告知随从不得宣请毛皇后。第二天,魏明帝和毛皇后见面时,毛皇后问他说:“昨日宴游北园,玩得开心吗?”魏明帝以为是左右侍从们给毛皇后泄的密,因而下令杀掉十几个随从,并将毛皇后赐死。

景初二年(238年)十二月,魏明帝在患病之际,立郭氏为皇后。

尊为太后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初一日,魏明帝病重,立养子齐王曹芳为太子,并命太尉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辅佐朝政。当天,魏明帝去世。

曹芳继位,尊皇后郭氏为皇太后,所居宫殿称为永宁宫。并追谥皇太后郭氏的父亲郭满为西都定侯,以郭太后叔父郭立之子郭建承袭其爵位;封郭太后的母亲杜氏为郃阳君。

郭太后的伯父郭芝调任散骑常侍、长水校尉,叔父郭立为宣德将军,皆封列侯。郭建之兄郭德,被敕命为文昭甄皇后已死的从孙甄黄之子,并承袭明帝亡女平原懿公主的爵位,封为平原侯,改姓甄氏。郭德与郭建兄弟二人同为镇护将军,都封为侯,共同负责京师警卫。

废帝去世

曹魏正始八年(247年),大将军曹爽采纳何晏、邓飏、丁谧之计,软禁郭太后于永宁宫,郭氏和曹芳告别时相对哭泣,曹爽自此专权。

嘉平元年(249年),太傅司马懿以郭太后名义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掌控朝政大权。

嘉平六年(254年),主政的司马师(司马懿长子)借郭氏的名义废黜曹芳,并提出立曹据,但郭太后认为曹据是魏明帝的叔父,立曹据则魏明帝无人奉祀,自己一旦成为新帝的侄媳也会造成身份尴尬,力主立魏明帝弟弟东海王曹霖之子曹髦为帝。

甘露五年(260年),主政的司马昭(司马懿次子,司马师之弟),借郭太后的名义追废遇弑的曹髦,并以普通百姓的礼节安葬。

景元四年(264年)十二月,郭太后去世。景元五年(264年)二月三十日,上谥号为明元皇后,与魏明帝合葬于高平陵。

郭氏在魏末政坛颇具影响力,毌丘俭、文钦举兵淮南借其名,钟会在蜀地反叛亦称是奉其遗令。

历史上曹叡皇后明元郭皇后是个怎样的人?

《虎啸龙吟》最大胆推演,曹睿和郭太后恩怨,史书中也是扑朔迷离

《虎啸龙吟》中魏明帝曹睿对于郭太后的无礼,很多看过上部《军师联盟》的观众,都痛骂曹睿恩将仇报忘恩负义。如果我们仔细翻阅史书,就能发现曹睿和郭太后之间,扑朔迷离微妙敏感的关系,处处透露着诡异。于是电视剧做出最大胆的推演,虽出人意料却又合情合理。

郭太后真实姓名之谜

郭太后的真实名字是无从考证的,女王是她的字。《三国志》记载,郭氏少年秀慧,父亲郭永奇之曰:“此乃我女中王也。”遂以女王为字。郭照这个名字又是从何而来呢? 北魏文学家游雅在撰写文成帝拓跋濬养母常太后(文昭皇太后)的碑文时,论太后名字之美,可媲前魏的甄后。同僚陈奇挑剔他碑文中的错误,文成帝便下诏检对碑文与史事,结果查证与常太后名字相应的并非甄后,而是郭后,盖因同谥文昭,遂致游雅误记。后人误将文昭常太后当作文昭皇后高照容,并依据郭女王姐姐郭昱名中从日,推测郭女王名为郭照,亦为误断。常太后名字无载,故郭女王名讳尚无从考证。

三国志记载

《三国志》里的记载两人关系似乎一片母慈子孝的和谐景象,毫无半点矛盾: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去世。平原王曹叡继位,尊奉郭女王为皇太后。起初,郭女王没有子嗣,曹丕将曹叡过继给她。曹叡敬谨侍奉皇后,旦夕定省问安,皇后也因自己无子,便对他留心爱顾。 太和四年(230年),曹叡诏封郭表为安阳亭侯,不久进爵乡侯,食邑五百户,升迁为中垒将军。封其子郭详为骑都尉。同年,追谥太后父亲郭永为安阳乡敬侯,母亲董氏为都乡君。升迁郭表为昭德将军,加金章紫绶,赐位特进,郭表次子郭训也为骑都尉。后来太后的姐姐去世,曹叡想予以厚葬,为其修建祠堂祭祀,太后给予制止。

其他史料看端倪

看完《三国志》,再看其他同时期的史料,曹睿和郭女王的矛盾才会看出端倪。 先看《资治通鉴》说曹睿生母甄皇后的死因:”及(曹丕)即皇帝位,安平郭贵嫔(郭女王)有宠,甄夫人留邺不得见,失意,有怨言,郭贵嫔谮(zèn)之,帝大怒,六月,丁卯,遣使赐夫人死。” 谮就是说别人的坏话,诬陷,中伤的意思,这样就很清楚了,甄皇后的死郭女王就是毫无疑问的罪魁祸首。

再看《魏略》:“文帝以郭后无子,诏使子养帝。帝以母不以道终,意甚不平。后不获已,乃敬事郭后“。话说的很委婉了,曹叡因其生母被诛,内心不平,后来不得已,才敬谨侍奉皇后。

结合前面《资治通鉴》的记载,我们不难理解曹睿心中为何“不平”, 又如何迫于父亲的压力不得已恭敬对待郭女王。 最后重磅的来了,《魏略》说:“明帝既嗣立,追痛甄后之薨,故太后以忧暴崩。甄后临没,以帝属李夫人。及太后崩,夫人乃说甄后见谮之祸,不获大敛,被发覆面,帝哀恨流涕,命殡葬太后,皆如甄后故事。”

《汉晋春秋》的记载也差不多:“初,甄后之诛,由郭后之宠,及殡,令被发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后,使养明帝。帝知之,心常怀忿,数泣问甄后死状。郭后曰:‘先帝自杀,何以责问我?且汝为人子,可追仇死父,为前母枉杀后母邪?’明帝怒,遂逼杀之,敕殡者使如甄后故事。”

裴松之补注《三国志》的时候曾经引用过引上面《魏略》和《汉晋春秋》记载:明帝继位追究生母甄氏之死,郭太后遂以忧暴崩。甄氏临没时,将明帝托付给李夫人,后者在郭后崩后告诉明帝甄氏遭到谗害,尸体被发覆面,明帝令殡葬太后如当初甄氏死状。另一说说法则是明帝向郭后询问甄氏死况时,被郭后的话激怒,逼杀郭后,令殡葬如当初甄氏死状。 尽管后世史学界多数认为曹睿杀郭女王是误传,但是笔者个人意见是支持这种说法的。《虎啸龙吟》刚刚看到第十集,后面怎么发展还不可知,但是从前几集的趋势来看,这部剧的编剧和我意见略同。

明元郭皇后为什么会成为司马家专权的道?

  曹魏政权经过曹操、曹丕两父子辛苦打拼,也算小有所成。

曹丕短命,临死前将江山交到了儿子曹叡手中,曹叡好色之余也干了少量实事,政权在他手上就算盈亏持平。

可惜曹叡好色短命没留下儿子接盘,只好在死前临时找个小太子、册立皇后、弄俩辅政大臣,安排完一切,就赶紧向他爹汇报工作去了。

这看似圆满的安排,却将一个女人扔在了政治角斗场上,她努力在政治夹缝中生存,守护曹魏江山,最后却沦为司马家专权的工具,屈服于权臣的摆布。这个女人就是曹叡的第二任皇后郭氏,史称明元皇后。

郭氏是西平郡人(今青海西宁一带),出身于河西大族。

魏初元年,西平发生叛乱,曹丕派兵平乱,平定叛乱后,年轻貌美的郭氏被带入皇宫。

曹丕去世后,曹叡登基,是为魏明帝,册立毛贵嫔为皇后。

魏明帝好色荒淫,毛皇后台庄识大体,经常以皇后的身份规劝曹叡要远离美色,关注朝政,两人话不投机,慢慢的就有了隔阂。

随着岁月流逝,毛皇后年老色衰,年轻漂亮的郭氏成为魏明帝新宠,被册封为夫人。

郭夫人是个心地善良的女子,并未因自己受宠而骄横。有一次,魏明帝带着妃嫔新宠们到后苑开Party,却成心不带毛皇后玩。郭夫人担心毛皇后会因而而记恨自己,就和魏明帝说,应该请皇后也同来赴宴。魏明帝不但拒绝了郭夫人的提议,还下令谁也不准泄漏游宴之事。

魏明帝此举无异掩耳盗铃,皇宫后苑就那么丁点儿大,皇帝领着一群妃嫔在后苑都嗨翻天了,皇后怎样可可以不知道呢。

第二天,魏明帝见毛皇后的时候,毛皇后问道:“陛下昨日在北园游宴,还欢乐吗?” 这本是夫妻间正常的问候,然而在双方关系尴尬的情况下,敏感多疑的魏明帝误以为是毛皇后在讥讽自己,一怒之下便将毛皇后赐死,并诛杀当晚值班的一律侍从。

毛皇后死后第二年,好色的魏明帝身体也被掏空了,他在病榻上册立郭氏为皇后。魏明帝后宫佳丽上万,却没一个男丁存活,无奈只可以册立8岁的养子曹芳为太子。

病榻上的魏明帝熬过了大年三十,却没熬过初一。临死前,魏明帝急召司马懿入朝,拉着他的手嘱咐其与大将军曹爽共同辅佐太子。当天,魏明帝驾崩,年仅三十六岁。

曹芳登基,成为曹魏政权的第三任皇帝,尊皇后郭氏为皇太后。

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后开始了权利博弈,在一段时间内,郭太后对朝政是有发言权的。

二人共同辅政,遇到大事各自发表意见,意见统一当然皆大欢喜,意见不统一的时候,郭太后的表决就非常关键了。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权利的天平开始发生了倾斜。

《三国志》中有这样一段描写:“爽以宣王(司马懿)年德并高,恒父事之,不敢专行。”随后,“台中三狗”何晏、邓飏、丁谧做了尚书,权力悉数被曹爽党羽掌控,“诸事希复由宣王,宣王遂称疾避爽。”从这段话我们能看出,这个时期曹爽开始得势,司马懿基本是被架空的状态。

公元247年,大将军曹爽采纳何晏、邓飏、丁谧之计,软禁郭太后于永宁宫,郭太后和曹芳告别时相对哭泣,曹爽自此开始专权,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装病示弱。

公元249年,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曹爽兄弟均跟从。司马懿趁机请示被软禁的郭太后,发动政变,并亲率士兵守住城门,曹爽投降,后被诛杀。

曹爽死后,曹魏政权实际已被司马懿所掌控。曹芳封司马懿为丞相,司马懿称病不上朝,每遇到朝政大事,曹芳就亲身去司马府请示意见。

司马懿死后,其长子司马师成为抚军大将军,执掌魏国军政大权。

曹芳渐渐长大,不满于司马师的专政行为,用意发动政变废除司马师,可惜计划泄露,司马思一怒之下借郭太后之口废掉了曹芳。

司马师本打算立彭城王曹据为帝,但郭太后要求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在郭太后的坚持下,司马师争执不过,于是派使者迎立曹髦到洛阳登基,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继续掌握大权。

曹髦被立为新君,曹髦登基后对司马家大肆封赏,但实际上曹髦和曹芳一样,也是个傀儡皇帝,在朝政上根本没有实权。

曹髦见威权日去,国家政事自己不可以作主,心中不安,又常忧虑被废受辱,打算在殿上招集百官废黜司马昭。于是有了那句著名的“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曹髦公开在朝堂上过过嘴瘾、声讨司马师就算了,最愚蠢的是他还准备御驾亲征、亲率大臣去讨伐司马昭,行动自然提前曝光了。

曹髦知道事情泄露,率领左右进攻司马昭所在的府邸,宣称要讨伐有罪之人,敢有骚动抵抗者灭族,我真是不知道他哪来的这么大勇气。

在司马昭心腹贾充的指使下,太子舍人成济拿起戈向曹髦车驾进攻,刺中曹髦,戈刃从背上穿出,曹髦在车中驾崩。

曹髦毕竟是皇帝,在自己府中被杀,表面上总要给郭太后一个交代。

司马昭把曹髦的这次行动定型为危害太后、动摇社稷的行为,又消耗太子舍人成济背了弑君的黑锅,这件事就就变成了维护太后和曹魏江山的一次正义行动。

司马昭又借郭太后名义废曹髦,并以普通百姓的葬礼下葬。

国不可一日无君,司马昭招集群臣商议,册立曹奂为帝,曹奂虽名为皇帝,但实为司马家的傀儡。

到此时,曹魏还是铁打的太后,流水的皇帝,只不过不论是谁在位,郭太后和皇帝都是司马家的傀儡。

公元264年,郭太后去世。谥号为明元皇后,与魏明帝合葬于高平陵。

曹叡一生有三个正妻,一个被废,一个被杀,只这郭氏一个得善终。

历史就是一个轮回,郭太后死后第二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效仿曹丕,把曹奂赶下皇位,自己登基为帝,曹魏政权灭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