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行俭唐高宗时名臣裴仁基之子裴行俭

中文名:裴行俭

籍贯:中国

出生年月:公元619年

去世年月:公元682年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

主要成就: 计俘都支,于碎叶城立碑纪功 平定阿史德温傅、阿史那伏念之乱 代表作品 《选谱》《草字杂体》

官 职 :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封 爵: 闻喜公

追 赠 :幽州都督,扬州都督,太尉

谥 号 :宪

裴行俭怎么死的 唐朝名将裴行俭的墓在哪里

裴行俭怎么死的 唐朝名将裴行俭的墓在哪里

裴行俭(619年-682年6月9日),汉族,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高宗时名将。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次子。

早年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高宗废王立武时,裴行俭因私议论,被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麟德二年(665)拜安西大都护,在西域时,诸部多慕义归附。后来还朝,与李敬玄、马载同掌选事十余年,甚有能名,时称“裴、李”、“裴、马”。

调露元年(679)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与李遮匐反叛,侵逼安西。当时裴行俭受命册送波斯王子泥涅师归国,途经西州时,募得万骑,便假为畋猎,以计俘都支,将吏于碎叶城为他立碑纪功。同年,率军平定突厥阿史德温傅、阿史那伏念的叛乱。

开耀元年(681),以反间计逼伏念执温傅来降,余众悉平。永淳元年(682)四月,裴行俭病逝,享年六十四岁。追赠幽州都督,谥号宪。

裴行俭善于识拔人才,军中提拔的将领如程务挺、王方翼、郭待封、黑齿常之等,都成为一代名将。

著有文集20卷和《选谱》。又撰《草字杂体》及营阵、部伍、料胜负、别器能等46诀,今均佚。

墓址位于闻喜县郝庄乡永青村西南。墓原有冢,有石人、石马,均于60年代平田整地时破坏,现仅存唐代石碑一通,字迹模糊不清,额篆“唐故礼部尚书”字迹。

不为人知的名将裴行俭:军神李靖的徒弟威震四夷

  大唐王朝统治者李氏出身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以武立国,加之平和开放的态度,所以武将的地位比宋、明时期高的多,因此这个时期将星璀璨,名将如云。但因为各种原因,许多人都埋没在故纸堆之中,其中有一位值得一提。他出身望族河东裴氏(中眷裴),是裴行俨(隋唐演义裴元庆的原型人物)的弟弟,李靖的徒孙,苏定方的徒弟,他的名字叫裴行俭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裴行俭字守约,619年出生,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裴行俭出生那年,父亲裴仁基与兄长裴行俨谋划杀死王世充,归降李唐,不料计划泄露,裴仁基父子遇害,裴行俭幸免于难。王世充被平定后,唐高祖李渊追封裴仁基为原州都督,谥为忠。

  裴行俭幼年时以门荫补弘文生,深受房玄龄等名臣的赏识,贞观年间中举明经科,被封为左屯卫仓曹参军。当时裴行俭的上司、左屯卫大将军苏定方非常对其非常器重,“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于是将自己用兵奇术全部授予他(苏定方是名将李靖的门生)。

  657年经过六次升迁后,裴元庆担任长安令。当时的唐高宗力排众议,废黜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裴行俭认为国家的忧患从此开始注定,私下里与长孙无忌等人议论此事,被人告发,被贬为出京,到西域担任西州都督府长史。事实证明裴行俭此次贬谪是因祸得福,一方面他避开了朝廷内激烈的政治斗争,另一方面他自己的军事才能得到施展之地。

  665年裴行俭升任安西大都护之职,“西域诸国多慕义归降”,他的威名声震西域。不久后,裴行俭被征调回京,先后担任司文少卿、司列少常伯(吏部侍郎),负责官员的选拔工作长达十余年,“甚有能名”,他与李敬玄被人并成为“裴、李”。裴行俭所创造的“长名姓历榜,引铨注”为后世所沿用。

  678年吐蕃名将论钦陵大破李敬玄率领的唐军,此后不断拉拢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李遮匐蚕食唐朝的势力范围西域地区,怂恿其进犯安西都护府,这严重威胁了唐朝的西部边防。为此裴行俭提议吐蕃刚获得大胜,士气正旺,不宜正面出击。应该以护送波斯王子泥涅师归国的名义,率军途径二国,“以便宜取之,可兵不血刃而禽也”。

  679年裴行俭轻装简从率领少数人前往西域,历经沙漠、炎热等自然环境的挑战,抵达西州,得到了当地各族人们的欢迎。裴行俭利用自己的声望,在当地挑选“豪杰子弟数千人”,并扬言“今正炎蒸,热坂难冒,凉秋之后,方可渐行。” 阿史那匐延都支侦之后,放松了警惕。裴行俭又招集安西四镇的“诸蕃酋长豪杰”,以打猎的名义招集万余人。

  裴行俭率军倍道而行,在离阿史那匐延都支所部十余里时,派阿史那匐延都支的亲人向他问候,“外示闲暇,似非讨袭”,麻痹阿史那匐延都支,此后还派人邀请阿史那匐延都支相。本来阿史那匐延都支与李遮匐约定秋后起兵,仓促间毫无主张,竟然率领500人前来,结果当场被擒,不久后被逼无奈的李遮匐也前来归顺。

  裴行俭兵不血刃就摆平了西域的叛变,唐高宗非常高兴,“卿文武兼资,今故授卿二职”,特意下诏封他文武双职(礼部尚书、检校右卫大将军)。

  不久后东突厥的东突厥阿史德温傅反叛,“单于管内二十四州并叛应之,众数十万。”唐朝的当地驻军被打败,唐朝的北部边疆出现严重危机。为此唐高宗封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直接率领18万人,加上西军程务挺、东军李文暕部总计30余万,均由裴行俭节度。裴行俭统帅30万人的军队出征,此“唐世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作为一员名将,裴行俭深知劳师千里远征,粮道最为关键。于是伪作粮车三百乘,每车埋伏五个壮士,各持陌刀、劲弩,再用百余个老弱病残押送,同时安排精兵埋伏于险要之处。结果当敌军偷袭粮草时,负责押送的人四散奔逃,“贼驱车就泉水,解鞍牧马,方拟取粮,车中壮士齐发,伏兵亦至,杀获殆尽,余众奔溃”,从此唐军的粮道再也没被截过。

  终于历经长途跋涉,裴行俭所部抵达单于都护府北部,安营扎寨,设置堑壕。傍晚时分各项防御工作刚刚完成,裴行俭突然下令大军转移。部将纷纷提出士兵鞍马劳顿,不可劳扰。裴行俭不予理睬,大军只好依然移营到别处。结果到了晚上,“风雨暴至,前设营所水深丈余”,将士们莫不叹服,向裴行俭询问他是怎么知道的,裴行俭却说:“自今第如我节制,毋问我所以知也。”(从今你们听我安排就是了,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此后裴行俭率军与叛军交战,屡战屡胜,叛军内部出现矛盾,伪可汗泥熟匐为其下所杀,以其首来降”,裴行俭率军胜利回师。但裴行俭前脚刚走,阿史那伏念又自称可汗,与阿史德温傅联合。于是第二年裴行俭再次率军北上,用反间计挑拨阿史那伏念与阿史德温傅,用阿史那伏念攻击阿史德温傅。

  没过几天,烟尘涨天而至,负责侦查的斥候一脸惶惑。而裴行俭则召集三军,解释说“此是伏念执温傅来降,非他。”并派出一个使者前去迎接。不一会儿,果然是阿史那伏念率军捆着阿史德温傅诣前来请罪,于是尽平突厥余党。裴行俭再一次兵不血刃就获得了胜利。

  唐高宗非常高兴,派属下前去犒劳军队,但侍中裴炎(出身于河东裴氏中的洗马裴)嫉妒裴行俭的功劳,怂恿其他将领程务挺、张虔勖上疏说阿史那伏念归降是因为受到北部的回纥的威胁,并非是裴行俭的功劳。于是裴行俭仅仅被封为闻喜县公。而归降的阿史那伏念连同阿史德温傅被一同处斩。

  裴行俭得知后,感叹道:“浑、浚前事(西晋时王浑、王浚争夺平吴之功),古今耻之。但恐杀降之后,无复来者”,于是称病不出。而阿史那伏念的弟弟阿史那元珍拥众复叛,682年4月朝廷任命裴行俭为金牙道大总管率军讨伐突厥,大军还未出发,裴行俭突患疾病,4月28日病逝于京师延寿里的家中,时年64岁。唐高宗下诏追封其为幽州都督,谥曰献。

  《孙子兵法》中讲究“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而裴行俭的用兵显然属于一流的名将,宋代设立武庙七十二将,裴行俭名列其中。此外他还通晓天文,懂得阴阳、算术,每次出征都能算出胜利之日,裴行俭死后,武则天命人前往他家,将裴行俭的安置军营、行阵部统、克料胜负、甄别器能等书,全部收入皇宫。

  除此之外裴行俭还是书法大家,擅长草书、隶书,著有《草字杂言》一书,唐高宗也曾亲自向他求字裴行俭还善于识人,有人曾推荐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初唐四杰),他预言到“才名有之,爵禄盖寡。杨应至令长,余并鲜能令终。”后来果然如此。

  稍微介绍一下裴行俭的家庭,他的原配妻子出身河南陆氏,是兵部侍郎陆爽的女儿,继室夫人库狄氏。裴行俭死时,他的长子早逝,长子裴贞隐早逝,次子裴延休、三子裴庆远、四子裴光庭全都年幼,为此唐高宗特人照顾。武则天称帝时,曾多次召见库狄氏夫人,并任命他为女官。四子裴光庭在开元年间曾担任吏部尚书、侍中等高官。

裴行俭简介 唐高宗时名臣裴仁基之子裴行俭生平

  裴行俭(619年-682年6月9日),汉族,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高宗时名臣。隋将裴仁基之子。著有《选谱》十卷,以及《草字杂体》,今均佚。

  唐高宗时大臣。高宗时官至礼部尚书,兼右卫大将军,封闻喜县公。高宗立武昭仪(见武则天),行俭私下和长孙无忌、褚遂良议论,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麟德二年(665)拜安西大都护,在西域时,诸部多慕义归附。与李敬玄、马载同掌选事10余年,甚有能名,时称裴李、裴马。创立一些法规,使选任官职有条可循,为后来所承用。行俭少时从大将军苏定方学习兵法,后来领兵出征东、西突厥,善于料敌决胜。他诚恳待人,获得士兵爱戴,故战多取胜。调露元年(679)西突厥侵逼安西(今新疆库车),当时行俭受命册送波斯王子泥涅师归国,途经西州时,募得万骑,便假为畋猎,以计俘西突厥都支。

  将吏于碎叶城为他立碑纪功。由于他文武兼资,高宗特授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同年,东突厥阿史德温傅、阿史那伏念反叛,行俭以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统兵30万出击。开耀年间,以反间计逼伏念执温傅来降,余众悉平。他善于识拔人才,军中提拔的将领如程务挺、王方翼、郭待封、黑齿常之等,都成为一代名将。行俭著有文集20卷和《选谱》。又撰《草字杂体》及营阵、部伍、料胜负、别器能等46诀,今佚。

  子裴光庭,开元晚期宰相。

裴行俭有几个儿子 裴行俭的后代子孙介绍

裴行俭有几个儿子 裴行俭的后代子孙介绍

裴行俭(619年-682年6月9日),汉族,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高宗时名将。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次子。

早年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高宗废王立武时,裴行俭因私议论,被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麟德二年(665)拜安西大都护,在西域时,诸部多慕义归附。后来还朝,与李敬玄、马载同掌选事十余年,甚有能名,时称“裴、李”、“裴、马”。

调露元年(679)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与李遮匐反叛,侵逼安西。当时裴行俭受命册送波斯王子泥涅师归国,途经西州时,募得万骑,便假为畋猎,以计俘都支,将吏于碎叶城为他立碑纪功。同年,率军平定突厥阿史德温傅、阿史那伏念的叛乱。

开耀元年(681),以反间计逼伏念执温傅来降,余众悉平。永淳元年(682)四月,裴行俭病逝,享年六十四岁。追赠幽州都督,谥号宪。

裴行俭善于识拔人才,军中提拔的将领如程务挺、王方翼、郭待封、黑齿常之等,都成为一代名将。著有文集20卷和《选谱》。又撰《草字杂体》及营阵、部伍、料胜负、别器能等46诀,今均佚。

裴行俭有三个儿子,分别是裴延休、裴庆远、裴光庭。

子:裴延休,并州文水令。

裴庆远,协律郎。

裴光庭(678年-733年),字连城,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朝宰相,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之孙,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之子。裴光庭出身于河东裴氏中眷房,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常寺丞、郢州司马、司门郎中、兵部郎中等职,后因建议让突厥参与封禅,升任鸿胪少卿、兵部侍郎。开元十七年(729年),裴光庭拜相,初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次年又升任侍中。他任相期间,提出“循资格”,以资历作为擢用官吏的标准,还建议向吐蕃传播中原典籍,后封正平县男。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裴光庭病逝,时年五十八岁。追赠太师,谥号忠献。

孙:裴稹,唐玄宗时起居郎。

曾孙:裴均,唐宪宗时宰相。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