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乔治·布林顿·麦克莱伦
外文名称:George Brinton Mcclella
别名:小拿破仑
国籍:美利坚联邦
民族:美利坚民族
出生地:美国,费城
出生日期:1826年12月3日
逝世日期:1885年10月29日
职业:军人,政治家
毕业院校:西点军校
信仰:民主党
主要成就:南北战争中组建波托马克军团
代表作品:《回忆录》
参加战争:美墨战争,南北战争
指挥:波托马克军团
美国军事家乔治·布林顿·麦克莱伦的生平简介,他为何被誉为"小拿破仑"?
乔治·布林顿·麦克莱伦(George Brinton Mcclellan)美国军事家,在南北战争第一年整编军队,成绩卓著,誉为"小拿破仑"。但由于屡屡不能取得对南部邦联军的优势而被众口交贬,解除军职。后来,麦克莱伦重新赢得了公正评价。1864年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参与总统竞选,1877年当选新泽西州州长。1885年10月29日在新泽西奥兰治去世,终年59岁。
1826年12月3日出生在美国费城的富裕家庭,1842年至1846年就读于美国西点军校。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1846年参加了美国对墨西哥侵略战争,期间战功卓著。1849-1851年在西点军校教授军事工程学,后受命指导铁路和军事设施的勘察工作。1855-1856年赴欧洲参观克里米亚战争战争,对联军的后勤灾难有深刻印象,1657年任伊利诺斯中央铁路工程主任,1860年任密西西比河俄亥俄铁路总经理。
他是民主党人,竭力维护州权,却又是坚定的联邦主义者,1861年4月南北战争爆发后,他率领正规军统辖俄亥俄军区,守卫西弗吉尼亚,7月13日在该区击败南部邦联军,获得小拿破仑的称号。同年联邦军在第一次布尔溪战役战败后,他受命保卫首都,并击败敌人在弗吉尼亚北部和东部的军队,11月接替温菲尔德·斯科特,成为北方联邦军总司令,晋升少将。
麦克莱伦有非凡的组织才能,又通晓后勤,他使全军摆脱了失败的阴影,整顿成为一支士气高昂,指挥灵活,后勤完备的战斗部队,这就是战时联邦最富盛名的波托马克军团。但是,他以未做好准备为由,拒绝在秋季对对作出攻势,
林肯总统深为不满,于1862年1月27日发布了著名的一号作战命令,宣布全军挺近,麦克莱伦未能说服总统延期两个月进攻和取到约克河和詹姆斯河之间的半岛进攻里士满,在半岛战役(Peninsula Campaign)中他虽然连连获胜,但是过分谨慎,不愿追击退敌,到兵临里士满城下时,仍然过高估计对方兵力,踌躇不决,当罗伯特·李将军在七日战役中指挥南部邦联军全线出击时,他即率兵退却。
在第二次布尔溪战役失利后,他负责保卫首都,在9月17日血腥的安提塔姆会战他阻止了李将军向马里兰方向的挺进,但是他又一次未能采取果敢行动,致使罗伯特·李从容不迫地撤退了而逃过一劫(当时只要北军追击,南方军必被全歼)。
因此,他的领导能力受到了林肯的质疑,最终把他架空直到完全撤掉。林肯曾援引过一句话"如果麦克莱伦将军不想好好用自己的军队,我宁愿把它们都借出去一会儿"("If General McClellan does not want to use the army, I would like to borrow it for a time.")尽管如此,他还是整个军团里最受欢迎的指挥官,士兵们认为他很关心他们,很会给他们打气。
1864年他辞去军职成为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与林肯展开大选争夺,他有着一种反战的立场,承诺无论如何也会结束掉战争,即使让南方独立。这一点被众人驳斥,认为是与他在指挥战争中所起到的作用相违背的,最终林肯获得了连任。他后去欧洲,1868年回国,任纽约船坞部总工程师(1870-1872),1872年任大西洋和大西部铁路公司总经理,1877年,他当选了新泽西州州长。退休后,他成为了一名作家,一直在为自己战争时期的举动辩护。 1885年于家中死去。
评价
战争初期,麦克莱伦在联邦军的军队筹建和训练上起到核心作用。但是,尽管麦克莱伦对战争做了充分的计划和准备,但正是由于这种一丝不苟拖拖拉拉的风格导致了他不能应付风云突变的战场局势和好战的南军,他总是过分高估南军的实力,而且很讨厌率领规模庞大的军团作战,所以他的主力部队总是没法在关键时刻出现在重要的战略阵地上。
尽管大多数的史学家认为麦克莱伦完全不是一个当实战指挥官的料,但仍有一些支持的声音在为他辩护,认为他还是很才能的,只是由于与华盛顿方面关系不好而导致成为北方军事不利的代罪羔羊。战后,当被问及对他作为一位将军时的看法时,尤利西斯·S·格兰特将军如是说:"麦克莱伦是战争中让我感到最好奇的一个人之一。"
美国内战历史上一天中伤亡最大的战役——安提塔姆会战
1860年,反对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引起了南方诸州的强烈不满。于是,南方7个州退出联邦,于1861年2月宣布独立,定都里士满,美国内战爆发。
战争开始后不久弗吉尼亚州加入了南方同盟,波托马克河成了南北双方对峙的边界。由于联邦的首都华盛顿与邦联的首都里士满相距不远,因此,东部战场成为决胜战场,双方都试图拿下对方的首都。
1862年2月22日,林肯下令50万大军发起总攻击。北军在西线节节胜利,但在东线,北军连遭败绩。北军司令麦克莱伦在林肯催促下,仓促发动“半岛战役”,企图攻占里士满。罗伯特·李急率军迎击。在6月25日至7月1日的“七日会战”中,李将军把北军逐出了里士满附近的半岛。8月底,双方进行第二次马那萨斯会战。此役,北军波托马克军团司令乔治·布林顿·麦克莱伦出于对弗吉尼亚军团司令约翰·波普的怨恨,对孤军深入而遭到南军包围的弗吉尼亚军团见死不救,导致北军惨败。罗伯特·李获得巨大胜利,其声望达到顶峰,被誉为里士满的救星。在这种大好形势下,罗伯特·李决定乘胜追击,南军实施了美国内战期间的首次进入北方作战,目标直指华盛顿。并以此来促使英国和法国承认、甚至可能是支援南部同盟政府。
9月7日,他在斯图尔特骑兵部队的掩护下,将兵力集结在马里兰州的腓特烈。他决定向北进入半岛,并处于凯托克廷山的屏护之下。9月9日,他下达命令,朗斯特里特向黑格斯顿挺进,同时,杰克逊退过波托马克河攻取哈珀斯费里,并确保穿过谢南多厄河谷的新的交通线。
1862年9月7日,在李将军侵入北方的同时,林肯解散了弗吉尼亚军团,其部队并入已退回华盛顿的波托马克兵团。波普被派去指挥西北战区的行政勤务部队。麦克莱伦带领97000从华盛顿出发,去追踪李将军的行迹。9月12日, 麦克莱伦的先头警戒部队到达腓特烈,获得了一份李将军9月6日命令的副本,该命令有详细的同盟军兵力部署和机动情况,被交到了麦克莱伦手上。麦克莱伦发现李将军的部队分布在40公里以上的范围之内,而且被一条不能涉水而过的河流分隔,决心对其实行打击,然而麦克莱伦集结部队从腓特烈出发到翻越南山的隘口,16公里的路却花了两天时间。9月14日,当获悉其命令已被联邦军得到,李将军急忙在夏普斯堡实施集结。在特纳、福克斯和克莱姆顿隘口实施了一系列小规模但激烈的交战,迟滞了麦克莱伦艰难的进军。
1862年9月14—15日,在实施了一场不太顽强的防御之后,联邦军要塞兵退入城防工事。同盟军控制了环绕该城的高地,使联邦军陷入极为不利的境地。要塞指挥官D.S.迈尔斯上校拒绝突围,虽然突围被证明是可能的,因为在9月14日夜间,B.F.戴维斯上校率领1500名骑兵突围成功。9月15日,迈尔斯开始就投降和同盟军谈判。他在前去谈判时严重负伤。杰克逊留下A.P.希尔一个师来看管15000名俘虏和缴获的物资,自己则率军急忙赶往夏普斯堡。麦克莱伦本来在15日即可指挥5万多人的大军向仅有2万人的李将军发起攻击,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一直到16日都没有发起进攻。使同盟军得以有喘息之机,将兵力增至45000多人,并且背倚波托马克河,沿着安提塔姆溪构筑了组织完善的防御阵地。
9月17日, 9万名联邦军队将4.5万名南军包围在波托马克河与安提塔姆河之间名为夏普斯堡的狭小阵地中。美国内战中作战规模与激烈程度仅次于葛底斯堡战役的安特提姆会战开始了。
麦克莱伦计划以3个军卷击同盟军的左翼,同时以另一部队跨过溪水牵制同盟军右翼,以2个多军的兵力留作预备队。 1862年9月17日清晨, 战争由北向南逐次展开。联邦军的首批进攻部队——第1军、第7军分别于6点和7.30分对南军的左翼发动进攻,紧接着第2军于9点突入南军中央阵地,绰号“战斗的乔”的约瑟夫·胡克以雷霆万钧之势首先发起进攻,首传捷报。不久以后,曼斯菲尔德军的北方生力军发起攻击,迫使已濒临崩溃的南军战线退入并穿过“森林”。但是,在南军以坚强防守闻名、被誉为“石墙将军”的杰克逊指挥其第二军部队顶住了北方军队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北方军队付出了巨大伤亡,曼斯菲尔德阵亡,胡克负伤。正午以前,打击杰克逊的联邦军3个军的“重锤”慢慢变成分离的、互不协调的攻击。战斗异常惨烈,下凹的道路变成了一条“血路”。到了中午,同盟军所有的预备队都已投入使用,而此时联邦军也停止了攻击。1.3万名士兵非死即伤。在此之前,北军左翼的安布罗斯·埃弗雷特·伯恩赛德直到17日下午3点才完成渡河,开始进攻南军右翼詹姆斯·朗斯特的第一军,这支部队前后实施了三次攻击,夺取了一座可徒步涉过的溪水上的桥梁。他花费了两个小时重新组织其部队,并向夏普斯堡攻击前进,最终攻至同盟军防御的山脊,看来南军要一败涂地了。杰克逊军的最后一个师, 安布罗斯·鲍威尔·希尔师从哈普斯渡口出发, 强行军到达战场,攻人伯恩赛德的左翼,将联邦军赶过了溪水,阻遏了北军当天的最后推进。
当南军已是全力以赴不可能再有其他部队投入时,麦克莱伦手中却始终握着2万人的预备队不肯投入战场。夜晚来临时,两军战成了平局,罗伯特·李本想趁夜反攻,但其下属认为南军伤亡太大,极力劝说罗伯特·李撤军。李将军接受了部下的意见于第二天晚上撤过了波托马克河。麦克莱伦看到南军撤退后得意万分,其傲慢的性格再次显现出来。他没有执行林肯追歼罗伯特·李的命令,放过了南军,将本来是一盘占尽优势的赢棋下成了和局。如果麦克莱伦把波特的生力军和其他可利用的军队都投入对战斗,必然会把南军打得溃不成军。对此,南军的朗斯特将军在战后也表示,“我们被打得一败涂地。只要对方在天黑之前再投入生力军就能俘获我军和全部物资。但麦克莱伦不懂得这点 。”
这场战役中,2100名北军和2700名南军士兵阵亡,另外有1.85万人负伤,其中3000人受了致命伤。这是内战中伤亡最多的一天。安提塔姆战役一天中阵亡,受伤的人数,相当于1812年战争,美墨战争和美西战争伤亡总数的两倍以上。这样勇猛和牺牲,对邦联军来说,却是一次战略失利。李前往北部的希望破灭了,他的北弗吉尼亚军团几乎全部丧失了战斗力。
这是联邦军队则在“七天会战”败绩之后取得了第一次重大胜利。林肯趁Antietam战役的胜利一鼓作气正式宣布了他的《解放宣言》。而"内战虽还需再经历两年苦战,才能平息叛乱,但林肯发表的《解放宣言》扭转了潮流,使之朝着有利于联邦的方向发展"《解放宣言》使联邦一夜之间变成了正义之军,解放宣言的发表使得形势决定性地走向北方的胜利,并保全了合众国。
美国南北战争简介: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内战
南北战争 (American Civil War)即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内战,参战双方为北方美利坚合众国和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战争最终以联邦胜利告终。战争之初本为一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后来演变为一场为了黑奴自由的新生而战的革命战争。
南北战争是工业革命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在此期间确立了战术、战略思想、战地医疗等现代战争的标准。参战的350万人中绝大多数为志愿兵。战争造成75万士兵死亡,40万士兵伤残,相关协会估计阵亡人数可能更多,不明数量的平民也遭到波及。
南北战争给当时的欧罗巴观察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卡尔·马克思说,南北战争代表了军事史上绝无仅有的大战争。南北战争具有极伟大的、世界历史性的、进步的和革命的意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