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瓦尼·梅塞意大利陆军元帅

中文名称:乔瓦尼·梅塞

外文名称:Giovanni Messe

国籍:意大利

出生地:普利亚

出生日期:1883年12月10日

逝世日期:1968年12月19日

职业:将军、政治家和陆军元帅

主要成就:征服利比亚

代表作品:《在非洲的战争如何结束?突尼斯的意大利第一军》

意大利陆军元帅:乔瓦尼·梅塞的生平事迹简介

乔瓦尼·梅塞(意大利语:Giovanni Messe,1883年12月10日-1968年12月19日)是一位意大利将领、政治家和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过北非德意联军和苏德战争中意大利征俄军的指挥官,是少数善用装甲部队的意大利将领。

乔瓦尼·梅塞出生于意大利普利亚,并在1901年开始从军。他参与了意大利征服利比亚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这场冲突中,他为组建和训练精锐步兵部队--勇敢者(Arditi)付出了重要贡献,并以少校的身份指挥第9伞兵突集团在万特佳(Monte Grappa)地区战斗。1923年至1927年间,梅塞成为了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的仕从军官,到了1935年,梅塞被任命负责指挥一个特种步兵营和晋升为陆军上校。

意属东非 1935年9月,梅塞在维农娜(Verona)以准将的身份,被委任指挥一支摩托化旅。而之后因为在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表现优秀,梅塞又被晋升至少将和指挥一个意大利装甲师部队。

1939年4月,在意大利入侵阿尔巴尼亚之后,梅塞被任命为乌瓦尔多索杜(Ubaldo Soddu)将军的副手,与他一起管理阿尔巴尼亚,作为副总督。

巴尔干战役 在1940年末爆发的希意战争中,梅塞指挥一支军进攻希腊,并取得了部份对希腊将军亚历山德罗·帕帕戈斯(Alexander Papagos)的胜利。然而随着冬季的到来,意大利军队被迫转入防御,而希腊军队开始展开反击,并攻进部分在意大利控制下的阿尔巴尼亚领地内,直到1941年4月,为了帮助意军和巩固入侵苏联的南翼安全,德军南下进攻希腊,将希军彻底击败。

意大利征俄军 1942年,梅塞被委任为意大利征俄军(Corpo di Spedizione Italiano in Russia,简称"CSIR")的总指挥官。意大利征俄军是一支由步兵和骑兵组成的机动部队,参与了德国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在该行动前期,约有6万名意大利士兵在俄罗斯南部作战。梅塞从不认为以意大利的军力和补给能力足以应付恶劣环境的东部战线,但在此期间由于战斗表现佳,梅塞获得了德国的骑士铁十字勋章。到了1942年7月,伊塔洛·加里波底(Italo Gariboldi)取代了梅塞的任务,率领军力已大幅增加的意大利征俄军-意大利征俄军团(Armata Italiana in Russia,简称"ARMIR")。同年9月1日,梅塞离开了俄罗斯。

在苏联作战的意大利军士兵已增加至20万多人,虽然意大利军在苏联战场上作战勇猛,但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联开始对轴心国反攻;尤其是在土星行动中被自两翼苏军进攻包围的意大利军,受到极大的伤亡,被包围的30000人中只有4000人突破包围网,而苏军枪杀了所有意大利战俘。

突尼斯战役 1943年2月末,梅塞被指派为德意装甲军(Deutsch-Italienische Panzerarmee)的新指挥官,替代原本的埃尔温·隆美尔。德意装甲军后来被改称为意大利第一军(此时由意大利军和德军比例是三比一),而隆美尔则被派往指挥非洲集团军(Heeresgruppe Afrika)。梅塞在马雷斯防线(Mareth Line)中打了一场防御战,阻挡了英美盟军的攻势,但他的拖延防御战术仍无法抵挡盟军庞大军力且不间断的攻击,梅塞无法使轴心国改变失去北非控制权的结局。

1943年5月12日,梅塞被授予意大利陆军元帅的军衔。而到了5月13日,在德国第5坦克军的崩溃、突尼斯市的失去和在安菲达维尔防线(Enfidaville)中被围困的意大利第1军团,梅塞的军队已无力继续作战,最后向盟军投降。

由于部份意大利人属于保皇派,许多像梅塞一样的意大利军官很快就发现到自己可以重披战袍,当意大利在1943年9月停战后,梅塞担任了意大利联合交战军 (Italian Co-Belligerent Army)的总参谋长 ,此军由意大利战俘和盟军的装备所组成,效忠于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他持续在该单位中服务直到战争结束,在1945年退役,结束44年的军事生涯。

梅塞的晚年生活过得并不平静,他写了一本回忆录,描述他的经历,名为《在非洲的战争如何结束?突尼斯的意大利第一军》(Come finì la guerra in Africa. La "Prima Armata" italiana in Tunisia)。在他的平民生活中,由于以前的军事背景,使他被推选为参议院的议员,并在1953年至1955年中担任意大利参议员工作。

他也担任意大利退伍军人协会的会长直到去世,他的一生传记被路易吉·阿尔真蒂耶(Luigi Argentieri)所写下,出版于1997年,名为《梅塞-另一段历史的对象》(Messe--soggetto di un'altra storia)。

梅塞死于1968年12月19日,享年85岁 。

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什么时候发生的?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意大利以1934年12月一次意属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的边界冲突为借口,拒绝埃方的所有和解请求,于1935年10月3日发动入侵埃塞俄比亚的军事行动。由于意大利相对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并且违反于1925年签署的日内瓦协议使用芥子毒气,埃塞俄比亚军队迅速溃败,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于1936年5月5日被意大利军队占领,国王海尔·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国,5月7日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宣布吞并阿比西尼亚帝国使之成为意大利帝国的一部分。

战争背景

1922年,墨索里尼上台后,希望扩张领土,妄图独霸地中海,重新瓜分东非和北非的英、法殖民地。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严重冲击了意大利,墨索里尼断定殖民地扩张是减轻国内经济压力所必需的办法,进而走向了扩张的道路。首先,他希望先吞并阿比西尼亚,但想达到目的,必先得到英、法默许。英、法最终对意大利的行为采取绥靖政策,使意大利得以成功侵占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地处非洲东北部,是个古老的农奴制的国家,早就是西欧列强掠夺的对象。只是由于地处英、法、意3国在非洲进行殖民掠夺尖锐矛盾的包围点,3国都不愿它成为某一国的单独殖民地,因此直至30年代还保持名义上的独立。

1930年1月,代表保守势力的女皇扎娣图病死,由"青年埃塞俄比亚派"领袖塔法里·马康南即位,称海尔·塞拉西一世。这一派代表处于萌芽状态的商业资产阶级利益,要求巩固国家独立和统一。

法国当时急于拉拢意大利对抗德国,对侵略计划采取纵容的态度,1935年1月7日,墨索里尼与法国外长皮埃尔·赖伐尔(Pierre Laval)签署了《意法条约》。而英国则担心意大利此举可能动摇其在东非、埃及和苏丹的统治,所以起初持反对态度。但最后,英国认为和意大利开战的风险太大,并认为犠牲阿比西尼亚可以令墨索里尼不和德国结盟,最终给意大利暗示,不会干预侵略行动。

墨索里尼认为时机已成熟,便于1935年10月3日,发动了侵略战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