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

本 名:姜小白

别 称:齐桓公、公子小白

所处时代:春秋时期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时间:不详

去世时间:前643年10月7日

主要成就:尊王攘夷,成为中原霸主;选贤任能,改革齐政,使齐国国富民强

谥 号:桓公

在位时间:前685—前643年

齐桓公简介 春秋五霸之首诸侯盟主齐恒公生平

  齐恒公简介:齐恒公,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首,在位与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3年,姜姓,吕氏,名小白。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禄甫的三儿子,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在位时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尊王攘夷,成为了中原霸主并且选贤任能和改革齐政,使国富民强,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接下来介绍一下齐恒公的生平。

  人物生平事迹

  齐襄公时,国政混乱。管仲、召忽保护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鲍叔牙保护小白逃到莒国。襄公十二年(前686),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雍林人杀无知,并讨论重立君主。高、国两家事先先暗地通知了小白回国。鲁国听说以后也发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派管仲带兵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这时小白已兼程赶回齐国,高傒立他为国君。是为桓公。

  桓公被射中带钩,装死迷惑管仲。躲在帐篷车里日夜兼程赶回齐国,又有齐国贵族国、高两氏支持,成为国君,即位以后发兵攻击鲁国,在乾时(今桓台)大战,鲁军败走。鲍叔牙给鲁侯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公子纠是齐君的兄弟,不忍杀他,请鲁国自己杀他。公子纠的老师召忽、管仲是仇人,请鲁国把他们送来,剁成肉泥。如不从命,将要出兵讨伐鲁国。”鲁人害怕,杀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杀管仲,鲍叔牙劝说:“臣幸运地跟从了君上,君上现在成为了国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齐国,那么有叔牙和高傒就够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听从他的建议,假装要杀仇人,把管仲接到齐国。桓公和管仲谈论霸王之术,大喜过望,以其为大夫,委以政事。

  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君臣同心,励精图治,对内整顿朝政、例行改革,对外尊王攘夷,存亡续绝。这一时期,起用了一批各有所长、尽忠职守的出色人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桓管五杰”。桓公十四年(前672),陈历公子完,即田完,逃到齐国,桓公想任命他为卿,他不接受,桓公就任命他为工正。

齐桓公的死因 齐桓公死后由哪个儿子继位的?

  齐桓公夫人无子,如夫人诸子各如犬牙,长子长卫姬所生公子无亏,其他又有公子商人,公子元,公子昭、公子潘、公子雍等等。而葵丘会上,齐桓公见周室诸子争位,周乃大乱,于是谋立齐嗣,谋于管仲:群公子论长则为无亏,而论贤则为公子昭。管仲知道公子无亏与竖刁、易牙相善,而管仲素忌此二人:将来为患齐国必此二人。

  于是管仲回答:君欲继承霸业,则必立贤。于是齐桓公立公子昭为世子。齐国的祸乱由此而使。齐桓公死后,竖刁、易牙发兵攻世子昭,昭出奔宋国。竖刁、易牙立公子无亏即位。其他诸公子以公子商人为首,以为无亏无权即位,于是发兵群攻。卫公子开方独善公子潘,也率家丁助战,齐国大乱。公子雍族微无势,出奔秦国,秦用为大夫。

  这时世子昭请得宋襄公联合各路诸侯相助,伐齐无亏,国人杀无亏、竖刁,易牙出奔楚国。世子昭入临淄即位,是为齐孝公。宋国退兵。公子商人以为齐孝公势弱,纠合公子潘、公子元等再攻齐孝公。孝公再出奔宋国。宋襄公出大军伐齐,群公子兵败,公子元出奔卫国。公子商人委罪于公子元,定孝公之位。齐孝公在位10年而崩。

  国人立公子潘,是为齐昭公。公子商人知道公子元之贤,于是从卫国迎回公子元,共同辅政。齐昭公在位10年而崩,世子即位,公子商人联合公子元杀世子,商人让位于公子元,元惧祸再次出奔卫国。公子商人即位,是为齐懿公。齐懿公残暴不仁,贪而无信,国人愤之。

  在位4年被国人所杀,群臣从卫国迎回公子元即位,是为齐惠公。齐惠公在位时,外服于强晋,修好宋鲁,内明政治,齐国大治。不过惠公年老,在位5年而崩,世子即位。齐桓公诸子相继争位的过程到此终结。

齐桓公称霸: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五霸中的首霸?

  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谁?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姜姓,名小白。他在位期间(公元前685年一前643年),选贤任能,改革齐政,使国富兵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称霸讲的是齐桓公在位期间,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81年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齐桓公称霸天下的用人之道

  齐桓公用人不疑

  齐桓公为了称霸天下,广求天下贤士辅佐。卫国人宁戚听到这个消息也想投奔桓公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但他家里贫困,苦于没人举荐自己。最后他心生一计,于是就替卫国商人赶着货车来到齐国。他们赶到齐国国都时,已经是傍晚,只好露宿在城门的外面。

  这一天,齐桓公正好在郊外迎接宾客,夜里打开城门,让装载货物的车子让开。迎宾队伍中的随从很多,火把也很明亮。这时,宁戚正在车下喂牛,远远地望见了齐桓公,悲从中来,于是就敲着牛角大声地唱起歌来。

  齐桓公听到了歌声,细细品味歌词,说:“真是与众不同啊!这个唱歌的人绝对不是一个凡夫俗子!”说罢便下令把宁戚带回去。

  齐桓公回到宫中后,侍从们请示桓公如何安置宁戚。齐桓公赐给他衣服帽子,随即召见了他。宁戚见到桓公后便用如何治理国家的话劝说他,桓公非常满意。

  第二天,齐桓公再次召见了宁戚。这一次,宁戚又用如何治理天下的话劝说桓公,桓公听了以后更加高兴,准备任用他担任要职。

  大臣们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劝谏道:“宁戚是卫国人,我们对他的底细还不是很了解。大王还是先核实一下,如果他确实是个贤德之人,再任用他也不晚。”

  齐桓公笑着摇了摇头,说:“不必了。用人而疑之,这正是君主失去天下杰出人才的原因。”

  最后,齐桓公没有听从大臣的意见,对宁戚委以了重任。

  大谋略:当政者需要的是有利于他治理国家的主张,而并不是个人的背景所在。何况人本来就不是十全十美的。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不拘泥于小节,这是成功的领导者选用人才的恰当做法。

  齐桓公庭燎求贤

  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使齐国国力迅速富强,成为春秋的第一位霸主。他为了表现自己广集贤士的决心,在宫廷前燃起明亮的火炬,准备日夜接待各地前来晋见的人才。虽然他求贤若渴,但是,不知什么原因,火炬整整烧了一年,都没有人上门求见。一时间齐桓公一筹莫展。

  有一天,京城东郊来了一个乡下人要求晋见齐桓公,声称自己有九九算术口诀的才能。齐桓公听说后觉得很可笑,于是派传令官告诉他:“九九算术乃是末流小技,也配拿来见君主吗?你还是赶紧回去吧!”

  乡下人回答:“我远道而来,是专门来为国王解决难题的。我听说宫前火炬燃了一年也没有人上门,这是因为国王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各地人才都自以为比不上他,怕在国王面前献丑被人讥笑,所以就不敢登门了。我的九九算术的确是微不足道的小技术,但国王如果能以礼待我,还怕那些有真才实学的能人不来吗?泰山所以高耸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江海所以深广是因为它积聚了每一条小溪流。《诗经》中说过,古代的英明君王有事都去请教砍柴打草的农夫,只有这样才能集思广益。国王是一代明君,必定能礼贤下士。”

  桓公听罢心悦诚服,连连点头表示赞许,立即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了这个乡下人。果然不出一个月,四方闲人都纷纷前来了。

  大谋略:“泰山不让砾石故能成其大,汪海不辞小流故能成其深。”在用人问题上,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才观,以宏阔的胸襟接待天下之士,才能发现发展霸业的有用之才。

春秋首霸齐桓公饿死宫中为何无人知?齐桓公之死

  春秋首霸齐桓公为何惨死宫中无人知晓---等到桓公一病不起的时候,易牙、竖刁便趁机发动,管仲死后,齐桓公年事已高,又多内宠,身体难支,于是朝中大权便落宫廷政变,把桓公囚于宫中。桓公被饿死以后,易牙、竖刁秘不外宣,并对聚集宫门口的朝廷官员大下毒手。

  “悟”为此道之起步,“破”为此道之续步,“习”为此道之化步。

  齐桓公本是一代雄杰,在贤相管仲和鲍叔牙的辅佐下,成为春秋时期各诸侯的第一位霸主。而至晚年则意志衰退,宠妾用奸,好色起佞。他有六个儿子,均从庶出,也都有资格继承君位。齐桓公先是立昭为太子,而竖刁、易牙等人却欲谋立无诡为太子,并对管仲极为不满,利用近臣身份多次诽谤他。当管仲告诫桓公,要远离这三个人时,他很有些舍不得。才离开几天,便觉得日子很不好过,因为其他人都不及这三个人办事合乎他的心意。于是,又把这三人召回身边。

  管仲病危时,桓公曾问他群臣谁能做相国,管仲没有正面回答。桓公问易牙怎么样,管仲说这种人是靠不住的。桓公又问开方如何,管仲说这种人是不忠诚的。桓公再问竖刁怎么样,管仲说这种人并不是真的忠心,管仲对这三位近臣都作了揭露,认为他们都另有所图,不可委以重任。

  等到桓公一病不起的时候,易牙、竖刁便趁机发动,管仲死后,齐桓公年事已高,又多内宠,身体难支,于是朝中大权便落宫廷政变,把桓公囚于宫中。他们先是假传圣旨,不准桓公诸子和大臣入宫探病,后又断了桓公的饮食,只有一宫女晏娥从洞中爬入前来侍奉。桓公问她,自己饥渴交加,怎么无人送水送饭。晏娥告诉他,易牙、竖刁在外作乱,封锁宫廷已经很久了。桓公至死才领悟,但为时已晚,最后含恨而死,晏娥也撞柱而亡。

  桓公被饿死以后,易牙、竖刁秘不外宣,并对聚集宫门口的朝廷官员大下毒手。接着长公子无诡即位,其他诸公子争相占据了左宫、右宫及其他重要据点,使整个齐国成了一座人间地狱。而桓公的尸体却一直无人理睬。

  第二年,宋襄公联合其他诸侯军兵伐齐,易牙、竖刁等乱党贼子或被杀、或潜逃。齐国在经历这场动乱之后,国力已经远非桓公为霸主时可比。如果齐桓公能够听取管仲等贤臣的劝告,远离易牙等佞臣,也不会落得那样一个悲惨的下场,齐国的兴盛还可以持续更长时间。

  事件分析:

  真正的明主即使自身的才能并不是很高,但他们依然能够得到天下,治理好天下,这是因为他们善于任用那些道德和才能都很高的人来辅佐自己。身为一个君主,身边必定有一些辅佐自己的关键人物,那么该如何拿捏自己与这些人的关系,便成为一个君主成败的直接因素。齐桓公惨死宫中却无人知晓,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就是因为他没能拿捏好自己与身边亲信的关系。

  说得更透彻一点,齐桓公败就败在他没能很好地悟人。桓公因为没有悟而错用人,最后亲手把自己送入虎口。“一叶障目”就是讲齐桓公这种不能通透领悟别人的人,这些“披着羊皮的狼”用伪善的面孔让齐桓公误以为他们是真正的羊,很自然,他将必然变成这群“狼”口中的粮食。如此悲惨的下场,只因没有“悟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