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明代绘画大师

中文名:沈周

别 名: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等

国 籍:明朝

民 族:汉族

出生地:长洲(今江苏苏州市)

出生日期:公元1427年

逝世日期:公元1509年

职 业:绘画大师

信 仰:道教

主要成就:明代绘画大师 创建吴门画派

代表作品:《庐山高图》、《石田集》、《夜坐图》

沈周是谁?吴家画派创始人沈周简介

热爱湖山庭园笔墨苍润秀雅沈周(1427-1509)是吴派画家的指导者。在中国传统的评价,人们到今天仍然不能否定其作品中高度的历史价值。在当时,他是唯一真正拥有独创力的天才。而他的弟子中以文征明为最有名。一四七○年出生的文征明(当时沈周四十四岁),吸收继承了他老师卓越的艺术风格,也可算是一位天才。他恰足以代表十六世纪前半的苏州画派。其作品也成为十六世纪后半被临摹的对象;直到一五五九年他去世为止,高龄九十的他,作品中的独创性丝毫没有衰退的迹象。沈周(1427~1509),明代画家,吴门四家之首。字启南,号石田,更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学识渊博,诗文书画均负盛名。

沈周是明代吴门派创始人,以山水画著称,花鸟画亦有较深造诣,并能画人物。他家学渊源,曾祖父是王蒙至友,父亲沈恒吉、伯父沈贞吉也都善画,宗法王绂、杜琼。他除了受到家庭的薰陶外,自己也得到同乡先辈杜琼、刘珏等人的亲授。沈周早年主要学王蒙,笔法比较细密,多作盈尺小景。中年师法黄公望及宋代诸家。40岁以后,始拓为大幅,风格趋于劲健,追求骨力。晚年以吴镇为宗,笔健皴简,更加苍劲浑厚。他讲究诗书画三者的有机结合,苍润雄逸的画面,配上清新质朴的诗句和挺拔苍劲的书法,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突出了文人画的特色。沈周擅水墨山水,尤以水墨浅绛画法著称。其作品有粗、细两种面貌,以粗笔见胜。其花鸟画,宗法南宋牧溪水墨粗简一路,并吸取文人墨戏画法。所作水墨写意花鸟,形象写实,用笔简括,墨色厚润,格调质朴,在写意之中不失形似,泼辣之中兼有恬和,上承宋元传统,下启大写意花鸟画端倪。这里我们就沈周和文征明两人的艺术性作个探讨。把沈周置于吴派领导者的地位,并不意味着当时就有一称为“吴派”的集团存在。他是吴派画家的美学理念,同时也是艺术观和人生观的指导者,更是十五世纪明代艺术最先进的主导者。他所秉持的生活方式和创作原则,几乎都是在中国文化中逐步地建立起来。所谓“文人”的概念是十一世纪末十二世纪初的宋代所兴起的。苏轼(1036-1101)、李公麟(1040-1106)、米芾(1051-1107)都是著名文人,元代(1260-1368)在江南巨匠辈出,因而使“文人”的观念变得更确定。

沈周(1427一1509),字启南,号石田。明著名画家,与唐寅、文徽明、仇英合称“明四家”,是“吴门画派”的班首,在画史上影响深远。沈周一生未应科举,始终从事书画创作。他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绘画,技艺全面,功力浑朴,在师法宋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发展了文人水墨写意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成为吴门画派的领袖。

沈周墓地较大,约5亩多地,四周有小河环绕,并筑青石罗城,封土高约3米。墓前有墓坊遗迹青石柱二根。沈周后裔沈彦良于1928年重建敬山顶碑亭一座,内有明王繁书《沈隐士石田先生墓志铭》、明张宣撰《故沈良琢妻徐氏墓志铭》,1928年施兆麟撰《沈氏碑刻亭记》,1921年清末遗老吴荫培题《明处士沈石田先生墓》碑等,现均保存在墓亭内。

“天地一痴仙,写画题诗不换钱。”明画家沈周淡泊的一生

他一生饱读诗书,吟诗作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声誉极高,德高望重。一生未应科举,蔑视恶浊的政治现实,始终从事书画创作。按今天的话来说,他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了一生。他刻苦研究学习前人的画法,融会贯通,创立了自己的风格,成为明朝最具影响力的一位画家。

沈周:

(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有竹居主人等。长洲人(苏州),善于诗画,不应科举。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沈家世代隐居吴门,居苏州相城。父亲、伯父都以诗文书画闻名乡里。等到长大,没有他没看过的书了。

|文采斐然|

15岁那年,替父亲去南京开会,沈周特地写了一首“百韵诗”呈给时任户部侍郎的崔恭。崔恭看了大为惊异,怀疑这根本不是少年人所写,决定当面以《凤凰台赋》为题来试探他,沈周当场挥笔而成,而且文采斐然。其中写道:“江上秋风吹鬓丝,古台又落我游时。六朝往事青山见,四海闲人白鸟知”。崔恭读罢,称赞他说:“王子安(王勃)才也!”当即免去沈周父亲的苦差事。

沈周性情淡泊,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蔑视恶浊的政治,一生未应科举。

|执着于艺术|

长洲地方官听说了沈周的才名,便想以举荐贤良的名义让他出来做官,多次发文。沈周却不慌不忙,搬出《周易》为自己算了一卦,得到的卦辞是“嘉遁贞吉”,意思是应该退隐。于是沈周拒绝了郡守的好意,决意隐居。为了避开喧嚣,沈周从城里搬到乡下,专门建了一处“竹庄”。这里成了沈周从事书画创作、与朋友切磋艺术的好地方,日子过得平静而单纯。

他的老师是画坛有名的杜琼,从沈周小时候就教他临摹古画,一步一步把他带入艺术殿堂。

沈周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书法师黄庭坚,绘画造诣尤深,沈周技艺全面,在师宋元之法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进一步发展了文人水墨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因此成为明代中期文人画“吴门画派”的开创者。

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沈周的代表作品多藏于两岸三地各大博物馆。

因为中国画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历来中国画家,直接对景写生的作品非常稀罕。沈周很神奇的有自知之明,他40岁以前,从来不画大幅作品,而在小册子上殚精竭虑,《东庄图册》就是为朋友的庄园画的写生,连人家祖先堂供的祖宗肖像也傻乎乎地描摹进画面,很是可爱。

沈周40岁以后开始画大幅绘画作品,中年画法严谨,用笔沉着,晚年笔墨豪放,气势雄强。

|学生唐寅、文徵明|

随着沈周在画坛名声的增大,前来拜师学艺的人越来越多,在这些人里,以位列“吴中四才子”的唐伯虎、文徵明最为出众。唐伯虎也是长洲人,比沈周小好几十岁。因为从小就表现出绘画诗文的天赋,唐父看孺子可教,便把他送到了沈周门下。小唐伯虎学东西非常快,仅仅两年,技艺就突飞猛进。

有一次,当地一位名士找沈周求画,沈周恰好有事,便让唐伯虎代劳。唐伯虎很兴奋,把自己关在书房中一整天,精心绘制了一幅大气磅礴的山水画。傍晚时分,当他把画作交到沈周手上时,沈周着实把他夸奖了一番。

由于沈周的称赞,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时,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沈周的另一位弟子文徴明也非常厉害,诗、书、文、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然而说起自己的老师,他满眼都是敬佩,说:“我家沈先生不是凡人,是神仙中人。100个文徵明加起来,也抵不过他一个。”

沈周对待艺术很执着,对待弟子很委婉,对待利益则很淡泊。

|天地一痴仙|

他的名声很大,又平和近人,极受众望,每天上门求画的人自然络绎不绝。不管是高官富商重金求之,还是贩夫走卒相讨,他一概答应,从不拒绝。当地有一户陈姓人家,发誓要化缘募集善款,来修缮家族祠堂,找上门来请沈周帮忙。沈周念他们是懂得仁孝的人,特地画了一幅画,上面的题款写道:“一砖一木但随缘,或米或钱惟任意”。那家人拿着这幅画去化缘,果然募集到不少钱。

有人作他的赝品,求为题款,他也欣然应允。有个贫寒的读书人,母亲得了重病无钱医治,听说沈周的画很值钱,便仿了去卖,可别人对此很是怀疑。他万般无奈,硬着头皮找到沈周,求他在自己仿制的赝品上落个款,以卖出个好价钱。沈周不但答应了,还笑着提起笔来,把画修饰了一番,让它更加生动。

还有一件事很有意思。有一位太守求画,沈周为他画了一幅《五马行春图》。因为古时太守出行,以五马驾车,所以“五马”又为太守的代称。可是这位太守并不知道其中的典故,只见图中除了他只有驾车的五马,有点不高兴了:“我岂无一人相随耶?”是啊,我那前呼后拥的部下呢?沈周知道后另外画了六个随从者送给他,不和太守一般见识的沈周还很幽默,和太守开玩笑说:“无奈绢短,只画仪仗前导三对。”那太守也实在,大喜过望地说:“今亦足矣!”

有人不理解沈周的所作所为,专门去给他提个醒,可沈周却笑言:“天地一痴仙,写画题诗不换钱。”

|默临《富春山居图》|

沈周曾收藏了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这幅画的价值无可估量,沈周视若珍宝,每当有艺术圈的贵客登门,他便会拿出来一起欣赏。有一次,他把这幅画拿去请一位书法大家题跋,不想,第二天,那位大家亲自登门,万分惭愧地告诉他,《富春山居图》丢了。沈周痛惜不已,家人提议告官,一定要把画追回,他摆摆手说:“算了,他乃一代大师,怎么会做这样的事呢?”

事后得知,是这位大家的儿子把画藏了起来,然后找机会卖了。凑巧的是,沈周在市场上见到了自己的这幅画,可卖家出价很高,他无力购回。回到家,叹息良久,他拿起画笔,凭着惊人的记忆力,把3丈长卷从头至尾默临了一遍,这就是著名的《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沈周曾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题跋中说:“以画名家者,亦须看人品何如耳。人品高则画亦高,古人论书亦然”。这也是对他一生的最好总结。沈周能在历史上赢得无比崇高的地位,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艺术成就,更因为他的为人。

正德四年(1509年),沈周83岁,他的老朋友大学士王鏊退职归里,他还写诗称赞王鏊说:“勇退归来说宰公,此机超出万人中。”两天后沈周离开了人世,对他来说,官场是一方臭泥潭,那是一脚也不能踏进去的。

高门大户出身,默默做着富人!沈周把绘画当作一生的理想在追求

据说他家很有钱。至少追到沈周曾祖沈良一辈,都是高门大户出身。据说,沈万三就是这个家族的人(沈万三,你知道的。因为太有钱人们认为他的钱都是聚宝盆变出来的……)。

这个就是大明朝艺术圈大V沈周。

沈周生于1427年,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明四家之首,吴门画派创始人。

沈周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富N代。

这个家族一直默默地做着富人。而且,不做官。

28岁的时候,沈周和他祖父沈澄一样,拒绝了苏州知府的推荐,决意终生不入仕途,就画画、写诗、看书过一辈子。

大概三十多岁的时候,他从城里搬到乡下,一个有竹子的地方建了一个庭院,取名有竹居,在这里安静地写诗作画,或与朋友雅聚。

沈周的日常就是下面这样的:

当然,生活除了画画、写诗、看书是不够的,还要时时和朋友饮酒、赏花、聊天、看星星看月亮。顺便养只鹤。

如果沈周活在当代,可能就会有某个公众号找他去采访了,然后写一篇10万加,标题大概会是这样的:《90后富N代,拒绝浮华,隐居乡间,把日子过成诗和画》……当然,人家10万加可能不这么拟,毕竟我从来没有写出过10万加。

沈周一口气活到了83岁。他埋头画了五十多年。

你可以从沈周身上,印证这样一句话:

有人天赋比你强,起点比你高,出身比你好,靠山比你硬,然而最可怕的是,他还比你努力努力得多。

沈周的出身我们就不说了,刚才大概提过了。

他的天赋比你强几多呢?

沈周7岁的时候,父亲沈恒给他找了个老师——经学家陈宽,教他古文。15岁的时候他能写百韵长诗,户部主事崔恭当场命题《凤凰台歌》,沈周拿起笔来一挥而就,被时人认为是唐代才子王勃的转世再生。

沈周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画已经不可知了。反正在他13岁的时候,他就画了《南村十景图》。他的曾祖父和王蒙是好友,又是藏家。父亲沈恒是杜琼的学生。想来沈周学画,当是顺理成章的事。而且家藏有王蒙、倪云林等人的墨迹,李公麟的《女孝经图》,王蒙的《太白山图》,黄公望的《天池石壁图》、《富春山居图》等名迹都有。

……沈周的起点太高太高了。

大学者陈宽是他的诗文老师(陈宽祖父陈汝言是元末明初的画家和诗人,也是王蒙至交)。

祖父沈澄、父亲沈恒和伯父沈贞都是藏家、书画家、诗人。

画家兼诗人的杜琼、刘钰、赵同鲁是他的书画老师。

文徵明、唐寅、谢时臣是他的学生。

他的朋友里有程敏政、吴宽、徐有贞、王恕、王鏊、李东阳、崔恭、李应祯(这些人都是谁,请百度……)。

一个天赋很强,起点很高,出身很好,靠山很硬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沈周七十多岁的时候,苏州府新来的太守召集画工给他的房子画画,在没弄明白状况的情况下,沈周也被召去充画役了,天天去太守家认认真真地画画。

后来,这位太守去京城述职,一路述职上去,一路被吴宽、李东阳等人问道:沈先生身体怎么样?沈先生有没有书信交你带来给我呀?太守彻底蒙掉,回来立刻调查这沈先生是谁。

沈周传记里写得有点搞,讲这位太守火速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要吃饭,沈周给他饭吃,太守就欢天喜地地离开了……

天赋很强、起点很高、出身很好、靠山很硬的人身上不自觉会有的傲气、霸气和盛气,沈周身上都没有。

他只是一个,很努力很努力很努力画画的人。

沈周四十岁以前,受杜琼、刘珏和父辈影响较深,如《仿黄鹤山樵笔意为碧天上人作山水图轴》。

是年沈周三十五岁,为传世有确切纪年的最早作品。画法从杜琼直追王蒙,山峦重叠繁复,皴染稠密,用了很多柔婉的披麻皴、解索皴等,堪称精谨缜密。

仿黄鹤山樵笔意为碧天上人作山水图轴

山体的披麻皴、解索皴风格很明显

四十一岁的时候,沈周画出了拟王蒙笔法的《庐山高》图。

《庐山高》是沈周给老师陈宽的祝寿图。

而且由于陈家和沈家的世交关系,《庐山高》里面包含的信息量是很大的。

陈宽的父亲叫陈继,沈恒和沈贞都是陈继的学生,沈周的曾祖沈良和陈宽的祖父陈汝言与王蒙的关系都非常好,那么到沈周这一代,王蒙、陈家、沈家的世交关系已达三四代,沈周用这种拟王蒙笔法的画法,很得体地表达了陈宽和王蒙的关系、以及晚辈向前辈致敬的心意。

在这张画上,沈周题写了一首长诗:

庐山高,高乎哉!郁然二百五十里之盘距。

岌乎二千三百丈之,谓即敷浅原。

培何敢争其雄?西来天堑濯其足,云霞旦夕吞吐乎其胸。

回崖沓嶂鬼手擘,涧道千丈开鸿。

瀑流淙淙泻不极,雷霆殷地闻者耳欲聋。

时有落叶于其间,直下彭蠡流霜虹。

金膏水碧不可觅,石林幽黑号绿熊。

其阳诸峰五老人,或疑纬星之精隳自空。

陈夫子,今仲弓,世家庐之下,有元劂祖迁江东。

尚知庐灵有默契,不远千里钏于公。

公亦西望怀故都,便欲往依五老巢云松。

昔闻紫阳祀六老,不妨添公相与成七翁。

我常游公门,仰公弥高庐。

不崇丘园肥遁七十淫,著作白发如秋蓬。

文能合坟诗合雅。

自得乐地于其中。

荣名利禄云过眼,上不作书自荐,下不公相通。

公乎!浩荡在物表,黄鹄高举凌天风。

诗写得也很好。

所以吴宽后来说:论诗书画全能,石翁当独步今日。

明代的文人画正是由于沈周这样神仙级人物的存在而进入了全盛期。


庐山高

画面最下端这个小人就是沈周的古文老师陈宽。时年70岁。

《庐山高》不是一张简单的祝寿图,它标志着沈周画风从细沈到粗沈的转折点。所以它在各种关乎沈周的说明里被不嫌罗索地提起。

这张画上,沈周非常高超地运用了王蒙的技法。其中的解索皴、牛毛皴和披麻皴用得出神入化,描绘出山石的扭动的力量感。

只是从此以后,我们很难再看到沈周这样精工、细致、严谨的画风,他一路愈走愈豪放,向着粗头乱服、粗枝大叶一路奔去。

在粗化以前,沈周中年还画过一张《盆菊幽赏图》,风格也是细沈,我很喜欢,临摹过一遍。

盆菊幽赏图卷

注意看,在《盆菊幽赏图卷》里,里面的人长得是这样的,虽然是比较粗犷,但是还有鼻子有眼。

但是,后来沈周画的人是这样的(已经是无面君了):

但是,没完呢,在《魏园雅集图卷》里,还有这样潦潦草草随便长了个脸就出门了的:

《魏园雅集图》是沈周43岁画的。离《庐山高》正好两年。

1469年,沈周、祝颢、刘珏、周鼎、陈述、沈侗轩六人在魏昌家中魏园会饮、赋诗。当时祝颢65岁,刚刚辞官回乡,正过着会客喝酒看书的生活。

聚会以后沈周拟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笔法画了《魏园雅集图》。祝颢题诗其上:

城市多喧隘,幽人自结庐。行藏循四勿,事业藉三余。留客尝新酿,呼孙倍旧书。悠悠清世里,何必上公车。

(“呼孙倍旧书”中的孙子,就是10岁的祝枝山)。

魏园雅集图卷

魏园雅集图已经明显地比《庐山高》和《盆菊幽赏图》粗多了。请看这些刷刷刷的笔触,这些秃棱棱指向天空的枯树,这些坚硬质朴的山石:

沈周为何会从细沈变成粗沈?

文徵明曾阐述沈周的绘画风格递变说:

自其少时作画已脱去家习,上师古人,有所模临,辄乱真迹。然所为率盈尺小景。至四十始拓为大幅,粗枝大叶,草草而成。虽天真烂发,而矩度点染,不若向时精工矣。

(有意思的是,作为沈周的学生,文徵明晚年的画风愈来愈精细,年八十尤能作蝇头小楷,和其师正正相反)。

文征明说,沈周少时作画,已经技法很成熟了,有所模临,辄乱真迹。

但显然沈周是不满足止步于此的。

他要创造自己的风格。

沈周40岁以后拓为大幅,不仅是指尺幅的扩大,同时包含着笔墨从较工整细密向雄浑简劲的演变,也即是从“细沈”向“粗沈”转变。这一转变期大致延续了二十年。

在此期间,他继续学习董巨和元四家,同时也吸收马远、夏圭流派的刚健粗简画法,丰富自己的表现技能。


东庄图册

1473年,沈周46岁,为好友吴宽画了一套《东庄图册》。

东庄是吴宽父亲孟融在阊门内的别墅。

吴宽(号匏庵)在没有当官之前,很不得志,科举考得不好,儿女又相继离世。沈周多次写诗安慰鼓励他。后来这位匏庵先生柳暗花明,在成化八年(1472)的会试、廷试中均获第一,成为明朝苏州的第二位状元,进了翰林院,做到吏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组织部副部长。

沈周和吴宽一辈子都是好基友。吴宽经常去沈周在相门的有竹居,沈周也经常和吴宽在东庄交游唱和、赏花品茗、晴耕雨读。这套图册沈周画得特别舒缓,基本都以写实的手法直现江南田园风光,也不炫技法,但我们看起来都觉得很有趣。

东庄图册原有二十四幅,现存二十一幅。我们就选几张,来猜猜其中有趣的小人,哪个是沈周,哪个又是吴宽?

58岁时,沈周自号“白石翁”,直至83岁去世,是他的艺术晚年期。

晚年他倾心于黄公望和吴镇,更把黄公望的松秀、吴镇的粗豪、王蒙的缜密,马远、夏圭的刚健,米氏云山的浑凝等技法,统统冶为一炉,形成一种粗犷苍茫又浑厚清润的风格。

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基本固定下来的沈周的风格。

夜坐图

晚年的沈周患上失眠症,久不能入睡或睡后早醒。因此他画了很多的夜游图卷。

60岁的时候他画了《十四夜月图卷》。

66岁的时候他画了《夜坐图》。

67岁的时候他画了《千人石夜游图》。

83岁的时候他画了《夜游波静图》。

千人石夜游图

其中的《十四夜月图》是在弘治二年(1486)八月十四日夜,60岁的沈周同浦舒庵赏月于双娥楼而作。

十四夜月图

强而有力的手笔,惯有的粗线勾勒,显现出粗沈的典型特征——从几何模式的板样土坡开始,任何形物都被整齐地配置着,很容易发现其运笔及线条的质感。

卷后有诗:

壶中有酒且自乐,舒庵况是吾故人?酒政有律无哗宾,递歌李白问月句。青春白发同不及,且卷酒波连月吸。舒庵与我六十八,更问中秋赊四十。

诗与画的融合,人与境的浑然,沈周所以为明四家之首,数十年功夫,得来诚然不虚。

落花诗意图

1502年,沈周长子云鸿病故,两年以后,沈周为此赋《落花》诗十首,后来文征明、徐祯卿、唐寅等人都相继唱和,形成声势浩大的《落花》诗唱和集,共得60首。再两年以后,沈周画成《落花诗意图》:

画上沈周题书"山空无人,水流花谢",临水岩坡上画一老翁拄杖独立,笔头老辣、刚健,很拙,却又妙不可言。

这年沈周80岁。他的天赋之才,已到了“大巧若拙”的化境。

但天才也有遗憾。

沈周的遗憾就是拟倪云林怎么也拟不象。

他先后画过多幅仿倪作品,然而往往用笔过于劲强,倪云林那种若淡若疏、似嫩实苍的画法,是与他所要表达的幽寂虚空意境相匹配的,而沈周所追求的意境以浑厚苍郁为主,因此很难与倪云林契合不二。

沈周仿倪云林山水

王世贞评论说:“(沈周)于诸体无不擅长,独倪云林(倪瓒)笔力太过”,确实很中肯。陈宽也有“落笔太过”之评。

他自己也说:

倪迂标致令人想,步托邯郸转谬途。笔踪要是存苍润,墨法还须入有无。

倪云林容膝斋图局部

到底,他们两人的性格相差太远了。

倪云林生性奇癖,沈周则一生都保持了天真烂漫的随和性格。他是个好好先生,也是个有趣的人。

有人讨画,他大抵答应,无论贩夫,还是官家,并不问对方有钱还是没钱。以致于朋友写诗笑他:东归要了南游债,须化金仙百亿身。

有位太守求画,沈周为他画了一幅《五马行春图》。太守不知道“五马”是太守的代称,有点不高兴:“我只有五马,没有一人相随么?”沈周知道后又另外画了六个随从者送给他,还开玩笑说:“无奈绢短, 只画仪仗前导三对。”

沈周的朋友赵明玉,很为没有胡子感到烦恼。某天,沈周和朋友们打趣之余决定帮他募集胡须,便提笔给当时的美髯公周宗道写了一封信,请他捐献自己的十根胡须,这就是流传至今的书法名作《化须疏》。

化须疏局部

还有一次,有人来求画,给了沈周一幅长绢,沈周痛苦地花了一年时间画完了。后来沈周写信给好基友祝枝山吐苦水,说咱两写画半天,“缠头之赠恐是虚语,所见者星银之犒耳(酬劳也不过是零星小钱)”。

这句之后,还加了“呵呵”两字。

真是一张奇葩书法帖。

此书可称为呵呵帖

六百年来,沈周是一个口碑超好的人。

因此,在他身上,有人看见闭门不仕的高华,有人看见知交满天下的真挚,有人看见被召为画役的大度,有人看见化须帖的幽默,有人看见东庄的放怀与旷达,有人看见他对陈宽唐寅等人的提携与关怀。

然而,沈周难道不是一个痴者吗?

毕竟,不是每一个人有了一千万以后,还会选择埋头画画的。

当年20岁的文徵明被沈周折服,要拜倒在门墙之下时,沈周并不想收他,原因是不想影响文征明的仕途。沈周是深深知道这一条道路的艰难与辛苦的。唐寅就是一个例子,当仕进无望转而投身丹青,唐寅的下半辈子一直都充满着沉沦和不甘。

今人看来,读书、画画、写字,看花、饮酒、喝茶都是很美好的生活,然而,古代很少有人会把这样的乐趣真正作为一种积极的理想去追求。

即使是今天,能够作为一种理想去追求的人也很少很少。

除非是像沈周这样真正痴者。

人间痴字,最为难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