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名:单雄信
别 称:飞将
所处时代:隋唐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曹州济阴
去世时间:620年
隋唐英雄单雄信简介 单雄信是怎么死的?
在电视剧《隋唐英雄》中,单雄信与程咬金是好友,那么历史上真的有单雄信这个人吗?单雄信是谁?单雄信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确存在单雄信。单雄信是隋朝末年瓦岗起义军的首领。
单雄信资料简介:
中文名:单雄信
朝代:隋唐时期
出生地:曹州
出生日期:公元579年
逝世日期:公元621年
职业:瓦岗军大将军
隋朝末年的悲剧英雄单雄信
在隋末,单雄信身为天下绿林盟主。要说他的武功自然在很多人之下,但他的人格力量足以折服群雄。正如戏里说的:有人知道是响马,无人知道富豪家——过得也算威风如意。但“总瓢把子”心中有着一桩刻骨的仇恨:唐国公、太原留守李渊曾经误杀了他的兄长单雄忠,做为一个绿林人,一个绿林领袖,报仇不但是为了雪恨,更是为了自己的尊严!但是,绿林人物要对付一个地方大员,力量实在是不足的(《隋唐》里面故事和武功的描写多有不实,但这里的力量对比还是真实的)——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要结交更多朋友,成大事,报大仇——他的故事就是这样展开的。
单雄信与秦琼的故事
在秦琼的所有朋友中,单雄信对他是恩情最大的。而且,单始终不曾负秦,而秦最终则是彻底辜负并害了单——虽然不是亲手!
秦琼卖马是秦琼一生最潦倒的时候,这时候,单雄信出来了,资助了秦琼,并将好友魏征、徐懋功、王伯党等无私介绍给“二哥”。随后秦琼又摊上人命官司,性命危急,又是单雄信上下打点,保住了命。后来秦琼充军北平,遇上姑父罗艺,厄运才真正结束。对于这段恩情,秦琼也是深深铭记的,回家时,他不是急忙回山东看老母,而是绕道山西去谢单通(雄信),可见二人感情之深。随后弟兄们一起反山东,以及在瓦岗山起义的期间,两人的友谊基本是亲密的,但动乱的时局、变换的形势注定要让他们面临艰难的选择。
英雄好友很多时候的被迫决裂都不是因为自己本身,而是因为时势。因为当时的时势,秦琼和单雄信决裂了。瓦岗山散伙,单雄信保了王世充,并娶了他的妹妹。而秦琼、程咬金、罗成几个还在漂流。偶然相遇,单雄信展现出了无可挑剔的真诚和热情,并说服王世充真诚挽留。关键时刻,徐懋功(已经辅佐唐朝)的劝说使他们改变而主意,转投了李渊——走时用谎言欺骗了单雄信!其实,秦琼曾经是李渊全家的救命恩人,而单雄信是李渊的夙仇,矛盾早已经埋伏好了。无论是力量的对比还是与对方的关系,秦琼做这样的选择都是“聪明”的——尽管他知道日后双方将不可避免的成为敌人。从此刻起,秦琼其实就已经彻底抛弃了这个往日灾难中的恩人和朋友了。
秦琼杀死了单雄信
后来,秦琼是唐朝的元帅,自然与王世充是死敌,兄弟间殊死拼杀的结果是单雄信被擒。秦琼虽然留了泪,但他似乎不能否认昔日的恩人和好友死在自己手下。单雄信固然会因为杀李世民功亏一篑而遗憾,而秦琼会不会因为自己的良心而自责呢?
无论对瓦岗山的李密还是对洛阳的王世充,单雄信都表现出动乱纷争年代的“英雄”少有的执着与忠诚,也许这是他的天性,也许是绿林人的痕迹在他身上太浓重了。他的悲剧在那个时代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他发誓要手刃仇家,他也尽了最大的努力——虽然最终失之毫厘。他的人格是完整的,他的忠诚、他的义气、他的情怀都是那么不容玷污,但保持完整人格的代价是自己身体的破碎。秦琼、徐懋功他们则相反,他们是以人格的破碎成就了自己肉体和事业的完整和成功——他们就是如此的不同。
李世民为什么一定要杀单雄信?单雄信怎么死的
李世民为什么要杀单雄信?
本书以第一人称的笔记手法,生动再现了唐太宗的领导艺术及其政治手腕,还原了历史本相。李世民登基后,放过了为兄长出谋划策的党羽,收编过来,为我所用,顺利化解了流血政变后的不稳定因素。
唐太宗最厉害的治官手法是折腾官员,让他们按本身的需要成长,贞观盛世的一大批名臣: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尉迟恭、李靖等在唐太宗的麾下服服帖帖,任他驱使,哪怕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足见唐太宗治官之道的博大精深。
为了平衡制约朝中的三大集团——关陇集团、山东集团和江南文士集团,李世民挑起了“《氏族志》事件”。
我给了你这么多时间和信任,你最后弄出来的,就是这么个玩意儿吗?我一把将《氏族志》掷在地上。要问我为何如此震怒,原因是在这部《氏族志》草稿中,山东士族之冠崔民干赫然列为第一等。
崔民干这个人,曾于武德元年担任黄门侍郎,讨伐过宇文化及的叛乱。虽然他曾在那次战争中显露出一定的谋略,但在能人异士辈出的乱世之中,这点本事实在平庸得很,故而后来其职务也一直没有得到提拔擢升,始终停留在正四品的黄门侍郎一职上。就是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正四品小官,竟然越过功勋故旧,堂而皇之地与皇族贵戚并列,大张旗鼓地排在了《氏族志》的首位。
我踱到高士廉面前,看了他半晌,质问道:“我平定天下,四海一家。凡是在朝为官的国家重臣,都是功勋卓著之人。或者以忠孝闻名天下,或者学识渊博。这才把大家提拔到三品以上的高官位置。可我看你们当中很多人还是削尖脑袋要去攀附旧士族结为姻亲,甚至不惜拿出大笔金钱作为聘礼,就算是这样,还依然被人家轻薄鄙视,这又何苦呢?我现在让你们编撰《氏族志》,正是想要将当朝文武重臣列为上等,代代受人尊崇。可你们竟然把一个才微德薄的崔民干列为上等,你要做何解释?”叹了口气,我怕这个书呆子又会错意,继续开导他:“从现在起,我不管这些人几代以前的家世如何,只以今天的官品才能作为等级依据,直至永远!”
既然以尚官为尊,那《氏族志》里的众多姓氏可就要重新站队了。第一等自然以皇族为尊,第二等的好座次自然要留给外戚。第三等,则是为当时朝中历任宰相公卿预备的。要在这里有个一席之地,至少也得是三品以上的高官显爵才行。
不过,把可怜的崔民干往哪里放呢?我考虑再三,还是把这个郁郁不得志的黄门侍郎拈了起来,放在朝廷三品以上大员才有资格的第三等门阀士族之中。政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氏族志》也就必须要妥协。旧有的门第观念自魏晋以来,传承数百年之久。其影响力巨大,即使是我,也没有办法在一朝一夕之间推倒重来。
贞观十二年春,这部全国瞩目的《氏族志》终于最后定稿。自此以后,用官爵来排列门第等级,打破了以往纯粹以郡望作为门第凭借的老传统。它看起来不过是我那赫赫文治武功中的一项无足轻重的点缀,实际上,有了这个东西,朝野中潜在的政治力量对比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皇室和中央官员的威信自此也大大提高,这和我开科取士、设弘文馆一样,成为我化解、平衡各方掣肘势力的撒手锏之一。
大唐创业之初,基本上是靠三种人的群策群力,才得以削平群雄、一统天下的。第一种人,自然是李家的亲属外戚。当年我兄弟数人皆曾独当一面,这就不用说了。此外还有李神通、李孝基、柴绍等人,也都是统兵在外的大员。第二种人,襄赞起兵的文臣谋士。刘文静、房玄龄、杜如晦等均属此列。第三种人,则是在沙场上出生入死、冲锋陷阵的领兵大将。李靖、李世勣、屈突通、尉迟恭等人便是个中翘楚。
说来也甚是有趣,这些建立不世功勋的当世名将,竟然都是降将,个个来自于敌营之中,却最终为我大唐所用。这也正是我用人的不二法门——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然而,有一种人,是打死也不能用的。这类人的代表,就是单雄信。
单雄信,曹州济阴人,骁勇过人,一柄马槊尤其使得出神入化。当时无论敌我,都尊称这位猛士为“飞将”。说起来,当时天下知名的猛将,除了我身边的尉迟恭外,可能就要数这位单雄信了。在整场战争中,他恐怕也是唯一曾有机会威胁我性命的敌将。不过,再勇猛的将领,也得跟对主人才能发挥出本身的才华。后来王世充的外援窦建德在虎牢关一战成擒,心灰胆丧的王世充最终选择了自动率其官属二千余人,前来我的军营负罪请降。而其手下大将单雄信,自然也在其列。
大家都纷纷前来道贺,更有人恭贺我说:“大王前日得到了尉迟恭,今日又得到了单雄信。两位当世名将皆归秦王麾下,真可谓如虎添翼啊!”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我斩钉截铁地挥手:“单雄信,斩!”
大家一时都没回过神来。当日擒获尉迟恭,为何我推心置腹,收为己用,而今天得到了单雄信,却立即要他人头落地呢?早已归降我大唐的李世勣更是着急,他跟单雄信本是义结金兰的好兄弟,于是赶忙来到我面前为他求情。但我依然坚持我的处决,原因是,我太清楚单雄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
他自小便跟翟让是心腹之交。后来,与翟让合营的李密设计杀害翟让。翟让死后,早已布置妥当的李密立即勒兵诛杀翟让的亲属心腹,就连李世勣当时也在混乱中因出手抵抗而被砍成重伤,还好李密及时出手阻止,他这才捡回了一条性命。而同为翟让老朋友和心腹重臣的单雄信,对本身的故主遇害又是怎么表现的呢?
他二话没说,当即跪了下来,叩头求饶。对这样的猛将,李密自然很重视。
如果说,先前的跪地求饶还只是怕死可鄙的话,那这回单雄信所表现出来的冷血和无情,便是令人不齿的行径了。不几年,势力正如日中天的李密又和王世充抢起了地盘。双方在邙山展开了一场决定互相生死存亡的恶战。最后因单雄信策略失败,打了败仗。李密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一样,只带了少数随从投归到我父皇麾下。而那个贸然主战、对此失败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单雄信呢?他立即带着本身的部下归降了王世充。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在那个兵强马壮便为天子的乱世之中,几次三番地更换本身的主人,也不是一件稀罕事。举个实例李世勣、魏征等人,哪一个不是先后在不同的主子那里效过力?单雄信的问题在于,他实在是太缺乏职业道德了。
像李世勣、魏征这样的人,尽管多次换过主上,但有一点是坚定不移的,那就是侍奉谁,就死心塌地,至少也是老老实实给人家效劳卖力,绝不会有半点私心。可惜,这不是单雄信的信条。翟让死,他能厚着脸皮带头去接管翟让队伍。李密打仗,他有胆量乱出主意瞎指挥一通——天塌下来不是我顶着,干砸了拉倒,走人重来就是!
就算在王世充手下混,他也显得十分不敬业。还是洛阳围城战的时候,我三弟元吉和李世勣一起围困洛阳。元吉仗着本身勇武过人,经常在前线附近出猎。王世充发现后,便叫来单雄信,用金碗斟下满满一碗酒给他,请他出战刺杀元吉。单雄信一饮而尽后,纵马而出,赶上元吉,一条长枪神出鬼没,眼看就要在元吉身上开个窟窿。陪同元吉的李世勣赶忙高叫:“大哥大哥,这是我的主人啊!”单雄信竟然勒住马缰,大笑道:“小子,既是这样,快逃命去吧!”闲话一句,后来人们竟然把这个段子安排到了我身上,那纯粹是误传了。
这样的行为,只能说是彻头彻尾的不忠。人才可以分许多种:有的人德才兼备,有的人有才无德,有的人有德无才,而有的人才德俱无。而单雄信,很明显属于有才无德之人。
所以,对这样的人,我肯定是不能留的。
单雄信一生仗义疏财 为何落得众叛亲离凄凉下场
单雄信是出了名的任侠仗义、眼光独到,他的二贤庄基金尽管盘子大、项目多,但真正打响名头的还是“秦琼投资”项目。
当年,秦琼的反隋项目刚具雏形,在潞州发展时遇到了资金危机,不得不卖马抵债。单雄信一见之下,果断拍板投下纹银30两,并很快追加第二轮投资。单雄信在秦琼惹上官司后还上下打点,并代他照顾老母,甚至帮他置办房产。粗略估算一下,单雄信在秦琼项目上至少投入了一百万两银子。
单雄信如此大手笔,原因有三:其一,秦琼在山东的人脉和事业均有一定基础,且善于积攒人气;其二,单雄信仗义任情,碰到秦琼这样的落难好汉,不会见死不救,他一半是投资,一半是交朋友;其三,通过这笔投资,可在团队与资本上产生圈层效应,吸引更多的优质项目,后来的贾家楼结义、进入瓦岗集团也证明这一项目回报丰厚。
单雄信主导的二贤庄基金以交朋友、结兄弟式的投资风格闻名于世。同时,他还很善于为所投项目进行整合与嫁接,使其迅速壮大。当时的反隋产业市场很大,但优质项目不好选。在仔细分析了行业形势后,他看中了瓦岗寨。瓦岗寨的创始人翟让侠义豁达,但也鲁莽少谋。他领导的瓦岗寨人数不算多,还处于小打小闹的发展阶段。
隋大业十二年,单雄信投资了瓦岗寨,并进入董事会,成为元老及决策者之一。单雄信的资源整合与收购兼并策略使瓦岗寨得以迅速扩张。在团队壮大、人才储备充分的情况下,瓦岗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规模从一万余人发展到三十余万人,成为反隋项目中发展最快、实力最强的一支。
这两次投资需要侠气和义气,单雄信可谓十分契合,但对此太过执着,又影响了他在成熟项目上的判断。事实上,他的失误从判断翟让这个创始人和创始团队的发展上已见端倪。
单雄信与翟让是故交,因此对翟让的瓦岗寨项目倾力相助。初期的瓦岗寨核心技术突出,人才济济,但当规模逐渐做大,特别是建立新的领导班子后,创始人粗犷而少大志的特点开始显露。而单雄信在其中缺乏良性的协助管理,尤其在翟让主动向李密交出最高决策权时没有规功。可以说,从翟让被杀的那一刻起,瓦岗寨立足的义气之本就已荡然无存。
此后,单雄信的投资决策一再失误。李密很有能力,单雄信选择继续持有瓦岗寨股权,可以理解。但这时的瓦岗寨尽管在反隋大业中翻云覆雨,但失去了初心,李密的新班子资历浅,整个团队各怀异心,同时管理层没有一个清醒又富有领袖魅力的成员,这是无数好项目最致命的问题。
继瓦岗寨项目之后,单雄信重金押注王世充。在李唐公司和洛阳王世充两个项目上,优劣非常明显。王世充虽已在洛阳称帝,但此人是个小人,利口饰非。相比之下,李唐势力正盛。在瓦岗寨主要团队成员都投奔李唐公司的情况下,单雄信依然选择倾囊投资王世充,显得既不合时宜,又刚愎自用。当然,这主要是因为二贤庄基金与李家存在私人恩怨。单雄信不可能看不出这二者的走势,但在这次投资决策上,他完全被感情因素牵着鼻子走,最后一无所获地退市几乎是在意料之中的。
更戏剧性的一幕在于,在最后生死攸关的时刻,曾经的投资伙伴和投资对象竟没一个站出来为他力争。这也说明一个投资人如果在投后管理方面太失细致,在成熟项目判断上太过任情,且不合时宜地固执倔强,那么最后的成功就很难指望。
誓死不降还是因仇被杀?单雄信之死的历史真相
这些天已经接连介绍了瓦岗军中的程咬金、秦叔宝、罗士信、裴元庆、徐茂公的历史原型,他们确实参加过瓦岗军起义人生经历,他们的在隋末唐初这段风云激荡的岁月,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将介绍瓦岗军中另一位十分重要的英雄——单雄信,讲述一下他的人生经历以及最后的死亡真相。
在隋唐演义等历史小说作品中,单雄信名通,字雄信,绰号“赤发灵官”,是山西潞州二贤庄的庄主,江湖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九省五路绿林总瓢把子。他为人仗义豪爽,义薄云天,被人们称为“义薄云天小关羽”。在秦琼当锏卖马之际,单雄信多次出手相助。之后与群雄聚义瓦岗,竖起反隋大旗。之后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众将离心离德,最终单雄信离开瓦岗,投奔到洛阳的王世充麾下。
然而史料中单雄信的记载却十分简略,据推测单雄信大约出生于581年左右,是曹州济阴人。611年翟让在瓦岗地区聚众起义,单雄信与同郡好友徐世勣(即徐茂公的原型)前去投奔。翟让任命徐世勣、单雄信二人为领兵将校,就这样二人成为瓦岗军早期的将领,并且二人成为翟让的心腹,与他关系十分友善。由于单雄信本人骁勇善战,“善用马槊,名冠诸军”,因此军中称呼他为“飞将”。
此后单雄信等人率领瓦岗军多次击败隋军,声势大震。不久后翟让将李密奉为瓦岗军的首领,单雄信又参与了击杀隋朝名将张须陀之战,以及攻占黎阳、洛口等战役,并打败王世充,单雄信被封为左武候大将军,徐世勣为右武候大将军(官位在秦琼、程咬金之上)。
617年11月瓦岗军发生内讧,作为瓦岗军的主要将领单雄信倒向李密一方,最终李密将翟让杀死,乱兵同样砍伤了翟让部将、单雄信的好友徐世勣,辛亏“单雄信等顿首求哀”,李密才将徐世勣“释而慰谕之”。因此不难发现徐、单二人才是过命的交情。
此后李密又率领单雄信等人打了几场胜仗,瓦岗军的势力达到顶峰,“有众三十余万,东至海、岱,南至江、淮郡县,莫不遣使归密。”正所谓盛极必衰,618年瓦岗军先是在卫州童山与北上的宇文化及决战,实力大损,之后又在偃师与王世充所部决战,瓦岗军败北,李密所部土崩瓦解,单雄信与程咬金、秦叔宝等人投向王世充。王世充封单雄信为大将军。
由于鄙视王世充的为人,秦叔宝、程咬金、徐世勣等原瓦岗军将领先后投奔李世民,只有单雄信不为所动,小说中描述是因为李渊早年间曾误杀单雄信之兄,基本上为虚构情节。不论真相如何,单雄信不投唐是确实事实,唐、郑(王世充的国号)交战,单雄信曾几次差点要了李世民的性命。
620年7月,李世民率领大军攻取洛阳,王世充率3万精兵在慈涧布阵。期间李世民率领“轻骑挑之,时众寡不敌,陷于重围”,单雄信率领“数百骑夹道来逼,交抢竞进”。单雄信挺枪而至,李世民明在旦夕之际,徐世勣大声呵止“此秦王也”。史书记载,“雄信惶惧,遂退,太宗由是获免”,我想杀人无数的单雄信岂会被秦王的名号吓住?更多的因素应该是顾念与徐世勣的兄弟之情,这次才没有痛下杀手。
621年李世民大败窦建德后,再次包围洛阳,期间李世民带领几十个随从在洛阳附近的榆窠打猎。突然遭遇王世充的军队,“单雄信领骑直趋太宗”,或许是不该李世民命绝于此,大将尉迟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马”,掩护李世民杀出重围。单雄信并没有被尉迟敬德杀死,李世民也在一次逃出生天。
小说中单雄信被捕后拒绝劝降,宁死不降唐,最终被斩杀,然而在现实中确实另一番模样。621年4月眼见胜利无望的王世充选择开城投降。作为王世充的党羽单雄信等人也被逮捕,并被定为死罪。和单雄信有着过命之交的徐世勣没有袖手旁观,他上疏苦苦哀求,称单雄信武艺绝伦,“若收之于合死之中,必大感恩,堪为国家尽命,”并且请用自己的官爵来换单雄信一命,但遭到了拒绝。
单雄信临刑之际,徐世勣悲痛欲绝,“对之号恸”,并从腿上割下一块肉让单雄信吃,并言道:“生死永诀,此肉同归于土!”言外之意,虽然不能与你同生共死,但就让我的一块肉与你一同长眠与地下吧!就这样一代豪杰单雄信被杀于洛水河畔。
据《旧唐书》记载,执意主张杀死单雄信的是唐高宗李渊,《新唐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但个人觉得当时做出这个决定的很有可能是唐军主帅李世民。因为单雄信是在洛阳被处斩的,没有被押送到长安。而当时李世民完全有权利选择不杀,或者押到长安后再做决定。李世民不是圣人,也会记仇,面对这个几次差点杀了自己的人,他并未留情。
历史证明选择杀死单雄信这步棋并不明智,属于杀降的行为。此后窦建德的部将面对唐朝的招安时,鉴于唐军的这次杀降行为,毅然举起起兵反抗,与唐朝对抗长达两年之久。
单雄信死后,他的儿子单道真被徐世勣抚养长大,曾在唐朝担任梁州司马之职。单道真的儿子单思敬、单思礼、单思远也曾担任唐朝的地方官。最后介绍一下单雄信的兵器,据唐朝人记载,单雄信18岁时,用枣木打造了一支长枪,“长丈七尺,拱围不合,刃重七十斤,号为寒骨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