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汪海洋
民 族:汉
出生地:安徽全椒
出生日期:1830年
逝世日期:1866年1月29日
职 业:太平天国晚期将领
汪海洋是怎么死的?汪海洋太平天国康王生平简介
汪海洋(1830—1866年1月29日),太平天国晚期著名将领,有太平天国后期擎天一柱之誉。安徽全椒人。早年参加太平军,隶属石达开,1857年随石达开出走。1860年随保王童容海、朱衣点等脱离石达开,从广西取道江西与忠王李秀成会师,进军浙江,攻克杭州,镇守余杭,受封为康王。1863年击败清军蒋益澧部。1864年杭州失陷,随侍王李世贤进军福建,攻克漳州。1865年,在镇平刺死李世贤,独领其军,与清军转战于闽、赣、粤边界的平运、长宁、定南、平和、兴宁各县,后在嘉应州(今梅州)战死,史学家范文澜认为标志“太平天国彻底地失败”。
率部归朝
汪海洋在少年时就与兄弟一起帮工为生,自幼养成了强悍好斗、敢作敢为的禀性。据说,他“素与富家大户为仇,曾因口角击杀一乡绅,受官府追缉,逃落江湖。……曾在定远山中为匪,抗拒官军剿捕,行踪飘忽”。
咸丰三年(1853年)来和州投奔太平军,隶属石达开麾下。咸丰六年(1856年)天京事变后石达开出走,汪海洋随之转战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西等地。
咸丰十年(1860年),在广西与彭大顺、童容海等各率所部脱离石达开。
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在江西遇见忠王李秀成时,还有20余万人,洪秀全嘉奖这支军队,命名为“扶朝天军”。汪海洋到江西后,即隶属李秀成,随其入浙江、克杭州、守余杭、军功卓著被晋封为康王。
南征北战
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李秀成经营的一度兴旺的江浙局面处于颓势。其时,清军紧逼杭州,并分兵进攻余杭。担任余杭军务的汪海洋与杭州守将听王陈炳文连营40里以拒之。十一月,清闽浙总督左宗棠来余杭督战,命令将领蓝益澧、杨昌浚、黄少春领兵13000攻余杭城,被太平军击退。年底,大雪不止,汪海洋坚壁不动。清军见天气不利,急谋攻陷太平军五道关卡。第二日,又急攻太平军主阵地——位于余杭城北的林清堰。汪海洋得知,先伏兵于横港截击清军。清军前队深入,后军随之不能止,伏兵四起,前后夹击,大败清军。清军不敢再逼余杭。
同治三年(1864年)二月,杭州陷落,余杭孤掌难鸣。汪海洋被迫率部弃城东走,自湖州走安徽入江西,出入广东与江西交界地区。七月,天京失陷后,江海洋以全军隶属侍王李世贤。李命令汪海洋屯兵长汀、连城、上杭三地交界的南阳乡以为犄角。
同治四年(1865年)正月,清将刘典攻南阳乡,与太平军战于马洋洞,汪海洋率部打败来犯之敌,追至新泉。汪海洋自率身穿黄白号衣的军队2万列阵于田间,刘典领亲兵拼死顽抗。这时,清援军赶到,太平军被迫退至西岸,过河时,淹死多人,汪海洋几乎被俘,部下拚死救至越山。
新泉遭遇战,汪海洋部损失过半,遂放弃南阳乡走永安、至白沙;因刘典军跟至,再由坎市走龟阳,入平和。五月,李世贤被迫撤离漳州后,一溃于永定剑滩,再溃于广东漳溪,死亡殆尽,逃向永安。相反,海洋部在这一短暂时期,军事发展却比较顺利。四月,汪海洋攻湖南,五月入广东,首破清军于镇平,再攻嘉应州(今广东梅州);恰逢清将鲍超部霆军哗变,由江西来到广东,海洋招抚之,兵力大增。因之,拟从广东与福建交界地区返回江西,遂从镇平翻越分水坳至广福乡割早稻以充军粮,为清军所阻。
八月,李世贤兵败,逃至镇平依附于汪海洋。先世贤在漳州被围时,急令汪救援,汪为保存实力借故不应,世贤兵败,汪惧罪,同时担心兵权为李所夺,刺杀了李世贤。
困守梅州
在此之前,六月,丁太阳投降了清军。九月,陆顺得为林正扬出卖,于番禺就义;自此,驰骋闽粤、转战五岭的太平军就仅剩下汪海洋率领的一支孤军了。形势如此险恶,但汪海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矢志如一,誓与清廷决战到底。同治三年(1864年)十月,汪海洋自赣入闽,采用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保存了实力。但几次北上,途中均遭堵截。第二年十一月,太平军在江西龙南附近的一次激战中受挫,不久,佑王李远继、奉王黄朋厚叛变后,甘充内奸再度混入了汪海洋军中。
同治四年(1865年)十二月,汪海洋因数次北上被阻,为借一城过年,休整疲惫之师,突然由连平东走,一日疾行200余里,乘虚攻占粤东重镇嘉应州,大出清军所料。但因势孤力单,清军全力围剿,汪海洋的战略计划无法实现,只得据守嘉应州城。清军不停地赶到,重重设防。
同治五年(1866年)一月,汪海洋多次率兵出城,往来倏忽,冲击围城清军,屡获胜利。但因清军大至,汪海洋被迫放弃附近的村镇,收缩兵力于城内。
战死疆场
十六日,汪海洋忽然决定“破釜沉舟”与围城清军决一死战,分兵三路冲出,湘军主力刘典部全力抵挡,太平军前仆后继,英勇奋战,鲜血染红了道路和溪涧。
但由于作战计划事先已由叛徒走泄,刘典从叛将丁太阳处得知汪海洋每战必身先士卒的内情,命丁带领清军设置枪炮侧击。当汪海洋率军冲至,丁太阳督军,“枪炮齐施,子如雨注”,汪海洋不幸中弹身亡。
太平军战死者无数,清军弃尸河中,总计不少于3000具,蔽江而下,整整五天尚未流尽。
李世贤之后,汪海洋是当时唯一能够统辖全军的将领,他的牺牲加速了太平军余部的覆灭。
揭秘太平天国鲜为人知的康王汪海洋,两个原因致他最终失败
1864年曾国荃率军攻下天京城,随后李秀成、洪仁玕、洪天贵福相继被抓,太平天国灭亡。然而,曾有数十万兵力的太平军怎么会因为幼主的被抓而全军覆灭呢?实际上大部分太平军都还在各个王的手下。比如侍王李世贤和康王汪海洋在天京沦陷后向福建和广东撤退,保留兵力近十万。
汪海洋原本是侍王李世贤的部下,有太平天国后期擎天一柱的称誉。然而从1864年到1866年,仅仅两年的时间,康王自己被杀,他死后所部就被清军打败。今天小编就试着给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康王的部队会这么快覆灭。
逃不脱的宿命——内部不团结,甚至自相残杀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关键点想必很多人都知道,那就是天京事变,太平天国高层的内杠导致实力减弱,而这支太平军的余部之所以被打败,也有内部不和,甚至自相残杀。
1865年春,李世贤在漳州被左宗棠打得大败,李世贤与自己手下走散,很多人为了活命就去投靠汪海洋。汪海洋为了树立在原李世贤部中的威信,便找借口干掉了侍王的叔叔。
1865年6月中旬,康王汪海洋攻占广东镇平,3个月后李世贤到达镇平,汪海洋用了很隆重的仪式迎接自己的长官。然而,当天晚上便有人私下求见李世贤说汪海洋吞并了侍王的旧部,杀死了侍王的叔叔,李世贤当时恨得牙痒痒,却奈何手下无兵只能忍耐,而汪海洋也是做贼心虚,不愿意把吞并的兵力还给李世贤,于是便借给自己儿子做满月酒的机会杀死了李世贤和他手下的五个大将。
汪海洋两次向自己的队友举起屠刀,甚至杀死了很有能力的侍王,而自己的威望和实力又远不如侍王,只能加速这支太平军的灭亡。
军队叛逃不断
小编在以前的文章中曾分析太平军实力为何会越来越差的原因,其中有一点就是“军队叛逃不断”,而这支在广东的太平军自然也不能免俗。
李世贤被杀后,汪海洋贴出告示说李世贤叛变太平天国,自己无奈之下杀了李世贤,然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特别是李世贤原来的部下们。陪王谭富、朝将莫恩、列王黄宗保、天将林正扬、佑王李继远等因为各种原因纷纷投降清军,有的被清军收编,有的被就地遣散。他们的投降可以说是直接导致太平军在广东的势力大大的削弱。
两个原因对太平军的实力削弱是巨大的。1866年1月,汪海洋召集自己的全部兵力准备在嘉应和清军决一死战,然后他却遇到了左宗棠。左宗棠乃是书生领兵,脑袋打得滑,他将太平军围在嘉应城中,布下“八门金锁阵”,洋枪洋炮纷纷上场,太平军明显处于弱势。为了鼓舞士气,汪海洋身先士卒冲在队伍最前面,结果一个不留意被清军的子弹打中脑袋,一阵慌乱中,汪海洋被部下们抬回城中,不久就死了。
汪海洋死后,他的部队归偕王谭体元节制,但是太平军此时已经是元气大伤,早已没有力气和清朝抗衡。1866年2月17日,所剩太平军被清军包围,一场血战之后,太平军所剩无几,活下来的都做了清军的俘虏。
太平军失去信心投降,唯独汪海洋仍奋起反抗
1860年,太平军汪海洋部随武卫军在彭大顺、朱衣点等人脱离石达开后不久,首领张志公、鲁子宏等人曾率领太平军在广西灵川向湘军将领刘长佑投降,而惟有汪海洋拒不肯投清军,毅然与叛徒分道扬镳决裂,走出全州和兴安,北上湖南后,与傅忠信、谭体元部太平军一齐,边战边走来到江西与李秀成部太平军会合。
1862年,汪海洋被封为“康天义”,清将鲍超趁机派遣使者到汪海洋处诱降,并许给他以高官厚禄,汪海洋感觉是受到了奇耻大辱,为表明心迹,当即发怒斩杀了几个清军来使,清将鲍超闻讯后,恼羞大怒,疯叫着说:他日“若擒住汪逆,必凌迟以死,方泄恨慨。 ”
1863年,汪海洋奉命协助听王陈炳文把守杭州,陈炳文曾派亲信到上海向李鸿章表达投诚降意,并和比王钱仁桂等人暗地里勾结湘军蒋益澧,以图谋献城投降清军,然而这一图谋被汪海洋侦知,他果断地处死了投降的使者、陈炳文的族弟陈炳孝,这一举措,大大地震慑了有心想投降清军的分子。
据史料记载,李秀成部将,曾转战皖、苏两省,作战十分骁勇的护王陈坤书也曾采取了防止部下叛逃的严密措施,但每天都有 300 人左右逃到清营去投降。由于护王坚决捍卫常州城,两广籍的太平军将士誓死不降,虽有相当多的太平军叛降,但常州保卫战还是给淮军和常胜军以沉重的打击。李鸿章不断地使出新的诱降花招,他用大字写成文告,张贴在城墙上,说除护王外,凡自愿弃城投降者,一律免死。这一招果然很有效,进一步刺激了守军的离心倾向。1864 年 5 月 11 日,清军最终攻陷常州城,清军郭松林、刘士奇传令伏地弃械者免死,于是有男女老幼有六、七万人下跪乞降。此外,常丹交界的奔牛、孟河、圩塘、魏村螺蛳湾,方仙桥沿江一带营垒中的太平军也向淮扬水师将领周国兴投降,人数也有一万多。
其时,太平天国在苏南、浙江的战场上节节败退,然而汪海洋部的太平军却在随后的两、三年中,多次扭转了被动的局面,并多次击败了强劲的清军,在1863年,汪海洋部太平军夜袭清军助太平军合围富阳,切断清军后路,在富阳重挫清军蒋益澧部湘军。在1864年初,汪海洋部太平军又在余杭林清堰伏击战中大败左宗棠部的湘军,在年底,在南阳马洋塘大捷中再一次大败左宗棠部的湘军,与此同时,在福建汀州,汪海洋部太平军还击毙了湘军的名将张运兰,可谓战斗力非常之强悍。清将左宗棠也不得不承认:”邓逆、汪逆为最悍,听逆次之“。
十一月底,余杭守将谢天义战死,邓光明重伤后,汪海洋才率部驻守在余杭。这一次,湘军继鲍超后再一次图谋要招降汪海洋,由英王陈玉成部的叛将程学启送出密信来劝降,程学启以为与汪海洋是安徽同乡,很有可能会投降。结果还是让程学启失望了。汪海洋回信怒斥责程学启为:“实为蝥贼,反复无常的败类,行迹之恶劣尤甚于三姓家奴吕布。甘为清妖作伥,残杀天朝军民,实无半点心肝。”
1864年2月,汪海洋被封为康王,3月,从余杭撤退往德清,后走昌化入皖南,率领太平军辗转进入了江西,这时候,太平军侍王李世贤正准备长期围困抚州、建州,“而实恃浒湾巨寇为后路接应”,当时驻守浒湾的就是汪海洋部。4月余杭失陷,汪海洋北走后,钱桂仁却率领千余人跪伏路旁乞哀投降清军。
同年8月,鲍超率湘军来攻,为了确保江西部队的后路安全,汪海洋当即率军死拼抵抗,曾一度逼令手败退,直到把预备队都打光都没有撤退半步。然而此刻,坐拥重兵、近在金溪的听王陈炳文、奖王陶金会和宁王张学明等人,却对浒湾汪海洋部太平军的死战,一直是坐视而没有配合去救援,最后汪海洋部太平军被湘军生力军打败,兵力损失惨重,丧失了将近一半太平军,恰在此时,听王陈炳文、奖王陶金会和宁王张学明等40余名将领却在8月13日于金溪附近白杆村投降了清军,被清军编为洋枪队三营南下从征闽、粤,专攻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的太平军。
在左宗棠调来“常捷军”支援,用新式大炮不断地对余杭实施连续的远程轰炸,太平军一直坚守不退,在嘉兴失守时,杭州的补给线被切断,余杭已经没有久守的意义,太平军才决定弃守杭州,汪海洋率部随大军撤退,随后,汪海洋前往福建,与入闽作战的李世贤、陆顺德等人相互倚为犄角,并在广东嘉应州凤寨擒拿了“恶其贰”的叛徒钱桂,然后令手下太平军用油浸白布,将钱桂仁层层包裹,并倒悬于高高的竿子下,用“点天灯”的方式用火将钱桂仁烧成灰烬。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