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名:王僧达
所处时代:南朝宋
民族族群:汉人
主要作品:《王僧达集》10卷
官 职:中书令
封 爵:宁陵县五等侯
籍 贯:琅邪临沂
职 业:文学家、官员
王僧达最后是怎么死的?南朝宋王僧达生平简介
王僧达(423—458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朝宋大臣,东晋丞相王导玄孙,太保王弘之子,临川王刘义庆之婿。曾为宣城太守,政事荒怠,惟以游猎为务。宋孝武帝刘骏即位,迁征虏将军、护军将军、吴郡太守,官至中书令,封宁陵县五等侯。自负高门华胄,又在先前讨平刘劭之乱中有功,希图获得更高的官职,但未能如愿。因此,心生怨艾,加上轻视皇太后路氏家族 。大明二年,被刘骏借故赐死,时年三十六岁。
人物生平
聪慧好学
王僧达少年时就已好学,长于写文章,宋文帝刘义隆听闻王僧达年纪轻轻就已很聪慧,特地召见他,并问他书籍知识及家事。王僧达应对文雅敏捷,甚得宋文帝欣赏,更将临川王刘义庆的女儿嫁给他。王僧达还未够二十岁就任始兴王刘濬的后军参军,后又迁太子舍人。及后又担任太子洗马及宣城太守。元嘉二十八年(451年),王僧达因北魏大举南侵而求入卫建康,并得允许。北魏退兵后还郡,后又迁义兴太守。
支持刘骏
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刘劭弑宋文帝,刘骏起兵讨伐,并传檄州郡,要郡出兵响应。当时王僧达不知应该支持哪边,有门客建议王僧达最好就是应檄并游说邻近各郡一同响应,否则也可以率领一些支持刘骏的人南返归附刘骏。最终王僧达选了南走,并在鹊头遇上刘骏,加入讨伐的军队,即被任命为长史,加征虏将军,立下战功。刘骏即位,是为宋孝武帝,以王僧达为尚书右仆射,不久外调任使持节、南蛮校尉,加征虏将军,但因荆州刺史、南郡王刘义宣想留任,不肯解任南蛮校尉,故王僧达未能成行,改任护军将军。但王僧达自以才能和地位乃是当时无人能及,且在刘骏即位不久就任尚书右仆射要职,故此就望一两年间就身居宰相,更曾答诏称:“亡父亡祖,司徒司空。”但任护军将军后就很不得志,于是自求徐州刺史,但不获允许。王僧达再三陈请,更令宋孝武帝不悦,于是调任征虏将军、吴郡太守。至此王僧达一年中就已经五度迁官,而今外任,更感不得意。王僧达为人高傲,在因自负才能却未能当上宰相高位后大感失意,但不但上表言辞不逊令刘骏不高兴,在被免去吴郡太守后曾单独获孝武帝召见时仍不发一言,仅望着刘骏。刘骏在王僧达离开后愤愤地说:“王僧达难道不狂妄吗?居然正脸瞪着天子!”颜师伯去拜访他,王僧达仍感慨道:“大丈夫宁当玉碎,怎可以无声无息地只求存活。”,颜师伯不敢回应并退去。
强取豪夺
王僧达爱财,强取豪夺。一是偷哥哥的:他与其兄王锡关系不和,其母去世时,王锡从临海郡罢官回乡,积俸禄百万以上。王僧达趁其不备,命家奴趁夜偷运出来,无所余留。二是抢和尚的:吴郡西台寺有很多有钱的僧人,王僧达因他们未能满足自己的需索,于是派主簿顾旷去劫略西台寺的僧人竺法瑶,得了数百万钱。孝建元年(454年),王僧达因刘义宣等叛变而加置佐领兵,原本下令置兵一千人,但王僧达却置兵三十队,每队八十人,超出限额。他又在吴郡建宅,以朝廷名义动用了不少人力。王僧达因着种种行为而遭免官。昔日王僧达为太子洗马时留在东宫,但心中却想着将领朱灵宝。在任宣城太守时,因着朱灵宝已长大,王僧达就假称朱灵宝死了,用了宣城人左永之户籍,改易朱灵宝为左永之子,并更名左元序。其后此人就屡任官职。事情一直到了孝建元年春才遭揭发,王僧达因而再加禁锢。但王僧达还上表道:“不能因因为左右的话,奉承权贵。”刘骏更是愤怒。孝建三年(456年),王僧达出任太常,但他还是不高兴,后又上表辞职,不过就因上表被指言辞不逊而遭免官。不久,王僧达任太傅、江夏王刘义恭的长史、临淮太守。随后刘义恭进为太宰,王僧朗亦随之转任太宰长史。大明元年(457年),王僧达迁左卫将军,领太子中庶子。又以昔日归顺刘骏之功,封宁陵县五等侯。大明二年(458年),迁中书令。
狂妄身死
刘骏的母亲路太后出身微贱(庶族),其兄路庆之曾做过琅邪王氏(资深士族)门下的马车夫。路庆之的孙子路琼之和王僧达做邻居。次,路琼之盛装并带着大批随从去访问王僧达,王僧达不理他,半晌轻蔑地说:“当年我家有个马车夫叫路庆之的,是你什么亲戚?”路琼之羞惭地颓然告辞。王僧达又让人将路琼之坐过的床用火烧掉,引起路太后震怒。路太后想要宋孝武帝为路琼之出头。不过当时刘骏就说:“琼之年轻,无故去访问王僧达家,被辱是理所当然呀。僧达是高贵的公子,怎可以因此事而加罪于他呀?”不过路太后仍然很愤怒。大明二年(458年)八月,高阇等人图谋作乱,但败被杀。刘骏以王僧达屡次言辞忤逆,不会悔改,于是就诬王僧达与高闇是同谋,将其收付廷尉。王僧达于狱中被赐死,享年三十六岁。
【宋书·王僧达传】原文翻译,王僧达,琅邪临沂人
王僧达,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少子。兄锡,质讷乏风采。太祖闻僧达蚤慧,召见于德阳殿,问其书学及家事,应对闲敏,上甚知之,妻以临川王义庆女。
少好学,善属文。年未二十,以为始兴王浚后军参军,迁太子舍人。坐属疾,于杨列桥观斗鸭,为有司所纠,原不问。性好鹰犬,与闾里少年相驰逐,又躬自屠牛。义庆闻如此,令周旋沙门慧观造而观之。僧达陈书满席,与论文义,慧观酬答不暇,深相称美。与锡不协,诉家贫,求郡,太祖欲以为秦郡,吏部郎庾炳之曰:“王弘子既不宜作秦郡,僧达亦不堪莅民。”乃止。寻迁太子洗马母忧去职兄锡罢临海郡还送故及奉禄百万以上僧达一夕令奴辇取无复所余。服阕,为宣城太守。性好游猎,而山郡无事,僧达肆意驰骋,或三五日不归,受辞讼多在猎所。民或相逢不识,问府君所在,僧达曰:“近在后。”元嘉二十八年春,索虏寇逼,都邑危惧,僧达求入卫京师,见许。贼退,又除宣城太守,顷之,徙任义兴。
三十年,元凶弑立,世祖入讨,普檄诸州郡;又符郡发兵,僧达未知所从。客说之曰:“方今衅逆滔天,古今未有,为君计,莫若承义师之檄,移告傍郡,使工言之士,明示祸福,苟在有心,谁不响应,此策上也。如其不能,可躬率向义之徒,详择水陆之便,致身南归,亦其次也。”僧达乃自候道南奔,逢世祖于鹊头,即命为长史,加征虏将军。
上即位,以为尚书右仆射,寻出为使持节、南蛮校尉,加征虏将军。僧达自负才地,谓当时莫及。上初践阼,即居端右,一二年间,便望宰相。及为护军,不得志,乃启求徐州,上不许。僧达三启固陈,上甚不说。期岁五迁,僧达弥不得意。
吴郭西台寺多富沙门,僧达求须不称意,乃遣主簿顾旷率门义劫寺内沙门竺法瑶,得数百万。荆、江反叛,加僧达置佐领兵,台符听置千人,而辄立三十队,队八十人。又立宅于吴,多役公力。坐免官。
(节选自《宋书·王僧达传》)
译文:
王僧达,琅邪郡临沂人,是太保王弘的小儿子。他哥哥王锡朴实无华。文帝听说僧达早熟,在德阳殿召见了他,问他的书法,读过的书和家庭等事。王僧达回答得从容闲雅,文帝非常喜欢,让他娶了临川王刘义庆的女儿。
僧达少年时代喜欢读书,很善写文章,年纪不到二十被选为始兴王刘浚后军参军,再升太子舍人。僧达和他哥哥王锡关系不好,对皇上说自己家庭非常贫困,要求当一郡太守。文帝想让他当秦郡太守,吏部郎庾炳之说:“王弘的儿子不宜当郡太守,王僧达也不能治理人民。”这事便作罢了。不久升任太子洗马,母亲去世离职了一段时间,他哥哥王锡从临海郡罢官回来,当地对旧太守的赠送以及俸禄共有一百多万钱。王僧达一天夜晚叫奴婢们用车子装走,一点也没有剩下。为母亲守孝三年结束,又当宣城太守,他喜欢游览和打猎,因为郡里没有什么事,僧达便任意驰骋,东游西逛,有时三五天不回郡,接受百姓的诉讼多半在打猎的地方,有时与他不认识的老百姓相遇,百姓问他太守在哪儿,王僧达说:“很近,就在后面。”元嘉二十八年(451)年春,魏军侵略宋国,首都面临危险,王僧达请求回京参加防卫,被朝廷允许,敌人退走,又任宣城太守。不久,再转任义兴太守。
文帝三十年(453),刘邵杀了文帝,孝武帝回军讨伐,向各州各郡普遍下了檄文,又下兵符命各郡发兵。王僧达不知道应该站在哪一边,他手下的一个谋士说:“当今刘邵杀文帝,罪恶滔天,古来没有第二件的,为太守您作考虑,可以选择部分忠诚的部下,谨慎选择水上陆地的途径,亲自回到南边。”僧达于是从山间小路投身南方,在鹊头遇上孝武帝,孝武帝马上叫他当长史,加号征虏将军。
孝武做皇帝,让他当尚书右仆射,不久又外出为使持节,南蛮校尉,加号征虏将军。王僧达凭着他的家庭出身和自己的才能,认为自己当世无双。孝武刚当皇帝,他便居高位,只过一二年,便想当宰相。等到只当护军将军,王僧达非常不高兴,于是他请调任徐州当刺史,写了一篇上奏,孝武帝又不同意,王僧达多次上奏,坚持自己的请求,孝武帝很不高兴。一年之内,五次贬官,僧达更加不得意。
吴郡城西西台寺里面有很多很富的和尚,王僧达向他们索要财物没有满足需求,于是派主簿顾旷带手下门生、义徒拦劫寺里的和尚竺法瑶,搞到了几百万。荆州和江州反叛时,孝武帝命王僧达在吴郡加置佐领兵, 原本下令置兵一千人,但王僧达却建立三十个小队,每队八十人。又在吴郡建立自己的豪华住宅,多次使用当地公家壮丁。因此事被免官。
王僧达天纵奇才,目中无人,最后因狂妄而死
刘骏统治期间,有个叫王僧达的官员很嚣张。此人姓王,王家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可算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王僧达出身不错,而且从小就很聪明,在六七岁的时候,便能为老爸处理工作上的事情了。
宋文帝在位的时候,听说他是个奇才,就专门把他叫进宫,想见见传闻中的小天才。别看王僧达年纪小,见了皇上可是丝毫不怯场,不仅有问必答,还应对得体,把宋文帝乐得哈哈笑:“肥水不流外人田,等你今后长大了,一定要做我老刘家的女婿。”果真,宋文帝后来就把堂兄的女儿许配给他,王僧达就这样凭借年少时的聪明,轻松当上了皇亲国戚。
按理来说,王僧达这样的人,前途应该是不可限量的。可惜,他不仅不勤奋读书,还经常伙同一帮纨绔子弟花天酒地,四处惹祸。有一次,他闲来无事,便亲自跑到乡下去,把农民耕地用的牛给宰了。
大伯宋文帝听说后,就找来一个高僧,想考考他的学问,给他个下马威,让他好好读书。谁知,高僧刚一露面,还没开口,王僧达就先提了一大堆问题,什么“太阳为什么是圆的?”、“1+1为什么等于2?”诸如此类的问题。高僧听得云里雾里,憋红了脸,愣是半天都回答不出一个。
高僧垂头丧气地回去汇报,说:“您刘家那女婿实在太厉害了,思考的问题常人都无法解答,像我这样的人,简直就是望尘莫及啊!”宋文帝听得一愣一愣的,从这以后,也只好对老刘家这个女婿听之任之了。
孝武帝即位后,想为朝廷招一批人才,而王僧达也在其中。得知这个消息后,王僧达立刻写信给皇帝说:“咱出身高贵,并且天资聪颖,不轻易做官的。一旦要做,就要做部长级别的大官。”
孝武帝收到信后,当场无语,思量半天后,便随便给了他个将军做。王僧达很不满意,便开始三天两头地写信骚扰皇帝,说:“好吧,我明白太高容易被人嫉妒的道理,不过你好歹得让我当个市长州长啥的,这样才对得起我的身份嘛。”
开始的时候,孝武帝对他的调职信一直选择无视,但到后来,他就再也受不了王僧达的疲劳轰炸了,说:“行行行,你要当市长,就去彭城吧。”
皇帝都妥协了,但王僧达还是不满意现状,总觉得自己这样的人才,不当个宰相啥的,简直就是浪费了。于是,他为了表达不满,开始私下招兵买马,还在自己管辖的地域内圈地,一会儿修别墅,一会儿盖庄园,把老百姓折腾得苦不堪言。孝武帝没辙,只好把他开除,让他继续做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
当不成公务员的王僧达可是丝毫不气馁,照样好吃好喝,在人前依然是一副藐视众生的模样。有一次,孝武帝出于好心,请他进宫喝酒吃饭。两人一见面,他也不跪下行礼。孝武帝很尴尬,假意咳了咳,问他:“你最近过得咋样啊?”
王僧达也不答话,只是直愣愣地瞅着对方。孝武帝很无奈,看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只好挥挥手,说:“你还是回家洗洗睡吧。”
有官员看不过去了,就跑去王家劝他,说:“人家好歹是皇上,您这样无礼,就不怕被砍头吗?”
他轻嗤一声:“你以为我会像你这样苟且偷生吗?哼,我王家高门贵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说完,他就“砰——”一声把门关上,让对方碰了一鼻子灰。
王僧达连皇帝都不怕了,更别说皇帝老妈——路太后的亲戚了。当时,路家有个叫路琼之的人在朝廷里当官,跟王僧达是邻居。他因为早就听说了王僧达的大名,便一直想去拜访。
路琼之深知对方是名门望族,想要搞好关系可没那么简单。于是,他专门买了新衣服,坐上新马车,备上大礼,前来拜见。碰巧,王僧达正想出外打猎,见有人坏了自己的兴致,顿时沉下脸,瞪得对方冷汗直冒,才慢吞吞地说:“我家以前有个叫路庆之的马夫,难道跟你是亲戚?”
路琼之被他气得浑身发抖,暗说:“咱好歹是皇亲国戚,有几个人敢给咱脸色看的?王僧达这家伙也太不识相了,不给咱好脸色也就算了,还把我和养马的相提并论,哼,早晚要给你好看!”于是,他随便敷衍了几句,匆匆离开了。
谁知,路琼之前脚还没踏出王家的门,王僧达就大声下令:“快来人,把刚刚路琼之坐过的马扎给我烧了!”路琼之一听,气得当场吐血,家也不回了,直接跑去向路太后告状,说王僧达不给路家人面子。
太后是个热血派,她听得义愤填膺,便哭着去找儿子评理。孝武帝很无奈,半天才叹口气,说:“路琼之也太不懂事了,好好的干嘛去拜访人家?王家是出了名的豪门贵族,王僧达现在不过是烧了一个马扎,咱总不能拿这种小事去问罪于他吧?”
太后听得咬牙切齿:“从今以后,有王僧达就没我,有我就没有王僧达!”
孝武帝见老妈动了真格,暗说:“王僧达这家伙都欺负到俺妈头上来了,我还有啥好犹豫的?哼,找机会一定除掉他!”
没多久,下定决心的孝武帝就给他安了个意图谋反的罪名。他百口莫辩,王家的人也知道谋反可不是小事,为保全家族名声,都不好出面救他,便任由皇帝将其诛杀了事。
王僧达锋芒毕露,处处与人为敌,就连皇上都不放在眼里。最终他身死名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不错,人的出身、家境有所不同,但人活在世上,为人处事应该谦虚低调。要知道,给人以玫瑰,他人定会还你以笑脸。
南北朝王僧达生来就是个官三代,却因一句话惹来杀身之祸
王僧达,这个人命好,爷爷爸爸都在朝中为官,而且官还不小,所以,他一出生,就是官三代富三代,一个人虽然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生的好,命运都不会太差,这话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王僧达不但生的好,人也很机灵,从小就喜欢学习,文章写的也不错,这下他老爸可乐坏了,经常带他进宫,宋文帝一看,这小孩真是不错,也就喜欢上了。
谁喜欢都不要紧,要是被皇帝喜欢上了,你想不好都难。
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刘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文帝刘义隆做主,王僧达娶了临川王的女儿为妻。你官做的再高,也不如皇亲国戚金贵,王僧达现在就是这个身份,权贵。
成亲后不久,王僧达被任命为太子舍人,这时的王僧达是人生最得意的时候,真是爱情事业双丰收,人生到这个份上,你不羡慕都不行。
王僧达这个人性子比较野,他不愿在京城为官,受拘束,一百双眼睛盯着你,做点出格的事终究是不好,而且权力不集中,很多事很难由自己决定,发挥不了自己任意而为的特长,他想到外地为官,当个一把手,自己“嗷”的一嗓子,下面的人哪个敢炸毛,那感觉倍儿爽。
吏部的官员听说王僧达要到地方为官,就劝阻宋文帝,说他这个人没有能力治理一方,不适合担当此任,宋文帝不这么看,年轻人嘛,给他一次历练的机会,也未尝就是坏事。
这宋文帝也是犯浑,把一个一点经验没有的毛头小子,放到地方管理万民,这不是儿戏吗?有皇帝的大力支持,王僧达如愿以偿的做了宣城太守。
来到宣城,有如鱼入大海,王僧达变着花样的玩,什么正业,什么民情,都不如我的感情,在宣城那段日子,衙门大门三五天不开那是常态,百姓不但不认识这位太守大人,根本就见不着。由于在宣城口碑不佳,没有政绩,王僧达又被调到义兴任太守。
在这期间,朝中出事了,宋文帝的大儿子也想当皇帝,可是他要当皇帝,除非他老爸去死,要不这班怎么接呢。偏偏宋文帝的身体杠杠滴,啥毛病没有,人的耐心是有限的,老大掐指一算,我得等到猴年马月啊,干脆杀了你,这皇位我坐吧。
在权力和利益面前,有时候亲情脆弱得一文不值,父与子,兄与弟互相杀伐,从古至今不知造成了多少人间悲剧。
宋文帝的三儿子叫刘骏,他见大哥把老爸杀了当了皇帝,真是又气又恨又不服,回头看一眼自己黑压压一片兵强马壮,举刀起事,把老大打跑了,他当上了皇帝,叫宋孝武帝。
这时候王僧达正在义兴当太守,他看到刘老三有实力,也出兵支持了一下,刘骏当上皇帝后,也没忘了他滴水之恩,王僧达被封为尚书右仆射。
王僧达还是老规矩,不愿在朝中做官,不久,他又到吴郡当了太守。
这时候的王僧达不仅好玩,还敛财,在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很多大寺庙都富得流油,在吴郡也有一座寺庙叫西台寺,寺内和尚有很多资产,他便使用敲诈勒索等手段,把寺庙挤干诈净,个人净得财产有百万之多。而此时,天下也不太平,荊州和江州地区先后发生叛乱,朝廷为保地方平安,允许各郡守养兵一千,以防叛军,王僧达借此机会养兵两千四百人,此举他犯了朝廷大忌,被人抓住把柄,遭到弹劾。
公元456年,王僧达调太常寺任职,管理礼乐郊庙社稷之事,王僧达知道自己不吃香了,皇帝不信任他了,给了这么一个破官,一点实权没有,净干一些伺候人的活,这官还不如不做。他越想越气,便写了一个辞职报告递了上去。
他在辞职报告上说,皇上啊,我脾气不太好,我这个人有点狂乱任性,趁我现在还能忍住,放我回家吧,咱俩啥关系,你听信别人,我无辜呀,不过你放心,不当官我也饿不死。
一个人会不会说话,不在于有没有文化。
宋孝武帝一看,这是什么玩意乱七八遭的,那你就回家吧。
过了一段时间,这皇帝又想起他的好处,让他复出了。
复出后的王僧达狂的不行,眼里没谁了,一天,路太后的侄孙路琼之去拜访他,他不但不热情招待,还冷言冷语的辱骂人家。他说,你不就是仗着太后撑腰吗?屁本事没有,也配跟我交往,气得路琼之一跺脚转身就走,他随后喊到,把他坐的马扎(胡床)给我烧了。
这路琼之回去就告了他一状,当然了,添点油加点醋是正常的。气得太后当即就去找孝武帝,孝武帝恨道,这也太不拿太后当回事了,此时,孝武帝有了杀他之意。
王僧之并不知道,他为此事己经引来了杀身之祸。
无论你多么狂妄,这个世上,总有你不能得罪的人。无论你多么有钱,这个世上,总不会让你任意而为。
人要作死啥事都往一块挤,朝中有一个告老还乡的大臣何尚之,被重新启用,老头挺高兴,便摆了几桌请同僚喝酒助兴,席间何尚之对王僧之说,我听说你喜欢狩猎,还养了一些鹰犬,我看你还是“且放鹰犬,勿复游猎”。这何尚之是一番好意,谁知这王僧之却把好心当成了驴肝肺,他把眼皮一翻,反唇相讥道,我昨日倒是放了一条老狗,他没地方去,又夹着尾巴回来了。
何尚之一听,这不是骂我吗?我告老还乡,然后又回来,这小子也太狠毒了吧,何尚之一口鲜血到了嗓子眼又憋了回去。
王僧之的一番话惹得众人不满,大家纷纷指责他,他犯了众怒,何尚之也与他结了仇。
后来因为一件叛乱的案子,孝武帝故意诬陷他,把他牵扯进去,众人心里都明镜似的,却没有一个人为他说情,
他在牢中被赐自尽,临死孝武帝带话给他,你不是死在叛逆,而是死在嘴上。
一个人不会说话,丢官事败是小事,很可能还会丢命。
好好说话,会说话,也是积德,给自己积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