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班二世罗马教皇

中文名称:乌尔班二世

外文名称:UrbanⅡ

出生地:法国Lagery

出生日期:1042年

逝世日期:1099年7月29日

职业:神父、教皇

出任:1088年3月28日

卸任:1099年7月29日

前任:维克托三世

后任:帕斯加尔二世

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十字军东征的真正发起人

今天没有很多人记得乌尔班二世教皇,但是没有谁对人类历史的影响象他那样明显和直接,他作为罗马皇帝发动了一场从伊斯兰教徒手中重获圣地的基督教战争,开始了十字军东征。

乌尔班原名欧德·德·拉尼,1042年在法国马恩市附近问世。他出生于一个法国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年青时在兰斯任副主教,随即先后担任克吕尼隐修院修士,副院长,红衣主教,1088年当选为罗马教皇。

乌尔班是一位坚强有力、政治敏感的教皇,但这不是他在本书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人们记得乌尔班二世,主要是因为他在1095年11月27日所采取的行动。那一天在法国的勒芒市,他召集了一次伟大的宗教会议。在会上他面对数以千计的听众,发表了一个或许是历史上唯一的最有说服力的演讲── 一个在随后影响着欧洲许多个世纪的演讲。在演讲中,他抗议侵占着圣地①的赛尔柱克王朝②的土耳其人在亵渎基督教的神圣土地,在污辱基督教的朝拜者。乌尔班呼吁所有信奉基督教的国家联合起来,投入一场神圣的战争── 一场为基督教而重获圣地的伟大的十字军东征。但是乌尔班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远不止是吸引着有利他主义动机的人。他指出圣地是一片肥沃富饶的土地──比人口过剩的基督欧洲要富得多。最后他宣布参加十字军东征可以免除一切苦行(告解),保证赦免十字东征者的一切罪行。

乌尔班这篇演讲对动机最高尚和最自私的人都具有同样的吸引力,在听众当中激起了澎湃如澜的热浪,在他的演讲结束之前,全体听众高呼:“这是上帝的旨意!”这个口号很快就成了十字军东征的战斗口号。在几个月内,第一方面十字军出发了,随后就爆发了一系列长期的神圣战争(有八个方面主要的十字东征军和许多方面小部的十字东征军),这场系列战长达200年左右。

就乌尔班二世自己的情况而言,他在第一方面十字军成功占领耶路撒冷两周后去世,但他未听到占领的消息。

十字军东征的重要性似乎毋庸加以解释,和所有的战争一样,它对参战人员和部队所经过的地区的人们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此外,它为西欧与拜占庭和伊斯兰各国之间的密切往来起了作用,当时拜占庭和伊斯兰各国远比西欧先进。这种往来为文艺复兴开辟了道路,文艺复兴反过来又使现代欧洲文明之花大放异彩。

乌尔班二世教皇被列入此册不仅仅因为十字军东征的巨大意义,而且还因为若没有他的鼓舞就可能不会有十字军东征。显然当时的条件已经成熟,否则人们对他的演讲就会置若罔闻。但是要掀起一场全欧运动,必须得有一个核心人物的领导,某一个国家的国王对此是无能为力的(例如一位德国皇帝对土耳其人宣布一场圣战,且率军进行一场十字东征,很难相信许多英国勇士会加入他的行列之中)。在西欧只有一个人物,他的权威可以超越国界的限制,只有教皇才能提出一项使所有西方信仰基督教的国家都执行的计划,才有希望使众多的人都服从他的指示。没有教皇的领导,没有他做的那个激动人心的演讲,十字军东征作为一次大规模的欧洲运动也许永远就不会出现。

当时的实际情况也不是谁身居教皇之职谁就会提出十字军东征解放圣地的计划。大多数谨慎的领袖都很难做出一项非常的提议,因为其结果十分难以预测。但是乌尔班二世却有这样的胆略。因此,虽然许多人的名气比他大得多,但是他对历史的影响却比他们硕大而久远。

注释:

①圣地:指巴勒斯坦。

②赛尔柱克王朝:土耳其之一王朝,十一至十二世纪统治亚洲西部的一个广大地区。

教皇乌尔班二世的一次演说:改变了整个欧洲的历史

基督教纪元的第一个千年,西方世界的“末日情绪”达到了顶峰。不过,既然所谓的“末日”最后并未如期而至,那么社会也只能继续前进,东西方的秩序在不断的失衡中持续变化着。脱胎于法兰克帝国的法德两国在彼时的疆界已依稀可辨,尽管那时的德国更多只是个冠以“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称号的地理名词,而非实体民族;同时,东部的斯拉夫民族一刻也没有缓下对西部国度的入侵;来自北部的诺曼人占领了南意大利;而在海洋的那一边,穆斯林军赶走了哥特人,侵占了半个西班牙,甚至连西西里也没能抵御住他们的进攻。欧洲文明最东部的拜占庭,在北非法蒂玛王朝(绿衣大食)及来自波斯的塞尔柱突厥侵扰下战栗不已。

可是,战争并未能阻挡商贸的活跃。不同国家的商业都市突破了人为的政治藩篱,联合接力,给欧陆的人们带来了远方的商品,并赚取了数不清的财富。在这样的背景下,贫者愈发沉沦,贵族富者则轿横到不可一世。贵族富者当中产生了自信的骑士阶层,他们用金钱换取铠甲和武器来加强自己,并按照上级领主的意愿,相互兵戎相见。

当以国王、贵族为代表的世俗权力日益强大起来时,教会的地位却每况愈下。原本教会的策略始终是讨好国王和贵族,并在他们的冲突里扮演墙头草的角色,坐收其利——由此大部分教士富埒王侯。但就在这样的过程里,罗马帝国覆灭后唯一的幸存者——教会,却逐渐变成了腐败浪费的代名词,因而声名狼藉。从11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真正虔诚的教徒发现,彼时的教会已经不能履行它的责任。神秘主义者开始揭示基督教的灵性力量,由此僧侣们重新将苦修和贫穷镌刻在了教义之上。甚至在勃艮第的克吕尼本笃修道院里,人们要求彻底改革罗马教会——因为教会职务已沧为集市上讨价还价的商品,教会政策只能对世俗权力阿谀逢迎,这样只会导致教会的最终失败。

克吕尼的改革呼声振聋发骑,许多教会中人也拍手称赞。其中份量最重的人物名曰希尔德布兰德,他在1073年被教廷里的改革派拥戴为教皇,即格里高利七世。格里高利七世坚决走上与世俗力量代表——亨利四世抗争的道路。他在即位两年后就颁布敕令,取消所有世俗贵族干预教职任免的权力。非但如此,格里高利七世还认为:君权既来自于教皇封授,那么他就有权罢黜国王。这一构想让亨利四世首当其冲。由于亨利四世对教廷不顺从,格里高利七世将他逐出教会——世俗最高统治者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亨利四世不甘如此,他也下达了最后通牒,若是革教令一年内未撤销的话,他就还置彼身,直接废黜教皇。而后,由于贵族借着革教令滋事叛乱,亨利四世只得亲自前往卡诺莎向教皇俯首臣服。不过,此刻即便格里高利七世愿意平息干戈,事态也非这两位始作俑者所能控制——德国的叛乱贵族趁机选出了一位新国王,将亨利四世拒之门外。勃然大怒的亨利四世也照葫芦画瓢,纠集了一批忠于自己的地区主教,选出了一位叫克雷芒三世的新教皇。1084年,亨利四世进军罗马,驱逐了格里高利七世,将他认定的教皇人选克雷芒三世扶上圣座,并叫对方给自己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罗马帝国解体后,拜占庭自认为是罗马的合法继承者,于是自称“东罗马”。但此刻“东罗马”面临着莫大的危险——伊斯兰教作为一种政教合一的力量,以令人惊惧的速度急速扩张。从中亚迁徙来的塞尔柱突厥人皈依了伊斯兰教后,显然也获得了此种特性的加持。他们在东方边境对老大拜占庭帝国构成巨大威胁,不断侵袭帝国境内。

此时的拜占庭经济颓败,政治混乱,无法抵挡入侵者。在1071年于安纳托利亚重镇曼齐克尔特爆发的战役中,拜占庭大军惨败于阿尔普•阿尔斯兰率领的突厥军队,拜占庭皇帝罗曼努斯四世•狄奥吉尼斯被俘,此战大大重创了拜占庭的士气民心。十年后,阿莱克修斯一世•科穆宁在拜占庭帝国的内部争斗中获取最终胜利,加冕为罗马皇帝。但他纵有雄心,也无法挽救现状:一方面,拜占庭兵源枯竭,科穆宁的军队只能靠缺乏忠诚和纪律的雇佣军勉强维系;另外一方面,诺曼人对亚得里亚海岸大肆入侵,也让帝国防务捉襟见肘。最终,无计可施的阿莱克修斯一世只能向西方拉丁教会求援。虽然西方拉丁教会早在1054年就与拜占庭控制下的东方教会决裂,但他们起码愿意抵御来自更遥远东方的异教徒。最早接到援助邀请的正是格里高利七世。当时这位教皇正陷于和亨利四世的权斗而无法自拔,所以援救拜占庭的计划未能付诸实施。

来自东方教会的又一次求救,让格里高利七世的后继者乌尔班二世有了机会。他以对抗穆斯林的名义,首次将欧洲的贵族们团结在一起,让自己成为他们的“元首”。

当时塞尔柱突厥人在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势不可当。他们非但不断蚕食拜占庭领地,甚至还从法蒂玛王朝夺取了“圣城”耶路撒冷。基督教的朝圣者不断受到突厥武士的阻挠,而且阻挠越来越严重。此种现状,恰是阿莱克修斯一世给拉丁教会求救信里请求出兵的核心理由。

乌尔班二世很快就以“西方元首”的身份,答应了东方帝国皇帝的请求。11月,他在法国中部的克莱芒召开了大公会议。乌尔班二世在众多与会者面前发表了激昂的演说,号召大家解放被穆斯林迫害的基督徒。出乎乌尔班二世的意料,他的演说获得了在场所有听众排山倒海般的欢呼称赞。无数次“Deuslo vult”(主的旨意)的口号打断了演说,数千人当场将十字架缝在衣服上,表示参加东征作战的决心。在乌尔班二世的口中,志愿从征者回报巨大:教皇许诺每个参加十字军的人都不再需要救赎;若有人在与穆斯林的战斗中牺牲,其绝对会升入美妙的天堂;另外,若东方的远征获得胜利,巴勒斯坦、叙利亚将会有无数“流着牛奶和蜜”的土地,迎接十字军新主人。

拜占庭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没有意识到这封求救信的后果。他不会想到,这封信在西方唤起了一波新的暴力浪潮,这一浪潮在未来200年中将震撼整个东西方。

求救信中对基督教遭受塞尔柱突厥人威胁的描述,在德法被不断夸张演义,广泛流传。传道者将教皇的东征号召散播到各个角落,那些经济窘迫的人受到蒙蔽,视参加十字军为一条好的出路。世俗的贵族和教士们充满激情地描绘伊斯兰教“强大且残忍”的假象,这种假象更衬托出基督教的光明和崇高。

德法两国的犹太人首先感受到了这种宗教狂热。即便他们先前一直受到亨利四世的庇护,此时也接到了警告,只能以苦涩的臆想迎接不断发酵的暴力。

西班牙教会最早获得了从伊斯兰教手中光复领地的经验。在这片土地上,卡斯蒂亚、莱昂和阿拉贡的国王们从1070年起便开始联手抵抗摩尔人入侵。这些摩尔人自8世纪以来就驱逐了西哥特人,占据了西班牙大部分最肥沃的土地。摩尔人在西班牙的土地上对犹太人和基督教施行宽容政策,一手建立起了数个拥有独特文化的繁荣国度。但好景不长,1031年科尔多瓦的哈里发国解体,基督徒们认为这是从异教手中夺回伊比利亚半岛的好时机。西班牙人很快兴起了名为“Reconquista”的光复失地运动。至1085年,摩尔人重镇托雷多重归基督徒之手。

教皇对西班牙国王们的行动也给予支持。他派遣十字军先后援助阿方索六世和桑乔一世,来对抗伊比利亚半岛的穆斯林军队。摩尔人则向穆拉比特王朝(该王朝由信仰伊斯兰教的北非柏柏尔人兴建)求援——战争的规模日益增大,穆斯林渐渐无法抵挡团结起来的强大的基督教军队。

在光复失地运动中,阿方索六世的军队统帅罗德里戈·迪亚兹成了民族英雄。他从敌手摩尔人那里赢得了“熙德”(意为“主人”)的光辉称号。

此时的南意大利已是诺曼人的势力范围。诺曼人来自欧洲北方的斯堪的纳维亚,他们的战舰驰骋于北海沿岸,让所有敌人闻风丧胆。诺曼人越过大西洋,来到了地中海。他们的领袖罗伯特·圭斯卡特与教皇结盟,承诺用火与剑为罗马教廷开辟领地,播撒主的荣光。双方堪称世俗与教廷合作双赢的典范。罗伯特•圭斯卡特的兄弟罗杰一世夺取了西西里岛,将彼处的许多穆斯林驱逐出境。同时圭斯卡特的军队也攻陷了巴里——拜占庭在意大利最后的据点。这对日益衰败的东罗马帝国来说,无异于又是一记重击。

四大拉丁神父之一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做出的贡献

乌尔班二世出生于1035年,乃是1088年至1099年这11年间的罗马教皇。那么这位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简介是怎么样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乌尔班二世出生于一个法国的香槟贵族家庭,在成为教皇之前的俗名是奥托·拉普利。他曾经先后在苏瓦松和兰斯求学,在大约20岁的时候,便担任了兰斯教区的助祭长。1070年,奥托·拉普利进入了克吕尼隐修院,开始学习基督教的理论,并对其进行研究。之后,他便成为了这个克吕尼隐修院的院长。

在成为了克吕尼隐修院院长之后,奥托·拉普利受到了格列高利七世的赏识。格列高利七世是当时的罗马教皇,因为格列高利七世的赏识,奥托·拉普利在1079年的时候被其召到了罗马教廷之中,开始在罗马教廷供职。

过了5年之后,奥托·拉普利被教皇格列高利七世任命为专门在德国应对敌对教皇克莱门特的反抗的教皇钦使。于是,奥托·拉普利便踏上了去往德国的路上。而在他到达了德国之后,便当选了教皇。

处在教皇的位子上的奥托·拉普利,利用这个位子所带来的特殊地位,将教权至上作为理论依据,把基督教与世俗王权之间的内外矛盾进行利用与激化,将格利哥里七世所绝罚的主教全部革职。他将德皇亨利四世所扶植的敌对教皇克雷芒三世以及一众的党羽全部击败,不仅如此,奥托·拉普利还以其自身的手段,把世俗的各个封建王权玩于鼓掌之中。最终因为奥托·拉普利完成了教皇格列高利七世所交付的任务,被格列高利七世提升为意大利奥斯提亚枢机主教,并最终于1088年当选了罗马教皇。

  乌尔班二世演讲

在乌尔班二世的一生当中,发表了多次演讲。那么乌尔班二世演讲是为了什么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乌尔班二世演讲的目的都是为了发动十字军东征。在乌尔班二世上台之后,接到了拜占廷皇帝求助信息。那时候的拜占廷受到塞尔柱突厥人的进攻,直逼君士坦丁堡。在这个过程中,拜占廷皇帝曾多次向西欧君主和教廷求救,但是均没有回应。

原本希腊东正教会与罗马教廷产生过争端,所以拜占廷的皇帝并不是很想求助于教皇。但是自己求助的西欧君主与教廷又一直没有回应,没有办法的拜占廷皇帝就将教皇伸出了求助之手,并提出了一个诱人的条件——提出东、西教会重新合并,由教皇统一领导。

而乌尔班二世本身就有着由教皇统治基督教世界的野心,于是,乌尔班二世便接受了拜占廷的求助,试图发动十字军东征。在1095年的3月,乌尔班二世召开了宗教会议,表达了发动十字军东征的想法,但是并没有得到狂热的支持。为了顺利地发动十字军东征,乌尔班二世便将目光瞄准了更适合发动十字军东征的法国。

他来到了法国境内,在法国的各个教会之间游说,并最终发表了著名的“以父为名”的演讲,极大地鼓舞了法国民众发动十字军东征的狂热。在这个演讲之后,确定了十字军东征的日期。正是这个演讲,促使了十字军东征的顺利进行。

之后,乌尔班二世继续在西欧各地进行演讲,劝说其他各国也发动十字军东征。一直到他去世前的三个月,他依然在为第二次发动十字军东征而努力着。

  乌尔班二世的成就

乌尔班二世是一位罗马教皇,被称为是中世纪的四大拉丁神父之一,那么乌尔班二世的成就是什么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乌尔班二世是因为受到了前任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的赏识而最终走上了教皇的位置,在就任罗马教皇之前,乌尔班二世便已经为其立下了巨大的功劳。

在乌尔班二世接受前任教皇的队服敌对教皇的反抗的时候,乌尔班二世便去到德国,运用当时基督教权与王权之间存在的矛盾,将受到德皇扶植的敌对教皇击败,完成了前任教皇所交付给他的使命,而他也因此被前任教皇提升为意大利奥斯提亚枢机主教。

在1088年的时候,乌尔班二世当选为下一任的教皇。在乌尔班二世上台的时候,整个罗马帝国还处在由帝国皇帝所支持的对立教皇克莱门特三世的掌控之中。为了改变这个局面,乌尔班二世提出了反对世俗王权任命神职的意见,并提出主教应该由神职人员以及教徒选举产生。但是那时候的王室起着绝对的作用,一直到1096年,乌尔班二世才将克莱门特三世打败,返回落落,结束了他长期的流浪生活。

在返回罗马之后,乌尔班二世正式控制了罗马,并开始在罗马帝国中推行教权。1095年的时候,乌尔班二世在意大利召开了宗教会议,极力地鼓吹东征,并多次发表演讲,直到他死前,依然在做着再次鼓吹东征的演讲。

他重振了教皇的权威,将教会改革和教权至上的政策上面取得了比前任更大的成功。在乌尔班二世十年的教皇生涯之中,仅仅只三年是立足在罗马的。但是即使如此,他在罗马所做的活动对于中世纪教会改革的胜利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