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伦·黑斯廷斯英国首任也是最著名的印度总督

中文名称:沃伦·黑斯廷斯

外文名称:arren Hastings

出生日期:1732年12月17日

逝世日期:1818年8月12日

主要成就:英国首任也是最著名的印度总督

英国首任也是最著名的印度总督:沃伦·黑斯廷斯

英国殖民官员。首任驻印度孟加拉总督(1774~1785)。生于牛津郡。最初受雇于东印度公司(1750),后步入政界。曾任东印度公司驻加尔各答理事会会员(1761),公司驻马德拉斯理事会副会长(1769),孟加拉总督(1771),继而任印度总督。任职期间巩固了英国对印度的统治,但与同僚特别是与菲利浦·佛朗西斯纷争颇多。晚年脱离政界赋闲乡间。

  早期生涯

沃伦·黑斯廷斯Warren Hastings(1732年12月17日-1818年8月12日)英国首任也是最著名的印度总督(1772-1785),圣公会牧师之子,幼年被其父遗弃,由叔父抚养长大,17岁时渡海前往孟加拉,在英国东印度公司任职员,从事商业活动。

1757年公司的军队在普拉西战役中推翻孟加拉纳瓦布(印度人省督),新的纳瓦布实际上成为公司的奴仆,公司的职员便日趋卷入印度的政治事务。

1758年-1761年黑斯廷斯任东印度公司驻孟加拉纳瓦布宫廷代表。

1761-1764年任东印度公司董事。后因董事会内部激烈斗争,于1765年辞职回国。

1769年因经济困难,重返印度,在马德拉斯任副董事长,两年后任孟加拉省督,负责公司事务。

回国后1787年受到腐败弹劾,但1795年被宣告无罪。

1814年被任命为枢密院成员。

  印度总督

当时英国实际上已成为孟加拉的合法统治者。

1772年,他使孟加拉的中央政府脱离纳瓦布的宫廷,迁到加尔各答,由英国人直接控制。 他改变司法制度,还有效的监督征收赋税。

1774年东印度公司的管理体制改变,他虽被授予英属印度总督的头衔,兼管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地,但权利要与最要委员会(共5人组成)共享。该委员会中有3人是刚刚到印度的。新委员会为首的是陆军军官约翰·克拉弗林爵士,其中还有精明强干的菲利普·弗朗西斯,很快便于他发生争吵。他们指责在孟加拉的行贿、勒索以及其他英国人滥用权利的事。

争吵使孟加拉政府陷入瘫痪。弗朗西斯等人为使她名誉扫地,鼓励印度人控告他利用职权营私舞弊的行为。黑斯廷斯的支持者则利用各种手段加以阻止。例如一个名叫马哈拉贾·南达库马的人控告总督,但自己却被指控犯有伪造文书罪而被处以绞刑。1777年克拉弗林去世,黑斯廷斯再度享有全权。3年后黑斯廷斯与弗朗西斯决斗,后者受伤返欧,事情才算了结。

在十八世纪的最后25年,公司的许多高级管理人员认识到,为了在印度呆下去,必须学习和尊重它的各种宗教,社会和法律的习俗。 这种重要性,作为殖民政府首脑得的黑斯廷斯在1784年指出: 必须学会沟通,减少中间环节,要使当地人体会到英国人心中的责任和仁爱意识。他翻译了梵文法典,使之作为统治印度的手段,他尊重印度的种姓特权,成立宗教学校,形成一个典型的二元意识[1] 。

到1777年,孟加拉政府已愈来愈把力量放在准备战争上。黑斯廷斯的政策是通过建立一系列同盟与临近的诸邦保持和平关系。然而,他在1774年已参加了一场战争,帮助孟加拉西北部边境的盟友奥德邦纳瓦布接管了被罗希拉人占领的领土。

1778年他又卷入了对马拉塔战争,想用军事压力使马拉塔人的领袖对东印度公司保持友好态度,同年法国参加美国独立战争,他又不得不在印度洋上截击法国远征军。

1780年印度南部迈索尔邦统治者海德尔·阿里向马德拉斯的英国人发动袭击。他在各条战线上都大显身手,取得辉煌成就。

1782年和1784年分别与马拉塔人和迈索尔实行和平,法国的势力也受到遏制。但战争也使东印度公司耗尽了力量,并破坏了它的贸易。因而在国内引起反对 。

  十年审判

1785年他最后离开印度时,印度虽实行和平,英国的领地保持完整,但弗朗西斯的指责和有关战争的报道已损害了他的声誉。著名的辉格党议员埃德蒙·伯克 也将对在印度的英国人的道德水平的关注集中在攻击黑斯廷斯一人身上,1786年伯克提出对黑斯廷斯的弹劾,下院和首相小威廉·皮特将他交付审判,上院对他的审问从1788年持续到1795年,漫长的审判拖得他精疲力尽,他说判决如果不是那么严厉的话,他是愿意认罪的。最终宣判他无罪。

1818年死于家乡牛津郡戴尔斯福德。

普拉西战役:英国轻松殖民印度,英军仅22人死亡

印度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建立以来,入侵者就源源不断。英国作为最后的“征服者”,可以说殖民印度,全来不费工夫。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英国只派遣了900名英国士兵,就将印度打的落花流水。

1757年6月23日,普拉西战役打响,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征服了印度的孟加拉。

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孟加拉有一万五千骑兵和三万五千步兵,以及53尊法国东印度公司送给他们的大炮和40名法国炮手。这兵力在当时来说,不可小觑。

而英国方面则是由柯拉夫率领的不足一千人的英国军队和两千人的印度士兵,加上9尊大炮。但仅从兵力上是看不出输赢的。

英国首先买通了孟加拉军队的骑兵将领米尔·贾法尔,使得在战斗过程中,他都对英国进攻印度时冷眼旁观。将领按兵不动,手下的小兵也都跟着“若无其事”。米尔·贾法尔甚至到后来干脆叛变来对抗自己的同胞,助了英军一臂之力。

再加上战斗当天,老天爷帮着英国助胜。一场大雨把印度的大炮都浇灭了,占有优势的大炮一下子蔫了。但英国却有先见之明的将大炮遮挡好,本来射程就比印度远的英国大炮在战争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虽然只有9尊,但足以战胜印度了。

这场战斗从早上7点打到下午5点,结局可想而知,是以英国取胜。英军仅以75人的伤亡(22人死亡,53人受伤),便击败了孟加拉七万大军(死伤500余人),让人大跌眼镜。

英国人此战为征服印度铺平了道路,英国人从印度人的府库中抢到了5800万英镑的财富,东印度公司狠狠的发了一笔。随后英国人开始扶持傀儡政府,从此开始了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英国是历史上有名的殖民帝国,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遭受过英国的侵害。印度被殖民之后,英国作威作福,征税贪敛是少不了的,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英国人统治印度期间,的确给印度带去了文明进步,反而印度在独立以后却落后了。

马拉塔战争:英国消除了在征服印度过程中最大的两个障碍

马拉塔也是印度的一个公国,当英国殖民者入侵迈索尔的时候,马拉塔为了自己的利益曾多次出卖提迈索尔国王普苏丹。其实这是很没有战略眼光的,因为英国殖民者的胃口是水远喂不饱的。当马拉塔被英国彻底吞噬的时候,它也许真的悔恨当初没有和迈索尔一道抗击英国殖民者的入侵。

通过对周边邦国的兼并与征服,马拉塔在1757年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印度西部最大的一个邦国。但是,这个国家懂得扩大势力,却不懂得现固势力。在长期的战争中,它与阿富汗人、穆斯林以及印度各邦都结下了深深的怨仇,而内部各公国之间也常年内证,这给了一直觊觎印度的英国殖民者很好的机会。

  战争爆发

在精心的准备之后,英国于1775年2月27日派一支军队开到了马拉塔的苏拉特,正式发起了对马拉塔的战争。英国人在马拉塔内部各公国之间调唆矛盾,逐步地勾结了格瓦里奥和那格蒲尔两个公国,于1782年将《萨尔拜条约》强加在马拉塔各公国的身上,毫不费力地割走了萨尔塞特岛和巴塞因区。双方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军事冲突

占领迈索尔以后,英国更坚定了吞并印度的决心,而此时的马拉塔成为它最大的障碍。为此,英国再次席卷而来,马拉塔特殊的王朝内讧再一次被英国利用。1802年,马拉塔国王帕什瓦巴吉·罗二世为了现固自己的政权,被追与英国签订了《巴塞因条约》,英国提出了向马拉塔各公国派驻总督的要求。这一事件传出以后,马拉塔的各王公愤怒了,敌人已经骑到脖子上来了,再不起来反抗,就只有挨打了。

英国吞并印度

驻扎在格瓦里奥的军队首先发难,向国王的军队发起进攻。英国借机向马拉塔出兵,举将格瓦里奥军队击溃,占领了格瓦里奥和那格蒲尔以及其他的几个公国。此后的马拉塔已经到了极其屈辱的时代,但是英国殖民者没有就此罢手,他们的最终目的是占领整个印度。

181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向马拉塔的派施华首相提出了一个狂妄的要求,逼迫派施华放弃对本族各邦的统治权,希望马拉塔的各邦由英国暂时控制。这分明就是要直接统治马拉塔,派施华和马拉塔的各个邦国终于忍耐不住了,便发动土邦的雇佣军袭击东印度公司的驻地。英国政府很快做出反应,出动12万大军和300门大炮包围了马拉塔。

  两军交战

一年以后,在经过无数个回合的交战后,派施华最终还是失败了。马拉塔公国的大片领土都被英国吞并,其他一些公国则由英国直接扶植傀儡统治。马拉塔公国被征服了,英国在迈索尔战争之后又前进了一步。从此,英国消除了在征服印度过程中最大的两个障碍,从孟加拉湾到阿拉伯海的殖民地被连成了一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