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韦小宝
别 名:小桂子
国 籍:清朝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扬州
出生日期:1655年(乙未年)左右
职 业:清抚远大将军,天地会青木堂香主,神龙教白龙使
主要成就:擒鳌拜,断吴三桂反叛的三路援军
受封一等鹿鼎公
钦赐巴图鲁勇号,赐穿黄马褂
助沙俄索菲亚公主夺位
雅克萨之捷,签订《尼布楚条约》展开
出 处:《鹿鼎记》
鹿鼎记里韦小宝的性格怎么样?韦小宝的性格
优胜精神法
鲁迅笔下的阿Q以精神胜利法著称,阿Q也叫“阿桂”,韦小宝又叫“小桂子”,虽然一个是民国时期的一介小民,一个是康熙年间的王公大臣,相隔250年,但其共同的自乐心理都是精神胜利法。
精神胜利法是传统的中国社会各阶层所共有的社会心理现象。就下层贫农来说,他们受剥削受压迫凌辱,如果没有自得其乐的精神胜利和精神安慰来支撑自己,恐怕是很难宁静地生活下去的。阿Q挨了赵太爷的打,回到土谷祠,忿忿地躺下了,后来想:“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于是忽而想到赵太爷的威风,而现在是他的老子了,便自己也渐渐地得意起来,爬起身,唱着《小孤婿上坟》。
韦小宝也是这样。他偷偷地坐一把龙椅,便发出“做皇帝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感慨,但他又终于不敢久坐,听到有人进来,吓得赶紧缩在一排书架后头,惊出一身冷汗。如果说这身冷汗能把他惊醒倒也罢了,偏偏他还要讨点便宜,看到鳌拜跪着给康熙叩头,于是将身子稍稍斜出,斜对鳌拜,心道:“你又向皇帝叩头,又向老子叩头,什么满洲第一勇士,第二勇士,有什么了不起,还不是向我韦小宝叩头?”他用这种精神胜利法来使自己处于一种“优胜”状态,这种自尊其实是弱小者的麻木自W和自我陶醉。
韦小宝以自己是“天下一大小滑头”而自豪,恰如阿Q的“第一个能自轻自贱的人”。这种精神胜利法对他来说几乎是无时不在的,在五台山做主持时,与茅十八被海公公所擒后扔进花轿时,……可以说随处可见。唯其如此,韦小宝才成其为韦小宝,在韦小宝身上,可以读到另一个阿Q,一个飞黄腾达了的阿Q。
爱慕虚荣
中国人大多爱慕虚荣,虚荣之大者,首推“荣归故里”,即所谓“衣锦还乡”。楚霸王项羽在灭秦东归时便留下了“富贵而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的名言。“荣归故里”是中国人非常羡慕的一种探亲方式,当韦小宝带着七位如花似玉的夫人,满载多年来搜刮的钱财南下扬州时,不禁有一种自豪感,忍不住对大家宣称:普天之下只有两个人是最富有的,一个是当今皇上,那是洪福齐天;另一个就是我假太监桂公公,是艳福齐天。金庸在书中对韦小宝的“虚荣症”有许多精彩的描述,兹举一例:
“韦小宝忽想:……从前丽春院漂客摆花酒,妈妈坐在漂客背后,顺手拿几件糕饼给我,王八们还常常把我赶开,那时只想,几时老子发了达,也到丽春院来摆一台花酒,叫老鸨、王八、小娘们都来陪酒。哪知道今日居然有亲王、王子、尚书、将军们来相陪,只可惜丽春院的老鸨、王八们见不到老子这般神气的模样。”
官场厚黑学
自李宗吾于民国元年提出厚黑学以来,影响力不绝,反观韦小宝的所作所为,其实也无非“厚黑”两字而已。韦小宝没有文化,但听的书多,看的戏多,深受戏文影响,从民间文化中获取人生经验、社会经验、历史经验。凡事从对己有无利弊考虑,有危险就逃跑、躲避,这确实是代表了古往今来相当部分国民的心态。
另外,从小他陪伴“小玄子”(康熙)嬉戏解闷和凭借从妓院赌场学来且提炼的说谎、溜须、行骗、赌博和察颜观色等本领,屡建奇功,赢得康熙的宠幸和封赏。他拯救过康熙,但也援救过天地会群英和顾炎武等大儒,既非汉奸走狗,又非英雄,倒像个高明的流氓和赌棍。他把宫庭当妓院,将政治斗争视作赌场下往和戏院演戏,他不学无术又毫无廉耻之心,事急时敢于不择手段去施用撒石灰进别人眼睛和抓别人下阴等下三滥伎俩。
这一切正是古今那些政客靠吹牛拍马,招摇撞骗的权术投机走红的写照,正是对市民阶层中那种讨好上司,利用关系,明哲保身和企望发财的心理的揭露。金庸在《韦小宝这小家伙》一文中说:“韦小宝自小在妓院中长大,妓院是最不讲道德的地方。后来他进了皇宫,皇宫又是最不讲道德的地方。在教养上,他是一个文明社会中的野蛮人。为了谋求生存和取得胜利,对于他是没有什么不可做的,偷抢拐骗,吹牛溜须,什么都干,做这些坏事,做来心安理得之至。吃人部落中的蛮人,决不会以为吃人肉有什么不该。”
光辉人性
韦小宝除了懂得一些从说书者嘴中听来的忠义外,几乎是个彻头彻尾的无德无行者,然而,韦小宝所表现出的人性,显然,小说人物韦小宝的身上有许多中国人普遍的优点和缺点。说谎使诈这些皆为人之天性,只是因为平常有道德规范观念压抑,如到非常时候,高级知识分子也会使出低级手段,平日里道貌岸然的绅士,私底下却是个下流胚子的人也甚多。
韦小宝有的优点,一般人却不见得具备。没有人能说韦小宝坏,因为他和其他人一样,是个真正的人,不是虚有的英雄、大侠,他的行为,一般人未必没有。韦小宝所表现出的人性,寻之以古代皆有,证之以现代亦比比皆是。这就是金庸伟大的地方,他透过韦小宝,捕捉到中国人永远存在的人性。而事实上,整个世界的人类所表现的人性,都表现在韦小宝的身上:
“那人笑道:‘你这小鬼当真聪明得紧,哭得也真像……’那小孩笑道:‘要装假哭,还不容易?我妈要打我,鞭子还未上身,我已哭得死去活来,她下鞭时自然不会重了。’”
这是每个小孩的通性。像这样表达人性的例子,在韦小宝身上几乎俯拾皆是。在金庸的其他作品里,人性的至高表现,几乎都是推向到一个充满高潮的环境下产生的,唯独《鹿鼎记》除外,韦小宝在任何场合,都有人性的表现。比如: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作风;该奉承时奉承,该怒时怒;该有福同享时便同享(大享他享,小享分给大家);从初识双儿到吃定双儿时的表现;追求阿珂时的种种丑态等等,都是书中随处可见的例子。
鹿鼎记韦小宝是谁?韦小宝人物生平简介
奉命出家
韦小宝返回北京,向康熙报告了顺治出家一事,本望皇上重赏,谁知康熙在夸赞一番后竟命他赴少林寺出家,朝夕之间十几岁的韦小宝竟成了与年过八旬的少林寺方丈同辈的“晦明禅师”。“高僧”在寺中穷极无聊,便要生事,他纵酒狎妓,屡犯戒律,把一个千年古刹、佛门静地搞得乌烟瘴气、乱七八糟。
一天,韦小宝出寺闲逛,竟碰到美女阿珂和阿琪在水中嬉戏,韦小宝对阿珂的美貌迷惑,发誓要娶她为妻,韦小宝从她们的谈话中得知她们是要找她们的师父,扮做小神仙给阿珂姐妹占起卦来,韦小宝说出她们的去向,阿珂阿琪信以为真来少林寺找师父,却和少林寺小和尚净济打了起来,韦小宝也加入战团,无意之间抓了阿珂胸部一把,阿珂受辱割颈自刎。后韦小宝把阿珂抱回寺中,治好了她的伤,后韦小宝解开阿珂穴道却被阿珂刺伤。阿珂逃出寺庙,韦小宝伤心意绝。
阿珂师姐阿琪带着蒙古王子葛尔丹一行人来少林寺挑衅,要少林寺交出阿珂,吴三桂手下的杨溢之认出了韦小宝是桂公公,替他圆场化解了矛盾。韦小宝以他的聪明才智,令葛尔丹等人知难而退,只好离去。
后来韦小宝到山下接到双儿一起前赴五台山清凉寺,五台山的清凉寺被数千名道士包围,目的是活捉行痴大师(顺治帝),小宝只好施行金蝉脱壳之计,假扮道士带行痴等人逃离清凉寺,半途碰到赶来微服出行的康熙。顺治经不起康熙的苦苦哀求,父子终于相认。
拜师九难
康熙在殿内参拜时,却遭来九难刺杀他,幸得小宝舍命相救,被九难劫走。小宝为了脱身,再次利用刺杀鳌拜之事说服九难。九难带小宝去京城,二人进入皇宫,九难没想到竟碰上昔日的宫女陶红英,原来九难师太就是长平九公主。后来二人在慈宁宫得到了一本四十二章经。
后来九难带着小宝来到崇祯陵墓,韦小宝没想到竟和阿珂在这里又相见了,还是九难师太的徒弟,韦小宝故意装做无辜可怜让阿珂责骂,九难看阿珂得寸进尺,制止阿珂来维护小宝,令阿珂非常生气。九难却因经书遭来喇嘛的追杀,小宝略施小计刺死三名喇嘛,不过九难已身受重伤。韦小宝带阿珂、九难逃走,在途中巧遇阿珂的朋友郑克塽,郑克塽说自己是台湾郑家二公子,更邀请九难共同赴河间府出席“杀桂”大会,九难答应和他一路同行。
喇嘛头巴颜追到酒馆发现九难伤势还未复原,要她交出四十二章经,小宝将蒙汗药撒在酒中乘机逃走。躲进了草垛之中,韦小宝捉弄郑克塽却被赶来的巴颜抓住,阿珂出面相救郑克塽,韦小宝无奈只好为了阿珂出面和这群喇嘛玩起了智斗,这群喇嘛败在小宝手下,小宝戏弄喇嘛,将空皮四十二章经撒上化尸粉扔给喇嘛,喇嘛中计被化尸,巴颜抱着空经书离去,九难感激小宝让她避过了这一劫,小宝为求接近阿珂,趁机请九难收他为徒,九难欣然答应。郑克塽带着阿珂去参加“杀桂”大会,却让韦小宝不开心,九难师太看出韦小宝的心事,带他到树林中传授武功“神行百变”。
韦小宝跟踪郑克塽和阿珂,却被阿珂责骂,韦小宝痛狠郑克塽之极,可无能为力,碰巧遇见来找他的多隆和一群侍卫,韦小宝借多隆之手痛打郑克塽,又乘机卖弄英雄救美的本事。而后又上演了一出“高老庄成亲”,撮合乡下丑女和郑克塽成亲,自己又和阿珂成亲。后来,受九难之托,韦小宝回京了。
韦小宝个人简介 韦小宝是哪一部小说中的人物
韦小宝,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中的男主角。本是扬州人,其母韦春花是位妓女。一次偶然事件,韦小宝被江洋大盗茅十八带到北京,偶入皇宫,结识康熙帝,擒鳌拜,入天地会,拜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为师。赴五台山探望顺治帝,出家少林寺,解救顺治帝。后来身为赐婚使出使云南。平神龙岛,帮助索菲亚公主夺权。后因其天地会香主的身份被康熙帝发现出逃,通吃岛度过了几年。后来取得雅克萨之战大捷,签订尼布楚条约,最终携七个夫人归隐。
少年时期
扬州妓女韦春花之子韦小宝从小听书听戏,十分羡慕戏文中的英雄好汉,为了做英雄,他凭一时之勇搭救了一个落难的江湖好汉茅十八。茅十八感激小宝援手,更因他缠纠不休,将他带到了都城北京。在京城韦小宝被一老一小两个太监劫入进宫,他施展诡计将老太监海大富弄瞎,又将小太监名叫小桂子的害死,从此他便冒充小桂子在宫中做假太监。
一日韦小宝赌博归来遇到一个自称小玄子的华服少年正在练武,便与他交上了手,这少年正是康熙帝玄烨。顾命大臣鳌拜武艺高强、功高震主,为少年康熙所忌,为除掉鳌拜,康熙巧设计谋,让韦小宝率一群小太监以戏耍角力为名将鳌拜擒杀。韦小宝智杀奸相鳌拜,大清皇帝固然龙颜大悦,反清帮会组织天地会也对他青眼相加,十三岁的韦小宝于一日之间竟成了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的关门弟子和地位甚高的天地会青木堂香主。韦小宝奉陈近南之命回宫卧底。
变身白龙使
一次他撞破了与邪恶帮会神龙教勾结的皇太后的隐秘,并从她口中得到了康熙之父顺治在五台山出家的消息,为防皇太后对小玄子不利,他将此事连同自己是冒牌太监一事告诉康熙。康熙闻听父亲尚在人间,又惊又喜,立即派遣韦小宝到五台山寻访。韦小宝因缘际会在庄家邂逅了生命中的妻子双儿,此后两人一同前往五台山清凉寺寻访到了老皇爷顺治,可却在回返途中被神龙教劫往辽东蛇岛。在蛇岛韦小宝乘神龙教内讧之际,施展拍马溜须绝技骗得了教主洪安通的信任,并当上了在教中职位甚高的白龙使。
历史上真实的韦小宝:为清廷效力又加入反清团体
《鹿鼎记》中韦小宝的原型是谁?金庸曾明确表示,“这个人物的由来主要是受海外华人的启示。”(2007年1月6日人民网)已有网友指出,这个“海外华人”就是香港华人爵士韦宝珊。既为清廷效力,又加入反清团体,多方投机而没有失手,这是两个韦爵爷的共同点。当金庸构思这部巨著时,受韦宝珊的经历和名字启发,给主角起了这么个名字,可谓顺理成章。当然,以韦小宝经历的复杂离奇,这个人物形象是糅合多个历史人物再加想象发挥而成。
1895年10月26日,兴中会第一次广州起义(也称乙未广州起义)失败,至今已120年。起义的领导层孙逸仙、杨衢云、谢缵泰、陈少白、陆皓东等,都是西式教育的产物;在背后出钱出力的,是港澳新式商人、知识分子和海外华侨。起义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共和国,而不是另立一个朝代。乙未广州起义,与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农民造反绝不相同,可谓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乙未广州起义一枪未发即告失败,与韦宝珊告密有莫大的关系。兴中会临时主席黄咏商是韦宝珊的小舅子,兴中会多次在韦宝珊家里开会,他拥有告密的绝佳条件。港澳学者霍启昌、莫世祥、吴志华挖掘的英国殖民地部档案、香港政府档案,将帮助世人揭开韦爵爷的真面目。
韦宝珊
告密嫌疑
兴中会机关被破获、枪械被没收、重要干部被逮捕,主流著作都认为是会员朱淇之兄朱湘告密所致。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逃到日本横滨,少年冯自由追随之,为兴中会重要干部,对早期史事知之甚详,并作了多年专门研究。他在《革命逸史》中说,在起义发动前一两日,负责起草檄文的党员朱淇之兄朱湘,怕受牵连,用朱淇名义向缉捕委员李家焯自首,以期将功赎罪。李家焯亲赴督署禀报。两广总督谭锺麟闻报有人造反,忙问是谁?答曰“孙逸仙”。总督大笑:“孙乃狂士,好作大言,焉敢造反?”坚决不肯相信。李家焯失意而退。
谭锺麟接到朱湘的情报后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对李家焯的汇报不予置信,耻笑孙文狂士“好作大言”,又知道他是教会中人,怕引起对外交涉。促使谭锺麟采取行动的,是一份更加可靠、深知内情的密报。这份密报来自香港商人韦宝珊。
冯自由接着写到韦宝珊告密:“至初十日晚,派丘四、朱贵全率领散处新安深圳盐田沙头各地集中九龙之会党先锋队二百馀人,乘保安轮船晋省。然在此犹豫期间,已为驻港密探韦宝珊所侦知,遂电告粤吏使为戒备,同时党军所私运短枪六百馀杆亦为海关发觉。”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历史学院院士黄宇和教授认为:“窃以为要么是同名同姓,要么是冯自由搞错了,因为香港名流韦玉被英女王册封的名字正是韦宝珊爵士。”(《三十岁前的孙中山》,香港中华书局2011年,第582页)黄院士不相信地位如此崇高的韦爵爷,会充当清廷的“密探”,虽然他被册封为“爵士”是1919年的事。让我们来看看冯自由是否搞错了。
清廷坐探
冯自由使用“密探”二字有不准确的地方,听起来似乎是个小人物,改叫“坐探”就比较合适。“坐探”本人可以是大人物,有其本职工作,通报消息只是本职工作以外一种效劳。晚清这种“坐探”的例子很多,最重要的是为封疆大吏在京城负责打探消息、代为办理机密事务的,叫做“坐京”。据李宗侗、茅海建的研究,张之洞的“坐京”包括了杨锐、黄绍箕等人,都是一时名士。
韦宝珊首先是个富商,其次则是受港英政府重视的绅士,又是清廷的候补道(厅级后备干部)。为了在内地做生意方便,勾结官府在所难免。有证据表明,他与两广总督谭钟麟有一定的特殊关系。
韦玉(1849-1921),名廷俊,小名玉,字宝珊(以下统称“韦宝珊”),广东香山人。父韦光,13岁时被美国传教士裨治文收留教养,资助往新加坡读书,毕业后到港谋生,任有利银行买办。韦宝珊继承了有利银行买办职位。韦宝珊有一个堂兄弟韦崧,字朗山,是他生意上的搭档。
韦宝珊年轻时与黄胜长子黄咏清一起留学英国。黄胜与容闳在1847年赴美留学,是中国最早的留学生之一,回港后从事印刷出版,是香港第二位华人爵士。黄胜的长女嫁给了韦宝珊。黄家和韦家有同乡、同学、姻亲关系,亲密非同一般。
作为有利银行买办,韦宝珊是香港最显赫的华人之一,继何启、黄胜之后的第三位华人爵士,其头衔多不胜数,主要的有:太平绅士,团防局局绅,东华医院总理,保良局永远总理,定例局(立法局)议员。同时,他又以“韦廷俊”本名,报捐为清廷的候补道,出入广东官场。
告密动机
韦宝珊为何会在这个时刻告密?这纯粹是出于个人利益考虑。学者何汉威在《清末广东的赌商》一文中,揭示了刘学询承办广东闱姓赌博,背后有韦玉韦崧兄弟出资。
刘学询是另一个穿梭于清廷、革命党之间的香山籍政商人物。他以进士身份承办广东闱姓赌博。所谓闱姓赌博,是让人下注竞猜广东乡试中式者的姓氏。粤人好赌,而闱姓赌博得到官府正式认可,投注踊跃,刘学询很快就积资巨万,富可敌国。刘学询野心极大,喜笼络奇才异能之士,曾资助同乡孙逸仙在澳门开医馆。有证据表明,孙中山也将重阳起义的计划透露给了刘学询。
刘学询
1895年,承办“闱姓”的宏丰公司,刘学询占一半股份,韦玉、韦崧兄弟合占25%股份。学者赵利峰注意到韦崧负责广东“闱姓”的日常经营管理,曾直接向粤督谭锺麟禀请,请官府追讨闱姓欠款,谭锺麟的批示且在《申报》上公开刊登。
同盟会元老邓慕韩的解释很有道理:“先是,香港总督以有人在港招募队伍入粤,恐于英国商务不利,而议政局绅韦宝山以广东闱姓赌博获有彩金,亦恐事发,大受损失,均将所闻电知粤督谭锺麟,请其戒备……”(广东文物编印委员会编:《广东文物特辑》,1949年3月,第4页)
很明显,韦宝珊“告密”的动机,是担心他们兄弟投资的广东“闱姓”所收赌款巨大,因广州起事大受损失,故向谭锺麟披露实情。
香港兴中会一开始是孙逸仙与杨衢云两派的联合。杨衢云比孙逸仙年长,社会阅历更丰富,早在1890年即在港组织辅仁文社,两派联合之后,曾为谁当President争执不下。为不妨碍会务进行,曾选举黄胜之子黄咏商为临时主席。黄咏商卖出苏杭街的房8000港元充当兴中会经费。黄咏商是韦宝珊的小舅子。
霍启昌发现的英国殖民地部档案,揭开了韦宝珊深度参与兴中会密谋的真相。港督梅轩利在1903年1月22日送给英国殖民地部大臣的报告书中,揭露何启、韦玉跟革命党密切联系。梅氏说:“无可争辩的证据显示,远在革命爆发之前,这两位先生就都得到革命党人的信任,革命党的会议经常在韦玉先生家里举行。”梅氏认为韦玉的行动应受到谴责,因为“在革命前好几个月内,他听人自己的住宅被用为密谋反对清政府的会议场所,而且参与了密谋者的机密,这件坏事是众所周知的”(霍启昌:《港澳档案中的辛亥革命》,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96页、271页)。韦宝珊不仅提供了自己的住宅作为革命党召开秘密会议的场所,还直接“参与了密谋者的机密。”
朱淇只是负责起草起义檄文,其兄朱湘所知情报极为有限。韦宝珊则完全不同,兴中会经常在他家里举行秘密会议,能掌握重要细节。谭锺麟采取的搜捕行动,受到这两个不同来源情报的触动,但恐怕韦宝珊的情报更有用。
协助暗杀杨衢云
韦宝珊还有协助清廷暗杀兴中会首任会长杨衢云的重大嫌疑。
杨衢云是早期兴中会主要领袖。后来,孙逸仙因伦敦蒙难而名动天下,逐渐得到反清势力的认同,杨衢云遂主动让出最高领导权,仍与孙逸仙合作无间,高风亮节,世所罕见。1901年初杨衢云被清廷暗杀,是兴中会的重大损失。
香港历史博物馆吴志华查阅香港政府档案,对暗杀杨衢云事件有如下叙述:“1901年1月10日,兴中会人杨衢云于香港遇刺身亡。(港督)卜力锲而不舍,花了两年时间的调查,终于查悉乃两广总督德寿派刺客行刺。主谋者乃广东管带巡勇知县李家焯,主凶四人……港人吴瑞生接应……”(《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第554-555页)
负责接应的吴瑞生,也叫吴老三,是韦宝珊亲信、团防局更练长。1898年,中英展拓界址专条成立前,韦宝珊先得到消息,派吴瑞生到新界大肆收购土地(《广东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五卷第661页)。谢缵泰《中华民国革命秘史》云:1901年10月3日,“吴老三(又名吴端生)被驱逐出香港,因为他与暗杀杨衢云有关。”
杨衢云
杨衢云侄子杨拔凡在《杨衢云家传》中说:“香港当局,以越境杀人,曾与清吏大开交涉。案发后,港绅某与团防局(即四环更练管理处)更练长某,涉有旁助嫌疑,一被停议席,一被递解出境。”“涉嫌旁助刺杀衢云之某绅,据云是韦某,而探长(即上云之更练长)则吴老三。绅与探长助之动机,无非贪图爵赏。”
学者莫世祥的研究进一步证实这个吴瑞生(吴老三)在暗杀中扮演的角色:
“李家焯在广州召集会议,部署暗杀杨衢云事宜。决定派乾元炮船管带杨贞全与水勇陈临济(又称陈林仔),以及李家焯手下兵勇邓忠、徐福等四人,于7日从广州乘船到香港,汇合已经在香港监视杨衢云的兵勇李桂芬,以及李家焯的一名军官,共同匿藏在港人吴瑞生(又称吴老三)家中。同月10日傍晚约6点半钟,陈、邓、徐、李四人乘学童在杨宅上学之际,由徐福在结志街与鸭巴甸街交界处望风,其馀三人直奔杨宅后巷,随即上楼,李桂芬把守楼梯口,陈、邓二人近距离向杨衢云开枪射击,杨身负重伤,昏倒在地。学童大惊而散,凶手趁乱逃脱。香港警察赶到,将杨送入医院抢救。医生从杨身上取出子弹三枚。次日早晨,杨终因流血过多,伤重不治而逝,享年40岁。” 英国医生卑路在法庭作证说,杨衢云临死时说出事之前两月,有个叫“阿广”的告知,吴瑞生到广州,与某高官密商,设法害杨,事成酬银二万元。(《中山革命在香港》,香港三联书店2011年,第125-126页)
为何清廷暗杀杨衢云需要韦宝珊的协助?从韦宝珊在香港的另一个身份可以窥知端倪。韦宝珊自光绪六年(1880)年起担任团防局(District Watch Committee)局绅,此后一直连任,到1920年退休,前后达40年之久,退休后仍被聘为团防局顾问(团防局历史上唯一一个顾问),可见他在团防局的势力。团防局是华人组成的治安组织,由华人各行商出资,受港府总登记官监察,主要负责在中环、上环一带组织更练,定时巡逻,维持治安,以补警察的不足,相当于非正式的“华人警察局”,也被称为“四环更练管理处”。由于港岛华人居住在“四环”一带,包含四区九段,这个片区也称“四环九约”。韦宝珊就担任这个组织的主要负责人。
杨衢云赁居中环结击街,属于“四环”之内,也即韦宝珊的管辖范围。清廷要侦知杨衢云的住处,找韦宝珊最为直接。据上述文献所述,吴瑞生乃是韦宝珊的下属“更练长”或称“探长”。杀手陈林仔等4人到港以后,先住在吴瑞生家,然后再出动行刺。可以想象:由于这4人来自广州,不一定很熟悉地形,行刺与逃跑恐怕都得到吴瑞生指点,否则不会做的如此干净利索。
事后港府对吴瑞生做出驱逐处理,证实了吴瑞生对暗杀负有责任,但早有准备的韦宝珊却让港府找不到证据,顺利逃过惩罚。
此后韦宝珊继续在港府、清廷、革命党三方之间进行投机,曾容留陈景华等革命党人在其洋行工作,并以洋行为同盟会通信机关。武昌起义后,韦宝珊又游走于革命党与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之间,接洽李准向革命党投降,成为革命的“有功之臣”。广东光复,胡汉民组织广东军政府,仍聘韦宝珊为总顾问官。在破坏乙未广州起义、协助暗杀杨衢云之后,韦宝珊仍能获得孙中山、胡汉民的信任,此中有无隐藏着什么惊天的秘密?
1921年,韦宝珊带着满肚子秘密去世,葬于香港仔华人永远坟场,位置偏僻,卧碑细小,与其曾经拥有的显赫地位极不相称。他一生参与过多少密室阴谋,仍有待历史学家继续挖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