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兰英杨门女将之一

中文名:王兰英

别称:大刀王怀女

有些版本又称其为重阳女、黄琼女或玉林公主

国 籍:中国-北宋

民 族:汉族

性别:女

父:王怀

职 业:杨门女将

主要成就:抗辽破夏

配 偶:杨六郎

杨门女将王兰英是谁?杨六郎次妻王兰英简介

  杨门女将王兰英是谁?杨六郎次妻王兰英简介

  王兰英,杨六郎次妻,有书称玉林公主王怀女或重阳女,善使双刀,人号“大刀王兰英”。

  王怀女是传说中杨门女将里的一员猛将,杨六郎的第二个妻子。在大多数话本中,她的本名是王兰英(但在说狄家将的故事中,王兰英又成了狄家的媳妇。)因父亲名叫王怀,故此称为王怀女。有些版本中又称其为重阳女、黄琼女或玉林公主(在不同的杨家将版本中,这几人或同为一人,或为各为一人)

  人物简介

  在评书、话本、小说和各类民间故事中,虽然情节各不相同,但各个版本中的王怀女有几个共同特点:

  长相丑陋。杨门女将绝大多数都是美女。但王怀女是例外。她身材高大,红眉毛,绿眼睛,黄头发,口似血盆,黄发倒卷,性情暴燥。在传统评书中,这种相貌是不符合传统审美标准的。但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评书也与时俱进,把王怀女的相貌解释为她是金发碧眼的西域胡人后代。也是美女一名,只是不入宋朝人的法眼罢了。

  天生神力。王怀女的相貌虽然有争议,但她学得一身惊人武艺,弓马娴熟,力大无穷,一口大刀无人能敌,是战场上的一员猛将。

  在将重阳女、黄琼女或玉林公主与王兰英分为几人的传说版本中,王怀女本是边关大将之女,自小许配杨六郎。因生有神力被黎山老母带去修炼(从这点来说,她和自己的儿媳穆桂英是师姐妹,关系有点乱。)武艺大成后下山遇到六郎。六郎当时已经娶了柴郡主为妻,又嫌王怀女丑陋,不肯娶她。王怀女勃然大怒,挥刀乱砍将杨六郎打得找不到北,最后不得不同意娶她为妻。

  这个情节是传统评书的套路。同样的情节一再出现在各种评书里,例如樊梨花、刘金定,穆桂英与其夫君的认识结合过程都是这类“不打不相识”的桥段。

  在将重阳女、黄琼女或玉林公主与王兰英合为一人的传说版本中(主要称黄琼女),她是西夏国的公主,早年曾与六郎商议婚事未成。后来西夏派她帮助辽国抵抗宋军。辽国设下“太阴阵”,派她主持第九座门。但这个阵要求女将赤身裸体上阵。在最早的话本《杨家府演义》中是这样描写的:

  "却说金头马氏引兵从第九座门呐喊攻打,黄琼女听得,赤身裸体出阵迎敌。马氏一见,乃骂曰:“汝乃西夏国王亲生之女,引军助人战争,指挥不得自由,而受他人指挥,是无能也。且妇人所以异于男子之行藏者,特掩敛身躯一事耳。今汝不识羞耻,现露父母遗体,而出阵耀武扬威,纵使成功,亦受人之唾骂。不知明日何颜回见父母兄弟?”琼女被马骂得默默无言,羞惭满面,跑马回入阵中去了。马氏见阵上杀气腾腾,刀枪晃晃,亦不追赶,遂与八娘合兵而回。"

  传说中,黄琼女受到羞辱后,反思自己的行为,决定弃暗投明,投奔宋营。于是她秘密派人联系佘太君,反出辽阵。佘太君于是命六郎娶她为妻。

  不论是那个版本的王怀女,她归宋后就一直是一员冲锋陷阵的猛将。为大宋江山立下无数功劳。不过她的武力值高,智力和统帅能力不强。一般都是作为先锋或斩将夺旗的女将出现在故事里,直到为国捐躯。

杨六郎的妻子究竟是谁?杨门女将之柴郡主简介

  柴金花(959-1027年),又名柴美容,柴媚春,河北省隆尧柴家庄人,为周世宗柴荣皇帝的五公主,嫁给扬六郎为妻,史称柴郡主.柴氏,名金花,后周王室柴家之女,封郡主,生于后周显德六年(959年)九月初三辰时,兴国五年(980年)与延昭结婚,卒于仁宗五年(1027年)冬十八日戌时,寿终68岁。

  杨六郎正妻,有书称柴文意、柴美蓉、金花郡主、金花公主,为后周主柴荣之女,宋太祖赵匡胤敕封皇御妹金花郡主,与八贤王赵德芳兄妹相称。

  柴郡主简介

  柴郡主,俊平,又名柴美容、柴媚春、柴熙春、柴金花,封号金花郡主、金花公主。后周皇帝柴荣的女儿,宋朝时,过继给宋太祖赵匡胤,从小在赵匡胤家长大,与八贤王赵德芳兄妹相称。柴郡主长大成人后,嫁给杨家将,杨继业的儿子,杨六郎杨延昭,成为一名杨门女将,巾帼英雄,女中豪杰,成为当时著名的杨门女将之一,有当时天下第一美女之称,在杨家将中除佘太君以外,比较有份量的人物,多次和杨门女将一起出去打仗,保卫国家疆士,出生入死,奋不顾身。柴郡主的儿子杨宗保娶穆桂英为妻,为杨家将,增添一位虎将,穆桂英能征善征,多次立功,成为杨家将中的第三代女元帅,穆桂英的形象在民间家喻户晓。

  柴郡主有一次随丈夫杨延昭来到云南,杨延昭是由于有奸臣诬陷而被发配到云南服役,到云南后,先到云南王府报到,云南王(柴俊),又叫梁王,柴郡主的哥哥,云南王故意设计考验杨延昭的胆识,考验后,云南王非常佩服杨延昭,一再称赞妹妹找了个好夫婿。柴郡主,也多次去新郑县后周皇陵(周世宗柴荣皇陵)祭拜父皇柴荣,眼下新郑县后周皇陵旁华阳古城还留有祭拜时留下的遗迹。柴郡主,作为杨门女将之一,多次征战,并贤惠大方,成为女中豪杰人之楷模,且家喻户晓。生有二子,杨宗保,杨宗勉。

  柴郡主与杨六郎的爱情故事

  生死相许寄深情——评郡主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如果你厌倦了现实生活中庸俗功利的爱情,不妨看看泣血,来寻找一段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认识一个深情如许的美丽少女——柴清云。

  柴清云,后周世宗柴荣之女。柴荣死后,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逼死周恭帝柴宗训,建立大宋。不谙世事的美丽小公主惊恐中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惨祸,大哥夫妇相继毙命,二哥仓皇出逃,大周变为大宋,一霎时换了人间。这一切,在柴清云幼小的心灵烙下了深深的伤痕。为了彰显仁义,笼络人心,太祖优待后周皇室,特别恩养了世宗幼女柴清云。虽然公主成了郡主,但她地位尊荣,享受公主优待,锦衣玉食,受到良好的皇家教育,琴棋书画诗文歌舞无所不精,气度雍容华贵。可是举目无亲的身世也使她在势利冷酷的宫廷饱尝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性格上多了几分清高孤傲,敏感坚强。她跟随八王赵德芳长大,赵德芳的宽厚正直,狄王妃的贤良和善,南清宫清明的环境使郡主远离了黑暗宫廷的阴谋倾轧、勾心斗角,从而温婉如玉、清纯似水。一声“芳哥哥”唤出了小郡主心中最深厚的依赖,最诚挚的感激。在幸与不幸间,美丽的小女孩长大了,天姿国色,风华绝代。但孤傲如雪,清冷如冰,她把自己的心关得紧紧的,直到相遇六郎。

  爱情是郡主竹竹生命的主旋律,作者残阳秋鹤细腻地写出了郡主的情感历程,奏出了一曲缠绵悱恻气贯长虹的爱之歌。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郡主竹竹灵山遇险,六郎英雄救美,抱住竹竹摔下悬崖的那一刻,电光火石,照亮了郡主芳心,六郎英俊的相貌,高强的武功,体贴的心意,在郡主的心湖荡起了圈圈涟漪。回宫后,竹竹羞颜腼腆,悄悄打听着六郎的一切。略施小计,哄着八王夫妇同往杨府为六郎开脱。直到化装成梁俊平跟随六郎南征,那是两人爱情之花绽放的最美的时期。那时,六郎是南征统帅,竹竹是随军监军。责任虽重,却天高皇帝远,自由自在。一个是落花有意探心意,一个是流水无情始知情。经历了猜疑、防范、试探,几番生死相随,六郎的心终于向竹竹敞开。巧擒南易萧,智破龙伏渊,六郎爱她冰雪聪明,机智果敢;殷勤学做烧麦,细心抚慰伤情,六郎爱她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而暗夜里勇冠三军的浴血厮杀,烛光下决胜千里的运筹帷幄,顶天立地的英雄也早已使竹竹情根深种,不能自拔。南征归来,共马看夕阳,白衣胜雪,紫带飘扬,一双玉人两情相悦,甜蜜恩爱,得成比目何辞死,只羡鸳鸯不羡仙。沉浸在爱河里的两人都没想到夕阳的余晖美得那么短暂,暗暗长夜很快把他们紧紧裹挟进去……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南征大捷,六郎才华初露。一个要打击杨家,一个要控制杨家,大辽和大宋的统治者不约而同的盯上了六郎,并都选择从六郎的婚姻下手。心狠手辣的周玉娘散布六郎竹竹相爱的消息,将六郎推上“不顾伦常,停妻再娶;不敬皇家,引诱金枝”的火炉,意欲置六郎于死地。老谋深算的赵官家企图将六郎招为驸马,牢牢控制住这匹脱缰野马。树欲静而风不止,黑云压城城欲摧。郡主六郎的爱情经受了最严峻的考验。痛苦中,聪慧的竹竹仔细衡量了自己和六郎的感情,“绿珠,我爱他,胜过爱我自己,你懂吗?只要他快乐,我怎样都行,无所谓的。所以我要去看他,一是要看看他伤势如何,二是,我真的想知道他对我,是不是也像我对他一样。。。如果没有我,他一样可以幸福,我当然要成全他,为了他的快乐,我会去帮他促成与和祥姐姐的好事。可是,萍姐姐提醒过我,如果他没有我,不论娶谁都不快乐,尽管皇上的驸马对他今后的‘前程’有好处,他也会痛苦,我了解六郎,他不是一个把官位看得很重的人。如果他真的深情如许,我。。我。。怎么忍心让他伤心。。我就不能离开他。。。”

  话虽如此,可竹竹为了成全六郎的四海之心摩天之志,还是选择了退让,出家为尼,并在六郎救和祥时悄悄躲开。娇生惯养的郡主孤身一人,心力交瘁流落洛阳——她走得无悔。可当六郎识破帝后用心,高洁如他怎会攀龙附凤,陷入皇家争权夺位、相互倾轧的漩涡,抗旨拒婚的后果是法场问斩,远在千里的郡主忧心如焚,急急赶路,飞身扑向刺向六郎的宝剑,甘愿替死——她来得无怨。

  一场风波后,驸马之事不了了之。六郎宁折不弯、宁死不屈的坦荡刚强使竹竹坚定了信念,绝不会再放弃了,她要牢牢抓住自己的也是六郎的幸福。可是,六郎廷杖被辱,不知所终,杳无音信。独居深宫的竹竹忧虑焦灼,牵挂着六郎。柔肠寸断,却还要提防阴险狠毒的“叔皇”的赐嫁。竹竹怎肯做任人宰割的羔羊,成为宋皇赏赐臣子收买人心的“礼物”?凄惶无助的她身边没有依靠的肩膀,没有体贴的宽慰。万般无奈,郡主自导自演,佯装癫狂,要和六郎共度除夕。给虚心假意前来慰问杨府的赵官家办了个大大的难堪。虽登时成了京城达官贵人的笑柄,但也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一朵扎人的刺梅。赵官家从此心中有了顾忌,直到后来大理三王子以北伐半数军资为价求娶郡主,宋皇也没敢轻言赐婚。

  漫漫长夜,六郎如隐入夜空的流星,难觅其踪。并马看夕阳的两情缱绻久远得像是前生。找回六郎!为了自己,为了伤心欲绝的母亲,为了英雄的理想志向。绵山相遇,郡主哀哀求肯,伤心六郎的冷漠却无怨言;图尔基山被困,竹竹甘做诱饵以助六郎救驾成功,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甚至风闻六郎和重阳私奔,和玫古苟且,她都没有丝毫的怀疑和猜忌。

  美人爱英雄,爱得执着,勇敢,坚定。而残阳笔下,英雄的爱情却别有一片天地。

  英雄的角落爱情。英雄如六郎,风雨一肩,只手擎天,忧国忧民,解民于倒悬。爱情只占心中的一个小小角落,虽为情所苦,却并不为情所困。图尔基山大捷,任宋皇的暗示明言,心系辽军伤兵的六郎却体会不到帷幕后芳心的渴望和企盼,一个请求轻轻丢掉了郡主的毕生所愿。

  英雄的软弱爱情。六郎廷杖受辱,流落街头,自惭形秽,避而不见家人和郡主,在心中祝福竹竹幸福。这实在是看轻了郡主,也看轻了他们的爱情,他没有像郡主一样意识到对方有了自己才有幸福。我更愿意把这看成是英雄思想尚未成熟正在经受历练,如同六郎远离亲人却认为弟兄众多,父母不会伤心一样。

  六郎和郡主,虽历尽千磨万折,最终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作者残阳用悲剧写法来写这个众所周知的喜剧故事,一波三折,缠绵悱恻。其中主人公郡主虽纤纤弱质,温婉柔美,却不是缠绕大树的菟丝花;虽金枝玉叶,尊荣华贵,却不为颐指气使的河东吼。六郎敬她爱她,她是六郎眼中璀璨的明珠,心中温润的美玉。如同六郎抗婚时所言:“陛下,郡主温婉如玉,冰雪聪明,是延昭生平仅见的梦中佳偶,这是情感所至,并无任何理由。”此言不虚也。

  生有两子,分别是嫁给杨六朗后不久后生下杨宗保,后在32岁时生下杨文广。

  柴郡主相关作品

  与柴郡主有关的戏曲有《珍珠衫》等,电视剧有《杨家将》、《一门英烈穆桂英》、《少年杨家将》、《杨门虎将》、《杨门女将》、《少年包青天III》等,小说作品有残阳秋鹤的《杨家将泣血千年》、红菱白藕的《血战金沙滩》和《大破天门阵》等,饰演过柴郡主的演员有陈琪(金超群夫人)、童爱玲、牛萌萌、林家宇等。

  柴郡主是杨家将传奇故事中人物,残阳秋鹤力作《杨家将泣血千年第二部》中的女一号。封号翌祥郡主,本名柴清云,昵称竹竹。出身高贵,美丽清纯,温柔贤淑,聪明可爱,号称大宋第一美女,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与男主杨六郎一见钟情,相知相爱,至死不渝。其小鸟依人,柔情似水,梨花带雨的特点,颇让玉树临风,坚毅勇敢,怜香惜玉的男主迷恋,当然也为男主添了许多麻烦。

杨门女将蒙骗中国千年的秘密:杨六郎应为杨大郎

  许多传说非常美丽,比如有关杨门女将的一切,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大家的兴趣,以至于我们对这段历史深信不疑。

  但历史也常常跟我们开玩笑,往往我们深信不疑的“事实”,其实不过是几百年来被不断充实的一段美丽传说,并非真实的历史——杨家女将的故事就是这样一段美丽的“假历史”。

  统领欧洲盟军战胜法西斯德国的蒙哥马利元帅,上世纪60年代初访问中国。外事活动之余,他对中国方面安排他看的一出京剧《杨门女将》大惑不解。通过翻译,蒙哥马利元帅提出质疑,认为女人当元帅不可能。

  中方工作人员年轻气盛,同时也因为他个人对杨门女将的故事深信不疑,遂回敬了一句:“怎么不可能,你们的女王不就是三军>统帅吗?”事后这位工作人员受到了严厉批评。

  很显然,除了犯有外交礼仪上的错误之外,这位工作人员还和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一样,相信杨门女将于史有证,从而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一个误区。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杨家将的谱系是这样的:第一代,金刀令公杨继业,继业有8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名杨延昭,又名杨六郎,六郎生子名文广,文广之子名宗保,宗保生子名怀玉。

  这些印象都可靠吗?

  我们的看法是:

  一、杨继业历史上真有其人,但民间盛传的他与潘仁美之间的恩恩怨怨却大多是假的。

  杨业与潘美(小说家笔下的“潘仁美”)并非有仇。陈家谷口逼杨业进军,后又将接应部队撤走的人是王 而非潘美。按《宋史·王 传》,王 字秘权,开封浚仪人,其父王朴,曾任后周枢密使,因上筹边之策而名噪一时。

  王虽系名门之后,本人也有战功,但其为人“性刚愎”,“以语激杨业,业因力战,陷于阵, 坐除名,配隶金州”。

  那位在小说家笔下坏透了顶的潘仁美(潘美)并没有那么坏,至少,他在陈家谷口并没有算计杨业,更没有像通俗小说或电视剧里所描写的那样,按兵不动,射杀杨七郎。

  倘若说他在这次战役中有什么过失的话,那也仅是因为他误信了王 之言而已。惟其如此,所以,宋太宗赵光义在事后处理参战人员时,仅把潘美降三级使用,而对负有主要责任的监军王 则“除名,隶金州”,刘文裕“除名,隶登州”。

  二、杨业共有7个儿子,而不是8个。

  小说《杨家将》和电视剧《杨家将》中,杨业共有8个儿子。 据《宋史》记载,杨业共有7个儿子,他们是:杨延朗、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环、杨延贵、杨延彬、杨延玉。

  其中杨延玉随乃父征战,于陈家谷口一战殉国,其余6子,延朗为崇仪副使,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环、延贵、延彬并为殿直(官名)。这7个儿子除杨延玉战死外,余皆善终。并无流落番邦、身死奸臣之手一说。

  三、杨六郎应为杨大郎,杨宗保应为杨文广。

  在“杨家将”的传记中,杨府男性主角,除了老令公杨继业以外,最有名的就是杨六郎和杨宗保这父子二人了。这两个人物也非历史之本貌。杨六郎者,杨大郎之谓也。

  他是杨业的儿子杨延朗(后改名为杨延昭),这没错,但他却并非杨业的第六个儿子,而是长子。他卒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l014年)。

  《宋史》上说他:“智勇善战。所得赏赐悉犒军,未尝问家事。出入骑从如小校。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

  杨宗保,应为杨文广。《宋史》记载,文广系杨延昭之子。字仲容,“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殿直”,北宋赫赫有名的范仲淹宣抚陕西时“与语奇之”,曾把他收为部下,后又随狄青南征,最后官至定州路副都总管,迁步军都虞侯。

  “杨家将”既然半真半假,扑朔迷离,那么“杨门女将”呢十分遗憾的是,在小说和电视剧里轰轰烈烈的“杨门女将”,正史中却一点影子都没有。

  《宋史·杨业传》中只收录杨业及其子延昭等7人,和其孙文广一人,并无一字提及女眷。倘若杨门女将确曾有过的话,那么,专收“义妇节妇”之事迹的《烈女传》也会记载。

  但我们仔细地查找了《宋史·烈女传》,该传共收近40名“奇女子”,她们没有一个人出自杨门。“杨门女将”纯属子虚乌有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千万莫把文学当成历史。

揭秘:让辽军惧怕的杨家将杨六郎为何得不到升迁

  导读:历代杨家将传说中,以为杨延昭是杨业第六子,故称杨六郎。但是据史所载,杨延昭应为长子。史书上记载,杨业的儿子除延朗外,还有延玉、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和延彬。

  杨延昭生于958年,死于1014年,是杨家将中唯一生卒年月都有记载的人物。杨延昭起初叫延朗,后来因避道士赵玄朗之讳而改为延昭。按理说一个道士的名字无须避讳,但这个道士非同一般,宋真宗将其尊为圣祖。杨家将故事中,杨延昭是杨业的第六个儿子,因而又叫杨六郎,不过历史事实并非如此。《宋史》中记载杨业有七个儿子,杨延昭至少比其中的五位要大,他不是因为排行第六才叫杨六郎,而是另有原因。杨六郎是辽兵对他的称呼,宋史称辽兵对他非常惧怕,至于为什么叫他六郎、其中有些什么缘由则无可考。

  传说中杨六郎还是地位显赫的郡马爷,这更是没有任何依据。从杨六郎的生活轨迹看,他长年镇守边关,在京城没有什么根基,更没在京城生活过或任过职,怎么可能成了柴家的郡马?杨延昭少年时,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但对兵法及行军打仗之事却非常上心,显示出了过人的天赋。杨业对他很是钟爱,觉得他最像自己,经常把他带在身边,让他经受战斗锻炼。986年,宋太宗发动第二次征辽战役,28岁的杨六郎就在阵中。攻打朔州城时,杨六郎冲锋在前,手臂被流矢射中,入肉很深,但他没有退却,忍痛鏖战,把强悍的辽兵打得一败涂地。英雄的事迹总是难以磨灭,如今雁门关附近山上,仍然留有杨六郎砦等地名,这是对他的永久性纪念。

  杨延昭起初并没有受到宋王朝的重用。太平兴国年间,他被荫补为供奉官,这是级别比较低的军官,大约相当于现在的连级干部吧。杨业牺牲后,杨延昭由供奉官升迁为崇仪副使,勉强算是个中级军官。历史上有关杨六郎的英雄事迹,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件,与传说中的英勇神奇大相径庭。

  公元999年阴历9月,辽国大举南犯,杨六郎率兵打了几个胜仗,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尽管他不是宋军的主将,所取得的胜利也只是局部性的,但还是极大地鼓舞了宋军士气。有一次,六郎到保州以北的遂城巡查,遭遇了大队辽兵的围攻。遂城是个小地方,城墙不高,兵力也不多,形势非常危急。杨延昭紧急动员全城的壮年男子配合宋军上城防御,打退了敌人的数次猛烈围攻。战局暂时稳定下来,但城内人心惶惶,遂城易攻难守,没有良策很难坚守。入夜时分,杨六郎亲自到城头巡查,阴历十月,北方的天气滴水成冰,已十分寒冷。一阵寒风吹过,杨六郎计上心来。他连夜安排人往城上浇水,等到天明,城墙上结起又硬又滑的冰层,辽军无法架梯也无法爬城,不得不自行退却。宋军乘机出城追击,大获全胜。

  辽兵入侵中原,给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他们把当地民众抓去做苦力,甚至在攻城时逼迫他们爬城,让无辜的百姓做替死鬼。目睹此情此景,杨六郎恨不能率百万雄兵痛杀辽寇,但他人微言轻,官小兵少,不可能有更大的作为。他屡次请求高阳关都部署傅潜发兵增援,都得不到回音。当时傅潜手下有8万多兵马,但他消极畏战。杨延昭以及杨嗣、石普等将领屡次请求傅潜增派人马,主动出击,但傅潜都充耳不闻。更有甚者,他还刻意掩盖部下抗辽的功绩。贪生怕死的傅潜受到了众人的严厉谴责,当时一位叫钱若水的文官,主张杀掉傅潜,通告全军以振军威,然后挑选像杨延昭这样英勇善战的军官,委以重任,驱逐辽军。

  后来宋真宗亲率大军前往大名府督阵,宋军绵延数十里,气势庞大,深入宋境的辽军担心被围,于1000年正月撤退。辽兵撤退后,宋真宗将傅潜削职流放。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杨延昭有幸得到宋真宗的召见。真宗皇帝询问他有关边防的情势,杨延昭对答如流,谈吐不凡。宋真宗非常满意,对诸位大臣说,“延昭父亲杨业是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乃父之风,非常值得称赞。”这可能是杨延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皇帝。

  1001年,辽军又一次南下。杨延昭在羊山埋伏下精兵,自己率领部队与辽军叫阵,将辽军引诱到伏击圈后,伏兵四出,杨延昭又率众杀回,辽军大败,其领军大将当场阵亡。此一阵大长宋军士气,杨延昭因功被加封为莫州团练使。杨延昭升了官,引起朝廷中某些人的嫉妒。宋真宗曾经和大臣们谈及此事,他说杨延昭远在边关,朝里没有什么熟人,全仗自己忠心勇敢取得些功名,对他眼红的人很多,不是朕保护他,他哪里会有今天?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杨六郎根本不可能是郡马,否则就不是朝中无人了。终其一生,杨六郎也没有什么太高的地位,和传说中的朝廷重臣相去甚远。不过话说回来,宋真宗对他还算不错。1002年,辽军兵困保州,杨延昭、杨嗣领兵求援,遇到辽军突袭,部队损失很大。宋真宗因其素以忠勇闻名,将其从轻发落,革职待办,以观后效。过了一年,边境局势又一次紧张起来,边将用兵不利,杨六郎被重新起用。

  1004年,萧太后和皇帝耶律隆绪率领二十万人马大举南下,直逼北宋要地澶州。杨延昭驻守遂城,所统兵力不过一万,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但他对全局有着清醒的认识:辽兵孤军深入,处于宋军的四面包围之中,只要果断决策,一定会围而歼之,大获全胜。他的主张和当时的主战大臣寇准不谋而合。杨家将故事中,杨家与寇准有着许多精彩的故事,但事实上寇准是北宋名相,地位远在杨家之上。杨六郎与寇准从未谋面,更谈不上什么交情。

  宋真宗想和不想战,萧太后的初衷也不是要侵占大宋地盘,而是尽可能多地掠夺财物。最后双方签下了“澶渊之盟”。从此,金钱换和平成了大宋坚持的基本国策。杨延昭空有一腔爱国之心,却无用武之地。坚守本职岗位也许是他唯一可以做的事情。他在镇守遂城期间,前前后后共打退辽军的百余次进攻,遂城因此获得了“铁遂城”的称号。

  澶渊定盟之后,杨延昭因为守边有功,受到了宋真宗的信任,屡次获得升迁,被钦定为边关守将。杨延昭镇守边关二十多年,呕心沥血,英勇善战,但他毕竟不是边关主帅,能量到底多大不得而知。说到底,杨始终不过是一个指挥几千人马的普通战将。宋史对他的记载,无论功过都非常简单。有关他的英雄事迹,野史多于正史,传说多于正传。1014年,杨六郎病死于边关,享年57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