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孝谦天皇
外文名称:こうけんてんのう
别名:称德天皇、阿倍内亲王、高野天皇
国籍:日本
民族:大和族
出生日期:718年(养老2年)
逝世日期:770年(神护景云4年)
职业:君主
信仰:神道教
先代:圣武天皇
次代:淳仁天皇、光仁天皇
居所:平城宫年号天平神护、神护景云(称德朝)
日本第46代天皇:孝谦天皇的生平事迹简介
孝谦天皇生于718年(养老2年),卒于770年8月28日(神护景云4年8月4日),是日本第46代天皇,她的在位年从749年8月19日(天平胜宝元年7月2日)到758年9月7日(天平宝字2年8月1日)。孝谦天皇父亲是圣武天皇、母亲是光明皇后。孝谦天皇是日本史上第6位女帝,天武天皇系最后的天皇。孝谦天皇即位前名叫阿倍内亲王,曾让位于淳仁天皇,之后重祚,称第48代称德天皇,764年11月6日(天平宝字8年10月9日)至770年8月28日(神护景云4年8月4日)在位。
阿倍内亲王的同母弟基王早夭,除阿倍内亲王和基王之外,圣武天皇与光明皇后之间没有其他孩子。圣武天皇和县犬养广刀自之间虽然生有安积亲王,但因为其没有政治后盾,无法成为继承人。738年2月6日(天平10年1月13日)圣武天皇册立阿倍内亲王为太子(日本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太子),期间师从吉备真备。744年(天平17年)安积亲王去世,圣武天皇的子女只剩下阿倍内亲王。不久,圣武天皇病笃,橘奈良麻吕主张另立黄文王为天皇。当时的日本女帝全部是独身(以未婚或未亡人的身份,以确保所谓的天皇的"万世一系"),即使阿倍内亲王即位,之后的继承也无法预料,取代阿倍内亲王,另立天皇的政治动作,终其一生都没有停止过。
圣武天皇让位,阿倍内亲王即位成为孝谦天皇。即位之初,以母亲光明皇太后为
政治后盾,紫微中台(由皇后宫改组)的长官皇太后之侄藤原仲麻吕的势力急速扩大。在位期间,孝谦天皇替父皇发愿,为东大寺大佛天光。754年(天平胜宝6年),大唐高僧鉴真为孝谦天皇授戒。756年6月2日(天平胜宝8年5月2日),圣武上皇去世,遗诏册立新田部亲王之子道祖王为皇太子。但在757年(天平胜宝9年),孝谦天皇以道祖王有不符合皇太子身份的行为为理由,废除道祖王的皇太子身份,另立舍人亲王之子大炊王为皇太子。这次政治大变动是孝谦天皇和藤原仲麻吕的意志。忧虑藤原仲麻吕的权势日渐变大,橘奈良麻吕、大伴古麻吕等人计划废除孝谦天皇,另立新帝。但事先察觉的藤原仲麻吕在不久将事件的关联者全部肃清(即橘奈良麻吕之变)。此后藤原仲麻吕权势进一步加强。
758年9月7日(天平宝字2年8月1日),孝谦天皇因为要侍奉生病的光明皇太后,而让位于皇太子大炊王(淳仁天皇)。这一天,孝谦上皇被尊为"宝字称德孝谦皇帝"、光明皇太后被尊为"天平应真仁正皇太后"。藤原仲麻吕也受赐"藤原惠美朝臣"之姓及"押胜"之名,因此也被称为藤原惠美押胜。藤原仲麻吕将官职都改为唐风,其权势进一步增强。
760年8月31日(天平宝字4年7月16日),光明皇太后去世,孝谦上皇和藤原仲麻吕、淳仁天皇之间的关系起了微妙的变化。孝谦上皇和淳仁天皇移居小治田宫。761年(天平宝字5年)又移居保良宫。此时患病的孝谦上皇开始宠爱为她治病的出身于弓削氏的僧侣道镜。762年6月19日(天平宝字6年5月23日),淳仁天皇返回平城宫,但孝谦上皇却不入平城京,而入住了法华寺。《续日本纪》记载为"高野天皇与帝生嫌隙",孝谦上皇和淳仁天皇、藤原仲麻吕的不和开始表面化。762年6月29日(天平宝字6年6月3日),孝谦上皇召集五位以上的官员,表明因为淳仁天皇的不孝的缘故,因此才遁入佛门,并宣布以后的国家政务要由自己来执掌。造成关系破裂的原因,一是淳仁天皇和藤原仲麻吕意图诛杀道镜,二是持有皇统正嫡意识的孝谦上皇对庶流出身的淳仁天皇不满。
自763年(天平宝字7年)至764年(天平宝字8年),道镜和吉备真备等孝谦派大臣就任要职,藤原仲麻吕的儿子们也就任军事性的要职,孝谦上皇和淳仁天皇、藤原仲麻吕的势力角逐在政治台面下继续。
764年10月10日(天平宝字8年9月11日),觉察到藤原仲麻吕开始进行军事政变准备的孝谦上皇派遣山村王从淳仁天皇处没收象征军事指挥权的钤印。为了争夺铃印,孝谦上皇一方和藤原仲麻吕一方发生战争,最终钤印回到孝谦上皇之手,藤原仲麻吕被指为朝敌。藤原仲麻吕夺取了太政官印后逃往近江国,764年10月12日(天平宝字8年9月13日)被杀。
得知藤原仲麻吕死讯后,764年10月13日(天平宝字8年9月14日)被藤原仲麻吕排挤的藤原丰成(藤原仲麻吕之兄,兄弟失和)就任右大臣。764年10月19日(天平宝字8年9月20日),道镜受封大臣禅师。764年10月21日(天平宝字8年9月22日),被藤原仲麻吕更改为唐风的官职名全部复原。764年11月7日(天平宝字8年10月9日),淳仁天皇被废,以亲王身份流放淡路国。
淳仁天皇被废后孝谦上皇重祚,此后被称为称德天皇。在称德天皇和道镜统治的6年里,没有册立皇太子。
765年(天平神护元年),相继发生饥荒和和气王谋叛事件,政局不稳。称德天皇行行幸道镜的故乡河内弓削寺。此次弓削行幸中,册封道镜为太政大臣禅师。此外还扩建行宫,营建由义宫。大约此时流放中的淡路废帝(淳仁天皇)被指意图逃亡,被囚禁后的第二天猝死。因为垦田永年私财法的实行,土地开垦现象过热,下诏除了寺庙、神社之外禁止一切垦田私有行为。
766年(天平神护2年),海龙王寺中出现了佛舍利,道镜成为法王。道镜之下设立了法臣、法参议等僧侣大臣,弓削御净净人就任中纳言,道镜的势力扩大。另外任命藤原永手为左大臣,并特别提拔吉备真备为右大臣(吉备真备的家族门第不高,本无此可能)。此时,称德天皇和法王道镜的二头体制形成。
称德天皇陆续行幸大寺,扩建西大寺、营造西隆寺,修建百万塔等,推行崇佛政策。另外也对神道教实行保护政策,修缮伊势神宫并在宇佐八幡宫内建造神宫寺,提倡神佛合一。神社的神阶制度也在称德朝开始实行。《续日本纪》中还记载称德朝的政治和刑罚严酷,犯小罪也会被处以极刑,产生了很多冤罪。769年(神护景云3年),称德天皇的异母妹不破内亲王和冰上志计志麻吕诅咒称德天皇,改名后被流放。同是称德天皇异母妹的井上内亲王之夫中纳言白壁王(后来的光仁天皇)警惕称德天皇猜忌心理,故意沉溺于酒中逃过一劫。
769年(神护景云3年),大宰府的主神官中臣习宜阿曾麻吕上奏宇佐八幡宫的所谓神谕"道镜宜就皇位",为了确认真伪,派和气清麻吕为勅使前往宇佐八幡宫调查。和气清麻吕复命纯属伪神谕。因此触怒了称德天皇和道镜,和气清麻吕被改名,并贬官为因幡员外介,之后进一步流放大隅国(此即宇佐八幡宫神讬事件)。
770年(神护景云4年),称德天皇再次行幸由义宫,但不久病重卧床。此时得知此情报的只有看护称德天皇的宫人(女官)吉备由利(吉备真备的姐妹),连道镜也不知情。道镜的权势瞬间衰落,军事指挥权被藤原永手和吉备真备等太政官夺取。770年8月28日(神护景云4年8月4日),称德天皇在平城宫西宫寝殿去世。
称德天皇终身未婚,没有子嗣,去世后不久群臣召开会议,吉备真备拥立文室大市、文室净三,而藤原永手、藤原良继、藤原百川等人拥立中纳言白壁王。因为吉备真备固执己见,不肯让步,所以藤原永手等人宣读了称德天皇的立白壁王的遗诏。因此白壁王得以继位为光仁天皇,但遗诏实为伪造。不久道镜失势,被贬为下野国药师寺别当,弓削净人被流放土佐。垦田私有政策也在772年(宝龟3年)重新开始实行。
人物评价
孝谦天皇一生两度为帝,终身未婚,周旋于藤原贵戚和旧豪族之间。但因过度偏重佛教,猜忌群臣,孝谦天皇的历史评价并不芬芳。史料《公卿补任》中记载:"左大辨正四位下橘奈良麻吕,以天平宝字符年七月二日,谋反伏诛。至是雪冤。当时吞冤入地,死而不暝者,非独公也。"可知孝谦天皇治下,冤死者众多。
孝谦天皇的传奇爱情故事:爱江山更爱美男
公元749年,圣武天皇决定退位,专心去研究他最热爱的学科——佛学。于是他的女儿阿倍内亲王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皇位,成为了日本史上大名鼎鼎的孝谦天皇。
历史上的出名皇帝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勤于政事的有道明君,另一种是残暴不仁,置百姓于水火的昏君。但是孝谦天皇却跳出了这个定律,她的名声多半是来自她用尽一生演绎的那场轰轰烈烈的“奈良爱情故事”。
阿倍内亲王的登基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她本人,而第二大受益者则是她的表哥藤原仲麻吕。相传这位表哥是阿倍内亲王的情人,两个人偷偷摸摸地谈着兄妹恋。现在,阿倍内亲王摇身一变成了孝谦天皇,藤原仲麻吕自然借着表妹的光飞过龙门,成功地把自己的一身鱼鳞涂成了金色。
有了孝谦天皇这层保护伞,藤原仲麻吕在朝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势力越来越大。这自然引起了朝中其他势力的不满,他们恐惧藤原仲麻吕日渐增长的权势,决心给他致命一击。抓住事物的本质是解决问题的首要环节,很显然,反藤势力也懂得这一点。他们很明白藤原仲麻吕的风光全是来自他身后的那个女人孝谦天皇,那么扳倒藤原仲麻吕的关键一手就是让孝谦天皇失去皇帝的宝座。
可惜藤原仲麻吕并不是草包,他提前知道了敌人的密谋,选择先下手为强,将敌对势力一股脑全部肃清。从此,朝中再也没有能抗衡藤原仲麻吕的势力了。
公元758年,孝谦天皇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退位。其理由是为了更好地侍奉生病的母亲光明皇太后。于是皇太子大炊王就扛起了皇室领头人的大旗,成为了淳仁天皇(不是蠢人天皇)。你可能认为孝谦天皇的退位会导致藤原仲麻吕风光不再,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位大炊王的太子之位都是凭着藤原仲麻吕才获得的。所以藤原仲麻吕非但没有远离权力的核心,反而把权力更加牢牢地握在了自己手中。
古语有云:“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被权力冲昏头脑的藤原仲麻吕没有看见自己无限风光的背后早已开始酝酿一场恐怖的暴风雨。而这场人工降雨的实施要从一个和尚说起,没错,他就是我们“奈良爱情故事”的男主角——道镜。
话说有一天,上皇(就是太上皇)孝谦生病了,或许是沉迷政务的表哥对自己日渐疏远,或许是病魔久久不退,总之,上皇的心情很郁闷。上皇虽然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但终归还是个柔弱的女人,这时候的她极度渴望有人能抚慰她孤寂的心。就像把一个精壮男人赐给石榴姐那样,上苍将道镜赐给了孝谦上皇。
道镜天天在上皇身旁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上皇感觉自己孤独的心灵终于敞开了大门,道镜成了她的“白月光,朱砂痣”。两人成天形影不离,你侬我侬。
反观藤原仲麻吕这边,日本列岛已经承载不了他极度膨胀的野心。正赶上此时的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藤原仲麻吕磨拳擦掌,准备进攻大唐的小弟新罗。不过他的远征大计还没来得及实现就胎死腹中,因为他遭到了孝谦上皇的极力反对。遭到阻拦的藤原十分郁闷,再加上看到道镜和上皇的恩爱大戏,危机感终于从他的心底冒了出来。从那以后,道镜仗着孝谦上皇的宠爱,开始逐步掌握朝中的话语权。藤原仲麻吕和支持他的淳仁天皇以及道镜和孝谦上皇四个人的政治角逐开始慢慢展开。
藤原仲麻吕的危机感越来越强,此时的他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坐立难安。习惯先下手为强的他不甘心坐以待毙,决心反叛。不过这时候的孝谦上皇早就不是当年初登皇位的那个政治素养几乎为零的女人,历尽岁月洗礼的她变得老谋深算,她要给自己和道镜的爱情书写一个美好的未来。
公元764年,察觉到藤原仲麻吕准备反叛的孝谦上皇发动军队,开始与藤原仲麻吕交战。仓促应战的藤原仲麻吕接连败退,最终兵败身亡。不知道藤原仲麻吕临死之前在想什么,我猜他的脑中可能翻来覆去只有一句话:
“表妹,你为什么不能再爱我一次!”
藤原仲麻吕兵败之后,淳仁天皇被废,孝谦上皇重新回到了权力的中心,改称称德天皇。称德天皇继位后,道镜风光无两,步步高升。
从太政大臣禅师到法王,道镜的名号越来越响,权势越来越大。他给自己修建了宫殿,规模和制度都和天皇的一模一样。他和他的佛教兄弟们疯狂地扩张自己的势力,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推行“崇佛政策”。朝政在道镜的把持下变得乌烟瘴气,混乱不堪。
可是称德天皇并不在乎这些,现在的她只想着和道镜长相厮守,道镜已经成了她生命的全部。道镜凭着天皇的宠爱,越来越肆无忌惮,后来觉得做法王不过瘾,竟然做起了当天皇的春秋大梦。769年,有人上奏称上天降下神谕,让称德天皇让位于道镜。称德天皇听后命令大臣和气清麻吕拜谒宇佐神宫,和气清麻吕不想看见道镜的阴谋得逞,向天皇报告说让道镜即位的神谕是假的。至此道镜的天皇梦成了泡影,和气清麻吕由此惹祸上身,惨遭流放。
道镜的贪得无厌引起了朝臣的不满,他们做梦都想着将道镜拉下马。很快这个机会就来了。770年,称德天皇病重,以藤原永手和吉备真备为首的大臣趁势夺权,道镜还没从皇帝美梦的破灭中缓过气来,就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成了光杆司令。称德天皇死后,道镜存着侥幸心理希望为天皇守陵,祈祷她的情人能从墓里苏醒过来,让他再次过上风光无限的生活。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受尽道镜窝囊气的大臣们可不准备放过他,最终道镜凄惨地死在了下野国。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仗着天皇宠爱无法无天的道镜在天皇死后注定要一无所有。从皇太子到孝谦天皇再到称德天皇,阿倍内亲王的一生是充满爱情的一生,只是她的这场“奈良爱情故事”掺杂着权力,多少还是变了味儿。
孝谦天皇:日本风流女天皇竟靠身体驾驭群臣
绝代艳后,风流女帝,日本孝谦天皇,受了当时唐朝武、韦的影响,私生活非常放荡,她没有正式结过婚,凭她的娇媚泼辣,有效地统御了她的群臣,一个个五体投地,拜倒石榴裙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749年登基的孝谦天皇是日本的第六位女天皇,也是8位女天皇中名声最不好的。尽管身为天皇,孝谦却不甘心重蹈元正天皇孤老终生的覆辙。她与表兄藤原仲麻吕搞起了地下恋情,并借口宫殿维修搬到了藤原家中,公开与其同居。754年,唐朝着名的鉴真和尚为孝谦天皇授戒,她忽然又在青灯黄卷中找到了精神寄托,打发寂寞的时光。4年后,一心向佛的孝谦女皇让位给淳仁天皇,自己做了太上皇,专心吃斋念佛。然而孝谦一面念佛,一面还不忘寻欢作乐,很快她就找到了新的情人--和尚道镜。764年,孝谦废淳仁天皇,重新登基,改号称德天皇。道镜也跟着得势,被封为国师,权倾一时。不过,道镜得陇望蜀,他不再满足于当天皇的情人,竟想篡夺皇位,结果阴谋败露,最终被孝谦抛弃。
孝谦天皇曾学汉学于吉备真备。749年即位,是为孝谦天皇。在位期间,为父帝发愿,为东大寺大佛天光。重用从兄藤原仲麻吕,废皇太子道祖王,让位大炊王(淳仁天皇)。嗣宠爱道镜,藤原仲麻吕一派起事反对,追究战乱责任,迫令淳仁天皇退位。764年重祚,为称德天皇。后道镜称法王,行僧纲政治,欲袭皇位,贵族均表示反对,乃派和气清麻吕赴宇佐八幡宫请托神意,造成重大事件。770年薨于天花。因过度偏重佛教,猜忌群臣,评价并不好。史料《公卿补任》云:“左大辨正四位下橘奈良麻吕,以天平宝字元年七月二日,谋反伏诛。至是雪冤。当时吞冤入地,死而不暝者,非独公也。”可知孝谦帝治下,冤死人众。
宝龟元年三月十五日,天皇圣体不豫,不视朝百余日。天皇爱道镜法师,将失天下。道镜欲快帝心,于由义宫,以杂物进之。不得拔。于是,宝命白颓,医药无验。或尼一人出来云:“梓木作金筋,涂油挟出。则全宝命。”百川窃逐却。皇帝遂八月四日崩。天皇平生未立皇太子。至此,右大臣真备等论曰:“御史大夫从二位文室净三真人,是长亲王之子也。立为皇太子。”百川与左大臣永手、内大臣良继论云:“净三真人有子十三人,如后世何?”真备等都不听之。围净三真人为皇太子。净三推辞,仍更围其弟参议从三位文室大市真人为皇太子。亦所辞之。百川与永手、良继定策,伪作宣命语。宣命使立庭令宣制。右大臣真备卷舌无如何。百川即命诸仗围白壁王为皇太子。
言其死因与道镜之情事有关。佛教文书《日本灵异记》亦云:“弓削氏僧道镜法师,与皇后同枕交通,天下政相摄,治天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说这位绝代艳后,风流女帝,受了当时唐朝武、韦的影响,私生活非常放荡,她没有正式结过婚,凭她的娇媚泼辣,有效地统御了她的群臣,一个个五体投地,拜倒石榴裙下。
到了中年,也就是感情最脆弱的时候,偏偏被她所最宠信的表兄仲麿所冷淡,她心灰意懒,病魔缠身,一气之下遁入空门。哪知出家之后,巧遇奇缘,一个野心和尚,法名道镜,抓到这一空隙,挺身而进,果然大获宠幸,使得孝谦古井重波,这位已经退位的天皇,又重新践祚,改称称德天皇。
在热恋中她昏了头,把她这个情郎和尚封为太政大臣禅师,让他管理朝政,俨然宰相,她说:“朕为出家之天子,应有出家之大臣为辅。”但不久她还嫌给他的荣宠不够,又改封他为法王,待遇拟于天皇,一样的乘凤辇,御锦袍。又把他的一家,个个封任显要,派道镜和尚的弟弟净人任内竖省长官。内竖省等于唐宫的锦衣卫府,管理皇室的卫队和兵器总库。
女天皇简直把她自己的性命都交给了道镜,道镜到了这步田地,野心难戢,再登上半步,便是天皇了,他于是和日本神道教的主神官阿曾密议,授意阿曾上奏:“八幡大神有旨,倘由道镜来即天位,天下必然太平。”女帝果然相信,日有所思,夜必有梦,她也梦见八幡大神来告,命她派宫女法均到宇佐来听旨。法均是女帝的亲信,派她去做女帝的代表,本来很合适,不过迢迢数百里跋涉到宇佐,路途太远,单身女人十分不妥,并且法均年龄也大了,禁不起劳顿,想来想去只好再由法均找个代表,于是选定了她的弟弟,年轻力壮的清麿去跑一趟,清麿出发之前,道镜再三叮嘱,要照主神官的指示回报,可是清麿到道镜的师傅路丰永法师那里去辞行时,这位白眉皤然的老法师说道:“倘若道镜真的即了天位,老僧无面目再对世人,只有学伯夷叔齐耻食周粟,绝食而死了。”清麿大受感动,叩拜而去。
清麿到了宇佐,斋戒沐浴,虔诚祈祷后,果然神灵出现,金身三丈,光如满月,清麿不敢仰视,只听大神说道:国家开辟以来,君臣之分已定,臣不能为君,天皇之位应由皇统之人承继,邪僧道镜大逆无道应即诛戮。说罢不见。清麿赶忙启程回都复命,九月里才赶到,一五一十把所见先报告给姊姊,姊姊又一五一十据实面奏天皇,天皇闻奏大怒,这分明不是八幡大神的旨意,显然是她姊弟两人捏造出来的故事,她立刻把这两人发配到大隅去充军,把清麿的名字改为秽麿,法均的名字改为广虫,道镜并且嘱咐他弟弟内竖省的长官派人在到大隅的途中,埋伏了凶手,打算把清麿在半路中杀了。
此举倒反而惊动了一个人,一个足智多谋、有胆有识的策士,此人便是藤原百川。藤原百川是有名的藤原镰足的后代,藤原镰足辅佐了天智天皇定了天下,成为一代名臣,他的后人藤原不比等更进而为皇亲国戚,红极一时,但是再下一辈的子孙,恃宠而骄,藤原仲麿闯下了灭门大祸,藤原这一族几乎一蹶不振。所以藤原百川在幼年时代十分孤苦,但是他聪慧异常,以才学取得了功名。
道镜得势后,他附从了道镜,成为道镜的心腹,道镜任命他为内竖省大辅,辅佐净人,净人靠着哥哥的势力,虽然位登权要,但实在是个饭桶,有百川这样能干的人做他的副手,乐得什么事不管,饮酒取乐了,因此内竖省的大权落在百川掌中,等于今天的特工与卫戍的职掌集于一身,他独力当然还不能成事,恰巧他堂房哥哥藤原永手,这时也晋位为左大臣,另外一个堂兄良继也当了内大臣,朝中文武大权实际上已经集中在藤原家族,但那迷了心窍、一心想做天皇的道镜,居然没有看清这一形势。
图片来源于网络
百川看穿了土和尚没有用,尤其看到了清麿姊弟忠义的表现,知道民心可用,更增加了他的信心,于是他一方面设法把清麿的性命救下,另一方面进行他的大阴谋。到了第二年,称德天皇宿疾又发,道镜法王一心忙着为她医病祈祷,但是毫无效果,缠绵到了秋深八月,在没有正式的丈夫、没有儿子的环境里,这位风流了一世的美貌天皇殡天了,遗下了她一心想培植的情郎道镜和尚。百川听到了天皇大渐的消息,疾风迅雷地把道镜、净人兄弟放逐到乡下去,不久道镜便胡里糊涂死了。
遗诏传位给白璧王,白璧王是谁,他是天智天皇庶出之子的后裔,虽说也是皇胤,但早已不敢自诩是正宗老牌,但是他的妃子,却是称德天皇的妹妹,虽然不同母,也是圣武天皇的亲生女井上内亲王。这份遗诏,哪里来的呢,至今是疑案。但是由种种迹象看来,显然是藤原百川的杰作。
在天皇弥留之时,大臣之间早有立后的争议,由唐朝回来的吉备真备,那时位为右大臣,有意拥立天武天皇之孙文室王子之意,但是百川和白璧王之间早有交谊。在权力斗争之中,坚狠明快者胜,温让儒雅的吉备真备,哪里是世代谋士百川的对手。遗诏一出,道镜下贬,吉备真备也跟着去位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