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位觊觎者英国王子

中文名:查理·爱德华·斯图亚特

外文名:Charles Edward Stuart

别 名:小王位觊觎者

国 籍:英国

出生日期:1720年12月31日

逝世日期:1788

职 业:英国王子,斯图亚特王朝宗室

小王位觊觎者是谁?小王位觊觎者生平简介

小王位觊觎者(1720年12月31日一1788)即斯图亚特家族的查理·爱德华·斯图亚特Charles Edward Stuart,又称“小王子查理”,老王位觊觎者詹姆斯长子,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之孙。

自称理查三世,他领导了著名的1746年苏格兰叛乱,虽然最终于卡洛登战役失败,但其表现的浪漫英雄主义长久在苏格兰人中传唱。

老王位觊觎者企图远征英格兰或苏格兰失败后,业已经精疲力尽。

1719年,他娶了波兰最著名的国王扬·索别斯基的孙女玛丽亚·克莱门蒂娜·索别斯卡为妻。这是一桩不愉快的婚姻,但是他使詹姆斯有了个儿子,他那可爱的脸庞和活泼的性情(或许可以追溯到苏格兰的玛丽女王),让他的父母感到既骄傲又头疼。

英格兰称查理·爱德华·斯图尔特为“小王位觊觎者”;苏格兰则称他为“活泼的查理”。他在一个不和谐的家庭中长大,他的天主教和新教家庭教师教给他相互矛盾的信念,查理在平常的教育下长大成人,但是他有强壮青年所有的动人之处,以及渴望戴上王冠的一切热情。

La ria公爵对这位少年的美貌、他那快活的棕色眼睛和淡褐色的头发感到震颤不止;一名勇敢的骑士,一位优秀的射手,一副六英尺高而适合作战的体格,一位了不起的高尔夫球选手,一位娴熟的音乐家、一位优美的跳舞高手——这位公爵说:“这一切加在一起是我见到过的最理想的王子。”查理注意到自己的长处,这使他难以驾驭。

1734年,仍然是一个14岁的大孩子,他获准在加埃塔与西班牙作战,一试锋芒;由于这次战火的洗礼,他几乎无法在等待功取英格兰的机会。

当不列颠国会压制罗伯特·沃波尔的反对而与西班牙开战(1739年的詹金斯的耳朵战争),机会似乎来了。腓特烈大帝在进攻西里西亚(1740年)扩大成为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英格兰将主力军派往欧洲大陆;拥护詹姆斯党哪里还能找到一次向英国王位冲刺的更好时机?

在苏格兰,他们组成联军,誓言完成这项大业;他们派遣特工前往英格兰煽动叛乱,同时向法国请求金钱、武器和军队的支援。

路易十五下令7艘战舰和21艘运兵船在布雷斯特集结,准备运载赫尔曼·莫里斯·萨克斯元帅麾下的一万名军队有敦刻尔克到英格兰。

在意大利,查理王子焦急等待来自巴黎邀请他参加远征的通知。邀请通知没有来,但他于1744年1月10日离开罗马,日以继夜骑马到弗拉斯卡蒂、莱里奇、热那亚,搭船到昂蒂布,然后疯狂的赶往巴黎。他那年迈的父亲留在罗马,嗣后从未再见一面。查理受到法国国王的亲切接待和适当的财力支援。他继续前往Gravelines,急躁的等待与萨克森伯爵启航的命令,而后者也不耐烦的等待法国舰队的到来。

风势和浪潮跟往常一样对英格兰有利。法国舰队2月6日自布雷斯特启碇,陷入了恐怖之海,而且老是碰到逆风。船只互撞、桅杆折断。当52艘船只组成的英国舰队逼近的消息传来时,一切都紊乱不堪。法军逃向布雷斯特,但是丧失了许多船只,其余的都受到暴风的重创。

随着这一消息而来的,乃是法国听说英格兰拥护詹姆斯二世派已经瓦解,同时精神涣漫,如果法国人来了他们也无法指望他们帮忙。路易十五下令放弃入侵计划。当时尚未与法国正式交战的英国控诉道,查理留在法国境内是违反条约的。乔装潜藏在巴黎的小查理向友人发誓,即使他一个人搭乘一艘毫无掩护的小船,他也要攻入英格兰。

他父亲写信要求他别鲁莽行事:“这将招致你的毁灭,以及所有和你一起行动的那些人的毁灭。”与此同时,查理的支持者也彼此争权夺利,并且互相攻击,11月16日,他绝望的写道:“我被折磨的要死。”

最后,不顾一切警告,也未与法国王室磋商,他决心试一试命运。他派密探到苏格兰去号召族人起义;这些人准备如此不周,因此考虑拒绝他来。苏格兰拥护詹姆斯二世派在博林布鲁克子爵领导下,正在与乔治二世寻求和解。

然而,查理借了18万里弗,接受了两艘武装船的协助,1745年7月15日驶往苏格兰,在英格兰西南端的兰兹交附近,这支小舰队遭到一艘不列颠战舰的拦截;查理的一艘船遭到重创,因而折回布雷斯特。他搭乘的另一艘船向北航行,8月3日,他在外赫布里底群岛踏上苏格兰领土。有一位部落领袖建议他回家。这位王子答道“我已经回家了。”他接到警告说,英国政府已于8月1日悬赏三万英镑捉拿他,不论死活。查理遣走载他前来的船只,以示自己绝不后退。

8月19日,他在苏格兰高地格伦芬南升起他的旗帜,并且呼吁所有拥护詹姆斯二世的人协助他。大多数的部落首领任然保持冷漠;有些自称追随他的人暗中图谋背叛;六位领主声明支持他;在他的2000人中有1200名麦克唐纳和卡梅伦家族的人。规避约翰·科普爵士麾下的政府军,查理率领他的部队开往南方。9月17日,他们进入爱丁堡,攻下哨塔和大门,在一度是王宫的荷里路德建立他的指挥所,这里是玛丽·斯图亚特女王和她丈夫发生争吵的地方,以及詹姆斯六世(英格兰詹姆斯一世)忘记他母亲的地方。这为25岁的王子,以苏格兰高地的习惯,用红色天鹅绒短裤、绿色天鹅绒帽和白色的帽徽构成一幅迷人的图画。许多苏格兰人,以为国家的荣耀已经在这种英俊潇洒的化身中重现,下跪吻他的手,所有的女士都为他祈祷并渴望赢得他的青睐。但他没有时间享受别人的款待,在获悉科普爵士率领的2000名军队逼近爱丁堡时,他率现有的3000出战,9月21日,他在普雷斯顿潘斯击溃对方,并且生擒了许多俘虏,他下令给予善待,随即凯旋。一切都显示苏格兰似乎战胜了。

在此后的一个月,查理为他的军队征募粮食的衣物,并且欢迎其他家族的加入。路易十五从法国送钱和军火给他。11月8日,这位快乐的王子率领4500步兵越界进入英格兰;他包围占领了卡莱尔城,在曼彻斯特受到欢迎,继而推进到德比城,希望借着戏剧性的推进唤醒英格兰接受他为合法的国王。他发表宣言,保证英国国教徒和长老教会教徒不会像信奉路德派的乔治一世统治时那样,受到他这位天主教徒的伤害。但英格兰并不相信他,并且不打算再度展开新旧信仰之间令人疲惫的斗争。虽然英格兰境内几乎没有人起来反对他,但也没有人支持他,只有一小批军队倒戈,大部分英格兰詹姆斯党人明哲保身,观察风向。

乔治二世由汉诺威匆匆赶回来保护受到威胁的王位,并且下令三支英国军队在德比集中。查理根本不理会他们,计划带着他的6000人直插伦敦,但是苏格兰的首领拒绝追随他。他们指出,继续进军只能是冒险,每一只政府军都有1万以上,而这些在他后方的军队会袭击并迅速打败他,同时,他所保证的拥护詹姆斯二世党人的起义毫无消息;他们坚持要返回苏格兰,在那里他们或许可以号召更多的族人,并且可能得到法国的援军。查理屈服了,率领军队懊丧的由德比撤至格拉斯哥。1746年1月17日,在福尔柯克附近,他以9000人击败了霍利爵士麾下的一支一万人的英格兰军队。这是一项牺牲惨重的重大胜利。他的军队因死伤和逃亡而实力削弱;补给逐渐耗尽,以燕麦片当粮饷;他的首领们像党派般争吵不休。他们再次建议撤退。查理王子请求暂时别动;他了解再往后撤只会导致崩溃和灭亡;他们为什么要逃避比他们击败过的军队更弱小的敌人呢?但他又一次屈服了,他服从了他的这些支持者,眼睁睁的走向不可避免的失败。苏格兰军队掉头向高地开拔。首领的悲观主义传染到士兵身上;军队的逃亡数以千计,剩下的不像是一支军队,而是一批没有纪律而又精神沮丧的散兵游勇。

这个时候,英军的主力部队在乔治二世最心爱的儿子坎伯兰公爵率领下进入苏格兰,控制了东海岸,并且在利斯获得了乔治二世从奥地利招募的500名佣兵增援。坎伯兰率领8000人向北开往因弗内斯郡。1746年4月16日,卡罗登荒原上,查理领导的是7000名装备低劣,食物不足,领导极差的乌合之众。他们以苏格兰人的英勇作战,但是他们被坎伯兰占优势的炮兵所发射的葡萄弹击溃了。一位苏格兰诗人说“成袋的弹丸将他们打倒,就像割草机前纷纷倒地的曹一样。”查理骑着马疯狂的来回奔驰,企图集合他那些溃败的部队,但是他们在仓皇中四散而逃,他的助手们抓住他的缰绳强迫他退出战场。他的精神崩溃了,和少数朋友从一个避难所逃到另一个避难所,荣耀尽失,最后打扮成忠实支持者弗洛拉·麦克多纳德的爱尔兰女仆,找了一条船返回法国。坎伯兰下令“不留活口”追击溃败的敌人;投降的苏格兰人一律格杀勿论。住屋一间间遭到搜索;查获带有武器的苏格兰人当场枪决;数以百计的住房被焚毁。坎伯兰公爵说“温和的措施行不通,我们现在要做的事就是放一点血,这样就能减弱敌人的疯狂。”事实上,叛党没有被杀绝,以后的十多年利,他们继续企图叛变,他们歌唱过去的失败和梦想即将来临的胜利,直到他们一度雄姿英发的王子在罗马老迈颓废,因而粉碎了他们的信念为止。

1748年英法之间的《亚琛和约》签订时,要求将小查理驱逐出法国国境。他拒绝服从,因而被法国军队强制驱逐,他化装潜回巴黎,甚至在1750年遣往伦敦,企图重振詹姆斯党人的运动,却毫无结果,答应放弃天主教信仰也毫无作用。1759年,查理最后的希望——联合法国入侵英国,也成为泡影。最后承认失败,他沉迷酒色,使得所有主要的天主教势力都遗弃了他。1766年,被教皇承认为英国国王的查理之父詹姆斯去世,但教皇克雷芒十三世却不承认查理。查理自称“查理三世”。1772年娶斯托尔堡-革登公主露易丝,最初定居罗马,2年后迁往佛罗伦萨,化名“奥尔巴尼伯爵”。1780年,他和妻子分居,他妻子声称他虐待她,不过同时代却有很多人认为露易丝和别人有了婚外情。1788年1月31日,死于罗马,享年68岁。葬在由其弟亨利任主教的弗拉斯卡蒂大教堂。亨利死后,查理的遗体被重新安葬在安葬他的父母和弟弟的梵蒂冈圣彼得大堂,但其心脏仍留在弗拉斯卡蒂。30年前伏尔泰就对这次失败的叛变写下了散文体的墓志铭:“随着1746年查理返回法国,结束了一项冒险,在骑士游侠时代,这种冒险或许会证明是幸运的,但是在军纪、炮兵,以及最重要的----金钱决定一切的年代,这种冒险无法指望能成功。

查理没有婚生子女存活,这使得其弟“约克公爵”亨利成为“亨利九世”(在苏格兰称“亨利一世”)。但亨利身为主教,终身未婚,他死后,老王位觊觎者绝嗣,詹姆斯党人转而支持查理一世幼女的后人、萨瓦家族的撒丁尼亚国王查理-伊曼纽尔四世为“英国国王查理四世”,但此后詹姆斯党的拥护对象都没有提出继承英国王位的要求。

卡洛登战役: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最后决战

说起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统一,形式上的完成是在詹姆士一世的时候。他本来是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英格兰的伊丽莎白一世没有子嗣,她父亲亨利八世也没有其他在世的婚生后代,于是王位不得不回到亨利八世的兄弟姐妹那里。亨利八世的兄弟都提早挂了,而且都没有后代,于是他嫁到苏格兰王室的姐姐之后代成了最有继承权的一支。伊丽莎白一世的私生女(她娘未婚先孕)身份早就受到苏格兰玛丽的挑战,尽管在被软禁十八年后伊丽莎白一世杀了她,但英格兰的王位最终还是传给了苏格兰玛丽的儿子詹姆士六世,在英格兰被加冕为詹姆士一世,于是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王冠就戴在同一君王头上,斯图亚特王朝就这样戏剧性地把两个国家统一了。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之后,新兴的英国新教和传统的罗马天主教在从民间到国会、从贵族到王室还有着长期的不和谐。亨利八世传位给儿子爱德华六世,还是以新教为国教,但之后的玛丽一世从小跟着天主教的西班牙公主出身的母亲历尽沧桑,继位后试图恢复天主教的统治地位,也杀了不少人,还得到了“血腥玛丽”的绰号。王位到伊丽莎白一世手里,她算是新教徒,一生致力于平衡两教派的力量,以至于耽误了自己的终生大事,成了表面上的“Virgin Queen”。

詹姆士一世是作为一个加尔文派被抚养成人的,但在处理宗教事务比较务实,从不过分激怒任何一派同时不断利用机会加强王权,总体还是以平衡两教派关系为主,还要应付英格兰和苏格兰不同的国王权力和议会功能。他继任的儿子查理一世想娶个西班牙公主却因宗教问题没有成功,后来娶的是一位法国公主(也是个天主教徒),但这位可怜的国王最终却被自己的臣民送上了断头台。他的儿子查理二世复辟成功之后,一直能在充满宗教冲突的危机中掌控局面,他成功将议会中的天主教徒尽数清除,但奇怪的是他临死前却自己皈依了天主教。

查理二世没有子嗣,王位传给了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他继位前已经转化为天主教徒,并在行使王权时因过于偏袒天主教而受到广大新教徒的强烈反对,他的新教女儿玛丽和荷兰女婿威廉在“光荣革命”后被加冕为玛丽二世和威廉三世,成为“一字并肩王”,作为父亲和岳父大人的詹姆士二世开始流亡。

詹姆士二世是有合法儿子的,按照英国的王位继承规则,女儿抢王位本来就不对,后来王位再传给安妮女王、然后弄了个英文都不会讲的乔治一世的时候,他们对王位的继承权无法与詹姆士二世的儿子及直系后裔相抗衡,但由于宗教的纷争却弄出这样的事实结果,当然会有人坚决反对。从流亡的詹姆士二世,到他的儿子、孙子,加上他们的支持者们,一直试图复辟斯图亚特王朝,他们被统称为“詹姆士二世党人”。詹姆士二世一直是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曾一度带领法军登陆爱尔兰,却被威廉三世在博恩河谷击败。詹二世的儿子也寻找到机会起兵,但也是以失败告终。几十年后,他的孙子查理卷土重来,这次是从苏格兰。

一七四五年夏,詹姆士二世的孙子、“小王位觊觎者”查理·爱德华纠集流亡在欧洲的余党,率领雇佣军入侵苏格兰,一开始势如破竹,很快攻陷爱丁堡、卡莱尔、德比,在位君王乔治二世似乎能保全性命逃回老家汉诺威就不错了。乔治二世却很镇静,他没有听从大臣们逃跑的建议,而是调兵遣将,坚守首都伦敦。他召回心爱的幼子坎伯兰公爵威廉·奥古斯塔斯统率的担任抗敌总指挥,这个年轻的伟大统帅很快稳住阵脚,逐步向北推进,把试图复辟的叛军压缩到苏格兰最北边。

一七四六年四月十六日,双方在苏格兰因弗内斯郡的一块名为卡洛登的高沼地拉开了决战的架势。苏格兰实力强大的坎贝尔家族与他的民兵队站在政府一方,与另外三个苏格兰低地军团组成九千人的政府军,对抗由雇佣军和苏格兰高地人组成的五千“詹姆士二世党人”叛军。此役双方都有为数多的苏格兰人参与,所以把它当成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的经典战例也不完全正确。这场著名的战役仅四十分钟就以叛军的惨败告终,政府军以五十人的微小代价便重创叛军,五千人的詹姆士二世党人的军队阵亡一千余人、其余大半受伤或被俘,其主帅查理·爱德华仓惶逃往法国、开始了漫长的逃亡生涯。卡洛登之役标志着“詹姆士二世党”复辟斯图亚特王朝的幻想彻底覆灭,也使苏格兰被英格兰更严格地统治,自此苏格兰再没有因为军事叛乱从大不列颠分离。

在当年决战的卡洛登沼地,建了一座纪念馆,以图片和影像介绍了那场战役的过程,还有大量武器装备的展示,身着当年军装的工作人员则更是一道风景。

实际参观战役地址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经验,标志着双方阵线的红蓝旗帜、多个阵亡人员的纪念碑,在长满蒿草的战场旧址上无声地萧瑟着。展厅内有段大屏幕的视频,卡洛登战役的政府军枪械、军装整齐统一,已经熟练地运用排枪射击的战法;叛军的装备杂乱,有高地人的长刀、盾牌,也有与政府军同样的滑膛枪。

作战的过程中,英勇的苏格兰高地人手持各种武器进行冲锋,大量地倒在政府军的排枪下,个别冲进政府军阵地的也死在刺刀下或乱枪中。如果视频揭示的是当年战斗的真实情形的话,那场战斗就是一场杀戮,武器与战法的落后让叛军短时间付出惨重代价,如同一百年后鸦片战争中的清军与英军的不对称战争一样,士兵的英勇是无法弥补武器与战术上的巨大差距的。

卡洛登战役之后,为了遏制詹姆士二世党人以后的叛乱,自一七四八年起在因弗内斯东北十八公里左右的海边选址建造城堡,历时十一年才完成,本来九万英镑出头的预算却实际花费了二十万英镑。或许是国王乔治时期的建筑,城堡的名字被叫做乔治堡。

城堡的设计相当杰出,一侧面对大海,可以阻止来自海上的敌人,转角处的火炮装有圆形滑轨,让火炮的发射方向更为灵活,还拥有自己的海运码头,是海上补给乃至必要时从海上撤退时使用;另一侧是陆地的入口,先是一段曲折的堑壕式过道,再是一小片开阔地和一道很宽的壕沟,一条长桥成为城堡的进出通道。这座军事要塞采用星形设计,有效地增大了防御的面积并拥有多方向的火炮射击角度。

这座要塞当初设计驻军为一千人,但自建成起未经任何战火洗礼,至今不仅保存完好,而且仍是一座使用中的兵营。游览过程中碰到大兵的机会很大,运气好的能遇到高地兵团的操演或拉练。

无论是卡洛登战场遗址,还是海边的乔治堡,都在苏格兰北部城市因弗内斯的郊外,感觉都在鲜有车迹的公路上开了很久才到达的,均是有些偏远的地方。卡洛登之役使得苏格兰与英格兰之间的大规模冲突成为历史,从那时到现在的近三百年时间一直是稳定的。

一九九九年,按照英国工党政府通过的《苏格兰法案》,苏格兰又有了自己的议会,可以在联合王国议会批准的范围内对于法律、财政、教育、医疗、福利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立法。有报道说苏格兰计划于二零一四年秋天举行全民公投,决定是否从大不列颠独立出去。联合政府反对苏格兰独立,但仍然会允许苏格兰进行独立公投,前提条件是公投必须尽早举行。最近的民调结果显示,在确定将参与公投的苏格兰人中,38%支持苏格兰独立,而且这个比例还在逐渐上升的趋势中。

卡洛登战役的详细经过是怎样?最后结果如何

卡洛登战役(Battle of Culloden) ,又称德拉莫西沼地之战Battle of Drummossie Moor。 1746年詹姆斯党叛乱的最后的决定性的一战。

1746年的卡洛登战役是詹姆斯党人在不列颠岛上的最后一次挣扎,也是苏格兰高地部落最后一次大规模叛乱。结果以英军对詹姆斯党人和高地部落的大屠杀告终。这场战役往往被好事者渲染成另一部《勇敢的心》,是弱小的被压迫者对强大的压迫者的一次反抗,是冷兵器和热兵器的跨时代对抗,是苏格兰中世纪浪漫主义在18世纪的延续。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让我们先谈谈双方在卡洛登战役的兵力数量吧。簇拥在白色蔷薇旗下的军队数量达到7000多人和12门火炮,对面的英军则是8000多人和16门火炮。很显然,就双方兵力而言,哪怕不是旗鼓相当的,至少也不是力量悬殊的。关于卡洛登战役是一场冷兵器和热兵器的跨时代对抗又是弥天大谎,了解过詹姆斯党人军队构成的人绝不会相信这种无知言论。

指挥詹姆斯党人军队的美王子查理斯(小王位觊觎者)不是土生土长的英国人,他的父亲是斯图亚特王朝詹姆斯二世国王的儿子。他的母亲是一位波兰公主,他出生在罗马。他1745年登陆不列颠岛更不是从天而降,而是乘座两艘共载炮82炮的军舰从法国返回的。随船而来的还有法国对他的支持——1000多名低地籍、法籍、苏格兰籍、爱尔兰籍的佣兵。

那些佣兵们是查理斯王子的主力。自上个世纪的英国内战结束后,大量涉嫌叛国罪的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流落欧洲大陆,充当佣兵维持生计,在法国和西班牙都有成建制的苏格兰籍或爱尔兰籍的外籍步兵团,他们乐意参与任何反对汉诺威王朝的一切事业,在法国的帮助下,查理三世招募到了他们。低地籍佣兵是欧洲有名的佣兵,雇佣价格比同行黑森人高得多。法国提供了一些军官和技术人员。

无论是爱尔兰人和苏格兰人,抑或是低地人和法国人,他们都使用火器并熟悉欧洲流行的线列战术(排队枪毙)。在查理三世登陆后不久,他还得到一些在苏格兰政府军中服役的英格兰士兵的支持。待到卡洛登战役爆发时,詹姆斯党人军队中的职业军人数量已经达到2000多人之众。

7000人减去2000人剩下的5000人是拥护查理斯王子的苏格兰高地部落武士。和大家印象中不同的是,这些桀骜不驯的高地部落武士装备火器的数量比他们装备冷兵器的数量多得多。

在16世纪以前,苏格兰高地部落武士习惯携带沉重的斧头和双手剑,在战场上以密集的阵型向敌人发动突击。进入17世纪后,由于火器的广泛应用,高地人抛弃了沉重的斧头和双手剑,拾起了轻便护手剑和小圆盾。为了更好地应对火器的挑战,这些有着精湛冷兵器使用技巧的战士们还开始适量地装备手枪和步枪。

他们的战术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以密集的步兵方阵发动突击,转而发展成一个个按亲缘关系从10几个到数十个战士组成的小编队。他们当中有相当数量的人装备步枪和手枪,再由这些小编队组成一个松散的大方队。

不过他们没有放弃鲁莽的习性,他们依旧酷爱突击。他们喜欢占据高地或者上坡的阵地,以便居高临下对敌人发起排山倒海式的中世纪冲锋。在他们冲到距离敌人50到60码这个火枪有效射程时,他们当中手持火枪的战士会向敌人零星射击,然后正面接受敌人一轮足以击倒数百人的齐射。通常高地人如果能承受这波伤亡巨大的瞬间打击,那么他们就会如愿以偿地冲进敌军横队里,和敌人展开冷兵器格斗。在没有卡座刺刀以前,高地人的这种冲锋方式是难以抵挡的。在卡洛登战役之前,高地人曾创造了自损800斩杀2000英军的传奇战绩。

英军在卡洛登战役结束后搜寻死者(主要是高地人,他们在第一线死的人最多)战利品时,缴获了2000多个火枪枪机部件,护手剑仅缴获了190把。

那为什么同样拥有大量火器和专业战士的詹姆斯党人,会在卡洛登战役中败得如此之惨,数千人横尸荒野,英军只损失数百人?这就和詹姆斯党人的指挥官查理斯王子的愚蠢密不可分。

查理斯王子没有接受手下军官们关于撤退的正确建议。反而听从高地部落酋长要求迅速和英格兰人决一死战的意愿,把战场选择在一片墙垣、沼泽、草地交错的开阔荒野上,并把高地人部署在第一线主动进攻已经构建了完备野战阵地的英军,自己率领职业军人在二线。

这些致命的错误导致随后的惨败。犬牙交错的地形让高地人无法完全发挥高地冲锋的实力,他们只能小股股地顶着子弹和霰弹的杀伤靠近英军,然后在已经装备卡座刺刀的英军面前无计可施。溃败的高地人引起了雪崩式的效应,二线的职业军人一枪未发便被溃军冲散。

悔恨不已的查理斯王子抛弃了他在不列颠的支持者,灰溜溜地逃回法国,结束了这场闹剧。在此后的数十年时间里,詹姆斯党人再也没有能力掀起像1745年这样的叛乱了,汉诺威王朝的地位安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