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名:徐荣
所处时代:东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玄菟人(一说为辽东襄平)
去世时间:公元192年
主要成就:汴水破曹操、鲍信,梁东败孙坚
阵亡战役:新丰之战
曾经打败过曹操和孙坚,还原一个真实的一代名将徐荣
徐荣的人物介绍
徐荣,东汉末年早期的优秀统帅,曾经打败过曹操和孙坚。徐荣是辽东襄平人(辽宁辽阳)。虽然在《资治通鉴》中认为他是玄菟郡(今辽宁抚顺)人。但在《三国志·公孙度传》里,我们能找到这样的内容,“公孙度字升济,本辽东襄平人也。同郡徐荣为董卓中郎将,荐度为辽东太守。”也就是说公孙度和徐荣是老乡,而公孙度是辽东襄平人,所以徐荣也只能是辽东襄平人。
在《三国演义》里,徐荣是一个被夏侯惇交马数回,斩于马下的三流将领,但演义和历史往往是有出入的。
历史上的徐荣,可谓是一位名动一时的猛人。他的战绩足以令人瞠目结舌。 他的记载虽然很少,却足以令他挤身三国一线大将行列。
大败曹操
世语曰: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五千人。
——《三国志·曹操传·裴注世语》
汉初平元年(190年),曹操召集十一路诸侯,誓要消灭董卓。同盟军虽然连克汜水,虎牢,占据洛阳,但由于内部各自为战,却开始停滞不前。曹操只得自己带兵5000前往追击董卓。
曹操曰:“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倚王室,据旧京,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遂引兵西,将据成皋,张邈遣将卫兹分兵随之。进至荥阳汴水,遇卓将玄菟徐荣,与战,操兵败,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操,操不受。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从操,夜遁去。荣见操所将兵少,力战尽日,谓酸枣未易攻也,亦引兵还。
——《资治通鉴·卷五十九》
击破孙坚
长沙太守孙坚亦率豫州诸群兵讨卓。卓先遣将徐荣、李蒙四出虏掠。荣遇坚于梁,与战破坚,生禽颍川太守李旻,烹之。
——《后汉书·董卓传》徐荣击破孙坚,并烹杀了一个太守,足见其勇猛果断。
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间道得免。茂困迫,下马,以帻冠冢间烧柱,因伏草中。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三国志·孙坚传》
孙坚移屯梁东,为卓将徐荣所败,复收散卒进屯阳人。卓遣东郡太守胡轸督步骑五千击之,以吕布为骑督。轸与布不相得,坚出击,大破之,枭其都督华雄。
——《资治通鉴·卷六十》
徐荣再次击败孙坚。之后孙坚收拢散卒,与董卓军战于阳人。董卓军胡轸、吕布将帅不和,被孙坚击破,都督华雄被斩杀。
徐荣之死
允闻之,乃遣卓故将胡轸、徐荣击之于新丰。荣战死,轸以众降。
——《后汉书·董卓传》
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一九二年),凉并联军内讧,并州人王允、吕布诛杀了董卓,吕布劝王允尽杀董卓部曲,王允说:“此辈无罪,不可。” 司徒王允此举可谓失算,后来董卓余逆凉州军阀李、郭在贾诩的唆使下反叛,王允慌忙派遣胡轸、徐荣在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组织长安保卫战。可惜由于朝廷刚刚平息内乱,王允吕布又将帅失和,仓促间不能有效抵抗拼死一战的凉州军。政府军战败,徐荣战死新丰,胡轸率众投敌。
徐荣:打败曹操孙坚两诸侯的将军
徐荣(?-192年),玄菟人(一说为辽东襄平人,《公孙度传》中说公孙度本辽东襄平人,迁居玄菟,为同郡徐荣所举,任辽东太守。同郡当是同“玄菟”郡),东汉末年将领。本为中郎将,曾向董卓推举同郡出身的公孙度出任辽东太守。于汴水之战中击败曹操的独立追击军,以及在梁东之战中击败孙坚的部队。在董卓死后,受司徒王允的命令与李傕、郭汜交战,死于新丰之战,战死在乱军之中。
在一般人的印象当中,董卓手下最有名的大将非华雄莫属。这来自《三国演义》的渲染,毕竟,人们看小说的太多。在《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征讨董卓,董卓派出大将华雄迎战。这个华雄武功十分了得,他在打败了诸侯孙坚之后,又不出三个回合斩了袁术手下骁将俞涉,立斩了韩馥上将潘凤,一时间诸侯都惊慌失色。幸亏诸侯当中有个公孙瓒,他在前来会师的路上遇到了刘备。刘备手下有一个关羽关云长,是他“温酒斩华雄”,帮助诸侯涉险过关,要不然,诸侯这仗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打?这么说来,这华雄也就那么一回事嘛!不,这关羽是谁?人家是武圣人,是天上神仙下凡!所以,这就应了一句话,不是华雄无能,是关二爷实在太强大了。没办法,武圣人要出场,华雄只好委屈一下,来给关二爷祭刀了。
其实,这个华雄在正史中只出现了一个名字,就是《三国志·孙坚传》,是既无战绩,也没有生平履历的一个人。但董卓手下另一员将领却是真正的能战之将,他对诸侯两次对阵全部获胜,且打败的是当时诸侯中军事能力最强的两个,孙坚和曹操。
这个人叫徐荣。
徐荣第一次出场作战是对阵曹操。
当时,董卓已经将皇帝和京城迁往长安,他自己还留在洛阳,诸侯讨伐董卓的大军驻守在酸枣。袁绍等各军都害怕他强大,没有哪个敢先进兵。曹操说“举义兵是为了消灭暴乱,现在大军已经汇合,诸位还迟疑什么?假如当初董卓依仗王室,拥据旧京城,向东进兵以控制天下,尽管他以无道来行政,还是会成为我们的祸害。如今他焚烧宫殿房屋,劫持天子西迁,引起天下震动,百姓不知该依从什么,这是上天要灭绝董卓的时候,一战就可以平定天下了。”于是,他不顾其他诸侯按兵不动,独自率领军队西进,将占领成皋,只有陈留太守张邈分出一部分兵,派遣将军卫兹跟随他。曹操的军队行进到荥阳汴水,碰上董卓的部将徐荣,双方开战,曹操兵败,被流箭射中,所骑的马也受了伤。堂弟曹洪把自己的马给曹操,曹操不接受。曹洪说“天下可以没有曹洪,但不能没有您!”于是步行跟随曹操,等到夜间才逃脱。徐荣见曹操率领的兵很少,却苦战了一整天,认为酸枣不容易攻战,也率兵撤退。
第二次是对阵孙坚。
孙坚移军驻守在梁县东面,被董卓的部将徐荣击败,他又聚集散兵进驻阳人这个地方。董卓遣东郡太守胡轸率领步、骑兵五千攻打孙坚,用吕布为骑督。胡轸和吕布不合,孙坚出击,打败胡轸,并砍下都督华雄的头示众。
在诸侯当中,曹操计谋深远,孙坚勇猛异常,和这样两个诸侯对垒徐荣都能够取胜,其能力的确非同一般。在酸枣集中的诸侯大军,都畏惧董卓兵强,但除了徐荣,并没见其他将领有出彩表现,这就更显出徐荣的能力出众。《资治通鉴》记载徐荣时,有两个很值得深思之处,即徐荣对曹操和孙坚的不同结尾。对阵曹操,最后写到徐荣的见识,认为不能夺取酸枣,于是撤兵。曹操以智计见长,徐荣以智收场。对阵孙坚,最后对比的是华雄,孙坚以勇见长,斩都督华雄,更衬托出徐荣之勇。这一智一勇,足可看出徐荣的军事能力的确不是泛泛之辈。
那么问题来了,《三国演义》为什么要把华雄写的英勇无比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个华雄一出场就死了。这个人只有名字没有事迹,这便于作者有充分发挥的空间,而不至于被人置疑其事有或者无。关羽斩华雄,其目的是为了塑造关羽的形象,这个一露脸就死了的华雄是再合适不过了。华雄和吕布都是都督(吕布是骑兵都督),让这样一个人死在关羽刀下才会有分量。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看出,在董卓的部将当中,对关东诸侯最能打的当属徐荣,起码从我们看到的资料当中是这样。
徐荣是怎么死的呢?
董卓被诛杀后,他的部将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赦免诏书,而这时候又有传言,说新当权者要把凉州人全部杀死。董卓军队的将士基本上都是凉州人,将军李傕、郭汜等人联合起来,从陈留、颍川出发,准备进攻长安。王允听说后,就派遣董卓过去的将领胡轸和徐荣带兵迎击。在新丰(长安郊区),徐荣战死,胡轸率军投降。究竟是胡轸先投降还是徐荣先战死?这个不好说,但有一点可以明白,即便是胡轸投降在后,此前他也肯定不会出死力作战。这样徐荣就面临着两大难题,孤军作战和以寡敌众。在李傕等人来到长安城下时,已经有了十万之众。
徐荣之死,不仅仅在于他有一群饿狼一样的对手,还在于他有一个猪一样的队友,更重要的在于,他还有一个驴一样的上司,实在是可惜。一个将军,武艺能力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是不是能遇到一个高明的指挥者更为重要。如曹魏的那个将军张郃,在袁绍手下不但毫无战绩,还整天担心自己的小命,而到了曹操手下,从此一路猛进,战功辉煌,成为赫赫有名的方面军指挥。可当他成为司马懿大权独揽的障碍时,他又会死于一次简单的追击战中,而这次追击战不是因为他的骄傲轻敌,是明明知道敌人有意识撤退会有埋伏的。有人说徐荣若是处在曹操手下,肯定能成为一员大将,这或许是人们为徐荣可惜的另一个原因吧!
东汉末年名将徐荣之死:一代将星如何陨落?
徐荣,东汉末年名将,以“汴水破曹操,梁东败孙坚”而出名。曾为董卓部下,董卓死后,为王允效力,后再“文和乱武”事件中战死于乱军之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于徐荣字什么,史料上并没有记载,虽然古人都有加字的习惯,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有知识,有地位的人才会有字。“字”也称“表字”,是我国特有的,也算是一种传统文化。因为人的姓名是父母取得,无法改变,为了符合自己的性格和特点,就会取字。字后面的内容是对本人的补充和延伸,和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中国自古都是礼仪之邦,在古人看来,直接称呼一个人的名是不礼貌的,要称呼对方的字才能体现对他人的尊敬。如:曹操字孟德、贾诩字文和、赵云字子龙、刘备字玄德、关羽字云长等。
徐荣在三国中,因身陨时间早而记载较少,是一位常常被忽视的名将。在为董卓部下时,表现得异常活跃,很多时候都重用徐荣,可见董卓对徐荣是很肯定徐荣的才干的。在三国鼎立形成时的两国先主都曾是他的手下败将,就这一点,他就可以被算入三国神将之列。只不过能力虽有,就是投错明主,如果他为曹操部下,也许会大有作为。董卓死后,其部下纷纷投靠他主,只有徐荣没有叛变,也许在他看来,不管是董卓还是王允,谁控制朝廷,他就效命于谁,结果却死在昔日同僚手上。这也是他身为军人的执着和忠心。
徐荣怎么死的
徐荣,是个战功显赫的三国将领。曾击败过战无不胜的曹操,也击败过江东猛虎孙坚,其军事实力不可小觑。初平三年,凉州兵反叛,王允混乱,让徐荣等出战,不幸战死新丰,一代将星,就此陨落。
图片来源于网络
董卓生性残暴,他专政时期间,长安城民不聊生,人心惶惶,处处险恶。引来了不少官吏的反感,也招到百姓的憎恨。初平三年,并州兵和凉州兵激发矛盾,并州人吕布和王允趁乱杀死董卓。董卓一死,长安百姓载歌载舞庆祝、欢呼。董卓部下李傕怕王允治罪,欲四处逃难,谋士贾诩献计,让他们召集凉州兵杀回长安,于是李傕等凉州兵开始反叛。朝廷内乱刚刚平息,眼看又是一场恶战,王允开始心慌,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命令徐荣和胡轸出战,可事实上胡轸等人和王允关系并不好,早就和李傕等人私下联合,使得无辜的徐荣孤军奋战,不幸战死于新丰。后李傕、郭汜、李蒙等十万兵围攻长安,吕布东逃,王允被杀。
徐荣就这样成了战争的牺牲品,也没有留下半句话的离开人世,不免说徐荣的死太可惜。但他更悲剧的是,他身为忠臣将领,先后打败了曹操、孙坚,可却不被重视,却被遗忘,真的是非常悲哀。徐荣不是死于军事失利,而是死于政治阴谋。这样一个有才干的将领,不管是投靠后来三国哪一方,都会书写更多辉煌的历史。
三国徐荣
徐荣,东汉末年名将,出生不详,死于192年的新丰之战。因击败曹操和孙坚而名声大震,董卓被司徒王允杀死后,效力于王允,在与李傕、郭汜等凉州兵交战时,不幸被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史上关于徐荣的记载很少,但他战功卓越,屡建奇功,这些事实不能被遗忘。初平元年,曹操召集同盟军,欲将董卓赶下台。但由于缺乏统一的领导,同盟军大多各自为战,没有谋略。尽管前期有所成就,占领了几个城池,但日益突出的问题,使得同盟军停滞不前。曹操不得已独自追击董卓。在汴水之战中,与徐荣交战,曹操战败。
孙坚对董卓来说,可谓江东猛虎。时孙坚率豫州兵讨伐董卓,董卓让徐荣、李蒙两将出战。徐荣和孙坚在梁开战,孙坚战败。董卓虽然残暴,但这次打败孙坚,让董卓增加了士气,可以说是一场大胜。这样一个打败曹操、孙坚的人物,可以说他身为将领,有这样的战果也不枉此生。
历史上,关于徐荣就三个,打败曹、孙和徐荣之死。李傕、郭汜为董卓的旧部,被王允追杀,不料听从贾诩的毒计,一路召集凉州兵,攻进长安。给王允来了个突然袭击,刚处理完内乱,又遭到攻击,徐荣等人还没有准备好,战斗力不强时就受到痛击。徐荣惨死也是因为他受到凉州兵的排挤,在李傕等实力强大时,徐荣自然被杀。所以徐荣的死不是说徐荣没有军事能力,而是当时的政治环境对他不利。
徐荣是谁?竟排三国正史五大领兵统帅之首
统帅级别的将才,在三国时期可算是不多,能够真正带兵打好一场战,并且还能够成功守住,这需要多方面的因素集结才有可能,若是没有一定的军事方面才能,是不可能统帅大军歼灭敌军。而在三国的历史上这五位大将,堪称是统帅级中的巅峰,他们的统帅能力毋庸置疑。
五、孙策
孙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长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中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在一次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接掌孙策势力,并于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四、吕蒙
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然而"蒙疾发"(后世人或猜测建安二十四年发生瘟疫,因史载吕蒙、孙皎、蒋钦死于同年,或猜测是吕蒙年轻时在战场上吃苦受累导致积劳成疾),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岁。
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三、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曹操在中国的影视剧形象中多以"奸雄“出现,但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帝王,毛泽东曾说“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2013年11月,复旦大学通过研究发现曹操既非一些史学家认为的夏侯氏后人,也非汉代丞相曹参的后代。
二、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一、徐荣
徐荣曾近击败孙坚与曹操,而曹操当日虽非后来南征北战多年,战无不胜的魏武帝,但孙坚确实是令董卓惊惧的江东猛虎。徐荣能击败此二人,其军事实力是值得肯定的。事实上关东诸军,真正令董卓畏惧的也不过就是孙坚一支兵马罢了。不过徐荣毕竟不是董卓心腹,在董卓死后理所当然的选择了王允阵营,不幸战死,将星陨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