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名:鲁爽
字 号:字女生
所处时代:南北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扶风眉县
主要成就:司州刺
史 征:虏将
军 义:阳内史
鲁爽是什么人?南北朝时期将领鲁爽生平简介
鲁爽(?-454年),字女生,扶风眉县(今陕西眉县)人。南北朝时期将领,东晋镇北将军鲁宗之之孙、北魏宁南将军鲁轨之子。少有武艺,善弓马,号万人敌。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召为亲随武士,继父职为宁南将军、荆州刺史、襄阳郡公,镇守长社。元嘉二十七年,南归宋国,宋文帝以为司州刺史、征虏将军,领义阳内史。宋孝武帝即位,以为左将军,领汝南太守,拥戴南郡王刘义宣,起兵于寿阳,兵败被杀。
家族历史
祖父鲁宗之,起兵响应司马休之。父亲鲁轨,东晋竟陵太守,鲁轨于破冢(今湖北江陵市)杀死徐逵之、徐允之、沈渊子,蒯恩勒兵不动,鲁轨攻之不克。宋武帝刘裕在马头(今湖北公安西北)闻女婿徐逵之死,大怒,三月率诸军渡江,逼迫建武将军胡藩登陆。胡藩用刀在峭壁上凿小洞,军队就这样登上山头,一时士气大振,击垮岸上守军。司马休之弃守江陵北逃。刘军在石城又击破了鲁轨。鲁宗之父子投奔后秦姚兴。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灭亡姚泓,父子再奔北魏,接受伪职荆州刺史、襄阳郡公,镇守长社,因徐逵之、徐允之之死,不敢南归。鲁轨去世后,其子鲁爽袭父位。
叛魏归宋
鲁爽少有武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知道他的名声,让他侍奉左右。元嘉二十六年,鲁轨去世,鲁爽任宁南将军、荆州刺史、襄阳公,镇守长社。鲁爽自幼在虏族的环境下长大,没有汉人的习俗。经常喝酒,多次犯下过失,拓跋焘要诛杀他。
拓跋焘将要南下侵略,派遣鲁爽随永昌王库仁真奔赴寿阳,与鲁爽的弟弟鲁瑜在尉武击破刘祖,到了瓜步,鲁爽与另一个弟弟鲁秀谋划归宋。拓跋焘到了湖陆,鲁爽等人说:"我与刘宋有仇,刘宋每次发兵,我都怕宋军伤我家祖坟,请求让我把祖坟迁到国都。"拓跋焘允许了。长社戍有魏军六七百人,鲁爽骗他们说:"南面有敌军,应该派遣三百骑兵前去侦察。"于是一部分魏军出去了,鲁爽率腹心在夜里袭击剩下的魏军,把他们都杀了,奔入虎牢。
鲁爽还有个三弟在北魏,其余的家属都跟随了鲁爽,鲁爽率领部曲及愿意跟从他的千余家奔赴汝南。鲁爽派遣鲁秀从许昌回寿阳,奉书给刘宋南平王刘铄表示自己想归宋的心意。刘铄将此事报告朝廷,宋文帝大喜,下诏嘉奖鲁爽的义举。并令鲁爽督司州、陈留、东郡、济阴、濮阳五郡诸军事、征虏将军、司州刺史。鲁秀任辅国将军、荥阳、颍川二郡太守。其余诸子弟及同契士庶,都委任在征虏府任职,并有赏赐。"鲁爽到了汝南,加督豫州之义阳、宋安二郡军事,领义阳内史,将军、刺史如故。鲁秀参右将军南平王刘铄军事、汝阴内史,将军如故。其余弟侄都授官爵,赏赐资给非常丰厚。鲁爽北镇义阳。北来部曲共六千八百八十三人,当年是元嘉二十八年。北魏毁掉了鲁爽的祖坟。
第二年四月鲁爽入朝,当时拓跋焘已死,宋文帝欲再次北伐。五月,宋文帝派遣鲁爽、鲁秀、程天祚等率步骑以及荆州军甲士四万,出许、洛。八月,北魏长社戍主永平公秃发幡乃同弃城逃走。鲁爽进向大索戍,戍主伪豫州刺史跋仆兰说:"鲁爽勇猛但不懂防备,我现在出城,他必前来攻城,我在檀山设伏,一定可以擒获他。"鲁爽果然在夜里进军,鲁秀规谏鲁爽,但鲁爽不听,继续向前进发。到了早上,北魏骑兵夹击,全靠鲁秀纵兵奋战,魏军才退还虎牢。鲁爽继续进军,本来期望宋军水师入河,断其水门。但王玄谟攻确磝不克,败退,水军到不了,鲁爽只好率军南还。边走边战了数百里,到了曲强,魏军趁鲁爽军饥疲,尽锐来攻,鲁爽身自奋击,魏军退走。
元嘉三十年,元凶刘劭弑杀宋文帝,南谯王刘义宣起兵入讨,鲁爽即刻受命,率部曲到襄阳,与雍州刺史臧质一起赶赴江陵。刘义宣进鲁爽号平北将军,领巴陵太守,度支校尉,本官如故。鲁爽停留在江陵,事平,任鲁爽为使持节、督豫、司、雍、秦、并五州诸军事、左将军、豫州刺史。鲁爽到寿阳,逢迎宾客,封爵士人,招兵买马,就像是敌人要攻来似的。武陵王刘骏在新亭即位,是为宋孝武帝。刘劭之乱被讨平。
起兵反叛
鲁爽与刘义宣及臧质相交已久,刘义宣也想凭藉他的勇力,双方十分投契。孝建元年二月,义宣告知鲁爽,将在秋季一同举事。鲁爽爱好酗酒,行事悖乱,当日便起兵行动,派快马送信报告弟弟鲁瑜,带领家小逃走反叛,全都得以回到西部地区。
鲁爽命令部众举起黄旗,改称年号为建平元年,私自制造法服,登上法坛,自加称号。怀疑长史韦处穆、中兵参军杨元驹、治中庾腾之不与自己同心,便将他们杀害。刘义宣、臧质得知鲁爽已起兵行动,便匆匆忙忙起兵反叛。进鲁爽称号为征北将军。鲁爽于是将所制的车舆冠服与各种仪仗送往江陵,下文书宣告义宣和臧质等一并起兵。征北府户曹文书说:“丞相刘补天子之位,名义宣;车骑臧今补丞相之职,名质;平西鲁今补车骑将军,名修之。皆在文书到时遵照执行。”义宣惊骇愕然。鲁爽所送的车舆冠服与各种仪仗全留在竟陵县,不让送进来。
部下斩杀
鲁爽部队直出历阳,从采石渡江,与臧质军队水陆两路一起沿江而下。鲁爽派遣弟弟鲁瑜驻守蒙茏,历阳太守张幼绪请求攻击鲁瑜,宋孝武帝刘骏分配给他一些部队。并派遣左军将薛安都率步兵骑兵为前军,另外派水军从深潭下水,分路进军共同会战。安都进驻大岘,鲁爽已建立了营垒。刘骏因见贼军强大营垒坚固,不能轻易攻下,命他们见机行事,酌情而决定进止。幼绪便率领军队退回来,因此问罪下狱。另行派骁骑将军垣护之代幼绪据守历阳。镇军将军沈庆之指挥薛安都领兵进军,与鲁爽在小岘相遇。鲁爽亲自上前,将要交战,却因饮酒大醉,薛安都刺杀鲁爽于马下,身边的范双上前斩下首级,传送京都。鲁瑜也被部下斩杀而送首级去京都。刘骏部队进军平定寿阳,鲁爽的子弟全部被杀。
死后余波
刘义宣初始举兵反叛时,召鲁秀加授符节,进号征虏将军,将徐谌之之后一起东下,但因塞州刺史朱修之起兵归奉朝廷,再派鲁秀出击修之。王玄谟闻知此事,高兴地说:“鲁秀不来,臧质是容易对付的。”鲁秀到了襄阳,大败而回。
正遇益州剌史刘秀之派军队袭击江陵,鲁秀将他们打败。刘义宣回江陵,鲁秀与他一同向北方逃跑,贼众叛离都跑光了,鲁秀面对着城池,城上向他射箭,他中了箭,投入水中而死,军人宗敬赵、康僧念斩了他的首级,传送到京都建康。
《宋书 卷七十四 列传第三十四》有传。
刘义宣最后功败垂成,主要是名将鲁爽的两次酗酒
南北朝时期,有一场发生在南郡王刘义宣和孝武帝刘骏之间的重要战争。按刘宋朝廷当时的形势,如果刘义宣凭借他在荆襄一带的长期经营,再加上被称为“万人敌”的鲁爽等勇将支持,若无意外之失即可成大事——成立一个相对“正常温和”的刘宋政权。
然而,刘义宣最后的功败垂成,竟归因于其极为信赖的名将鲁爽的两次酗酒,教训至为深刻。
鲁爽与刘义宣相交已久,刘义宣本欲藉其勇力以成大事。孝建元年二月,刘义宣派密使通告鲁爽,约定于秋季共同举事。不料,接书时鲁爽正在喝酒,喝醉了的他连日期都没有看清,便不分青红皂白立即起兵行动,同时还派人告知他的弟弟鲁瑜一同起事。在这样的情况下,刘义宣等人只好在仓促间共同起兵,导致这件关系生死存亡的大事件在时机和准备上先失一筹。
后来,鲁爽率军直出历阳,从采石渡江,计划与另一支友军水陆两路一起沿江而下,直逼金陵。按照他的这一作战计划,只要一举击溃孝武帝派出的薛安都部,便可以直入金陵,覆灭昏庸的孝武帝统治。可惜的是,当鲁爽所部与薛安都军兵锋相交时,却再次因为喝多了酒,竟然“无力被刃”,以致被本来不是他对手的薛安都毫不费力地斩于马下,鲁爽军队失去主帅,很快便被击溃。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弟弟鲁瑜也被部下斩杀。后来,刘义宣也因为没有鲁爽军队的呼应支持而失败被杀。
近1500年后,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不由思及绵延中华数千年的“酒文化”,以及诸多因酒而亡国亡政亡身的深刻教训。据《世本·作篇》记载,最早发明造酒技术的仪狄、杜康,均是大禹时代的臣属。据说,禹在饮了仪狄献上的酒之后就对酒本能地心生恐惧,他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并因此而“疏仪狄,绝旨酒”(语见《战国策·魏策二》)。即禹不但戒酒,还从此远离用酒来讨好自己的仪狄。然而,禹的孙子太康不但迷恋女色,而且狂饮不已,最后在一次出京游猎时,京城和大片国土被夷羿攻占,太康成为华夏史上第一个因酒丧政之君。后来复国的夏朝末帝夏桀更是酒色之徒,据说他在皇宫修造的酒池大得可以航船,夏桀则日夜与王后妺喜及宫女饮酒作乐,最后把夏朝推向了灭亡的境地。
商朝的末帝纣王更是在宫中“积糟为丘,流酒为池”,还在酒池边“悬肉为林,使男女裸身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据说纣王君臣一次曾连续喝酒七天七夜,纣王最后不但国家被周朝覆灭,自己也是葬身火海。基于商纣失国的教训,新建立的周朝大臣周公专门作了一篇《酒诰》以训诫他的后人:“告以纣所以亡者以淫于酒。酒之失,妇人是用,故纣之乱自此始。”(《史记·卫康叔世家》)把“酒”和“色”列为纣亡的主要原因。基于此,周公要求前往卫国上任的康叔及其治下的臣属们“刚制于酒!”——即“绝对不能喝酒酗酒”。在《酒诰》里,周公做出了“刚性规定和要求”:如果是随康叔到卫国的周人有“群饮”(类似于今天的大宴宾客)行为,则“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也就是要统统逮起来押回都城,杀了他们。周公《酒诰》可谓史上最严的戒酒令。
然而,到了周公的后人周厉王、幽王时期,酗酒之风再次兴盛,其中周厉王“荒沉于酒,淫于妇人”,周幽王则“饮酒流湎,倡优在前,以夜续昼”。周朝经两个“酒徒色棍”的“折腾”后终趋崩溃。春秋战国时期,因酒误国亡政者更是举不胜举。其中最典型的是战国末年的宋康王,这位曾经先后打败齐国、楚国和魏国的勇武之王,本有可能使宋国成为战国“第八大国”。然而,小胜之后的他却开始沉溺于酒色。据传他在喝酒时,臣下和百姓必须在旁边和周围“山呼万岁”以为其“助兴”。正因为如此,康王在位时宋国最终被齐国所灭。后世的齐国名相邹忌因此说:“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历史上也有因戒酒而成大功的正面范例。据《新序·刺奢》记载,战国初年,晋国执政大臣赵襄子一次设酒宴待客,连喝五天五夜,兴致依然很浓,他颇为自己的酒量自豪。这时,一个名叫优莫的侍者反讽道,那您就继续喝吧!当年纣王喝了七日七夜,您比纣王还差两天两夜呢。赵襄子听到这句话顿时警醒了:我岂不是也要完蛋了?赵襄子听从优莫的谏言,当即停止了长夜之饮,奋发求治,最终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开国君主,成就了一世英名。
最荒诞的谋反案:皇叔因女儿和皇上通奸而造反
刘义宣坐在江陵的一间牢房里,原本和他关押在一起的五位小妾已经被释放,牢房里只剩下他一个人,周围又湿又臭,无处安身。从小养尊处优的这位亲王,哪里受得了这些委屈?
刘义宣忍不住放声大哭,对着外面的狱卒大喊:“平时经历的那些,哪里算得上苦痛,今天与她们分别,才是真苦。”
这位刘义宣是宋文帝刘义隆的弟弟,人长得高大白皙,有一副漂亮的胡须,身高七尺五寸,腰围肥大,但舌头比较短,不善言谈。
刘义宣在宋文帝时代最早封为竟陵王,后来改封为南谯王,做过徐州刺史、兖州刺史,江州刺史等。他做事比较勤勉,政事处理得很好,但生活比较放荡,在担任荆州刺史的时候,刘义宣的生活极为奢侈,殿宇装饰绮丽,妃嫔多达千人。
荆州物产丰富,刘义宣在此地经营十年,实力强大,兵强粮足。又因为当初与孝武帝一起起兵反对刘劭,刘义宣的威望极高,根本不把国家制度放在眼里,对自己不利的条文,干脆就漠视不理。
孝武帝对这位皇叔难免要谦让几分,基本上是有求必应,非常重视。但是,有一个地方孝武帝不守礼节,他与刘义宣的女儿们一起淫乱,这一点得罪了这位皇叔。
车骑将军、江州刺史臧质经常劝说刘义宣,认为他有大才,立过大功,在臣民中间有威望。自古以来,功高震主的人最终往往难以保全,容易引发祸患。从长远来看,刘义宣与孝武帝之间必定势不两立。如今刘义宣手中兵强粮足,位居长江上游,应该早做准备,免得事到临头,悔之已晚。如果一直迟疑不决,祸患无穷。
刘义宣听从臧质的建议,大造兵船,修治铠甲,同时联络豫州刺史鲁爽等人,秘密约定在孝建元年的秋天一同起兵。
鲁爽有武艺,从小生长在北方,行为粗野,爱喝酒,却是一个急性子,一场大醉之后,宣布立刻起兵,杀死身边的反对者,改年号为建平元年,俨然把自己当成了皇帝。
他的弟弟鲁秀的眼力要比他强得多,鲁秀到江陵,见过一身肥肉的刘义宣,出来以后,拍打胸口连连摇头,说:“兄长害了我!怎么可以和这种人一起谋反?必败无疑!”
刘义宣和臧质听说鲁爽那边反了,非常后悔拉来这么一个鲁莽的家伙入伙。无奈一切已经晚了,孝建元年二月,两个人仓促宣布反叛,封鲁爽为征北将军。
起兵之后,鲁爽和臧质兵分两路,沿江而下,水陆并进,与沈庆之会战。临战之前,鲁爽和平时一样喝得大醉,结果阵前被刺落马下,再被斩首。
刘义宣还不知道鲁爽被杀,留下儿子镇守江陵,自己率领十万大军从江津出发,顺流而下,江面上樯橹相连,绵延百里。与臧质会合之后,他让臧质担任前锋。沈庆之派人把鲁爽的人头送过来,刘义宣与臧质大惊,刚刚起事,先折损一员大将,让人泄气,但开弓难有回头箭。
五月下旬,梁山之战开始,官军顺风纵火,大败刘义宣和臧质。刘义宣率先弃军奔逃,一路向西溃败,最后身边只剩下十几个人,弃船登岸,步行奔向江陵。刘义宣身材臃肿,走路走得两腿疼痛,就到民间找了一辆车子坐上去。没有饭吃,就一路乞食,最后总算活着回到了江陵。
江陵的首领是竺超民,带着仪仗出城,把刘义宣迎了回去。刘义宣勉强和过去一样接见部下,把失败的过错全部推到臧质的身上,鼓励大家振作精神,修整军队,再成大业。
此时江陵城中还有一万多兵马,鲁秀和竺超民也愿意继续辅佐刘义宣,还有一点希望。但刘义宣根本就不是做大事的材料,此前的惨败让他彻底崩溃,整天精神萎靡,躲在府中不肯出来。亲信们对他绝望,各自寻找出路,鲁秀也准备离开江陵北上。
刘义宣担心鲁秀一走,自己孤立无依,打算跟着鲁秀一起走,身边只带了一个儿子和五个爱妾,让她们全部打扮成男人模样。刘义宣自己在外衣里面套了一副铠甲,带上佩刀。此前挨饿的经历让他明白食物的重要性,能装食物的口袋全部装满。
一行人出来,此时城里已经一片混乱。拥挤当中,刘义宣从马上掉了下来。竺超民派人把他送出城,一行人追了一阵子,发现鲁秀早已经走远。此时天已经黑了,周围漆黑一片,刘义宣的身边除了儿子和小妾,只剩下两个太监,连一个正经的卫士都没有,这样子走到哪里都是死路一条。
刘义宣只好再次回城,摸到一处空屋子。屋子里找不到坐处,刘义宣只好坐在地上,好不容易等到天亮,赶快派太监再去通报竺超民。
今天的形势已经和昨天不一样,竺超民对刘义宣也不再客气,派来一辆车,直接把刘义宣几个人送到监狱官那里。刘义宣和小妾们稀里糊涂被关进了牢狱,坐在地上叹息:“臧质老奴,你把我害了。”
五个小妾很快被放了出去,牢房里只剩下刘义宣自己一个。这时候才明白什么是苦难,什么是幸福,对着狱卒号啕大哭。苦难的日子很快到头,不久就刘义宣死在江陵的牢房里,时年四十岁。
兵败之后,臧质也是一路向西奔逃,但众叛亲离,没有一处落脚之地。六月,臧质最终逃入武昌的南湖之中,以莲子充饥。追兵赶到,臧质躲在荷叶下面,只露出鼻孔,被乱箭射死。时年五十五岁。臧质的首级被送往京城,刘义恭建议把他的首级涂漆,保存在兵器库中,以为警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