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清盛平安时代末期权臣

本名:平清盛

别称:平大相国、六波罗殿、福原殿、清盛入道

所处时代:平安时代末期

民族族群:大和族

出生地:山城国京都

出生时间:1118年2月10日

去世时间:1181年3月20日

主要成就:击败源氏,成为首位掌握日本政权的武士,日本武家政权的鼻祖宗教神道教

官位:从一位、太政大臣

墓所:能福寺、神户市切户町、只王寺

日本平氏政权开创者——平清盛的生平简介

平清盛(日语:たいらのきよもり;1118年2月10日-1181年3月20日),刑部卿平忠盛之子(一说其为白河法皇贞仁的私生子,并无实据),平安时代末期权臣,日本历史上首个军事独裁者,也是武家政权的鼻祖。通称平大相国、清盛入道。

平清盛出身伊势平氏,大治四年(1129年),平清盛任左兵卫佐,其后历任中务大辅、肥后、安艺守。仁平三年(1153年),其父平忠盛死后称为平氏首领。保元元年(1156年)平定"保元之乱",任播磨守。平治元年(1159年),平清盛集结所有的兵力击败源氏,平定了"平治之乱"。仁安二年(1167年)出任太政大臣,建立了平氏政权。从此,成了日本最有权势的人物。翌年因病出家,法号净海,但仍总揽朝局。其后平氏又与皇室结成了裙带关系。此后,平氏家族垄断了朝廷的所有高级职务。治承元年(1177)的"鹿谷事件"后,平家与后白河法皇关系恶化,治承三年(1179年)罢免藤原氏等公卿,幽禁后白河法皇。次年安德天皇登位,平清盛以外祖父身份总揽朝政。不久源氏相继起兵,将职务交于平宗盛而隐退。养和元年(1181年)3月20日病死,享年64岁。

平清盛作为日本首位掌握政权的武士,不仅控制了西日本半壁江山,而且积极开展对宋贸易,积聚起了大量财富,并获得了外戚的显耀地位,开了武家政权的先河。

平清盛生于元永元年(1118年),是桓武平氏领袖平忠盛的嫡子,生母不明,有只园女御(白河院宠妃,女御是当时天皇后宫嫔妃之一)或是其妹之说,较有力的说法是平清盛的生母是乃女御的妹妹。 平家物语中记载平清盛的母亲是在怀有白河天皇(白河院、法皇)之子后才被天皇赐与平忠盛,因此也有平清盛其实是白河天皇私生子的说法。而平清盛幼年时期颇得白河天皇的宠爱也是此一说法的另一根据。而平清盛在母亲死后,成为只园女御的养子(犹子)。

平清盛在大治四年(1129年)被授予从五位下左兵卫佐的官职。 久安二年(1146年),平忠盛因为讨伐海盗有功升任刑部卿,平清盛则接任其父原有的官位从四位下中务少辅兼安艺守。这一役并且让平家掌握了濑户内海的制海权此一莫大利益。之后平清盛与父亲一同致力于扩大在西日本的势力,同时开始信奉位于宫岛的严岛神社之神只。仁平三年(1153年),平忠盛去世后,接班人平清盛开始成为京都伊势平氏一族的领袖。

  掌握政权

保元元年(1156年)七月十一日,平清盛在保元之乱中与源义朝联合支持后白河天皇并获得最终的胜利,因而赢得后白河天皇的信赖,于是升任播磨守及大宰大贰。然而此后清盛与藤原通宪(信西入道)联手扩张其权力的企图让藤原信赖与源义朝大为不满,两人于是举兵对抗之。这就是发生于平治元年(1159年)爆发的的平治之乱。 源义朝乘平氏家族离开京城参拜神社之机,联合藤原信赖拘禁上皇和二条天皇。在外的平清盛闻讯,立刻赶回京城,击败源义朝,诛杀藤原信赖,源义朝在逃至尾张时被手下杀死,以源义朝长子源义平为首的许多源氏族人均被处死,也被捕的义朝三男源赖朝则被处以流放至伊豆国之刑罚。自此,平清盛打下了武家政权的基础 。

平治之乱结束后,一开始平清盛支持年少的二条天皇亲政,不过在其妻平时子的同父异母妹妹平滋子与退位的后白河上皇生下宪仁亲王(后来的高仓天皇)后,平氏一族就开始期望宪仁亲王能够继承天皇之位。这造成了二条天皇的不满,并且因此将平时子及平滋子之兄平时忠处以流刑。反之平清盛逐渐向后白河上皇靠拢。在二条天皇因急病过世后,平清盛和后白河上皇联合册立宪仁亲王为皇太子。

之后平清盛和后白河上皇之间的关系还延续了一段短暂的蜜月期,同时他的官位也节节高升,从永历元年(1160年)升任正三位参议,应保元年(1161年)升任检非违使别当,永万元年(1165年)升任兵部卿兼权大纳言,仁安元年(1166年)从正二位春宫大夫升任内大臣。仁安二年(1167年)并且打破惯例,未经升任左大臣及右大臣的程序便直接升为正一位太政大臣,平清盛也因此成为从一介武士位极人臣的第一人 。

然而不久后平清盛却突患重病,甚至一度病危,因而平清盛只担任了三个月左右的太政大臣便辞职归隐并且出家,之后人称"相国入道"(入道是出家的意思)。不过他并未因此释出实权,仍然掌控大局。同时平氏一族也盛极一时,不但独占朝中的重要官职;在全国各地拥有多达五百多座庄园,并且因为推动日本与中国宋朝之间的海上贸易而赚取暴利。因此才有了平时忠口中的"没有平家一族,其他人就没法生存。"

平氏全盛

平清盛的势力扩张似乎永无止尽,他将自己和正室时子所生的女儿平德子(建礼门院)嫁给高仓天皇作为皇后,以使自己成为天皇的外戚,不顾平德子长高仓天皇六岁且与其有表姊弟关系。平德子产下的皇子并且成为日后的安德天皇。另一个女儿平盛子则嫁给摄关家的藤原基实,并且以此为始,让许多子女和有权有势的公家众(贵族阶级)联姻,巧妙地透过政治婚姻的手段扩大自己的势力。然而,平清盛的势力扩张,让以后白河法皇为首的院政势力为之感到不满,也逐渐加深双方之间的对立。他还利用秃童,即年幼的儿童打探民间不满言论,借此诛杀公卿与平民,民怨也日渐深重。

治承元年(1177年)六月,发生了企图推翻平家势力的鹿谷阴谋事件。结果因为多田行纲的告密而被揭发并胎死腹中。平清盛并且利用这个事件开始将参与院政的大臣铲除。于是藤原师光(西光)被处死,藤原成亲被流放到备中,并且在当地坠下悬崖离奇地死亡。僧侣俊宽则被流放到鬼界之岛。不过平清盛最终还是没有直接向法皇兴师问罪 。

治承三年(1179年)许多不幸之事连连降临在平清盛身上。先是在六月时其女平盛子去世。之后法皇未与平清盛商议就迳自没收平盛子生前所有的庄园。接着在七月,被平清盛视为继承人并寄予厚望的嫡长子平重盛四十二岁即因病英年早逝。就在平清盛为之哀恸不已的时刻,法皇却又一次未与平清盛商量即没收了平重盛原有的知行国(领国)越前国。震怒的平清盛终于无法忍受法皇无视自己的作法。同年十一月十四日,他亲率大军自福原(现今的神户)上京,隔天(十五日)发动所谓的治承政变。他将以藤原基房为首的反平氏亲贵,约三十九人院近臣全数罢官,并任命亲平氏的亲贵以取而代之。为平清盛此举感到畏惧的法皇也向其请求饶恕,这回平清盛没有放过法皇。十一月二十日,后白河法皇被幽禁于鸟羽殿。自此后白河院政宣告中止,由平清盛独揽大权的平氏政权接手。

平清盛随后在治承四年(1180年)二月迫使高仓天皇退位,拥立自己的孙子,平德子之子即位,是为安德天皇。这是平氏一族的全盛时期,平氏的知行国足足有日本全国一半以上。

反抗狼烟

然而也就在此时,三股无法坐视平氏专政的势力也已然成形,除了必然对之不满的皇族及贵族外,武士族群也因为平氏的贵族化,利害关系已经与其渐行渐远而大感不满。于是在治承四年(1180年)激起了反抗平氏的第一波浪潮:源赖政拥护后白河法皇次子以仁王以对抗平清盛。然而迅速反应的平清盛立即派四男平知盛领军征讨之,最后败逃的以仁王和源赖政两人都被诛杀。

平清盛更进一步地将目标指向帮助以仁王对抗平氏的园城寺(三井寺),他派五男平重衡率领大军准备铲除园城寺。同时平清盛也将各寺院组成的宗教势力,尤其是与园城寺同属天台宗的比睿山延历寺视为潜在的危险,加以拥护法皇的亲贵也在蠢蠢欲动,为了维持平氏政权的长治久安,平清盛于是在承治四年(1180年)六月强行将国都迁往平氏的据点,邻近当时国际贸易港大轮田泊的福原(在今神户附近)。

然而以仁王讨伐平氏的令旨仍然在全国各地广为传播。同年八月,被清盛流放到伊豆国的源赖朝与其正室北条政子的娘家北条氏联手举兵。九月,信浓国的源义仲也举兵反平氏。为了防止源赖朝的势力坐大,平清盛派遣由嫡孙平维盛率领的大军进入关东。然而,在与源赖朝交手的富士川之战一役中,传出平氏大军被水鸟的振翅声所惊吓而败走的丑事,显现出平家军已经积弱不振,于是反抗平氏的声浪也越来越大。

富士川败战平氏的战败让宗教势力,尤其是之前协助以仁王举兵的兴福寺开始蠢蠢欲动。而在亲贵坚决反对迁都的压力下,同年十一月,平清盛又将国都迁回京都。十二月,由平重衡率领的大军开往南都奈良并纵火焚城,随之又命平知盛率兵至近江国和美浓国镇压源氏一族的反抗势力。平氏的一连串行动确实压制了国都周边的反平家势力,然而火烧南都也使平清盛蒙上佛教之敌的污名。

最终终局

翌年,养和元年(1181年),来自平家势力大本营--西日本伊予国的河野通清、河野通信父子及丰后国的绪方惟能、臼杵惟隆、佐贺惟宪等地方势力也举兵反抗平氏。在东日本,支持平氏的佐竹氏也被源赖朝讨灭,反抗平氏的声浪在各地方兴未艾。身处此一困境的平清盛则在此时开始建立以京都为中心的新平家体制,设立了揔官、总下司等官职。随之又命越后国的城资永、城助职(长茂)率兵攻打源义仲。然而,平清盛却在同年二月底因为染上热病而倒下,闰二月四日在九条河原口的平盛国屋敷逝世,享年六十四岁。

平清盛死后,由于其嫡子重盛先已病死,次子平基盛也早已夭折,领导平氏一族的大位就由三男平宗盛来接班。然而,平宗盛缺乏其父的才干,也不具其父的强悍个性,因而完全无法应付全国各地接连不断发生的反抗变乱。再者以法皇为中心的院政势力再次复苏,也逐渐侵蚀平家的基础。再加上恰于此时发生饥荒(养和大饥荒)此一不利条件,在此种种因素交织下,平氏一族先是在寿永二年(1183年)的俱利伽罗卡之战大败于源义仲,平家大军因而崩溃,无计可施之下不得不自京都撤出,最后在文治元年(1185年)的坛之浦之战战败灭亡 。

日本历史上的平安时代,社会结构是怎样的?

说起去年大火的网易手游《阴阳师》,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中,各式各样的妖怪,奇幻玄妙的故事,美轮美奂的场景,向我们展示了一副:热闹非凡,光怪陆离,怪奇,美好的日本平安时代。当然,吃人的妖怪除外。

最主要的,随着当今女频小说的兴起,描述日本平安时代,江户时代的小说逐渐增多,人们对于日本平安时代的真实情况,真正了解吗?就小编所知,日本的平安时代,尤其是安倍晴明所处的奈良朝末期,朝廷与贵族势力之间的矛盾非常激化,再加上当时的日本国根本就没有一统,京都的贵族看不起其他的地区的人,致使地区“武团”做大,甚至有些地区还处于茹毛饮血的时代,可以说政权统治其实正处于风雨飘摇的时候。即便如此,平安京城内的日本贵族们依旧是整日饮酒颂歌,寄情山水,沉醉在京城美好之中。

日本平安时代建筑“清水寺”

说起平安时代的女性们,大家首先想到是这样的:

真实情况,恐怕会令你大惊失色。首先,女子在出门前(她们可能根本出不了门,后面会说)要梳妆打扮。古时候的日本女性,要往自己脸上涂上一层白粉,以求美白,如同后世的日本艺妓和歌舞伎一样。其中粉的材质,多分为米粉、铅白粉(铅粉)和轻粉(水银粉)三种。其中,米粉较为便宜,而后两种价格不菲。大家都知道,铅和水银对于人体来说都是剧毒的物质。即便如此,平安时代的女性贵族为了美观,好看,以及彰显自己身份,都多用铅白粉和轻粉将自己的脸涂白。

怪不得日本平安时代妖怪多

其次,衣服,对于日本男性和女性的服饰,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浴衣,就是这种:

但平安时代,王孙贵族们为了彰显财力,一件衣服往死里费布料,男性贵族的衣物,就分为狩衣、束带、衣冠、直衣等,而且全都是峨冠博带,穿上后显得极为臃肿,行动非常不便。并且,公卿们上朝觐见天皇的朝服,为了体现屁股后面还拖着有一条长长的“长裾”,有3-5米长,类似“披风”的但又有所区别。

男性贵族都穿那么多,就跟别说女性贵族了。那真是把自己往死里作,有作为正装的十二单衣,俗称“十二单”,以及外出时穿的“壶装束”。“十二单衣”,就是把十二件不同色彩的刺绣单衣叠起来穿,但大家要知道,那时候的纺织业并不是很发达,所纺织的布料经过印染之后,比现在的布料要重很多。十二单衣,合起来的重量就达到了10~20公斤。想像一下,现代中国军人们背着30斤的东西,体能训练,但在古时候的日本,那个女性个头不超过1.6米的时代,贵族的女性就要穿着20斤的衣物出门了。(怪不得古时候的日本人矮,这全是被压畸形了啊)

最主要的是,那个时代日本的农业技术根本就不发达,只有贵族才吃的饱饭(好像古代不管哪国都是贵族才能吃饱),但贵族们为了养生,只吃素,不吃肉。是的,由于佛法东渐,再加上统治阶级的推行,整个贵族阶级认为“肉”,是穷人才吃的东西,身为贵族吃“肉”,别人看到是会被耻笑的。(这里的“肉”,泛指一切的荤腥,不管是兔子、猪、马、牛、羊。)更为甚者,在平安时代后期,有个特别崇佛的白河天皇,觉得光是不吃肉对佛还是不够虔诚,又颁布了一项加强化的法令,进一步禁止食用鱼虾贝类,贵族除了素食以后什么都不准吃!还真是和现在的某些砖家,叫兽一样,是养生大师呢!

讲道理,日本的平安时代的贵族们,吃的少,穿的多,都养成了养尊处优,不爱动弹的性格,他们寄情山水,迁客骚人,吟诗作对,对于国情不管不问,只关注在自身方面的享乐上,战力大减。到了打仗的时候,贵族集团的人们软弱无力,造成了日后武士集团崛起,镰仓幕府建立,皇族、公卿大权旁落的局面。

日本历史上首个军事独裁者,平清盛在位时的举措有哪些?

平清盛(日语:たいらのきよもり;1118年2月10日-1181年3月20日),刑部卿平忠盛之子(一说其为白河法皇贞仁的私生子,并无实据),平安时代末期权臣,日本历史上首个军事独裁者,也是武家政权的鼻祖。通称平大相国、清盛入道。

为政举措

政治方面

政治联姻

平清盛掌权后,把三个女儿嫁给藤原氏家,一个女儿嫁给高仓天皇做中宫,生安德天皇。平清盛使年幼的皇子即位,顺理成章以外祖父名义执掌政权,成为最高权威者。

安插亲信

据统计,在全国的66国中,为平氏亲信所控制的竟达30有余。平氏一门,在朝廷的公卿达16人,殿上人余30人,诸国的受领(即国司) 、卫府、诸司总共有60余人,实属罕见。

军事方面

击败源氏

保元元年(1156年)七月十一日凌晨,平清盛、源义朝、源义康(足利义康)兵分三路扑向了崇德上皇驻扎的白和殿,并乘风纵火,点燃了赖长、为义、忠正等人的宅邸,一时火光弥漫。崇德上皇一派的武将虽奋力抵抗,但崇德上皇吓的先跑了,导致军心溃散,于是全军溃败。藤原赖长被流矢所伤,落荒而走,战死于木津川的船中。败众也纷纷投降了,史称"保元之乱"。

平治元年(1159年),在保元之乱中,为后白河天皇立了大功的源氏家族首领源义朝,因为不满自己的封位比平氏家族首领平清盛低,乘平氏家族离开京城参拜神社之机,联合藤原信赖拘禁上皇和天皇,甚至杀死了天皇的亲信。在外的平清盛闻讯,立刻赶回京城,击败源义朝,诛杀藤原信赖,源义朝在逃至尾张时被手下杀死。源氏一族只余下义朝的儿子源赖朝流放伊豆,以及少数几名幼子寄放佛寺。经此一事,平氏彻底专揽了朝政。因为此变发生于后白河天皇平治元年,故史称平治之乱。

  军队建设

由于军队是平清盛取得政权和维持统治的必要保证,因此他非常注重军队的建设,对其进行"忠君"思想的培养,确保这些武装发挥维护平家政权的重要作用。

  经济方面

平家的经济基础来自从贵族、寺社那里夺取的庄园,又以对天皇进行经济援助为条件换取天皇委其重职的旨意,继而获得掌控全国庄园的权力。同时,平氏政权积极开展与中国宋朝的贸易,获得了丰厚的利益。

平清盛统治下的平氏政权没有采取先前一直奉行的闭关政策,而是主动与中国南宋政权通好并积极推进中日贸易的发展,这是他区别于传统贵族统治的最大特点,正是这一点使他与那些朝夕从事宫廷阴谋的王朝政客们有了本质的不同。 据史书记载,为便于南宋大型船只驶入濑户内海,平清盛曾动工开凿音户海峡,还在摄津的福原筑港,使它成为对中国贸易的重要港口。在他的推动下,从安元二年(1176年)起,日本商船开始频繁地往来于日本和大陆之间,这使得日本跨入"中国钱的时代"--日本人使用中国货币的时代,改变了以物易物的古代经济,使日本逐渐从传统原始的农业国家转型为商业国家。因此,平清盛作为宋日贸易的有力推动者,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总之,在古代日本贵族政治走向末路的时代,平清盛开创出新的道路。他在对外关系方面的举措,既增加了日本的财政收入,又加强了宋日两国的沟通与交流。他的历史功绩是值得后人称颂的。

人物评价

平氏一族的繁荣很显然大部分建筑在平清盛个人非凡的才能及强悍个性之上,相对地,稳固的治国体制却从未能建立起来。着意于此的平清盛晚年因而致力于确立体制,然而,在未尽全功之前他就已经病死,他的计划也随之人亡政息。而平清盛恰于反抗行动接续发生之时死去也是平家灭亡的原因,因为平氏一族除了他本人外,几乎毫无优秀的人材能够接班。换句话说平清盛一死,盛极一时的平家即敲响了丧钟。

然而不论平氏最后的命运如何,一手打造日本史上空前的武士家族政权,并且能够与狡变多端的朝廷及宗教势力正面交锋,甚而将对方玩弄于股掌之上,甚至亦不忘致力于国外贸易的平清盛,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日本有史以来的大政治家之一。

由于在《平家物语》一书中被描写成个性残暴无情之人,所以自古以来平清盛一直摆脱不了暴君的形象。与之相反,平清盛将日本与中国宋朝的贸易关系视为财政之基础并加以推展;在公共事务方面,他曾为了海上贸易修筑人工岛经岛,并且在贵族政治走向末路的时代中开创了新的道路,凡此皆应给予正面的评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