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都有哪些外戚?

 

两汉时期,外戚的实力一度很庞大,这是因为皇帝的亲戚里面能干的人很多。比如汉武帝时期,以皇后卫子夫以及大将军卫青为首的卫家外戚,还有以霍去病以及霍光为首的霍家都是显赫一时的外戚,而这两个兴盛的外戚家族,都是因为私生子诞生的。

外戚集团的鼎盛以及后来霍家的兴起都与两个人有关,那就是卫青和他的姐姐卫子夫,这两人就是私生子,他们的母亲卫媪并没有跟别人正式结婚便生下了他们,他们是同母异父的姐弟,因为是私生子所以都姓卫。

卫子夫后来成为大汉朝的皇后,卫青也成为功勋卓著的大将军,这时候霍去病开始登场了。巧合的是霍去病也是个私生子,他的母亲是卫子夫的姐姐。这个女人在平阳公主府为奴的时候跟一个姓霍的小吏生下了霍去病,但是两人却没有正式结婚。因为卫青和卫子夫发达了所以便将自己这个外甥提拔起来。

霍去病的确是很争气,小小年纪就十分能打仗,二十出头便是大汉朝的大司马。

卫青和霍去病建功立业的背后,表面是基于皇后卫子夫的裙带关系,实际上是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以及国策调整

汉武帝曾对卫青吐露帝王心声:

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

意思是说,变更制度和出师征伐是他在位亟需完成的两大任务,二者均指向帝国大一统。

在树立绝对皇权,构建大一统帝国的政治攻略中,皇帝虽然称孤道寡,但不可能真的是孤家寡人。纵观历史,皇权不可能独立存在,势必依存于以下四种势力的一种或多种:

宗室;外戚;宦官;臣僚。

汉武帝时期,是皇权调整与扩张的关键期。在他之前,有跟高祖刘邦打江山的军功勋贵集团,有吕后为首的外戚秉权,有分封郡国引发的七国之乱,所有这些,都是皇权极易受到挑战的表现。

汉武帝强化皇权,从军队入手,将军权从军功勋贵集团往外戚这边集中。这个过渡过程,恰好在卫青、霍去病身上体现出来。

卫青、霍去病的崛起,一方面是有外戚身份,另一方面战功卓著,是典型的军功新贵。

但他们都很清楚地意识到,对军权的分享,必须以支持与服从皇权为前提。丧失了这个前提,吕后及诸吕的命运就是外戚的下场,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则是开国军功勋贵的结局。

因此,尽管战功赫赫,卫青却以“柔和媚上”受到史家诟病。

卫青的部将曾劝他广招宾客,卫青严词拒绝,说亲附士大夫是“人主之柄”。握在皇帝手里的把柄,到时怎么被弄死都不知道。

他以专心征战、回避政治、远离朝政的姿态,表示绝对服从皇权。在他姐姐卫子夫的皇后地位动摇后,他甚至拿出自己用战功换来的奖赏,去讨好皇帝的新宠。但此时,已经没有先知替他卜算出身后的家族命运了。

卫青死后15年,一场巫蛊之狱笼罩帝国。

当时,帝都长安城内盛行巫蛊邪术。在庙堂和宫中,也有很多人妄图用此术加害政敌。这加重了晚年汉武帝的多疑、冷酷和昏聩。

先是卫青的大姐夫、丞相公孙贺遭人诬告,用巫蛊诅咒汉武帝。汉武帝一怒之下,将公孙贺全家灭族。这一下子拉开了卫家覆灭的序幕。

汉武帝使用一个名叫江充的佞臣查办巫蛊之案。

江充等人的目标很明确,矛头直指卫氏家族及其联姻或亲信。

继公孙贺被灭族后,公孙敖也被灭族,随后,卫子夫所生的两个公主,以及卫青的儿子,都被杀掉。

江充连连得逞,好不得意,进一步将矛头直指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他自称“于太子宫得木人尤多,又有帛书,所言不道”,把这当做太子抢班夺权的铁证。结果逼反太子,激起巨变。太子惶恐无计,遂杀了江充,矫皇帝之命起兵自卫。京城哄传太子已反,汉武帝大怒,亲自回京平叛。在双方斗杀中,京城十多万兵民死于沟壑。后,太子兵败逃匿,皇后卫子夫自杀。卫氏家族几乎灭门。

汉武帝又下令,搜捕诛杀太子全家。太子刘据走投无路,自缢身死。太子妃以及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全部遇害,只有太子的孙子刘询尚在襁褓中,得到大臣的保护,侥幸逃生。

平息巫蛊之祸后,汉武帝才回过神来,但已无可挽回。他为太子刘据平反昭雪。自此,皇权与军功新贵两败俱伤,高层权力出现真空。

一个真正的外戚专权时代,来临了。

汉武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几乎否定了自己一生的事业和政策。在颁布轮台罪己诏的同时,他着手寻找能够贯彻他新政策的辅佐大臣。放眼望去,帝国人才经历巫蛊之祸的洗劫,所剩无几。他一眼就看到了老臣霍光。

霍光也是个传奇。他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弟。

当年,小吏霍仲孺在平阳公主府中与卫少儿私通,有了私生子霍去病之后就离去了,并未带走卫氏母子;而是在老家另娶了一名女子,婚后二人生下一个男娃,取名霍光。

日子一年年过去。等到霍去病封侯拜将,他已查访到自己的亲生父亲是谁。出征漠北之前,途经河东平阳,他特地去探望了素未谋面的亲生父亲霍仲孺。

霍仲孺看见自己的私生子,做到了帝国的顶梁柱,扑通就跪到地上,连说“我命好啊”。打完胜仗回来,霍去病想请父亲一起到长安居住。霍仲孺不愿意,年纪大了无所作为,但希望哥哥带上弟弟去历练。霍去病于是将弟弟霍光带走了。

霍光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一夜之间因为霍去病,成了皇帝身边的人。他在汉武帝身边服侍近30年,一向以“资性端正”著称,遇大事则“静定凝重”,十分靠谱。史书说他“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有官员偷偷观察,霍光每次进出宫殿,迈出的步子都一样大,步数总是一样多。汉武帝知道这一细节后,暗记于心,趁着上朝给霍光数步子,果然如此。

霍光的幸运还在于,他虽因外戚卫氏的关系而显贵,却与卫氏没有血缘关系。因而,在巫蛊之祸卫氏灭族的劫难中,并未受波及。反而因为汉朝人才凋零,而更显突出。

汉武帝临终前,曾命宫廷画师画周公像,赐给霍光。意思是要年幼的刘弗陵继位后,霍光行周公辅政之事。这样,霍光成为汉武帝托孤的最核心人选,肩负起代理幼小皇帝摄行政务的职责。一同成为顾命大臣的,还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和御史大夫桑弘羊。但史书记载,汉昭帝刘弗陵继位后,“政事一决于(霍)光”。

从此时起,到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为止,整整20年,霍光虽无皇帝之名,却是帝国最有权势的人。他还与另一名顾命大臣上官桀进行政治联姻,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随后将上官安的女儿、自己的外孙女嫁给汉昭帝当皇后。霍光由此成为正牌外戚。

后来,上官父子与霍光争权,串通汉武帝的另一个儿子、燕王刘旦谋反。事泄,霍光果断杀掉了上官父子一家,以及支持上官父子的桑弘羊。而另一个顾命大臣金日磾,早已故去。至此,辅政四人组,真正成了霍光的独角戏。

客观地说,霍光当政时期,不遗余力地贯彻了汉武帝晚年罪己诏的思想,使得被掏空的国力得到恢复,人民得以喘息,造就了历史上有名的“昭宣中兴”。他本人也无夺权自立的想法,而是守住一个辅政大臣的底线,所以史家常以“伊(尹)霍(光)”并称。但是,他没有当年卫青、霍去病风光时的政治自觉性了。不是用自己的能力去维护和加强皇权,而是相反,强化了“君弱臣强”的政治格局。

秉政期间,他废立皇帝不在话下。昌邑王刘贺在汉昭帝早逝后,被立为帝,不到一个月,就因为不听话、过早暴露了铲除霍光势力的计划,而随即被废。到废太子刘据的孙子刘询(即汉宣帝)被立为帝时,霍家势力已经登峰造极,严重挤压了皇权空间。

以下是部分霍家成员及其所任要职:

霍光—大司马、大将军霍禹—中郎将霍山—奉车都尉侍中霍云—中郎将霍光女婿邓广汉—长乐卫尉霍光女婿金赏—奉车都尉霍光女婿赵平—骑都尉、光禄大夫霍光女婿范明友—度辽将军、未央卫尉霍光女婿任胜—诸吏中郎将、羽林监霍光姊婿张朔—给事中光禄大夫霍光孙婿王汉—中郎将霍光外孙女—皇太后

不仅如此,朝廷中许多重臣,或出自霍光门下,或与霍家关系密切,形成“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的局面。汉宣帝继位后,见到霍光总是“如芒刺在背”,一直小心翼翼,生怕重蹈昌邑王刘贺被废的命运。人臣做到让人君害怕,家族危机已经在此埋伏下来了更何况,霍光一家,尽出恃权放纵之人。

霍光的老婆霍显,一心想让小女儿霍成君成为汉宣帝的皇后,便买通御医,毒死已怀孕的许皇后。霍光知道此事,但为了家族安全,把盖子捂住了。汉宣帝应该也知道幕后黑手,但摄于霍家权势,不敢追责。

公元前68年,春,霍光病重去世,汉宣帝为霍光举行了最高规格的葬礼,并给霍光的兄孙霍山、霍云封侯。但在一系列礼遇的背后,一张清算霍家的大网,悄悄布下。

用了3年时间,汉宣帝或调任,或削黜,逐渐清理了朝廷内外的霍家势力。然后,许皇后被毒死一案,适时地以告密的形式爆发。可以收网了。

霍家被彻底灭族。罪名是密谋“废天子而立霍禹(霍光之子)”。但事实上,霍家谋不谋反已不重要,皇帝需要一个大大的罪名,足以镇摄天下,他们家就只能“被谋反”了。

北宋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这样说:

霍光之辅汉室,可谓忠矣;然卒不能庇其宗,何也?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执之,久而不归,鲜不及矣……(霍)光久专大柄,不知避去,多置亲党,充塞朝廷,使人主蓄愤于上,吏民积怨于下,切齿侧目,待时而发,其得免于身幸矣,况子孙以骄侈趣之哉!

意思是,霍光秉权太久,而不知归还权柄,被灭族只是迟早的事。权力之剑,果报不爽。

这一段长长的历史,讲到这里,我们看到卫、霍两个家族的崛起、极盛与覆灭。作为西汉中期,武昭宣三朝最典型的外戚家族,卫、霍两家的命运,实际上是王朝历史循环中,一个小小的缩影。

帝王将相的历史,永远逃不脱权力得失的过程。

只不过,卫、霍两家出过影响历史走向、重塑民族自信的文臣武将,所以我们复盘这个过程,会更加痛惋,于心不忍而已。

从公元前138年卫子夫怀孕专宠,卫家显贵开始,到公元前68年,一代权臣霍光去世为止,这两个家族,整整影响历史70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