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的说圆周率不是某一个人发明的,而是在历史的进程中,不同的数学家经过无数次的演算得出的。
圆周率使用
圆周率(Pi)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一般用希腊字母π表示,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中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π也等于圆形之面积与半径平方之比。是精确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球体积等几何形状的关键值。 在分析学里,π可以严格地定义为满足sin x = 0的最小正实数x,约等于3.141592654。
圆周率的由来
公元前1900年至1600年,一块古巴比伦石匾清楚地记载了圆周率 = 25/8 = 3.125,但是这时的圆周率数值明显不够精确,不过已经有了圆周率的影子了,之后出现了利用几何法计算圆周率的精确数值时期
公元263年,中国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包含了求极限的思想。刘徽给出了π=3.141024的圆周率近似值,最后得到令自己满意的圆周率约等于3.1416。
公元480年左右,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结果,给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这样看来我们现在常用的圆周率由祖冲之计算而来。
祖冲之
祖冲之公元429年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祖家历代都对天文历法素有研究,祖冲之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天文、数学知识.在青年时代祖冲之就博得了博学多才的名声,宋孝武帝听说后,派他到“华林学省”做研究工作。
.公元464年他调至娄县任县令.在此期间他编制了《大明历》,在《大明历》中,他首次引用了岁差,是我国历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他还采用了391年中设置144个闰月的新闰周,比古代发明的19年7闰的闰周更加精密。而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的真值应该介于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欧洲要早一千多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