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剑父(1879年10月12日—1951年6月22日),名仑,字剑父,后以字行,汉族广府人,生于广东省广州府番禺县(现广州市番禺南村员岗乡),杰出的中国近现代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中国传统美术的革新者和中国现代美术的先驱者。
高剑父与陈树人、高奇峰一起致力于中国画改革,后人称岭南画派。1951年6月22日卒于澳门。高剑父是近现代中国画从古典向现代转型进程中的先驱者之一,也是近现代岭南文化史上为中国美术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第一人。辛亥革命后,他在中国画坛逐渐崛起,最终成为引人瞩目的“画坛盟主”和“一代宗师”。他所创立的“岭南画派”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绘画流派。
人物生平高剑父,1879年生,1951年逝世,广东番禺人。著名画家,岭南画派领袖,岭南画派奠基人,画派创始人之一。高剑父字剑父,以字行,高剑父的祖父高瑞彩,父亲高保样均擅医学、武术,亦能书画。高剑父共有兄弟六人,他行四,五弟高奇峰,亦善画,与他同为岭南画派的先驱。
高剑父是近现代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少年丧父,家境萧条。在族叔的影响下对绘画产生了极大兴趣。他早年曾肄业广东水陆师学堂及岭南学堂,后从师居廉,后因病辍学,又回居廉门下研习绘画,继而东渡日本留学,通过与日本画家山本梅崖等人接触,高剑父大开眼界,在接受外国艺术精髓的同时,他暗下决心要改革传统中国画。
二度日本东京美术学院研究艺术,在东京与廖仲恺、何香凝夫妇结识,同住一处,曾研究过日本及欧洲绘画。后加入白马会、太平洋画会及水彩画会。1905年,高剑父在东京加入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奉命回国,组织广东支会,任会长。参加了著名的黄花岗起义及光复广州战役,辛亥革命以后,高剑父携两弟(高奇峰、高剑僧)再渡赴日,研究绘画。并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致力于声讨袁世凯和护法运动。
民国初年他在孙中山资助下,与弟弟高奇峰在上海创立审美书馆,出版《真相画报》,宣传革命思想。孙中山去世后,他不满军阀官僚统治。国民党政府及伪政府汪精卫曾多次邀请他进入政府,均遭到拒绝,他公开表示永不做官,专心致力于中国画的革新和创造,抗战以前,高剑父在广州设立“春睡画院”,培养了不少美术人才。
后历任中山大学国画教授,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广州解放时,高剑父在澳门养病。1950年冬,准备回国,不幸旧病复发,于1951年6月在澳门去逝,终年72岁。
个人成就1930年,高剑父到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及南洋群岛等地考察,并举办个人画展、宣讲中国美术。尔后又赴欧美考察美术。其画多次参加国际展览,引起欧美画坛的重视,先后获得意大利万国博览会金奖、巴拿马及比利时万国博览会最优奖,部分作品还被一些国家的博物馆收藏。
孙中山逝世后,他对当时的军阀、官僚统治极为不满,遂放弃从政,办春睡画院,收徒授艺,专心致力于中国画的革新。
高剑父一生不遗余力地提倡革新中国画,反对将传统绘画定于一尊;主张折衷,即一方面折衷于传统文人画与院体画之间,又折衷于中国传统绘画与东西方绘画之间;强调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存菁去芜。在创作上,他对人物、山水、花鸟均有很高造诣,其画笔墨苍劲奔放、充满激情。另外,他还长于书法,喜用鸡毫笔,风格雄厚奇拙。
《东战场的烈焰》是画家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画家以西洋绘画中的光影处理和素描关系,融进中国的墨笔来表现祖国河山被日本帝国主义轰炸后的情景,满目疮痍,一片废墟。是画家的亲眼所见,也是画家的写生之作,画家是以无比悲愤的心情来创作这幅作品的,以唤起民众的觉醒和抗争精神。正如右下角印章所刻:“乱画哀乱世也。”明显地表现出画家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思想。
高剑父晚年主要从事美术教育,除春睡画院外,还先后创办过南中美术专科学校、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并担任中央大学、中山大学教授,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如方人定、黎雄才、卢传远、关山月、杨善深、黄独峰等都出于他的门下。他的融会中西的艺术思想影响了好几代人。
主要作品高剑父生平著作尚有《中国现代的绘画》《印度艺术》《国画新路向》《蛙声集》《佛国记》《剑父碎金》、《喜马拉雅山的研究》《佛教革命论》《听秋阁画跋》《春睡艺谈》等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