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品,汉语词汇,读音yàn pǐn,意思是指以假充真的物品或物体,常指廉价的或以假乱真的仿制品,冒充真品来进行欺骗,尤指为了牟利。也有非盈利的古代书画仿本。
一般说来,赝品指的就是假货,这不假。中国是个有着悠久文明和历史文化的国家,自发现新石器时期的红山、龙山、仰韶、马家窑等诸多文化现象以来;自商周的青铜器到唐朝的金银器;自古代青瓷到宋代五大名窑的瓷器;自魏晋的石刻到明清的景泰蓝;自晋代的绢画到近代的纸画;自甲骨文到宋体字……哪些不是代代相传?各类文化相互融合贯通,取长补短,学习借鉴而成就了中华丰富多彩的文明。
在这些传承的过程中,临摹法帖,仿绘古画,借鉴先朝,就几乎成为了代代相传的唯一的学习借鉴的方法。“模范”一词也就是由此而来,以模仿他人做出成就者为范。我们可以看到,宋代的官窑、哥窑瓷器借助于青铜器的造型;清朝仿官窑、仿汝窑的瓷器;历代名人绘画中的模仿他人之画作;以至存世的几帧王羲之法帖也是唐代摹本。那么,是不是不是艺术家本人原作或不是本朝本代的东西就一定是假货、是赝品呢?当然不是!
这要全面的看问题。
赝品是古董及书画市场的交易中以假乱真的行货。专门制造赝品的古董商往往收买学徒,以其笔法酷似某名家而令其专事临摹,为长久计常常十年二十年不等;甚或要培养三十余年,而后才有资格始画赝品,令行家打眼一看便脱口而出此乃某某名家之作,然后依古式装裱而后再使其破旧,培养虫咬,当然图章内也是十分重要的。还有偷梁换柱东挖西补也都是很重要的手段。历经几十年之不解而专事临摹的画匠,其画事之精道,惟妙惟肖讲究每一笔的来历,一花一草,一石一水,象到不容行家质疑的程度,也确实把赝品做到了极点。
“赝”字明显地指示着背后有人进行伪造活动,至于被伪造的东西可以有哪些种类,并不是非常明确的。除了那些典型属于赝品的假画假古董之外,总有一些东西我们无法最终决定赝品概念是否涵盖它们。
一件赝品是相对于某件真品而言的,前者与后者在概念上对立,但在可感性质上相似。于是,这里,我们似乎发现了赝品概念的近乎悖论性质的内涵:一件完美的赝品就是在所有物理可感性质上与一件相应的真品没有差别的物品。最典型的范例性的赝品,对应着一件物理上确实存在的真品,但是,这种典型性并不代表着必然性。由于赝品从来就以真品的名义出现,相应的真品的物理存在并不是赝品出现的必不可少的背景。相反,只要有关的人相信有一对应的真品存在,也就可以了。甚至条件可以更弱:只要赝品出现时有人开始相信与其对应的真品有可能存在就满足了赝品成立的初始条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