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入关后,各方面的制度建立起来。这其中,对于妃子的等级关系做了明确的规定。
《清史稿。后妃传序》:顺治十五年,采礼官之议:乾清宫设夫人一,淑仪一,婉侍六,柔婉、芳婉皆三十;慈宁宫设贞容一、慎容二,勤侍无定数;又置女官。循明六局一司之制,议定而未行。康熙以后,典制大备。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
康熙年后,清宫后妃制度即大体定型。按《国朝宫史》的记载,清宫后妃分为八个等级,由下而上依次为答应、常在、贵人、嫔、妃、贵妃、皇贵妃、皇后。
除设为八个等级外,清宫各等级嫔妃均有一定限额,即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至于贵人、常在、答应这三个等级,则不设定数。
不设定数的原因很简单,贵人、常在和答应是非主位的庶妃,没有正式封号,也没有专门的奉内管领,地位很低,甚至连抚养自己孩子的权力都没有。
不仅如此,清宫后宫各妃子的生前、身后待遇都大不相同。其中,除皇太后外,皇后在宫中名分待遇最高。
按规定,皇后平时配宫女十名,每年白银一千两,皇贵妃以下则依次递减,到最低一级的答应时,配宫女两名,每年给白银三十两。
就连生孩子,待遇也不一样,皇后生子满月时赏银一千两,衣料一百匹,但到了答应这里,只得赏银三十两,衣料十匹。当然,这只是通常规定,如皇帝高兴了,格外赏赐的另算。
妃子们的住所与要管的事
皇后坐镇中宫,主持后宫事务,皇贵妃、贵妃、妃、嫔分住东西十二宫,东宫有: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西宫有:永寿宫、翊坤宫、启祥宫、长春宫、威福宫、储秀宫等,而这些贵人、常在、答应则分别和妃、嫔住居在各宫的偏房。在清朝的后妃封号中,皇后的封号通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组成,如乾隆的第一任皇后为孝贤皇后富察氏;而其他的被封为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这些等级后,为便于相互区别,便在其级别前冠以一个美好的字,带有女性的特点,连在一起作为封号,这些美好的字多了去,如:昭、丽、宸、端、静、温、庄、顺、婉、瑾、良、贞、锦、淳、怡、熹等等,像什么昭贵妃、静妃,顺嫔、怡贵人,好听又好叫,这些封号极像女人的名字,上至皇帝、太后,下至太监都可以称呼。
值得一提的是,清宫中后妃地位的高低与紫禁城的格局也是对应的,其中乾清宫和坤宁宫专属于皇帝和皇后,其他嫔妃居住的东西十二宫则如星辰一般簇拥在乾清、坤宁两宫之旁。
从格局上看,皇后居中宫,主内治;皇贵妃一位、贵妃两位、妃四位、嫔六位,分居东西十二宫,佐内治;贵人、常在、答应俱无定位,随居十二宫,勤修内职。
由于清宫后妃均从旗人官员女子中选取(汉人女子不得入宫),其选取范围非常有限。因而,清朝皇帝的后妃包括宫女较前朝大为缩减,已无“三千佳丽”的景象。
清朝十三位帝王中,康熙、乾隆的后妃是比较多的,其他多不满十或十数名而已。以乾隆为例,其一生中有名位的后妃共计四十一人,其中皇后三人,皇贵妃五人,贵妃五人,妃六人,嫔六人,贵人十二人,常在四人。
一般说来,清宫妃子的地位多由其母家地位决定。如康熙元后赫舍里氏,其祖父索尼为“辅政四大臣”之首。
点击阅读:清朝妃子真实照片
再如乾隆之孝贤皇后富察氏,其祖父米思翰在康熙年间历任内务府总管、户部尚书等职;米思翰次子马齐历任议政大臣、兵部尚书等职;三子马武历任内务府总管、领侍卫内大臣等职,孝贤之父亲李荣保是第四子,历任参领、察哈尔总管等。
近代著名之慈禧太后,其入宫后所封的“懿贵人”,当时只位于第六等,在后宫中毫不起眼。但客观的说,来自下五旗之镶蓝旗的慈禧没有高贵的血统,也没有显赫的家境,其父亲不过是一个极普通的中下层官员,并不为人所知。
从这个角度上说,慈禧太后入宫的“贵人”身份正好符合了她的出身。只是,慈禧在后来的生孩子比赛中抢先生得咸丰第一个儿子(而且是唯一一个儿子,即同治皇帝),这才在咸丰驾崩后成为两宫太后,并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近代中国的进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