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豫东五杆旗是谁

 

豫东调流行的豫鲁苏皖交界是戏曲之乡,大小班社林立,现在说到的柘城县大公议班,最初成立于清光绪年间,为县衙班头所组建,当地群众亦称为“五班”。早期知名演员有生角张尚、金玉、王虎,黑头郭林等。该班曾一度有五杆旗之称:大花旗花桂荣,大红旗唐玉成,杏黄旗黄儒秀,雪白旗刘玉梅,小蓝旗陈素花。常演剧目有《前楚国》、《后楚国》、《反五关》、《观文》、《火烧纪信》等,在豫东称雄一时,为观众所称道。

大红旗唐玉成

唐玉成,男,1895年出生,河南省虞城县利民镇申台寺村人。唐玉成是豫东调最有代表性的红脸(老生)演员,原名子信,誉名红脸王、著名豫剧大师、豫东调创始人、豫剧红脸宗师、豫东红脸代表人物、被誉为“红脸王”、豫剧“麒麟童”。

在演唱时,多是真假嗓结合,先低后高(一般由C调升到E降调),刚柔相济,浑厚朴实,耐人寻味。他特别擅长运用偷字、嵌字、闪板及哀颤(寒颤)等巧妙唱法,使人听起来既感到粗犷豪放,又别具风采。

冯纪汉在《向优秀的传统学习》一文中,对他在《火烧纪信》中扮演的纪信给予了高度评价:“唐玉成通过自己的唱腔和表演,从犹豫到自愿,表演得很有层次,而且合情合理。一个68岁的老人,还能够作出这样的表演,特别是唱腔还那样洪亮优美,如果没有高深的艺术造诣,是难以达到这样境界的。”

唐玉成一生对艺术精益求精,对求艺者真诚传授,深得同行的敬重。有很多演员如刘玉龙、朱勤堂、张万云、杨启超、刘新民、李宪臣、史红光等,都受过他的教益。特别是后起之秀刘忠河,虽未得到唐玉成亲授,但他通过唐玉成的唱片进行学习,在继承唐玉成的演唱艺术上,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使唐门红脸流派艺术得到继承和发展,受到观众赞赏。

唐玉成是豫东红脸的集大成者,曾跟孙照登学习,孙照登生于清末,艺术境界极高,孙照登死后,唐玉成响遍豫东及江苏、安徽、山东等地,被称为“红脸王”,也是红脸唱腔的发扬光大者,其对红脸唱腔进行了很大的创造,他的唱腔很多没有被继承下来,到目前为止还没人能跟他的老人家的艺术魅力相提并论。唐玉成大师的关门弟子也就是现在虞城的汪振堂是唐玉成艺术唱腔继承的最好的人。听听汪振堂的《火烧纪信》,就可以听到唐玉成老师的魅力。《跪堂》一折的唱段是红脸当中最难学的一种唱腔,偷、闪、欠、颤等技巧很多人学不会,但汪振堂老师运用自如,汪振堂老师的哭腔很具特色,红脸的唱腔不能光听韵味,重要的是感情和韵味的结合。张枝茂老师的唱腔是跟他师傅二唐学来的,二唐创造很大,他的唱腔保留的较少。

一代宗师唐玉成先生创立了唐门艺术,被誉为豫剧“红脸王”,成为豫东调的主要代表者,为豫剧红脸行当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对于豫剧老生流派的确立与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其唱腔特点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顽强的生命力,影响了豫东、鲁西南和苏、皖地区。唐门传人刘新民、张枝茂、谢庆军等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和业余剧团搭班。

唐玉成十一、二岁即入当地子弟班学唱,先攻淮花脸后改老生,十五岁正式入夏邑县南罗楼科班学艺,拜况凤仙为师。三年期满后,先后在夏邑县的龙虎班,马牧集的张家班,虞城县利民镇的刘家班,商丘县的万家班、老八班等入伙唱戏。这期间他接触了孙门、李五、郭大六、冯垛等著名老生演员,并能取其所长,特别是孙照灯(著名红脸,又名孙门)的唱腔及表演艺术对其影响颇深。但他并非简单模仿,而是根据自己嗓音特点,使用真嗓发音,并吸收了坠子、大鼓书的唱腔,创立了别具一格的唐门流派唱腔。

唐玉成一生正直善良,对艺术精益求精,创造了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

杏黄旗黄儒秀

黄儒秀(1909年—1967年),男,艺名黄娃,豫剧文武小生演员,曾为豫剧大王配戏。定陶县东王店乡观堂村人。塑造了如《反昭关》、《探井》中的伍子胥;《长坂坡》、《截江》中的赵云;《黄鹤楼》中的周瑜;《提寇》中的寇准;《狮子楼》中的武松及现代戏《父子婚姻》中的于希同、《李双双》中的孙喜旺等舞台人物形象。黄儒秀先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于1967年受迫害致死。生前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中国戏曲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曹县政协第一、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雪白旗刘玉梅

刘玉梅,女,1916年生。河南尉氏县人。父亲刘丙午原是誉满豫东的河南梆子演员。12岁入临颖县小李庄龙虎班学艺,三个月后登台演出《抱琵琶》。1932年初进开封,竟能和永安舞台的领衔主演马双枝、王润枝一决胜负;1936年戏价与常香玉同,报纸舆论曾以《“怪杰”刘玉梅》为题作高度评价。

其于公议班长达七年,除应工青衣、花旦外,还兼演泼旦、老旦、刀马旦和丑行,可谓戏路极广。主要演出剧目为《穆桂英挂帅》《樊梨花》《五张弓》《对花枪》《玉虎坠》《杜家寨》《花打朝》等。并于日寇飞机轰炸中,将其代表剧目《秦雪梅》《对绣鞋》等剧目一丝不苟的传给其弟子桑振君。

建国后辗专演出于林县、长葛等地。1953年应聘参加了禹县一把泥剧团,落脚瓷都神垕。1958年和禹县工人剧团合并。1962年和桑振君师徒二人一同出席河南省豫剧名老艺人座谈会,演唱的节目均由省电台实况播出并由中国唱片社灌制了唱片。八十年代以迄,她虽已进入暮年,但仍壮心不已,为培养艺苑幼苗而不停的耕耘。

小蓝旗陈素花

陈素花,(1919年-1979年),原名:冯凤阁,女,豫剧旦角演员。河南省杞县人。是豫剧皇后陈素真大师收的第二个弟子。冯凤阁是杞县名花脸冯吉有先生的女儿。民国二十年秋,由豫剧著名武生刘金亭先生引荐,拜13岁的陈素真为师,后又拜陈素真的继父陈玉亭先生为义父,成为陈素真的义妹。取艺名陈素花。她主攻:花旦、青衣、刀马旦等。

陈素花是豫剧皇后陈素真大师收的第二个弟子。冯凤阁是杞县名花脸冯吉有先生的女儿。民国二十年秋,豫剧名武生刘金亭先生引荐,拜13岁的陈素真为师,后又拜陈素真的继父陈玉亭先生为义父,成为陈素真的义妹。取艺名陈素花。

民国二十六年年底黄儒秀、陈素花夫妇由汴去豫东。豫东名旦陈素花1962年返故乡杞县,文革中受冲击,1979年去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