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妆画是什么:古代的嫁妆画与压箱底详解

 嫁妆画估计很多人觉得是画嫁妆的画?那只能说你的理解是大错特错了,嫁妆画是古代的一种东西,就相当于现在的性教育读本。

  在中国古代,性道德是很严肃的,一般不允许公开讨论,尤其对妇女来讲,更是大忌,妇女在出嫁之前都不懂这方面的知识。在女儿出嫁前,父母往往购买一两卷“嫁妆画”,放在嫁妆之中,随女儿带到夫家去。

  “压箱底”一般是实用的器物如盒子、枕头等,里面是空心的,放着正在进行房事的男女小瓷人。这些器物放在嫁妆箱的就下面,就是“压箱底”了。到了新婚之夜,小两口对性往往是很无知的。但女儿的母亲在出门之时早有暗示,于是就把“压箱底”拿出来,“嫁妆画”铺在床上,照猫画虎地做,一般来说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嫁妆画是什么

  “压箱底”就相当于现在的“性爱姿势大全”。古代母亲对女儿的性教育,也颇有些临时抱佛脚,赶鸭子上架的味道。

  因为社会大量需要,所以多用木版印制,乡土味、民间色彩很浓。

  关于“嫁妆画”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其实物在民国初年还有不少发现,可见此物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存在了很长时期。东汉文学家张衡(公元78——139年)曾写过《同声歌》,以女性第一人称描写男女在新婚之夜的心情,后世对此诗评价很高,认为它“丽而不淫”,“寄兴高远”。

  《同声歌》题目是据《周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成语取义,比喻志趣相同的人互相呼应,自然结合。此诗写新婚夫妇的喜悦,以新妇的口吻,自述尽妇道,供妇职,希望能与丈夫永久恩爱,求得白首不忘的幸福。这是一首合乐可歌的文人乐府,借写新婚夫妇的相得心情,可能有所托喻和寄寓。

  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

  情好新交接,恐懔若探汤。

  不才勉自竭,贱妾职所当。

  绸缪主中馈,奉礼助蒸尝。

  思为莞蒻席,在下蔽匡床;

  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

  洒扫清枕席,鞮芬以狄香。

  重户纳金扃,高下华灯光。

  衣解金粉御,列图陈枕张。

  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众夫所稀见,天老教轩皇。

  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嫁妆画是什么

  据近人孙文青《张衡年谱》,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张衡二十三岁,开始为南阳太守主簿。张衡和南阳太守鲍德相处很好。他为太守做文书工作。除本职工作之外,时间还是不少的,他有可能在此期间进行文学创作,写了一篇与《定情赋》有关的《同声歌》。

  全诗二十四句,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前六句,是叙述女主人公做了“君”的妻(或妾),战战兢兢,尽力勉力侍候;第二层是从“绸缪主中馈”到“鞮芬以狄香”的八句,具体叙述了女主人公作为妻子(或妾)如何克尽妇道;第三层是最后十句,重点描写美好的夜晚。

  江晓原在《年年岁岁一床书:红尘中的科学文化阅读》中认为《同声歌》是以女性第一人称口吻,描述一个男子的妾在洞房花烛之夜的经历和感受:她和该男子的故事始于一次邂逅,她被收纳以充后房(成为众多姬妾中的一员)。初次性生活使她感到非常害怕(恐懔若探汤),但她还是决定尽力扮演好她的性角色,她愿意成为男方家族的一员,获得正式地位(绸缪主中馈,奉礼助蒸尝)。接着是女子在洞房中的所见和经历。重重门户次第关闭之后,就进入了她和那男子的二人世界。宽衣解带之际,她在枕旁看到了一系列的图,图中的内容是:“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众夫所稀见,天老教轩皇。”之后二人欢好交接的过程被诗人省略了,但写出了结果:“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洞房花烛之夜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乐,以至于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个夜晚。

  张衡出生于公元78年,他出生第二年,白虎观会议召开,性教育上升到国家教育层面。但从《同声歌》中可以知道,民间的性教育开始得更早,更普遍。至少从明代开始,王士禛等人就断定那些图是“列秘戏图也”,也就是春宫图。张衡的另一篇作品《七辩》中亦有“假明兰灯,指图观列,蝉绵宜愧,夭绍纡折,此女色之丽也”的描写。

  那么,张衡《同声歌》里的“列图”,当为文献中最早的“嫁妆画”的记载了。

  除了“嫁妆画”以外,中国古代还有一种性教育工具是“压箱底”。它是一种瓷器,有的比拳头还小一些,外形多为水果状,有盖,内藏一对呈交合状的男女。平时,人们把它放在箱底以辟邪,到了女儿出嫁前,母亲把“压箱底”取出来,揭开盖以示女,让她体会“夫妻之道”。

  中国古代“压箱底”的除了瓷器外,还有不少特殊的货币,上面刻有性交图案或者相关文字。这些货币有的可以普遍流通,有的仅作为纪念品。女儿新婚时,母亲将此种嫁妆币放在陪嫁的箱底,亦为民间性教育的实物。

  此类嫁妆币又叫春钱或避火钱和秘戏钱。也是古代嫁妆“压箱底”的一种,主要是作为青年男女之间示爱、互赠的特定礼物。由于春(春宫)的特有生命力,而使春钱演变成为具有辟邪、护身、保平安及性启蒙、激发情趣的多功能特殊物品,而为广大普通民众所喜爱。

  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颇有权威的工具书《中国花钱》,解释秘戏钱:“可能是旧时长者授于新婚子媳作为传授房事以求子孙绵延之用”;在1998年由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华光普先生编著的《中国花钱目录》中,将秘戏钱解释为:“秘戏钱,该花钱为明代宫廷长辈赠晚辈用以传授房事之物,可能是旧时长者对新婚子媳作为传授房事以求子孙绵延之用。”又传说火神乃腼腆少女,见此物即羞惭而退,不复为灾,所以百姓家中都至此钱以避火。

  古代普通民众的性教育也决不仅是“暗示引导”,也有一些性学古籍可供阅读,但不那么普及。少女出嫁时,奶娘、稳婆、小姊妹可能会教她;有的地方小姊妹们会在新嫁娘窗前唱山歌,这些山歌都有性内容,唱山歌有调笑的成分,但也有性启蒙的作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