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利斯塔克古希腊第一个著名天文学家

中文名:阿利斯塔克

外文名:Aristarchus

国 籍:古希腊

出生日期:公元前315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230年

职 业:数学家、 天文学家

主要成就:最早提出日心说的人

代表作品:《太阳和月球的大小与距离》

阿利斯塔克(Aristarchus),生于公元前315年,死于公元前230年,萨摩斯人(爱琴海萨摩斯岛)。古希腊第一个著名天文学家。 阿利斯塔克曾就学于雅典学园。他曾经提出了亚历山大里亚时期的最有独创性的科学假说。他是历史上最早提出日心说的人,也是最早测定太阳和月球对地球距离的近似比值的人。阿利斯塔克认为,地球每天在自己的轴上自转,每年沿圆周轨道绕日一周,太阳和恒星都是不动的,而行星则以太阳为中心沿圆周运转。这是古代最早的朴素日心说思想。

人物介绍

早在托勒密之前,就有人提出过地动的学说,最著名的一位就是阿利斯塔克。阿利斯塔克出生于爱琴海上的萨摩斯岛。按照阿利斯塔克对宇宙的设想,天上的太阳和恒星是固定不动的,太阳在宇宙的中心,而地球则是围绕着太阳的圆形轨道在运行。在他的那个时代,他的学说遭到了疑问和排斥,而且对恒星视差的观测也没有支持他地球在动的理论。

阿利斯塔克用数学精密地计算出太阳的半径为地球的七倍(实际上是一百零七倍),故宇宙中最大的物体是太阳而不是地球,因此认为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和行星则以太阳为中心做圆周运动。地球每年绕太阳公转一周,同时又每日自转一周。太阳与地球的距离约是月亮与地球的十九倍。阿利斯塔克的研究,开创了人类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天体的距离和大小的历史;证明了天体并不是神秘莫测的,而是复合规律的实物;并且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对它们进行研究。

个人贡献

阿利斯塔克开创了太阳、月亮与地球距离之比以及太阳、月亮、地球三者大小之比的测量,在留存至今的著作《论日月的大小和距离》中,求得日地距离为月地距离的18-20倍,太阳直径为月球直径的18-20倍以及为地球直径的6-7倍。尽管这些结果与实际值相差甚远,但他是第一个认识到太阳远比地球大得多的人。他很可能因此逻辑地推论大的东西不能绕小的东西转动,从而提出了古代的日心说:恒星和太阳静止不动,地球和行星在以太阳为中心的不同圆轨道上绕太阳转动,地球还每天绕轴自转一周。因此,恩格斯称他为“古代的哥白尼”。这种方法应用了一千多年。他还提出过一种方法,测定月食时月球视直径和地影直径的比例,以确定月地距离。这个方法后为喜帕恰斯所采用。此外,他还开创了三角计算,导出了不等式。

阿利斯塔克所著《论日月大小和距离》一书流传至今。在这一著作中,他应用几何学知识在科学史上第一次试图测量日、月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他设想在上、下弦,即月半圆时,日、月和地球应当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通过测量日、月和地球距离的角距,就可以测算太阳和月亮的相对距离。他根据测得的角度87°,算出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月亮与地球距离的19倍。他又根据日食情况,推得太阳直径是月球直径的19倍。他在月食时又计算了地球影子的宽度,得出地球直径是月球直径的3部。阿利斯塔克认为,如果假设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都围绕太阳旋转,而恒星因为看上去不动而无限遥远,那么天体运动就非常容易理解。

阿利斯塔克的日心说经阿基米德的介绍,当时曾有一定的影响,但遭到了宗教势力的反对。日心说思想在当时没有为人们所接受。但是对于太阳和月亮的大小以及它们与地球间距离的测量工作,却始终有人进行着。 为了进行上述的测量,首先要测量地球的大小。这项工作最早是由昔兰尼人埃拉托斯特尼进行的。尼西亚人希帕克也继承了阿利斯塔克的测量工作,他所测得的结果要精确得多,和现代计算结果已很相近。

理论缺陷

日心地动之说,早在古希腊时代阿利斯塔克即已提出,他认为“恒星与太阳是不动的,地球沿一个圆周的周边绕太阳运动,太阳则在轨道的中心”。但是有几个问题他无法解释,首先是和人们看到的太阳东升西落的常识相矛盾;其次如果地球运动,应该看到恒星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但是当时的天文观测精度还不能发现这个变化。于是就出现了两条重大反对理由-甚至是以后的哥白尼也未能驳倒的两条反对理由。第一条,是观测不到恒星的周年误差。这确实是事实,但要驳倒这条反对理由,只有将恒星周年误差观测出来,而这要到十九世纪才由贝塞尔办到。第二条反对理由用来反对地球自传,认为如果地球自传,则垂直上抛物体的落地点应该偏西,而事实上并不是如此。这也要等到十七世纪伽利略阐明相对性原理以及有了速度的向量合成之后才被驳倒。

人物评价

阿利斯塔克一生中,以数学家而不是天文学家的身份闻名于世。但后人对他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曾求学于亚历山大的吕克昂学府-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在这里执教。他后来曾被古罗马建筑师和作家维特鲁威称为“在所有科学领域知识都非常渊博的人”。他还发明过半球形的日晷。阿利斯塔克的见解虽富于革命性,但走在时代的前面太远了,无法得到一般人的承认。在他的时代,他的学说并没有多少支持者。只有巴比伦人塞琉西亚的塞琉古钟情于这一地动学说,并试图证明他,但没有成功。

他只有一本著作流传下来:《太阳和月球的大小与距离》。可这本书没有提及他的太阳中心论。后人之所以知道该理论,是来自于阿基米德著作中的一条评论。哥白尼也知道阿利斯塔克,他在划时代的著作《天球运行论》的手稿中称赞了阿利斯塔克。然而,当这本书于1514年出版时,所有关于这位有远见的希腊人的论述都被删掉了。

阿利斯塔克提出了可能是亚历山大里亚时期最有独创性的科学假说。他的学说在当时很有名,根据普路塔克的记载,斯多噶派哲学的领袖克利安西曾经说过应当控诉阿利斯塔克亵渎神圣之罪。为纪念阿利斯塔克的功绩,一座月面环行山,以他名字命名。

阿利斯塔克在极度的困难当中,一直都没有放弃自己对日心说的坚持。正是如此,伽利略曾特别地赞扬阿利斯塔克的这种精神。并且,正是由于阿利斯塔克的这种大胆的幻想和研究,才为日后哥白尼的革命打下了基础。

因为有着丰富的物质和人脉资源支持,强大的亚历山大学宫,在尼罗河三角洲建立不久,就有如云的学界高手纷至沓来。再加上它有国王在后面倾力背书,一时间,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这里到处都是一片生机盎然。

当时,学宫里面设有观象台。其造型类似于巴比伦的神庙。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让这里的天文爱好者,来观测宇宙天象,并进一步了解各类天体的运行规律。

有资料显示,经由这座观象台给出的天文观测数据,其准确性和真实度,即使500年过后,还是会为后来的天文学家托勒密深深折服。这一点,在他的著作《大汇编》中,有着明确而清晰的记录。

对于当时的亚历山大学宫而言,可以说,阿里斯塔克斯完全是一位跨界的天才。他不仅精通数学,对于天文学的研究也是成就斐然。

最著名的,莫过于他首次提出的日心说理论。这对两千多年前人们的认知水平而言,绝对不亚于平地惊雷。看来,世人称他是古代的哥白尼,真得并非是浪得虚名。而日心说的全部理论得到完善和发展,应该是1800年以后哥白尼时代的事了。

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普通人对此心动,不过是满足于它们表面上的影像意义罢了。但对于像阿里斯塔克斯,这种有志于洞察宇宙奥秘的人来说,却有着非凡的认识和观测意义。

比如,他对于月球的大小和周长,地球至太阳的距离,以及月球表面的陨石坑,都做出了相对准确的预言和发现。

因为他过于超前的宇宙观和天文学理论,同时代的人对此并不认同。因为这个原因,后来阿里斯塔克斯竟然会被判以渎神之罪。

没有办法,阿里斯塔克斯只好当众放弃自己的理论。否则,他将会面临惩罚。就这样,他的宝贵思想就像金簪一样,被大雪深深掩埋。直到一千多年后的哥白尼出现,它才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