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唐纳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国军事领导人

本名:埃蒂安-雅克-约瑟夫-亚历山大·麦克唐纳

别称:法国元帅,塔兰托公爵

民族族群:苏格兰人

出生时间:1756年11月17日

去世时间:1849年9月7日

主要成就:1801-1802年,他率军征服丹麦。1804年任元老院议员

特雷比亚河战役中的法国元帅——麦克唐纳

埃蒂安-雅克-约瑟夫-亚历山大·麦克唐纳,法国元帅,塔兰托公爵(Etienne-Jacques-Joseph-Alexandre MacDonald, Duke of Taranto) (1765年11月17日– 1840年9月7日) 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国军事领导人。拿破仑对他评论:"麦克唐纳是一位优秀而勇敢但不幸的指挥员",同时,"当他吹风笛的时候,他不可信赖"。

  家庭背景

麦克唐纳出生于色当,他的父亲内尔·斯蒂芬·麦克唐纳(Neil MacEachen)是苏格兰人,来自苏格兰外赫布里底群岛南尤伊斯特(South Uist)岛的一个詹姆斯党(Jacobitism)。内尔是苏格兰詹姆斯党的女英雄弗洛拉·麦克唐纳(Flora MacDonald)的近亲,她在1746年协助小王位觊觎者查理·爱德华·斯图尔特逃生起到了关键作用。1745年老麦克唐纳因是詹姆斯党被流放来到法国。

  军事生活

1785年麦克唐纳进入法军爱尔兰军团,1792年任吉伦特派将领夏尔·弗朗索瓦·迪穆里埃将军的上尉副官,1793年晋升为准将,1794年晋升为少将,随后在圣布雷-梅塞军团(1795年)、意大利军团(1798年)服役。1799年任意大利军团司令,击败奥地利的马克·冯·莱贝里希将军。6月被俄国亚历山大·苏沃洛夫元帅的俄奥联军击败,退到热那亚。

1801-1802年,他率军征服丹麦。1804年任元老院议员,

拿破仑手下

1809年7月12日他被拿破仑授予元帅权仗。12月被封为塔兰托公爵(名义上世袭荣誉,1912年断绝)。

波旁王朝时

拿破仑一世退位后,路易十八任命麦克唐纳为法国议员、第二十一军区司令,授予圣路易骑士勋章。1815年7月,任元老院大臣、枢密院成员。1825年,被晋升为四名大元帅之一,并指挥皇家卫队。

吉伦特派什么时候出现的?吉伦特派的历史意义

吉伦特派(Girondist),有时称"布里索派"(Brissotins)或"长棍面包派"(Baguettes),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立法大会和国民公会中的一个政治派别,主要代表当时信奉自由主义的法国工商业人士。

该派着名的活动人士包括雅克·皮埃尔·布里索、孔多塞侯爵、罗兰夫妇、皮埃尔·维克杜尼昂·韦尼奥、玛格丽特-埃利·加代、阿尔芒·让索内等人。

吉伦特派的名字来源于以上最后三人的家乡吉伦特省,但这个名字是直到1847年法国作家拉马丁的畅销书《吉伦特派史》出版之后才开始流行起来的。

在革命当时,人们还是多以该派的领军人物布里索的名称来为其命名,称为"布里索派"。

  法国大革命期间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他们从1791年10月至1792年9月控制立法议会,因是布里索(Jacques-Pierre Brissot)的追随者,起初称布里索派,以激烈抨击宫廷的姿态出现。

由于韦尼奥(Pierre-Victurnien Vergniaud)和布里索的滔滔雄辩,吉伦特派鼓舞了在1791年10月和11月对流亡贵族和反革命教士采取的措施。

从1791年底起,在布里索领导下,他们支持对外战争,认为这是团结人民维护革命事业的手段,在1792年的瓦尔密战役中击败普鲁士军队,打败了第一次反法联盟。

1792年春,吉伦特派达到权力和声誉的顶峰。

1792年4月20日,他们鼓吹对奥地利宣战。在这以前,3月23日,该派有两人加入国王路易十六世的政府。克拉维埃 (Etienne Claviere)任财政大臣,罗兰(Jean-Marie Roland)任内务大臣。罗兰夫人的沙龙是吉伦特派的重要聚会场所。

法国大革命之后

从1792年9月国民公会开幕之日起,吉伦特派一致反对山岳派(Montagnard)。这两个集团所以敌对的原因,一部分是由于深刻的私仇,但也由于社会利益的对立。

在随后的争斗中,吉伦特派的特点是忽视经济平等和社会平等的温和政治观点,反对政府控制贸易和物价的经济自由主义,以及依靠各省同巴黎抗衡。

在审判国王时(1792.12~1793.1),由于吉伦特派中的一些人反对处决国王,所以人们谴责吉伦特派是保王党。同时,舆论认为吉伦特派应对1793年春军队遭受的失败负责。从5月31日开始,巴黎发生反对吉伦特派的群众运动,6月2日国民公会下令逮捕吉伦特派议员29人后,骚乱才告平息。

吉伦特派的垮台是由于他们不愿采取紧急措施来保卫革命,而且不能满足巴黎工人的经济要求。

在山岳派采取恐怖政策以后,有21名被捕的吉伦特派人士从1793年10月24日起受审,10月31日被送上断头台。1794年山岳派垮台后,那些幸免于难的吉伦特派回到国民公会,并恢复了名誉。

  吉伦特派并非软弱

法国大革命期间,从1792年8月至1793年6月是代表工商业界人士利益的吉伦特派的统治时期。当时法国面临反法同盟的入侵及国内暴乱,城市平民和工人生活困苦。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吉伦特派无力领导群众克服危机,因此吉伦特派统治被推翻。但这并不能说明吉伦特派的统治体现了本政治派别的软弱性,因为吉伦特派并非软弱。

首先,法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较充分。中国的民族企业家阶层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那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而法国市民阶层则是在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经济不断发展中日益壮大和发展起来。社会经济实力雄厚。

在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半封建社会,当时的民族工业经济尚在萌芽阶段,在以后的发展中,资产阶级受到外来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双重剥削与压迫,资产阶级在其夹缝中畸形发展,中国半殖半封性质,就决定了民族企业家阶层具有软弱性。

而在法国,当时其社会经济位居欧洲大陆首位,又有启蒙运动为其作了充分的动员,市民阶层力量强大,法国当然也不具有中国这样的特殊国情,所以法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充分。其次,吉伦特派属工商业界人士的代表。吉伦特派统治时期,国内物价飞涨,工人和城市贫民困苦,城市贫民要求国民公会限制贸易自由和粮食投机,而吉伦特派考虑到自身的政治主张,所以坚决反对规定粮食的最高限价,究其原因,这是其本身的政治主张决定的,因为任何政治派别上台,首先维护的是这个政治主张。吉伦特派维护自身的自由主义主张,反对最高限价,并不能说明其软弱。第三,吉伦特派统治时期,颁布了一些有效措施。对内颁布新的土地法,进一步改造法国封建土地制度,宣布在农村中按户分配公有土地,无偿废除没有领主的土地上的一切封建权利,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最大的成果,审判国王,处死路易十六,对外取得瓦尔密大捷,制止了外敌入侵,这些措施进一步打击了封建势力,扩大了革命成果,由这些措施可以看出,吉伦特派既无对封建势力妥协,也没有对外来干涉让步,足以说明吉伦特派并不软弱。

综上所述,由于法国社会经济发展充分,吉伦特派本身政治主张及其统治时期采取的措施可以看出吉伦特派并不软弱,也就是吉伦特派并不能体现本政治派别的软弱性。

  评价

史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吉伦特派一上台就成为"反革命右派",是反革命帮凶,执行分裂主义和投降主义路线。第二种观点认为,对吉伦特派应给予应有的历史地位。理由如下:第一,吉伦特派为反对君主专制,废除王权、保卫革命成果做了大量工作。第二,实行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实行共和制,镇压王党叛乱,发展科学、文化、教育。第三,抗击外国干涉,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第四,在审讯和处决路易十六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

特雷比亚河战役发生在什么时候?特雷比亚河战役的结果

在意大利北部发生的两次著名战役,一次是第二次布匿战争初期,前218年迦太基名将汉尼拔伏击罗马军队大胜的一次战役。第二次是法国大革命期间,1799年俄奥联军在苏沃洛夫指挥下击败法将麦克唐纳的战役。

公元前218年,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率领军队出其不意翻越阿尔卑斯山脉,直抵波河平原。当时时值隆冬,汉尼拔部队在翻越积雪山脉时损失颇重,战斗力大幅下降。罗马派出执政官之一的老西庇阿率领军队前去剿灭,但在前哨战斗中,汉尼拔占优势的骑兵击溃了罗马先头部队,老西庇阿意识到这一点,于是避免与汉尼拔直接对抗。而随后到来的罗马另一执政官森普罗尼乌斯·隆古斯(Titus Sempronius Longus)却坚持要趁迦太基军队元气尚未恢复之时进行决战,因此,公元前218年12月,在特雷比亚河(The River of Trebia) (意大利北部帕杜斯河,即波河的支流)岸上,双方展开决战。

战役经过

开战前夕,汉尼拔(Hannibal)的迦太基(Carthage)军队中拥有1万骑兵,2万步兵。而罗马方面,森普罗尼乌斯·隆古斯的罗马军队拥有4千骑兵及3.2万步兵(包括盟国兵力)。开战前夜,天空飘雪,汉尼拔派出弟弟玛戈率领骑兵8千人潜伏在河边茂密的灌木从中,而命令余下的士兵好好休息。第二天清晨五点钟,汉尼拔命令部队起床,饱食后准备战斗,并派出剩余的2千努米底亚骑兵到河对岸的罗马军营前挑衅示威。森普罗尼乌斯·隆古斯下令全军整队出击。由于仓促,罗马军队在没有进餐的情况下就匆忙出发,趟过冰冷的河水追击努米底亚骑兵。在渡河后,罗马人赫然发觉迦太基人已经占领了河对岸正面的一处小山包,正严阵以待。但出于兵力优势,罗马将领下令全军冲击。汉尼拔利用标枪兵首先骚扰罗马军队,同时使用新雇佣的高卢步兵作为第一线抗击罗马军队的第一波强大攻势。同时两翼使用仅剩的8头战象对罗马军队进行冲击。当战事胶着时,汉尼拔示意玛戈的骑兵由河边出击,从背后合围罗马军团。在激战中,罗马军队伤亡2万8千人,仅有八千步兵在两位执政官的率领下从高卢军队薄弱的防守中杀出血路退回波河以南。而汉尼拔军队损失仅仅4千人,但战象仅剩1头。

  影响

此次战役之后,汉尼拔不仅解除了翻越阿尔卑斯山以来最大的威胁,同时以自身的实力赢得了当地高卢居民的信任,不仅补充了给养,而且扩大了兵员。而罗马军队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损失,不得已将远在西西里岛准备进攻迦太基本土的军队调回本土进行防御,打乱了罗马企图一举攻占迦太基城的计划。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