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名:上官尚光
所处时代:北宋
民族族群:汉人
主要成就:北宋名相、历史学家
司马光砸缸救的是谁?后来还建了一座亭子感谢司马光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基本上每一个人都非常熟悉。这个故事讲的是,只有七岁的司马光能在这么慌乱的时刻,如此迅速地寻找到解决办法实属不易,的确值的大家钦佩。但在人们都把目光集中在司马光身上的时候,似乎漏掉了什么东西——那就是从水缸里出来的孩子是谁?
掉进水缸里的孩子名叫上官尚光,和司马光同岁,是司马光从小要好的玩伴。一次不小心从假山上掉了下来,摔进了水缸里。古代的水缸多是为了防火,下雨天的时候盛满,如果期间不小心发生了火灾,可直接用水缸里的水救火。救火可不是三盆两桶的水就可以解决的事情,可想而知,水缸的容量有多大。
司马光救回了上官尚光的一条小命,上官家对此非常感激,第二天,他们就拿着家里各种好酒好菜送给司马光,司马光的事迹很快传遍了街坊邻里。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现在,估计早就有人将事发现场的图片,上传到网络上了,说不定还有全过程视频。可惜,宋朝的时候并没有这样的技术。但尽管如此,司马光的事迹还是传遍了中原。当时的大城市,像东京、洛阳这样的城市,已经开始流传起了司马光的“漫画书”。
在中国古代,早就出现了传递新闻信息的“邸报”,但这些报纸印的内容,大多都是皇帝颁发的政策和大臣们的奏则,根本无法满足普通来百姓的需要。
在宋朝的时期,经济繁荣,小报行业也随之发展起来。这些小报通常都是刊登着各地的奇闻奇事,或者是中国早期的“漫画”。司马光的事迹也因此迅速广泛传播开来,司马光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新闻人物”。据说,当时小司马光比当地的父母官的名气都大。
现代很多人都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可能属于伟人自己编纂的神话系列。但根据司马光的性格和生平事迹来看,他已经官拜宰相,实在没有必要给自己的童年加上点英雄事迹。再加上,司马光性格过分耿直,又过分节俭,同时代很多人的笔记中都有证实,因此他也不会这么去做。
上官尚光长大后,离开了他和司马光一起长大的地方,但移居以后,他依然不忘司马光的救命之恩,特地建了一座亭子,名曰“感恩亭”。
揭秘司马光砸缸救出的那个孩子后来怎么样了?为何销声匿迹?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16岁,并非如今的18岁)特别喜欢听人讲《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给家人听。从此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冷热。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瓮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这个故事在《宋史》里面记载的,当然这个故事的儿童版本在小学课本中广为人知。不知道各位看官在高中时代的文言文板块有没有做到过《宋史》的选段,应该是很少。为什么呢?《宋史》的质量非常差。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为前朝修史是一个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宋朝就比较倒霉了。如果你读《宋史》,你就会发现这个故事量是越来越少,故事的逻辑性越来越差。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元朝在统一中国的进程中一口气就灭亡了金和宋两朝,有很多历史需要写。而且北宋和南宋加起来300多年,这样的超长待机比起元朝自己本身就不足百年的国祚确实很有压力。
另外,元朝在写着宋朝历史的时候,已经到了王朝末年,国家各种用于平定叛乱都来不及呢,还来写历史?根本没有这个功夫。《元史》的主编之一,就是很多人比较熟悉的宰相脱脱,为什么让本来就被战事就很忙的脱脱来干这个事,主要还是因为元朝很多高级官员都不懂汉语。
总之就是这样一部潦草的历史,怎么可能可以追溯那个从缸里出来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呢?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这哥们后来也不是什么大人物,因为没有看到哪个大人物的传里提到过自己小时候有跌进缸里抄点被淹死的事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