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西方文学的始祖

中文名:荷马

外文名:Ὅμηρος/Homer

国 籍:古希腊

出生日期:约前9世纪

逝世日期:前8世纪

职 业:诗人

主要成就:西方文学的始祖

代表作品:《荷马史诗》—分别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

著名的盲诗人荷马的史诗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哪里

荷马是著名的盲诗人。关于他生平的著作恐怕要属著名的《荷马史诗》了,他的这部著作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影响了西方有关宗教、文化和伦理观的各个方面。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关于荷马简介。  

  图片来源于网络

荷马简介:他出生于公元前873年,是古希腊著名的盲诗人。关于他的出生地,有着不同的说法。关于他的出生地人们说他有十几个地方,但是也有人说他是雅典这一带的人,但也有人说他是希腊北部,但大多数的古代记载中说他是希俄斯岛人。

另外对于荷马的这个名字也受到很多的争议,有人说这个名字是人质的意思,因为荷马本身就是俘虏出身。但在古代的传说中,荷马是一位盲乐师,而这一说法到是很有可能,因为当时古代的大部分乐师都是盲人。

关于他的作品,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荷马史诗》,其中的内容就是根据流传在民间的短歌编写而成的。在这本史书中,它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是《伊利亚特》、《奥德赛》。曾经还因为本诗书的作者到底是谁争议过一段时间,通过历史证实了荷马才是这本书的真正作者。就连古代的作家希罗多德以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曾经肯定的指出这部著作的作者是荷马。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已经遗失的史诗都曾证明是来自于荷马。其中就有一篇是《蛙鼠之战》这本书,但是也有人说这是后人拟作的。

  荷马是哪个国家的

著名的诗书作品《荷马史诗》是有古代著名的诗人荷马所撰写的。虽然关于这本书的作者究竟是不是荷马曾受到过一段时间的争议,但最后都证实了这本书的作者确实是荷马。那么荷马是哪个国家的诗人呢?  

  荷马石膏画像

荷马是哪个国家的诗人呢?通过史书上的相关记载,我们得知,《荷马史诗》的作者荷马是古希腊的盲诗人。与其他民族一样,荷马所处的古希腊国家的时代历史也都是以传说的方式保留在了当时人们的记忆之中,然后通过后人的撰写被人们所熟知。而荷马的这部《荷马史诗》其实际上并不是由一个人完成的,它之所以能够完成是因为其中的故事来源于全体希腊人民的脑海中的历史。换一句话说就是《荷马史诗》就是一部关于古希腊的历史之作。

在这本书中,作者荷马就根据民间所流传下来的小短歌进行合编而成,其中就包含了公元前12-11世纪的特洛伊战争。而我们目前看到的这本书是由于古时候亚里士多德的学者们重新编纂的一部作品。即便是这样,在《荷马史诗》中就已经出现了当时古希腊人关于“历史”的最初概念。并且通过读这本书,我们从中了解到了当时荷马所生活在希腊这一国度中人们的社会状况以及希腊人民从氏族公社转变到奴隶制社会的一个过渡时期。并且在这一起见没有外部的侵略,而是通过自己国家的制度上的演变而来的。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这一作品据说由作者荷马所创作的作品。《荷马史诗》其实际上是作者所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同时也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作品的统称。目前来说,《荷马史诗》不论在希腊还是西方,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并且给后世留下了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相关的文献记载说明,《荷马史诗》并不是有作者独自一人所完成的,是由当时古希腊诗人的集体完成的作品。它不但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还是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品。而在《荷马史诗》中的两部作品中,它分别主要描述的是关于在特洛伊战争当中的争端,以及在特洛伊沦陷后,奥德修与自己妻子团聚的故事。此后,这则故事就被人们传诵着。

《荷马史诗》的出现则代表了早期英雄时代历史,其中它的艺术方面也是非常的精妙。在这部作品中,它主要是以广阔的大海为文章主要情节的背景,通过这样的画面感充分展现了自由主义的情景,并为日后希腊人民的道德观念,立下了重要的典范。后来 《荷马史诗》还带来了一种追求成就,实现自我价值的观念。甚至还成为了“希腊的圣经”。

关于荷马史诗这部著作,它的内容十分的丰富,无论是从艺术还是学识方面,都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即便是经过了上千年的时间,它依然是古代最伟大的著作。

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

出自于荷马笔下的著作《荷马史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希腊年时期的社会生活以及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面貌。在后来,人们还将这一时期称之为“荷马时代”。特别是在文艺复兴之后史诗就已经成为了艺术家们借鉴的源泉了。那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又将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荷马史诗图片

《荷马史诗》这和部著作之所以能够完成,全部源于全体希腊人民的脑海中的历史。在经过诗人荷马的加工整理得出的。其次这部著作又包括了两部著作分别是《伊利昂记》和《奥德修记》,虽然同样是来自于荷马的著作,但是这两部分的内容并不是相同的。在《伊利昂记》这部分中,里面的可以算是阳光,而后面的《奥德修记》就会给人一种阴柔的感觉。

其次,在《荷马史诗》中所描写的大部分人物英雄都非常的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作者利用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语言充分的表现出该人物在战争或者矛盾中脱颖而出。除此之外,它还塑造了很多具有个性的妇女形象,运用轻描淡写的手法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并且通过英勇的人物艺术形象,表现了当时古希腊人物个体的价值观念,另外还突出表现了古时期的悲剧意识,使人们意识到除了神以外,还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制约的人们。

但总的来说,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一般,成为了古希腊文化的一座杰出的丰碑。

《荷马史诗》的疑惑:其作者究竟是谁?

  导读:《荷马史诗》是《伊利昂记》和《奥德修记》这两部史诗的合称。相传这两部古希腊长篇叙事史诗中记述了公元前12—前11世纪特洛伊战争及有关海上冒险的故事,这两部宏大的史诗是早期英雄时代的全景展现,也是人类艺术殿堂中的绝唱,但毕竟这是一部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叙事史诗,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历史的痕迹可能被抹掉,人们对《荷马史诗》的疑惑也逐渐产生。

网络配图

  《荷马史诗》的疑惑一:荷马其人是否真的存在?

荷马,古希腊盲诗人。生平和生卒年月不可考。据史学家推断,他应该是生活在公元前9世纪—前8世纪。但历史上是否真有荷马其人?《荷马史诗》是否真是他所写?这些问题在西方学术界争论已久。

早在古希腊时代,着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哲学家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都十分肯定荷马就是这两部史诗的作者,直到18世纪初,欧洲人仍然认为荷马是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的一位伟大诗人。但也是在18世纪,人们开始产生了怀疑。

18世纪初,法国的僧正多比雍与维柯则率先发难。他们认为,此前人们一直笃信不疑的伟大的古希腊盲人诗人“荷马”并不存在,他只不过是古希腊说唱艺人的总代表,而不是一个人。他们的理由是:《伊利昂记》和《奥德修记》两部史诗前后相隔数百年,不可能是一人一时之作。这一新的观点,可谓石破天惊,迅速在西方学术界引起轰动,“荷马问题”骤起。

1795年,德国学者沃尔夫沿着这一思路对史诗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从而断言,史诗的每一部分都曾作为独立的诗歌由歌手们演唱过,后经多次整理加工,才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后来,沃尔夫的同胞拉赫曼更为明确地阐述了他的观点,从而形成了《荷马史诗》的“短歌说”。

与之相对立的是以德国学者尼奇为代表的“统一说”。此说实质上是对有关荷马的传统看法的复活。他认为,荷马确有其人,他生活的年代应当不晚于公元前9世纪。他认为荷马对古代民间诗歌素材进行重新加工、整理,使之形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结构。

荷马的生平现在已无从考证,但是关于荷马的时代异说颇多。古代曾有一篇《荷马传》流传下来,但那是纪元前后的人根据传说杜撰的,根本不能当做可靠的史料来认定荷马其人是确实存在的。但从别的文献中我们幸运地发现了一些关于荷马的资料。这些资料能不能证明荷马这个人的确存在过呢?

最早关于荷马的记载,见于残存的公元前6世纪克塞诺芬尼的讽刺诗,但是根据希腊地方志家鲍萨尼阿斯的记载,在公元前7世纪初的诗人卡利诺斯的诗篇里已经有关于荷马的记载,所以荷马这个名字早在公元前8—前7世纪已经为人所共知。古希腊历史学家泰奥彭波斯说荷马生于公元前686年,这个年份似乎晚了一点。

网络配图

另一个古代传说认为荷马生于公元前1159年,即公元前12世纪中叶,这个说法似乎又太早了一点。从这些资料来看,古代可能有过这样一位诗人,而他生活的年代大概是在公元前9—前8世纪。现在西方学者根据史诗的语言和内容,推测他可能是生在公元前9—前8世纪。

关于荷马的出生地,说法也不一致;从古至今大概有十几处地方都被说成是他的出生地。有人说他是雅典一带的人,有人说是希腊北部人,有人说他出生在希腊东部靠近小亚细亚一带的地方……多数古代记载者称他是希俄斯岛人,或生在小亚细亚的斯弥尔纳,这两处都在爱琴海东边。因此人们通常采用了这种“东方说”,认为他生活在爱琴海东部。

关于荷马这个名字,西方学者们也有过不少考证。有人说是“人质”的意思,就是说荷马大概本是俘虏出身;也有人说这个名字含有“组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说荷马这个名字是附会出来的,史诗名是为了表示它实际上是许多散篇传说组合而成,而并不是表示是“荷马”这人创作的。但这些都只是猜测,真实的含义我们现在也无法考证。

关于荷马的职业,也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他是个盲人乐师。他们根据古代传说认为这一论断是相对可行的。因为古代的职业乐师往往是盲人,荷马也许就是这样一位专业艺人。他在从业生涯中有机会广泛地接触到民间诗歌,从而能将它们收集起来整理成册,这不是不可能的;也有人认为荷马是古代希腊在公众场合表演吟诵诗歌的人,即古希腊人所称的“吟唱诗人”。理由是古希腊人恰好在荷马时代之前不会使用文字。在公元前8世纪中叶,地中海东部的腓尼基人教古希腊人学习字母之前,古希腊人根本无法书写记载。

在荷马以前,故事传说只是凭借口头传播,之所以采取歌谣形式,是为了使“吟唱诗人”容易记诵,较有才能的吟唱者也可以即兴发挥,并且,每次表演的细节都不完全一样。每个吟唱者都将诗歌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修改,一首诗经过日积月累,就会不断发展。而荷马也正是通过吟唱接触到这些经过不断修改的史诗,并不断把它们记载下来的。《伊利昂记》和《奥德修记》这两部史诗最终写成时,肯定是历经润色增补的最后定稿。不管是何种猜测,可以肯定的是,荷马就是一个民间艺人,他有充足的条件去接触这些诗歌,为了表演的方便,他也有充分的理由把它们记录下来。

  《荷马史诗》的疑惑二:《荷马史诗》的作者究竟是谁?

不管荷马这个人是否真实存在,但《伊利昂记》和《奥德修记》这两部不朽的史诗,却是真实存在的,至今仍有其独特的文学价值。那么这两部史诗究竟是经何人之手创作完成的呢?

网络配图

18世纪之前,人们一直深信这两部伟大的史诗是古希腊盲人诗人荷马创作的。但自18世纪以来,就一直存在着对荷马其人真伪的讨论,这更加深了人们对《荷马史诗》创作者的猜测,综合起来讲不外乎就是这样一个争议:《荷马史诗》是一人单独完成,还是一个团体或多人合力所作?

从荷马史诗的创作风格可以看出,有些段落带有明显的短诗的味道,而且诗中若干事件发生的时代似乎比其他部分更早,这充分证明了荷马史诗是历时很长的一部作品,它很可能是由很多“作者”共同创作完成的。那么历时数百年的诗歌是由不同人不断记录充实进这本书的吗?显然不是,因为文字的使用限制了这一点,从史料上来看,荷马时代的古希腊人根本不懂得文字,也就根本不可能用文字进行记载。在公元前8世纪中叶,地中海东部的腓尼基人才教会古希腊人学习字母,在这之前所有的诗歌都应该是口头流传的。而就在古希腊人从腓尼基人处学会字母,知道如何书写的时候,一个天赋极高的吟唱诗人出现了,他将大量口传诗歌汇集在一起,并把它们通过文字加工整理成两部具有丰富内涵的史诗,这便是后来的《荷马史诗》,很可能这个汇编者就是“荷马”。

但是随之又有疑问产生了:因为除了《伊利昂记》中某些用语似乎比《奥德修记》的时代早之外,这两部史诗的语调与主题的差异也很大。比如,《伊利昂记》描写的主要是发生在几日内的事,并且对战阵军功极为强调;而《奥德修记》所述的事迹则长达十年之久,同时专写幻想和神仙魔鬼。因为《奥德修记》内容几乎没有涉及到战争残酷的一面,所以19世纪英国小说家巴特勒指出:《奥德修记》作者应该是女人而不是男人!因此也有人认为这两部史诗不仅不是一个人创作的,就连汇编也不是同一个人完成的。

无论如何,这两部史诗写成之后,并非一成不变,在之后的吟唱诗人们很可能又在已写下的史诗上作了新的补充和润色。虽然在留存至今的这两部史诗的手抄本中,没有早于公元前3世纪的,但是两部史诗呈现出相仿的风格,足以表明某一个时期确实有一个统摄的力量,促成了这两部史诗。但这统摄力量源于何处?是个人还是某个团体?为什么找不到任何记载?也许这些疑问还将长期困扰着文学界。

古希腊神话:奥德修斯与荷马史诗

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罗马神话传说中称之为尤利塞斯或尤利克塞斯。是希腊西部伊塔卡岛之王,曾参加特洛伊战争。出征前参加希腊使团去见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以求和平解决因帕里斯劫夺海伦而引起的争端,但未获结果。

奥德修斯

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伊10年期间,奥德修斯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屡建奇功。他献木马计里应外合攻破特洛伊。在率领同伴从特洛伊回国途中,因刺瞎独目巨人波吕斐摩斯,得罪了海神波塞冬,从而屡遭波塞冬的阻挠,历尽各种艰辛、危难。他战胜魔女基尔克,克服海妖塞伍美妙歌声的诱惑,穿过海怪斯库拉和卡吕布狄斯的居地,摆脱神女卡吕普索的7年挽留,最后于第十年侥幸一人回到故土伊塔卡,同儿子特勒马科斯一起,杀死纠缠他妻子的、挥霍他的家财的求婚者,合家团圆。奥德修斯的事迹在荷马史诗中有详细描述。荷马史诗之后的传说对奥德修斯的经历又有补充,但多突出他性格的负面特点,把他描绘成一个虚伪、狡诈、胆小的人。

奥德修斯

《奥德赛》讲述了希腊英雄奥德赛(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中取胜后及返航途中的历险故事。利用木马计攻陷特洛伊城后,奥德赛不顾海神波塞冬的咒语启航回家,一路上历尽劫难,在海上又漂泊了10年。伊塔克的许多人都认为他10年不归,一定已经死去。当地的许多贵族都在追求他的妻子佩涅洛佩 (Penelope),佩涅洛佩百般设法拒绝他们,同时还在盼望他能生还。奥德修斯在这10年间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独目巨人吃掉了他的同伴,神女喀尔刻把他的同伴用巫术变成猪,又要把他留在海岛上;他又到了环绕大地的瀛海边缘,看到许多过去的鬼魂;又经海妖岛屿,躲过了女妖塞壬的迷惑人的歌声,逃过怪物卡律布狄斯和斯库拉,最后女神卡吕普索在留了奥德修斯好几年之后,同意让他回去。他到了菲埃克斯人的国土,向国王阿尔基诺斯重述了过去9年间的海上历险,阿尔基诺斯派船送他回故乡。那些追求他的妻子的求婚人还占据着他的王宫,大吃大喝。奥德修斯装作乞丐,进入王宫,设法同儿子一起杀死那一伙横暴的贵族,和妻子重新团聚。


揭秘荷马竟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组成的吗?

荷马史诗是《伊利亚特》与《奥德赛》的合称,相传是公元前九世纪一位叫荷马的盲诗人所作。所有《荷马史诗》的现代版本,都是法国贵族让-巴普蒂斯特·加斯帕尔·德安西·德·维罗伊森版本的后裔。1788年,他在巴黎出版了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印刷版的希腊文《伊利亚特》。10 年前他曾受开明的法国国王指派,到威尼斯小广场上的圣马可图书馆里“寻宝”。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维罗伊森为自己所找到的东西狂喜不已,随即给他遍及欧洲的朋友们写信通告这一事情。是的,他的发现的确令人震惊:一部拜占庭版本的《伊利亚特》;它似乎出自公元2世纪亚历山大港的学者们之手,他们在托勒密王朝在亚历山大港的图书馆里收集到很多材料,经过精心筛选之后编纂成了这本书。维罗伊森写道,这本书是“germana et sincera lectio”,即“真实且纯正的《伊利亚特》文本”。

维罗伊森认为自己发现了某位名叫“荷马”的诗人的作品真髓。但他却未料到,他的发现反而会令自己的观点受到反噬。18世纪时,有一种观点已经颇有市场:荷马不是一个人,而是很多人;《荷马史诗》是一整个文化的产物,而非一个人的天才之作。维罗伊森的发现无疑是颠覆观念的导火索。当初亚历山大港的学者们摈弃的材料,恰恰给“一个人独创了整部史诗”这种观点挂上了问号。

他们决定塑造出唯一的荷马,但往时间深处看去,好像待选的荷马有许多个。威廉·柯柏在读到维罗伊森的信之后,因偶像荷马的支离破碎而目瞪口呆。他于1790年给朋友沃尔特·巴戈特写信说:我要为你转去维罗伊森写给我的一些趣事,你看了以后一定会毛发悚立,因为我就是这种感觉。这些事,将对不朽的《荷马史诗》的真实性和信誉造成可怕的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

荷马不是一个人,而是许多人,而其中绝大多数已无从考证。

1795年,德国一位善于分析、名叫弗里德里克·奥古斯特·沃尔夫的年轻学者对维罗伊森出版的《伊利亚特》提出了质疑。维罗伊森怎么知道亚历山大港的学者们在编纂史诗时所做的决定是否正确妥当?因为大家都知道,维罗伊森所出版的《伊利亚特》,是一部后期编纂的、有了改动的、不可靠的文本;虽说汇编成了一首长诗,但这些文本大都来自吟游诗人,而且在代代相传过程中都经过了加工改动。最原始的版本已不可恢复,所以,荷马,无论他(他们)是谁,是永远都无法弄清楚了。

沃尔夫所提出的,亦即后来世称的“荷马问题”,从那时起争论就从未停息。英国著名散文家托马斯·德·昆西曾在1841年的某篇文章中开玩笑般写道:“有人说,从来就没有这个叫荷马的人;其他人则说,没有荷马这个人?!恰恰相反,荷马有一大把呐!”尽管如此,“单荷马”与“多荷马”的争论,其文本基础恰恰就是维罗伊森与1788年出版的那本。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情况并非首次出现。最早的希腊文印刷版《荷马史诗》出现于1488年的佛罗伦萨,出版者是雅典人德米特里厄斯·查尔康迪拉斯。他来到意大利,向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文主义者教授希腊语。很快,意大利米兰、德国海德堡、德国莱比锡、法国巴黎、英国伦敦就都有了《荷马史诗》的印刷版。

而在这些最早印刷的《荷马史诗》背后,有一个关于其手稿的长史。很多中世纪的荷马手稿后来都流入了欧洲的书房里,因为欧洲人尚未读过中世纪早期的《荷马史诗》。在作品《神曲·地狱》中,但丁借维吉尔之口称赞荷马为“至尊的诗人”;但欧洲人早已失去了阅读希腊文的能力。即便是14世纪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彼特拉克,尽管他收藏了一本《伊利亚特》,并且常常亲吻其封面来表示自己的敬畏之情,但里面的字词,他一个都看不懂;他曾如此写道:“荷马于我,如盲人点灯;我于荷马,如对牛弹琴。”

荷马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荷马史诗》带给我们的震撼,想要了解更多有关荷马及《荷马史诗》背后的故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