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客家人以惠州、梅州、深圳、河源、赣州、汀州、韶关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华南各省乃至世界各地。现在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地,客家语是当地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家”说法起源于广东四邑地区,是当时(清朝)四邑族群对粤东地区(亦称惠潮来民)迁来的族群的一个称谓。“客家”一词后来由于罗香林的客家学说而广为人知,并逐渐成为族群名称,不少人开始欣然受之,自称客家人, 但至今仍有不少地区不清楚这个称谓。
由此看来,客家人的分布是很广泛的,客家话应该也是很普遍的,但是由于现在社会发展速度很快,人人都在与世界接轨,说普通话,而客家人由于分布广泛,导致客家语被认为是地球上衰落最快的语言之一!近20年,全球会说客家话的人由6000多万减少到不足3000万,流失速度惊人。
由于各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增加,人们广泛使用普通话,传统客家地区也一般不使用客语授课,年轻一代自小接受普通话教育。同时,由于电视媒体的普及,客语又极少用于新闻传媒和大众娱乐。到21世纪初,年轻一代客家人已经很少使用客语。以口头方式流传的传统的客家童谣现时已经极少人能完整诵唱。另一方面,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以“方言岛”形式存在的客语同时受普通话和相对强势的粤语影响,部分客家人家庭生活用语转向普通话或粤语。
根据调查大部分从小在大城市长大的年轻一代客家人都不会讲客家话。客家话已退缩为家庭使用的语言。新一代的客家人,客语使用率与流利程度不断降低;不同语群的通婚家庭,也只有夫妻皆为客家人的家里才有较高的客语使用率。至于工作场所中,则客语几乎已完全丧失了其社会功能,客家族群确实面临语言危机。
然而客家人之所以成为汉族的一个独立民系,说客家话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客家人以“宁卖祖宗田,毋卖祖宗言”为家训,足见对母语的重视。客家话的形成,有它本身的历史和地缘条件。
唐末至宋、元、明,客家先民先后进入赣南、闽西、粤东休养生息,经若干代的承传,孕育出以中州古语在江淮地区发展形成的江淮官话为基础的客家话,也同时形成了客家民系。在汉语各大方言里,因迁徙而形成新的方言,客家话是最典型的例子。
南迁汉人进入江淮或客家先民行至湘赣闽粤,都还拥有中原文化的优势,同化当地语言或方言是主流,接受影响是支流,因此成型的客家话尽管分布极广,但内部一致性极大,各地客家人不会出现交际上的困难。又因粤东的梅县(现梅州市城区)是清代以来客家人口最集中、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其后许多客家人又是从这里迁往别地及东南亚一带,梅县话很自然成了客家话的代表,是各地客家人普遍认同的客家话标准语。
客家先民在东晋、南朝至隋唐的600年间,使中原官话在古代吴楚方言领域站稳脚跟,并有所创新发展。他们和南方士民一起造就了北方官话的一个新的次方言,江淮官话。这是对汉语发展的贡献,也是客家方言的直接源头。
客家人的迁徙路线
客家先民唐末再度南迁,开始同湘、赣、闽、粤诸南方方言的交往接触,吸收沿路南方方言的一些语料,为己所用。及至在闽粤赣三角地带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经历相仿的族群,相互提携,图存发展,这便形成一种共同的语言。汉语一个新的重要方言客家话。
客家村落,福建永定
客家民居,福建田螺坑
遗世独立的客家土楼
之后,客家话一方面遵循语言内部规律自身发展,另一方面在同邻近方言、外族语言接触交往中相互影响而有所发展。
很多客家人有一种错觉,以为客话低俗,不雅。然而,客家人若要别人看得起,就要提起勇气面对其他方言的族群,表现出客家人的优点,来提高形象。我们是客家人是个事实,客家人就该有权利讲客家话,更有义务讲客家话,承担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我们应该坚信每一种语言都是平等,自足的,没有尊卑之分,应该让别人知道客家人是勤劳、聪明,而且骨头是硬的,客家话是个有智慧,有创作能力的语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