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圣人。其“功”主要体现在军事上,从正德十一年(1516年)开始,王阳明平定内乱,战功赫赫。他巡抚江西、福建、湖南、广东等地,剿平了四省边境多年扰民的顽寇,平定了江西的宁王叛乱,还征服广西土酋,开拓南疆,绥靖边陲,创造了文人带兵、战无不胜的一代传奇。
王阳明建立传奇军功,依靠的是他具备非凡的军事才能,更在于他把心学思想成功的应用到了剿匪平叛的战争中,但所有的前提是要有机会,如果他不在南赣巡抚的任上,纵有天大才能,创立军功也无从谈起。
在这里,必须提到一个给王阳明提供机会的人,也就是王阳明的贵人——王琼。
王琼(1459年-1532年),字德华,号晋溪,别署双溪老人,山西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刘家堡)人。王琼于明朝成化二十年(1484年)登进士,历事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由工部主事升至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
在正德十年到正德十五年间的五年中,因执掌兵部,立有殊勋,连进“三孤”(少保、少傅、少师)、“三辅”(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嘉靖十年(1531年),回京再任吏部尚书,次年病逝。获赠太师,谥号“恭襄”。著有《西番事迹》《北边事迹》等书。
王琼仕宦数十年,主持治理漕河,平定朱宸濠叛乱,又加强西北边防。后世将他与于谦、张居正并称为“明代三重臣”。
王琼与王阳明的交集始于他任兵部尚书的任上。正德年间,江西、福建、广东交界地区贼势甚为猖獗,官府多年征剿未能成功。
正德十一年(1516年),王琼特举荐王阳明出任南赣巡抚,以兵部请旨,准王阳明“便宜提督军务”,并放权让他见机行事,提督军务,以剿灭匪患,还当地安宁。后王琼再请旨授予王阳明“旗牌”,给予他自由指挥部队的特权。
正是由于王琼对王阳明的充分信任和极限授权,才使得王阳明在接下去的剿匪和平叛中能充分施展其军事才能,并最终立下赫赫军功。
王琼为何如此赏识王阳明?答案只有一个:王阳明有才能!
据李贽言:“(王琼)不贪宸濠之贿,而交于王守仁,使居上流擒濠。明知守仁不以一钱与人,不与一面相识,而故委心用之,何也?少具眼力者,自当了了。”
这里有一句话很有意思,“明知守仁不以一钱与人,不与一面相识”,也就是说,王阳明从来不送钱给王琼,甚至从未谋面,但依然得到王琼的赏识和举荐,这在腐败盛行的明代,是极其罕见的,这也可以看出王琼是何等的惜才。
据史载,每当王琼收到王阳明疏文时,必会高声朗读,每读到精彩之处,不禁抚膝赞叹,并自语“生子当如王守仁”。当然,王琼举荐王阳明任南赣巡抚,不仅仅是让他去剿匪,还在于他对宁王朱宸濠反叛之心早有察觉,任用王阳明,也是他预防朱宸濠的提前布局。
所以当王阳明平定匪患之后,因祖母病危、父亲生病,同时思乡心切,多次请旨并写信给王琼请求致仕时,王琼都“无情”地不准许,同时又以派王阳明到福建平叛为名,没有收回可以让王阳明“随机行事”的“旗牌”,继续让他掌管军队。
当朱宸濠发动叛乱,地方上报朝廷知道后,满朝大臣心里惴惴不安。王琼说:“大家不用担心,我任用王伯安(王阳明)到赣州去,正是为了现在这件事,反贼马上就会拿下的。”这些事例反映了王琼的深谋远略,及他用人的宽宏度量。
对王阳明而言,能得到王琼的赏识实乃人生之一大幸事。当时武宗昏庸,亲佞远贤,以致正直之臣无法行正道,王阳明之所以能在此背景下成就伟业,正是赖于王琼的大力举荐,而王阳明与王琼却是“不以一钱与人,不与一面相识”,所以王琼对于王阳明,是个不折不扣的“贵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