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军事实力强悍的秦帝国之所以短命,除了为政存在失当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秦始皇生前始终没有明确指定太子,给赵高李斯发动沙丘政变留下了可操作的空间。
立太子并不是什么新鲜创意,早在秦还是邦国之时,就有先王在位而立太子的传统。那么到秦始皇这里,为什么破坏规矩,不立太子了呢?史书没有明确记载,而后人的猜测也主要有3种。
观点1: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立太子意味着承认自己会死;
观点2:没有找到合适人选;
观点3:秦始皇死的太突然,没来得及册立太子。
观点1其实有明显的漏洞,先不说秦国本就有立太子的传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定了自己的称号为始皇,即位者称二世、三世乃至万世,况且生前一直在大修陵墓的秦始皇,如果真的是因为怕死而不立太子,那后两种行为又怎么解释呢?
只有观点2和3可能接近真相,毕竟秦始皇生前有意培养长子扶苏为继承人,只可惜父子二人治国理念不统一,让秦始皇立储一度产生摇摆。当然,这也仅仅是猜测。
不过,有一本史书却记载了秦始皇不立太子的原因,只不过这个原因对于正史而言太“不可信”,所以纷纷回避。这本史书叫《说苑·至公》,和《史记》一样,都成书于西汉。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创立了博士议政制度,即设博士官礼聘儒生,让博士参与为政商讨,比如著名的郡县制和分封制的讨论等。而根据《说苑·至公》的记载,秦始皇在皇位继承问题上,也曾召开过一次博士议政。
秦始皇首先发问:“吾德出自五帝,将官天下,谁可使代我后者?”这个问题其实在问继承人的问题,只是当时博士70人都沉默不语。接着秦始皇说道:“古者五帝禅贤,三王世继,孰是?将为之。”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秦始皇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如果仅从自己的儿子中选出继承人,很难达到自己这样的高度,不如效仿尧舜,采取禅让制,才能选出最贤明的人选。但这一想法后来遭到了一位名叫鲍白令之的大臣的驳斥。
这个观点看起来太惊世骇俗,毕竟正史主流观点认为秦始皇刻薄寡恩,刚愎自用,他一手创立的大一统河山,怎么可能禅让给别人?推崇法家的秦始皇又怎么会产生儒家所崇尚的禅让想法?所以,《史记》等史书都没有这次议政的记载。
那这段记载有没有可能是《说苑·至公》编出来的呢?可能性微乎其微。
首先这本书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此人是汉朝宗室,完全没有给秦始皇翻案或者美化秦朝的动机。其次,刘向写这本书时,资料都来自朝廷的秘密档案,看到司马迁不曾看到的或有意回避的内容,也不是没有可能。或许,当秦始皇陵打开的那一天,秦始皇曾打算通过让贤来选出最合适的继承人的这一想法才会大白于天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